专题复习06:密度的测量实验题 暑假冲刺练习 (含答案)2024-2025学年物理八年级下册苏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复习06:密度的测量实验题 暑假冲刺练习 (含答案)2024-2025学年物理八年级下册苏科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7-08 06:25: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暑假冲刺练习】专题复习06:密度的测量实验题-2024-2025学年物理八年级下册苏科版(2024)
一、实验探究题
1.物理学习小组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他们的实验器材有:托盘天平(配有砝码和镊子)、玻璃杯、细线和一个体积为10cm3、密度为7.9g/cm3的实心铁块。请完成下列问题: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天平指针静止时在分度盘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应将横梁上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直到横梁平衡。
(2)在玻璃杯中倒入适量的该液体,放在天平左盘中,用镊子向右盘中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直到横梁恢复平衡,测量玻璃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102.4g。
用细线拴住铁块使其浸没在液体中,铁块不接触玻璃杯,液体无溢出,进行再次测量,测量数据如图乙所示,测量值m2=   g。
(3)计算该种液体的密度ρ=   kg/m3。
2.小明用天平、烧杯、油性笔及足量的水测量一块鹅卵石的密度,步骤如下:
⑴调节天平横梁平衡,在正确操作的前提下,观察到指针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应向   调节   ;
⑵正确调节好天平后,测出鹅卵石的质量是31.8g;
⑶测出空烧杯的质量是90g;
⑷如图甲,把卵石放入烧杯中,向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用笔在烧杯壁记下此时水面位置为M。测得杯、水和鹅卵石的总质量(如图乙所示)为   g。
⑸将鹅卵石从水中取出后,再往烧杯中缓慢加水, 使水面上升至记号M,如图丙所示,用天平测出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42g,此时杯中水的体积为    cm3;
⑹根据所测数据计算出鹅卵石的密度约为   g/cm3.(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⑺从水中取出鹅卵石时会带出部分水,这将使其密度值   (偏大/偏小/不受影响)
⑻整理实验器材时发现,天平的左盘有一个缺角,则质量的测量结果   (偏大/偏小/不受影响)。
3.小明同学为了测量某品牌牛奶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的   处,发现指针静止时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平衡﹔
(2)测量过程如下:
①先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21.8g;
②取适量牛奶倒入烧杯,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砝码质量及游码对应的刻度如图乙所示,则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为   g;
③然后将烧杯中的牛奶全部倒入量筒中,量筒中牛奶的体积如图丙所示。
请你帮小明同学计算出牛奶的密度是   kg/m3,用以上方法测出的牛奶的密度比真实值   (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3)为了更准确地测量牛奶的密度,减少实验误差,应把(2)的测量过程的顺序应调整为   。
(4)若按照(3)调整后的顺序来进行测量,而忘记了对图甲情形进行调节,则对本实验所得牛奶密度的结果   (选填“无”或“有”)影响。
4.小明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的测量过程。
(1)先将天平放好,并正确调整好;
向烧杯中倒入适量液体,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   g(如图甲);
(2)将烧杯中的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质量m2=   g(如图乙);
(3)倒入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   mL(如图丙)。由以上数据可以得到液体的密度 液=   kg/m3
(4)本实验中   (填“需要”或者“不需要”)测量容器质量。
5.小明想通过实验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1)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   。观察到指针指在分度盘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
(2)用调好的天平测小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   g。
(3)如图丙所示,用量筒测出小石块的体积为   cm3。
(4)通过计算,小石块的密度为   kg/m3。
(5)若小明先测出矿石的体积,再测出矿石的质量,这样测出的密度比上述结果偏   。 (选填“大”或“小”)
6.一同学想测量一块矿石碎片的密度,他进行的实验操作如下:
(1)调节托盘天平平衡后,用天平测量矿石碎片的质量,如图甲所示,指出他实验操作中的错误:   。改正错误后,他用正确的方法称矿石碎片的质量,平衡时放在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乙图所示,则矿石碎片的质量为   g。
(2)他发现碎片放不进量筒,改用如图丙和丁所示的方法测碎片的体积:①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碎片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做标记然后取出碎片;②往量筒装入40mL的水,然后将量筒的水缓慢倒入烧杯中,让水面到达标记处;③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如图丁所示。则碎片的体积为   cm3。
(3)矿石碎片的密度为   g/cm3。
(4)测量结束后,该同学和同学们交流讨论测量的过程和结果。大家认为取出矿石碎片时会带出部分水,就导致矿石碎片密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
7.某兴趣小组测量一种易溶于水且形状不规则的固体颗粒物质的密度,测量的部分方法和结果如图所示。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适量小颗粒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 示,则称量的颗粒的质量是   g。
(2)因颗粒易溶于水,小组同学采用图乙所示方法测量体积,所称量的颗粒的体积是   cm3。
(3)该物质的密度是   kg/m3。
(4)在C步操作中,若摇动不够充分,铁砂未充满颗粒的空隙,则测出的值比实际密度偏   (选填“大”或“小”)
(5)在C步操作中,若因铁砂较少,全部倒进并反复摇动后,没有完全覆盖颗粒, 则测出的值比实际密度偏   (选填“大”或“小”)。
8.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测量一块鹅卵石的密度。
(1)小明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鹅卵石质量时,通过加减砝码后,天平的指针如图甲,此时小明应   ,使天平横梁平衡。测量中,天平平衡时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则鹅卵石质量为   g。他继续测出鹅卵石的体积为15.8cm3,鹅卵石的密度为   kg/m3。
(2)小丽的测量步骤如下:
a、在圆柱形玻璃筒内加入适量的水,塑料碗漂浮在水面上,如图丙①所示,量出筒内水面的高度h1,
b、将鹅卵石放入碗中,碗仍漂浮在水面上,如图丙②所示,测出筒内水面的高度h2;
c、将鹅卵石放入筒内的水中,碗漂浮在水面上如图丙③所示,测出筒内水面的高度h3.鹅卵石密度的表达式为ρ=   (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用所测量的符号表示)。
(3)小华利用家中的电子秤设计出如下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a、将装有适量水的烧杯放在电子秤上,打开开关并设置归零;
b、如图丁所示,用细线系住鹅卵石,手提细绳将鹅卵石缓慢浸没在烧杯内的水中,读出电子秤的示数为m1;
c、松开细线,使鹅卵石沉入烧杯底部,待电子秤示数稳定后,读出其示数为m2;
d、则鹅卵石的密度为   (用字母m1、m2和ρ水表示)。
9.小明所在的物理兴趣小组需要密度为1.15g/cm3的盐水,为检验配制的盐水是否合格.
(1)小明设计了如下方案:
①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上,发现指针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需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
②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时,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   g;
③将烧杯中的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如图丙所示);
④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为25g;
⑤计算出盐水的密度为   g/cm3.
(2)为配制合格的盐水,需要继续向盐水中   (选填“加盐”或“加水”),但加多少才能刚好使配制的盐水合格,很难控制.小明思考后,想用饮料吸管制作一个简易的密度计来解决这一问题,制作步骤如下:
①他找来一根饮料吸管,测得吸管的长度是15cm,用石蜡将其一端密封起来;
②在吸管上距密封端11.5cm处画一刻线标上1.0,在吸管上距密封端   cm处画一刻线标上1.15;
③在吸管中放入适量的细砂后将其放入清水中,增减细砂直到水面刚好与1.0刻线相平;
④从清水中取出吸管放入配制的盐水中,向盐水中加某物质直到液面与1.15刻线相平,盐水的密度就刚好是1.15g/cm3.
(3)完成实验后,小明想在这根吸管上再增加些刻线,制成一个测量范围是0.7g/cm3~1.3g/cm3、分度值是0.05g/cm3的密度计,结果发现不能实现,原因是   .为了能用这根吸管制成符合要求的密度计,他应   (填“增加”或“减少”)吸管中的细砂后,并重新标注刻度线.
10.小刚同学想测量一块不规则矿石的密度。请把以下空格补充完整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矿石的质量,所用砝码的个数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矿石的质量为   g;
(3)他发现矿石放不进量筒,改用如图乙所示的方法测矿石的体积;
A.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矿石淹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上作标记,然后取出矿石;
B.先往量筒装入200mL的水,然后将量筒的水缓慢倒入烧杯中,让水面到达标记处,量筒里剩余水的体积如图所示,用密度公式计算出矿石的密度ρ为    g/cm3;
(4)小明不小心把量筒摔破了,于是老师又给小明一只烧杯,请完成以下的实验步骤:
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矿石的质量m1;
②将适量的水倒入烧杯并称出质量为m2;
③将矿石轻轻放入烧杯内,标记下此时水面的位置;
④将矿石取出后,加水至标记处,称出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3;
⑤由此可得到矿石的密度表达式为   (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
⑥由于矿石吸入部分水,所测得的密度值   (大于/小于/等于)矿石密度真实值;
⑦若此实验中矿石拿出后带走了一部分水,此过程对实验结果   (有/无)影响。
11.小明想知道酱油的密度,于是他和小华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   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右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右”或“左”)调节;
(2)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酱油,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将烧杯中的酱油部分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用天平测出剩下酱油和烧杯的总质量为29g,则量筒中酱油的质量为   g,酱油的密度为   kg/m3;
(3)在将酱油倒入量筒时,量筒壁和烧杯壁上都沾上了部分酱油,量筒壁沾上了部分酱油导致测量的酱油的密度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烧杯壁沾上了部分酱油导致测量的酱油的密度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
12.某同学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的密度,回答下列问题:
(1)他在使用天平时,先把天平放到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放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后发现指针如图(1)所示,要使天平平衡应该调节左侧的平衡螺母向   调节;
(2)这个实验的原理是   ;
(3)实验记录表格如下,表格中已经记录了最初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图(2)中所示的是他将烧杯中的一部分液体倒入量筒后,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图(3)显示的是从烧杯中倒入量筒内的液体的体积。请根据图中显示的情况,帮助小明完成实验数据表格的填写:
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g 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m1/g 倒出液体的质量m2/g 倒出液体的体积V/cm3 液体的密度ρ/(kg/m3)
147                
(4)小明是九年级学生,在一次化学实验中,要用托盘天平称取一定质量的药品。他知道,为保护天平,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盘上,要在放药品的盘中垫一张纸片。于是小明同学就只在左盘中放一张纸,然后就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接着进行药品质量的测量,用此测量方法测得的密度值与它的真实值相比   (选填“偏大”、“偏小”或“一样大”)。
13.小明同学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石块的密度,实验操作有如下步骤:
A.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V水。
B.用细线将石块拴好,轻轻放入量筒内的水中,测出水和石块的总体积V。
C.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m。
D.计算石块的密度。
(1)合理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
(2)测量石块质量吋,右盘有20g、5g的砝码各1个,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天平恰好平衡,石块的质量为   g。
(3)指出“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中“适量”的确切含义:①是能够   ;②是放入石块后,不能   。
(4)量筒中盛有48mL的水,放入石块后水面到达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石块的体积   cm ,则石块的密度    g/cm .若图乙中细线换为较粗的铜线,即线的体积不可忽略,则测出的密度偏   (选填“大”或“小”)。
14.科技小组在实验室测量酸奶的密度。小明准备了量筒(如图甲所示)和天平。
(1)他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观察指针的指示情况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天平横梁调平衡后,在称物体的质量时,他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后,指针的指示情况如图乙所示,这时他应进行的操作是   。
(2)他先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0g,接着他将酸奶倒入烧杯,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的情景如图丙所示,则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m1=   g.然后他打算将烧杯中的酸奶倒入量筒中,由于酸奶比较粘稠且不透明,容易粘在筒壁上,对测量影响较大;于是他找到了5mL针筒(如图丙所示),用针筒抽取5mL酸奶,测量烧杯和剩余酸奶的总质量m2=57.6g;则酸奶的密度为   kg/m3.同组的小红观察发现,用针筒测量酸奶体积,还有一个优点是:   。
(3)同组的小华同学在实验中发现了一个“问题”,他发现5mL针筒的刻度线前的尖端还是有一点小“空隙”,这会导致测得的酸奶密度比实际值   (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于是,小华和小明重新设计实验方案:将此时抽满酸奶的针筒中的一部分酸奶返回烧杯,测量烧杯和剩余酸奶的总质量m3,记下此时   ,则酸奶密度表达式:   。
15.五一节,教物理的晓丽老师在解放碑百货店买了一个金灿灿的实心饰品,同学们特别想知道这个饰品是否是纯金的(p金=19.3×103 kg/m3).他们选用托盘天平、量筒、细线、烧杯和水等,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A.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B.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C.将饰品用细线系好后慢慢地放入量筒中,并记下水和饰品的总体积;
D.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并记下水的体积;
E.将饰品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请你帮助同学们回答下面五个问题:
(1)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A、B、   (余下步骤请用字母序号填出)。
(2)在调节平衡螺母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左/右)端调节,直到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央。
(3)用调好的天平称量饰品的质量,当天平再次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饰品的质量是   g;用细线拴好饰品放入装有适量水的量筒中,如图丙所示,则饰品的体积是   cm3。
(4)通过计算可知,饰品的密度为   g/cm3,由此可以确定该饰品不是纯金的。
(5)“适量的水”的含义是:   。
16.中学环保小组在长江边取适量江水样品,分别进行了江水密度的测量:
(1)小薇把样品带回学校,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
①将天平    ,把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右”或“左”)调,直至天平平衡;
②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0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江水样品,测出烧杯和江水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则烧杯中江水的质量为    g.然后将烧杯中的江水倒入量筒(如图乙),则江水的密度为    g/cm3(保留两位小数)
③小薇用这种方法测出的江水密度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
(2)小亮把样品带回家,用家里的一台电子秤(如图丙所示)和没喝完的半瓶纯净水,做了如下实验:
①用电子秤测出半瓶纯净水的总质量为m1,并用笔在瓶身水面位置标记为A;
②把瓶中的水全部用来浇花,然后吹干,用电子秤测出空瓶的质量为m2;
③把江水慢慢倒入空瓶中,直至液面与   相平,再用电子秤测出瓶的总质量为m3;
④则江水的密度表达式ρ=   (纯净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
⑤小亮测算江水的体积使用了下列3种物理方法中的    .
A.控制变量法
B.等量替代法
C.类比法
答案
1.(1)左
(2)111.2
(3)0.88×103
2.左;平衡螺母;161.8;52;2.65;不受影响;不受影响
3.(1)零刻度线;左
(2)63;1.03×103;偏大
(3)②③①
(4)无
4.(1)32.4
(2)16.4
(3)20;
(4)不需要
5.(1)零刻度线;左
(2)64
(3)20
(4)3.2×103
(5)大
6.(1)用手拿砝码;22.4
(2)14
(3)1.6
(4)偏小
7.(1)168
(2)70
(3)2.4×103
(4)小
(5)小
8.(1)调节游码;47.4;3×103
(2)
(3)
9.(1)右;62.4;1.1
(2)加盐;10
(3)吸管长度不够(吸管嫌短);减少
10.(1)将游码归零
(2)175.6
(3)2.51
(4);大;无
11.(1)零刻度线;左
(2)33;1.1×103
(3)偏大;不受影响
12.(1)右
(2)ρ=
(3)117;30;30;1.0×103
(4)一样大
13.(1)CABD
(2)26.4
(3)浸没(淹没)石块(被测物体);总体积超出量程(液面高出最高刻度线)
(4)12;2.2;小
14.(1)左;将游码向右调节,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
(2)63;1.08×103;针筒的分度值比量筒小(或针筒比量筒测量体积精确、或针筒测量体积精度更高)
(3)偏大;针筒内酸奶体积V;ρ酸奶= 或ρ酸奶=
15.(1)E、D、C
(2)右
(3)182.6;10
(4)18.26
(5)解:适量的水是指水要浸没饰品且饰品放入后不能超过量程
16.(1)置于水平桌面上;右;39.6;1.04;偏大
(2)标记A;(m3-m2)×ρ水/(m1-m2);(m3-m2)×ρ水/(m1-m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