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鞭贾 课件+教案 (2)

文档属性

名称 19、鞭贾 课件+教案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06 02:06:41

文档简介

19、鞭贾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句,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把握内容来理解文章寓意,学习本文借用寓言故事说理的写作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敢于批判社会时弊的精神品质。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文意,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借用寓言故事说理的写作技巧。
3教学方法
朗读法、情境再现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4学情分析 
高二的学生经过高中一年半文言文的学习,已经储备了基础的文言基础知识,让他们结合课文下方的注解概括出《鞭贾》的主要故事情节难度不大,因此“检查预习”环节用幻灯片原生态的展示既可落实学生的文言基础知识,又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性,有效避免文言文教学的枯燥。另外《鞭贾》一文属于拓展阅读篇目,学生除了要掌握文言知识,更好奇文中寓言故事的内容及其寓意,因此我从挖掘课文的兴趣点入手,让四位学生堂上再现故事情节,从而给学生带来强有力的视觉冲击,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5设计理念
为了让学生摆脱被动接受知识的压迫感,我在设计时处处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让他们展示参与课堂的热情,因此本教学设计有以下几个考虑:
1、“检查预习”环节改变了以往教师自己包办的做法,而是让学生以小组分工的形式去整理四大类文言知识,然后教师用幻灯片原生态投影出个别学生的完成情况,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心理震撼。
2、用情境再现的形式再现故事情节,给学生带来了全面的视觉冲击,使得他们在娱乐中学习,活跃了文言文教学的课堂气氛。
3、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不少学生在讨论与交流中达成思想的共鸣。
4、讲与练相结合,堂上练与课后练相辅相成,及时反馈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6教学过程
活动1【活动】完成预习作业
课前布置预习作业:
(1)结合注解自行疏通文意,并标注疑难句。
(2)一至四组分别整理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文言句式。
活动2【导入】 导入新课
说起寓言故事我们并不陌生,比如守株待兔、揠苗助长、叶公好龙等。寓言故事往往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来学习柳宗元的寓言《鞭贾》。
说起寓言故事我们并不陌生,比如守株待兔、揠苗助长、叶公好龙等。寓言故事往往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来学习柳宗元的寓言《鞭贾》。
活动3【讲授】作者介绍和学习目标展示
柳宗元,字子厚,祖籍河东,故人称柳河东。贞元9年,进士及第。这一时期,他在功名、仕途上都比较得意。贞元21年,唐顺宗即位,33岁的柳宗元为礼部员外郎,协助王叔文等改革弊政,王叔文革新集团执政不到7个月,因遭宦官和豪族大官僚的联合反扑而失败,其后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元和10年,柳宗元奉诏回京,不久又改贬为柳州刺史,柳州之地荒僻,环境恶劣,4年后他卒于柳州,年仅47岁。世人又称他为柳柳州。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句,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文章寓意,学习本文借用寓言故事说理的写作技巧。 3、学习作者敢于批判社会时弊的精神品质。
活动4【活动】正音
鬻(yù)鞭拳蹙(cù)蹇仄(jiǎnzè)翲(piāo)然濯(zhuó)
爚汤(yuè)遬然(sù)栀(zhī)踶(dì)曷(hé)
活动5【讲授】检查预习作业
预习作业——通假字(通假字整理得齐全)
预习作业——词类活用(教师补充:今之栀其貌,蜡其言(名词作动词,粉饰、伪装)
预习作业——特殊句式(教师补充:以求贾技于朝——介词结构后置句)
预习作业——古今异义(教师指正:于是(古义)——“于”无义,引出动作对象;“是”,这,指鞭子。
活动6【活动】概括寓言故事并再现故事情景(自备鞭子)
1.简述故事情节(先由学生概括情节,教师评价)
(接着要求用5个含有“鞭”字的词语来概括)
卖鞭——买鞭——视鞭——濯鞭——鞭折 2、根据以上情节再现故事情景(4位学生上台表演)
活动7【讲授】研读文本
1、鞭子有何特点?(划出描写鞭子的句子)
其首:拳蹙而不遂
其握:蹇仄而不植
行水:一去一来不相承
其节:朽黑而无文
颜色:黄而泽濯之遬然枯苍然白
————外在
质地:掐之灭爪举之翲然
其内:空空然其理若粪壤无所赖者
————-内在
结论:这是一条没有多大用处,华而不实的鞭子。
2、鞭子与官员有何联系?
(1)鞭子的特点与某些官员的特性有何相同之处?
(2)鞭的使用状况与某些官员的工作能力的对应关系。
鞭子官员
外在:首、握、行水、节、色泽 栀其貌、蜡其言
内在:空空、粪壤 空空之内、粪壤之理
(追求外表,以求高价,实则质地空疏) (粉饰自己,以求高官,实则无真才实学)
使用:大击、折为五六、坠伤 折其用、获坠伤之患
结论:隐喻手法(用鞭子隐喻官员)
活动8【活动】思考与探究 (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交流,然后派代表发言)
柳宗元寓言故事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相关背景展示:中唐时期社会上流行着一种很不好的风尚,许多官员好高骛远,往往认为自己的才能与地位不相符,片面地追求那些高爵位以炫耀自己。如此之势,引起了社会上一种广泛地追逐虚名而不务实的浮夸之风。)
柳宗元有感于这种社会风气的危害之重,而借寓言故事讽刺世俗之风。
A.表面:讽刺了那些平庸无能的小人求其过分的欲望。
B.深层:讽刺统治者(暗讽皇帝),用人不当,使空无内物的小人爬上高位,祸国殃民。
活动9【讲授】总结
内容:本文紧紧抓住鞭的质地、作用进行描绘,并使之与朝中官员的个人能力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一种巧妙的隐喻关系。有力地对当时官场中言过其实的不良风气进行了讽刺与抨击,警示朝廷要慎于用人。
手法:隐喻
写作技巧:先叙后议,用寓言故事说理
活动10【练习】课堂练习与作业
1、下列表现马鞭质地极差的一组句子是()
①其行水者,一去一来不相承
②有富者子,适市买鞭,出五万,持以夸余
③视其内则空空然,其理若粪壤,无所赖者
④举之翲然若挥虚焉
⑤则遬然枯,苍然白,向之黄者栀也,泽者蜡也
⑥吾爱其黄而泽
A.①②④⑥B.①③④⑤C.①③④⑥D.②③④⑤
答案:B
2、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本文以“鞭贾”为题,揭露了卖鞭人的丑恶嘴脸,反映了当时社会相互欺骗,不讲诚信的现实。
B.柳宗元有感于许多官员好高鹜远,往往认为自己的才能与地位不相符,片面追求高爵显位以炫耀自己的这一社会风气的危害,借卖鞭之事讽刺世俗之风。
C.有个富家子,到市场出了五万买了鞭子,拿着来向“我”夸耀。可“我”看那鞭子的顶端,卷曲不舒展;看那手握的地方,歪斜不直。
D.作者认为,当今那些粉饰容貌、言语,来请求向朝廷献技的人,如果职位恰好与其才能相当,就很好了。
答案:A
布置作业:模仿柳宗元的《鞭贾》作文。要求:先记叙一件小故事,再由此引发自己独特的见解并进行分析议论,600~800字。
活动11【活动】教学反思
教学思路清晰,课堂气氛活跃,既有效地避免了文言文教学的枯燥,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尤其是检查预习环节用幻灯片很直观地展示了学生预习的情况,对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心理震撼。四位同学堂上再现故事情节为整堂课带来了视觉冲击,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课堂上学生的朗读充分并且形式多样,以读带讲,讲与练相结合。但美中也有不足,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不强,今后要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上多下功夫。
课件16张PPT。鞭 贾柳宗元· 柳宗元,字子厚,祖籍河东,故人称柳河东。贞元9年,进士及第。这一时期,他在功名、仕途上都比较得意。贞元21年,唐顺宗即位,33岁的柳宗元为礼部员外郎,协助王叔文等改革弊政,王叔文革新集团执政不到7个月,因遭宦官和豪族大官僚的联合反扑而失败,其后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元和10年,柳宗元奉诏回京,不久又改贬为柳州刺史,柳州之地荒僻,环境恶劣,4年后他卒于柳州,年仅47岁。世人又称他为柳柳州。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句,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文章寓意,学习本文借用寓言故事说理的写作技巧。 3、学习作者敢于批判社会时弊的精神品质。学习目标字 音鬻( ) 鞭 拳蹙( ) 蹇仄( )
翲( )然 濯( ) 爚汤( )

遬然( ) 栀( ) 踶( ) 曷( ) yùcùjiǎn zèpiāozhuóyuèsùzhīdìhé预习作业——通假字预习作业——词类活用预习作业——特殊句式预习作业——古今异义1.简述故事情节
卖鞭——买鞭——视鞭——濯鞭——鞭折 感知寓言2、根据以上情节再现故事情景(用5个含有“鞭”字的词语来概括)其首:拳蹙而不遂
其握:蹇仄而不植
行水:一去一来不相承
其节:朽黑而无文
颜色:黄而泽 濯之遬然枯 苍然白
质地:掐之灭爪 举之翲然
其内:空空然 其理若粪壤 无所赖者外在内在1、鞭子有何特点?(划出描写鞭子的句子)这是一条没有多大用处的,华而不实的鞭子。研读文本1.鞭子的特点与某些官员的特性有何相同之处? 栀其貌、蜡其言(粉饰自己,以求高官,实则无真才实学)空空之内、粪壤之理折其用、获坠伤之患官员??使用:??鞭子?(追求外表,以求高价,实则质地空疏)??????????外在:首、握、行水、节、色泽内在:空空、粪壤大击、折为五六、坠伤?隐喻研读文本鞭子与官员有何联系?2.鞭的使用状况与某些官员的工作能力的对应关系。 相关背景
中唐时期社会上流行着一种很不好的风尚,许多官员好高骛远,往往认为自己的才能与地位不相符,片面地追求那些高爵位以炫耀自己。如此之势,引起了社会上一种广泛地追逐虚名而不务实的浮夸之风。柳宗元寓言故事的写作意图是什么?柳宗元有感于这种社会风气的危害之重,而借寓言故事讽刺世俗之风。
A.表面:讽刺了那些平庸无能的小人求其过分的欲望。
B.深层:讽刺统治者(暗讽皇帝),用人不当,使空无内物的小人爬上高位,祸国殃民。课堂小结手法: 本文紧紧抓住鞭的质地、作用进行描绘,并使之与朝中官员的个人能力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一种巧妙的隐喻关系。有力地对当时官场中言过其实的不良风气进行了讽刺与抨击,警示朝廷要慎于用人。内容:隐喻写作技巧:先叙后议,用寓言故事说理练 习下列表现马鞭质地极差的一组句子是( )
①其行水者,一去一来不相承
②有富者子,适市买鞭,出五万,持以夸余
③视其内则空空然,其理若粪壤,无所赖者
④举之翲然若挥虚焉
⑤则遬然枯,苍然白,向之黄者栀也,泽者蜡也
⑥吾爱其黄而泽
A. ①②④⑥   B. ①③④⑤
C. ①③④⑥    D. ②③④⑤ B××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以“鞭贾”为题,揭露了卖鞭人的丑恶嘴脸,反映了当时社会相互欺骗,不讲诚信的现实。
B.柳宗元有感于许多官员好高鹜远,往往认为自己的才能与地位不相符,片面追求高爵显位以炫耀自己的这一社会风气的危害,借卖鞭之事讽刺世俗之风。
C.有个富家子,到市场出了五万买了鞭子,拿着来向“我”夸耀。可“我”看那鞭子的顶端,卷曲不舒展;看那手握的地方,歪斜不直。
D.作者认为,当今那些粉饰容貌、言语,来请求向朝廷献技的人,如果职位恰好与其才能相当,就很好了。练 习A————————————————— 模仿柳宗元的《鞭贾》作文。
要求:先记叙一件小故事,再由此引发自己独特的见解并进行分析议论,600~800字。作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