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跳水》说课稿 课件(共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7《跳水》说课稿 课件(共1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9.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08 22:33: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搭思辨之梯 解言行之密
——统整视域下《跳水》单篇整体说课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v
v
v
v
纵横联系,明教材之径
依标扣本,燃思维之花
任务驱动,破言行之密
学程回顾,展学习之路
思维训练内容
成阶梯排列。
由形象思维,
走向抽象思维。
1
三年级
下册
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第一单元)
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第五单元)
2
四年级
上册
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第一单元)
5
六年级
下册
体会文章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
(第五单元)
五年级
下册
4
了解人物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理解。
(第六单元)
3
五年级
上册
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提取主要信息,编写故事。
(第三单元)
一、纵横联系,明教材之径
《跳水》的是著名作家列夫 托尔斯泰的微型小说。文章主要写了一艘环游世界的帆船航行在风平浪静的大海上,水手们在甲板上拿猴子取乐,猴子又去戏弄船长的儿子。孩子为了追回被猴子抢走的帽子,不知不觉爬上桅杆顶端的横木,情况十分危险。在紧急关头,船长急中生智,逼儿子跳水,使孩子脱离了险境,表现了船长沉着处事的惊人智慧和当机立断的非凡勇气,展现了他的变通思维。
一、纵横联系,明教材之径
梳理
推导
思辨
过程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活动一:智慧大解密
活动三:汇演大舞台
活动二:直播大事件
神秘的思维探索之旅
学习情境
学习活动
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根据情境编写故事,把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写具体
学习任务
1.温故知新,开启思维之旅
2.情境朗读,发现矛盾思维 3.转换立场,深思矛盾之点
1.关键词引导,直播现场
2.导图梳理,看见思维
3.辨识对比,表达创造
1.制作故事板,预测旅途险情
2.情景剧表演,体验旅途惊险
3.完成并修改习作
学习提示
课时安排
3课时
3课时
5课时
“神秘的思维探索之旅”单元整组作业
学习作业
学习评价
学习内容
《自相矛盾》
词句段运用(一)
日积月累
《田忌赛马》
《跳水》
交流平台
词句段运用(二)
习作:神奇的探险之旅
词句段运用(三)
01
思维水平
抽象思维尚处于起步阶段。
02
已知点
1.知悉故事起因、经过、结果。
2.前两课的学习积累。
生长点
1.分析情节内在联系。
2.还原船长的思维过程。
03
02
二、依标扣本,燃思维之花
01
认识“肆、桅"等7个生字,理解字义,会写“艘、航"等14个生字,会写“航行、风平浪静”等12个词语。
02
能抓住与人物有关的关键词句找到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以此为线索梳理故事的内容。
03
能理解水手们的“笑”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说出船长所用办法的好处,学会在生活中遇到问题,选择合适的办法去解决。
学习
重点
学习
难点
二、依标扣本,燃思维之花
教学目标
v
v
v
v
纵横联系,明教材之径
依标扣本,燃思维之花
任务驱动,破言行之密
学程回顾,展学习之路
(一) 创设情境,明确任务。
任务一:直播大事件——直击现场
前方传来消息,一艘环游世界的帆船正往回航行,这一天风平浪静,水手们都在甲板上,只见一小孩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在最高的那根横木上想要去拿挂在一头的帽子,桅杆的顶端则坐着一只龇牙咧嘴的猴子,场面可谓是相当危急!现场画面已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现场直播,到目前为止已超十万人点击观看,现在,平台策划方邀请我们化身为小记者播报现场状况,我们赶紧行动吧!
新闻直播间
◎学习活动一:
默读课文,找出当时在场的人物,在文中圈出来,并试着概括人物身上发生的事件。
水手
猴子
孩子
船长
拿猴子取乐
逗孩子生气
追猴子遇险
现场观察
逼孩子跳水
起因
经过
结果
任务一:直播大事件——直击现场
(二) 抓取人物,梳理情节。
·孩子一步步陷入危险仅仅和猴子有关吗?
这一天风平浪静,水手们都在甲板上。一只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模仿人的动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逗他生气。
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



发现:水手的笑声越来越“欢”
任务二:事件大调查——事件溯因
(一) 采访人物,事件溯因。
任务二:事件大调查——事故溯因
(二) 梳理表达,现场播报。
记者现场播报
借助梳理出来的情节发展图和人物关系图,向直播间的观众播报现场状况,现场观众给小记者评价。
小记者评价表
评价内容 现场评价
1.能根据事件,进行条理播报。 ☆☆☆
2.声音响亮,有自信。 ☆☆☆
3.播报信息,符合情境。 ☆☆☆
(一)直面险境,获得共情。
任务三:事件面对面——直击险境
横木
桅杆
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
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倒甲板上就没命了。
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转身回来。
◎学习活动三:
默读第4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圈画出让你感觉到孩子处境危险的词句。
危在旦夕
千钧一发
迫在眉睫
任务四:人物零距离——还原思维
(一)还原思维,品析人物。
①一艘环游世界的帆船正往回航行。这一天风平浪静,水手们都在甲板上。一只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模仿人的动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它显然知道大家在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
⑤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然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⑥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天时
地利
人和
变通思维
观察
分析
比较
任务四:人物零距离——还原思维
(一)还原思维,品析人物。
⑤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然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沉着冷静
果断机智
关心孩子
船长形象
父亲形象
(二) 事件评议,辩中促思。
任务四:人物零距离——还原思维
大事件评议
如果孩子和他的父亲一样,有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遇事懂得变通,事态会如何发展呢?
猴子爬上桅杆
观察
桅杆高度、横木长度(不上桅杆)
猴子撕咬帽子
比较
帽子VS生命(不上横木)
猴子龇牙咧嘴
分析
失足、难以回转身来(及时回头)
变通思维
孩子站在横木上
绝处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