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导入:
唐朝韩愈在《马说》中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古往今来,就有不少文人墨客满腹才华,却无从施展,李贺便是其中一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李贺写的《马诗》。
马 诗
李贺
学习目标:
1、朗读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2、熟读成诵,领悟诗情,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和渴望立
功报国的赤子之心。
3、理解诗句的含义,背诵古诗,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
学习古诗的方法:
一看诗题明对象;
二看诗文解大意;
三抓关键词句想画面;
四知作者背景表志向。
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唐代著名诗人,汉族, 河南福昌人。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 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 因病27岁卒。
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 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
创作背景:
本诗是中唐诗人李贺一心想报国,却又不被发掘,官场失意,社会黑暗时所作的一组五言绝句,共二十三首。 诗歌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以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
明韵律:
马诗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初读《马诗》,扫清字词障碍。
大漠:广阔无边的大沙漠。
燕山:指燕然山,一说燕山。古代一直是边疆征战之地。
何当:什么时候才能,安得,希翼之意。
走:跑。
清秋:金秋,取自秋高气爽之意。
初读《马诗》,扫清字词障碍。
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初读《马诗》,扫清字词障碍。
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金络脑属贵重鞍具,若马佩戴金络脑,则马主人的地位较高。此处指“戴上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理解诗意:
结合注释,说说你对整首诗的理解。
塞外大沙漠里,黄沙在月光的映照下犹如皑皑的白雪。月亮高悬在燕山上,怡似一把弯钩。
什么时候我能给马套上金络头, 飞快奔也着,踏遍这清爽秋日时的原野!
诗句赏析: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1)这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比喻
塞外茫茫沙漠在月光的照耀下,颜色白得像雪;燕山上的月牙儿就像弯钩一样悬挂在空中。
诗的前两句,以雪喻沙,以钩喻月,既从视觉上写出了沙漠在月下的颜色,又从触觉上写出了夜间寒冷的感觉,让人似乎看到了空旷荒凉的大漠在明亮皎洁的月光下,闪着如雪的寒光。
“月如钩”表面上是形容月亮弯弯的形状,但“钩”也是古代的一种弯刀,在“大漠”“燕山”这样的特定环境下,“月如钩”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武器和疆场征战的场景。
这样的环境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受?
荒凉 孤寂
诗句赏析: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这是一匹怎样的马?
“金络脑”“快走”这两个词形象地展现了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想象一下,如果一匹矫健的骏马在这样秋高气爽的疆场上,纵横腾跃,那该多么威武豪迈。
诗句赏析:
(1)为什么是“踏清秋”,不是“踏春风”?有什么情绪的差别呢?
(2)“踏”之中你能读出什么?用“踩”好不好?为什么?
“踏清秋”声调铿锵,一个“踏”字写出马之矫健,词语搭配新奇。“清秋”草黄马肥,正好驰驱,这也是诗艺术表现上不可忽略的成功因素。
诗句赏析: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诗人多么希望能施展自己的才华驰骋沙场,建功立业,为国家的国泰民安献上自己的一点力量。可是朝廷不认同他的才华,他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想到这些他能不焦急、不忧虑、不愤慨吗?
课堂小结
李贺的这首诗,既是写马, 也是写人。马,希望纵横大漠、快踏清秋, 在广阔无边的天地里自由地奔驰;人,也希望有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