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孤独之旅-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17孤独之旅-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08 08:33: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九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孤独之旅》
教学目标
1.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把握课文主旨。 2.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3.品味小说中富有深意的语句,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把握课文主旨。 2.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教学难点: 品味小说中富有深意的语句,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认识昨日的“杜小康”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进入一个60年代初的男孩的世界。这个男孩,他曾经可是一个人物。 PPT:他年龄和大家差不多,是个班长,而且还是班上成绩最好的一个学生。除此之外,他家还是当地最有钱的人家,当别的同学穿着单衣哆嗦着进入冬天时,他却拥有一年四季穿不完的衣服;当别的孩子即使到了六年级也只能用草绳当裤带时,而他在一年级的时候就拥有了一条油汪汪的皮带;当别人几乎还没有见过自行车是啥样子的时候,他已经骑上了专属于他的自行车。 师:知道他是《草房子》里的“谁”吗? 明确:杜小康 师:不过,今天我们要去认识的杜小康可不再是这样的了。下面,让我们跟着他,去走一趟孤独之旅。 二、跟着杜小康,走孤独之旅。 师:请同学来复述一下本文的内容? 明确:杜小康因家道中落,不得不和父亲杜雍和一起去放鸭。在放鸭的过程中, 经历了孤独、在暴风雨的洗礼中成长了。 师:关于放鸭,杜小康前前后后总共只有4句语言描写,我们来看一看: PPT: “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 “我要回家……” “还是分头去找吧。” “蛋!爸!鸭蛋!鸭下蛋了!” 生一起读。 师:这节课,我们就通过这四句语言,来看看杜小康的成长故事。 师:杜小康说,“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 追问:这句话,你读到了怎样的情感? 预设:害怕、恐惧、无奈…… 师:是呀,对于一个少年来说,这样的离家是害怕的,他无法回去。 PPT:人离家原因有三:一是外面有一个广大无边的世界。二是离家也许是出自无奈。三是人的眼中、心里,总有一个前方在召唤着他。 ——曹文轩散文:《前方》 师:很显然,杜小康是属于第2种。 师:父亲杜雍和为挽救家道中落有这么一个放鸭计划,于是,年少的杜小康在被命运抛出原来的生活轨道的时候,即使一万个不愿意,也只能无奈地“离家”去放鸭了。 师:我们看看,在离家去芦荡的路上和到达芦荡的头两天,杜小康有怎样的心理感受? 引导:在文本中,大家可以通过环境描写去把握人物心理。 预设语段: (1)无家:“就什么都没有了”、“熟悉的树木……遥远之物”、“陌生的天空……从未见过的面孔”、“鸭子们也忽然觉得自己已成为了无家的漂游者”(家里本来有母亲、有朋友、有学校、有熟悉的环境) (2)无声:“没有其他声音”、 “杜小康想听到声音……不可能”、“四周只是草滩或凹地……” 师:通过环境描写去把握杜小康的内心。所以离家的孤独袭来,杜小康甚至在梦中不禁地喊出了——“我要回家……” 师:但我们知道,杜小康是不可能回去的,只能往前方走。这里有一处语言非常值得我们关注。 PPT: “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 师:这里,你读到了什么? 预设:虽然杜小康遭受着离家的孤独,但通过“撩逗”这个词,我感觉孤独之中的杜小康似乎对前方有憧憬。 师:可当前方真正来临了呢?我们来看看放鸭之旅的目的地——芦苇荡。 PPT: “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 师:说说看,你读了“芦苇荡”的描写,有什么感觉? 预设1:压抑的、像牢笼一样的。 预设2:杜小康对于前方的美好憧憬此时破灭了,这个芦苇荡感觉是要把人困住。 师:当他们父子来到芦苇荡,他们的放鸭生活才刚刚开始,当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如果说之前困扰杜小康的只是离家的孤独的话,那么现在,杜小康的前方出现了更大的艰辛和危险,那是什么? 师:我们来看这几段文字: PPT:父子两最大的敌人——孤独。 1.无法比拟的孤独:“……那点孤独,简直就算不得是孤独” 2.无人可见的孤独:“他们能一连十多天遇不到一个人。” 3.无话可说的孤独:“对话,变得越来越单调,越来越干巴巴的…… 4.无处不在的孤独:“似乎满世界都注满了的孤独。” 师小结:孤独竟是如此可怕,侵蚀着他们父子俩。面对前所未有的孤独,杜小康选择逃避了吗? 预设:他反而在一次暴风雨中,在寻找鸭子的过程中成长了。 师:在“暴风雨”的这部分文字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杜小康? 预设1:他说“还是分头去找吧”,我看到了一个勇敢、坚强、、冷静的杜小康。 预设2:父亲“几乎晕倒在地上”,而杜小康却“忘记了父亲,朝一股鸭子追去。……” 明确:我看到了一个有责任心,有担当的杜小康。 小结:是呀,暴风雨中,我们就看到了一个勇敢、坚强、冷静、有责任心,他面对孤独,已不再逃离的杜小康,他勇敢地直面,并且后来甚至似乎开始享受孤独了。 PPT: “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 “杜小康长这么大,还从未见过蓝成这样的天空……” 师:杜小康长大了,我们说,这是一趟放鸭之旅,也是孤独之旅,更是成长之旅。 师:当杜小康说出那一句:“蛋!爸!鸭蛋!鸭下蛋了!” 追问:为什么能让杜小康这么惊喜,这么语无伦次呢? 预设1::鸭子下蛋了便可以回家了,学费也有着落了。 预设2:代表收获的喜悦,鸭子下蛋了,表明他的这段日子的付出都有了回报了。 师:是的,孤独的放鸭之旅让杜小康成长了,《草房子》的作者曹文轩先生曾这样评价孤独的,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句话: PPT:“有些孤独,其实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无法回避的元素。我们要成长,就不能不与这些孤独结伴而行。” 三、再见杜小康,孤独中成长。 师:后来啊,他的前方出现了很多比孤独更可怕的磨难,所有的鸭子都没了,鸭蛋也泡汤了,父亲又病重了。但他却变得越来越坦然,越来越坚强了。 PPT: 当他穿着破烂的衣服重新出现在油麻地时,他面容清瘦,但一双眼睛却出奇地亮,并透出一种油麻地的任何一个孩子都不可能有的早熟。几个月后,他甚至不带一丝卑微地在自己曾经就读的“油麻地小学”门口摆起了地摊,同学们,我们别忘了,杜小康曾经可是油麻地最具有优越感的孩子啊。因此,把这些变化看在眼里的油麻地小学校长桑乔最后说了这么一句话:“日后,油麻地最有出息的孩子,也许就是杜小康了!” 总结:曹文轩先生说:“成长是一件美丽的隐痛。”这些隐痛——苦难,磨砺了成长,不再惧怕,更加坦然从容,这便是成长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