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寒风吹彻 教学设计 (1)

文档属性

名称 8、寒风吹彻 教学设计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06 02:27: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8、寒风吹彻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体悟作者对生活与生命的严峻思考和深刻认识,并对作者的人生体验进行思考点评。
2、理清本文在叙述上使用时空交错结构所产生的表达效果。
3、品味文章质朴而隽永的语言风格。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感受生命本身的严酷与无奈以及抵御寒风吹彻的艰难,并对作者的人生体验作出评价。
【教学难点】
1、领会时空交错的结构艺术。
2、分析作者对生命充满悲情的独特看法,理解文章中沉重阴冷的基调,并把学生导向积极向上的一面。
3学情分析
1、相对于从小生活在南方的孩子而言,他们对北方的恶劣天气没有直接的生活经验,这让他们在学习上产生了不小的障碍。因此,在导入时应多方设置教学情景,逐步融入文本。
2、作为一名高二学生,由于生活阅历尚少,对于特别沉重的题材,在把握上常会显得力不从心。况且,时至今日,沉重的课业负担也让高中生逐渐丧失了对生活的细腻感受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因此,教学上要尽量触及到他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让他们体验到生活的沉重与人生的多艰,从而唤起心灵深处的一丝温情。
4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寒风吹彻
一、导入新课:
1、检查预习,畅谈感受:初步感知文章独特的思想内涵与艺术风格。
2、介绍作者:著有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
3、分析标题:
“吹彻”在程度上表现出“寒风”吹得人“痛彻骨髓”。
4、导入雪灾,增强感受:
2008年2月,我国南方的雪灾,让我们每一个人才对寒冷有了最真切的了解。
二、分析课文:
1、作者叙写了人生的几个阶段?
“30岁的‘我’”“十四岁的我”与“我”“隔着三十岁的人生距离”的姑妈和母亲。
2、跳读课文中“我”对不同人生阶段的冬天的描写和思索。
a、小时候的我;
B、十四岁的我;
C、三十岁的我;
D、与“我”“隔着三十年这样的人生距离”的姑妈和母亲。
小结:在平静的叙述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北方环境的艰苦恶劣。
3、作者所写的寒风仅仅是指自然界中的寒风吗?请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进行分析。
明确:寒风不仅仅是指自然界中的寒风,也是对于生命、人生的一种感悟。
4、文中写到:“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我们帮不了谁。”“随着三十年这样的人生距离,我感觉着母亲独自在冬天的透心寒冷。我无能为力。”你觉得作者的思想是悲观的吗?
明确:不是,生活的意义也许就是积蓄热力、支付温暖,迎接春天的来临。
5、作者在全文的叙述上有何特点?
明确:时空交错
三、总结与探讨:对生命对人生的思考和体验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我们古代的文学作品中也多有涉及。那么,该如何面对人生的苦难?
明确:著名作家周国平在《直面苦难》中说:“人天生是软弱的,惟其软弱而犹能承担起苦难,才显出人的尊严。……只有以软弱的天性勇敢地承受着寻常苦难的人们,才是我的兄弟姐妹。”(出示小黑板)
四、作业:以“拥抱苦难”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读后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