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08 22:49: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新课导入:
站在泰山之巅,他曾豪情万丈,抱负远大:“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信步江畔,他也曾似闲云野鹤,恬淡悠闲地吟唱着:“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但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他常常是在壮志难酬、困顿潦倒、 颠沛流离中度过。
他见证了一个王朝的衰落,他同情百姓的疾苦,他说: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他嫉恶如仇,他在诗中这样写道:“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他的诗是时代的实录,历史的见证,后人称之为“诗史”。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结合有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作者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风格。
3、感受诗人归心似箭和为收复失地而喜悦的心情。
填写杜甫资料卡片
字 自称
诗风 所处年代
代表作品 评价 子美
沉郁顿挫
少陵野老
公元712-770,经历了“安史之乱”
《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他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放荡赵齐间,裘马颇轻狂。
代表作《望岳》
读书游历时期(35岁之前)
代表作:《兵车行》《丽人行》
困守长安时期(35-44岁)
李林甫权倾朝野,向唐玄宗说无人中举。杜甫认识到统治者腐朽。
代表作:《春望》“三吏”“三别”
为官流亡时期(45-48岁)
左拾遗,为房琯向肃宗上书请无罪,后发生安史之乱,避难流亡。
代表作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
漂泊西南时期(49岁-去世)
好友严武扶持于成都营造了草堂,写了240多首诗。
杜甫人生四时期
杜甫其人
(712—770)
杜甫诗风——沉郁顿挫
“沉”即“深”——深刻、深广、深厚
“郁”即“积”——真实、凝重、含蓄
沉郁顿挫
沉郁:
顿挫:
艺术形式。 感情表达的起伏低回
思想内容。
所谓“沉郁”,主要指诗歌境界雄浑、阔大,内容深广、深厚,情感深沉、含蓄;
所谓“顿挫”,主要指诗歌表情达意抑扬跌宕,音调声情起伏迭变。
律诗简介:
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起源于南北朝, 成熟于唐初。律诗格律严谨,在字句、押韵、平仄、 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由八句组成,每两句为一联, 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第二、 四、六、八句需押韵;每句五言或七言,分别称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时代背景:
公元763年正月,唐代安史之乱以叛军头子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当时诗人在梓州(现在的四川三台县)听到胜利的消息写的这首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知识补充:
学习古诗方法:
一、知诗人, 解诗题。
二、抓字眼,明诗意。
三、想意境, 悟诗情。
四、诵诗句, 背诗文。
解题:
"闻"是听到的意思,“河南河北”指的是黄河的南北两岸,那里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初读全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重要词语:
闻:听说。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
剑外:现在四川剑阁县北,大小剑山之间有剑门关。唐人以长安为中心,称剑门以南地区为剑外,通常作为四川的代称。当时杜甫在梓(zi)州(现在四川三台县),正在剑门西南。
蓟北:泛指蓟州、幽州一带(现在河北省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盘踞的地方。
青春:指春日景物。作者想象春季还乡,旅途有宜人景色伴行。
诗词大意:
在剑门关外忽然听说官军收复了蓟北,乍听到这个消息,止不住的泪水撒满了衣裳。回头看妻子和孩子愁颜不知道到哪里去了,胡乱收拾着诗书不禁欣喜若狂。
白日里引吭高歌,纵情饮酒,明媚的春光伴我返回那久别的故乡。 立即动身走巴侠穿巫峡,然后经襄阳,直奔那旧都洛阳。
诗句赏析: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诗人听到“收蓟北”时,有何感受?你是从哪些诗句看出来的?
“初闻涕泪满衣裳” 是惊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第一个浪头。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逼真表现。
“漫卷诗书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更高洪峰。当自己悲喜交集,“涕泪满衣裳”时,自然想到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当看到亲人们都不在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亲人的喜更增加了自己的喜,再也无心伏案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同享胜利的欢乐。
悲喜交集
欣喜若狂
诗句赏析: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你还从哪些诗句中体会到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是诗人喜悦情感的第三次爆发。诗人像小孩一样欢乐得手舞足蹈还不尽兴,还需要“放歌纵酒”才能把喜情抒尽。“白日放歌”纵酒,不是借酒消愁,而是以酒助兴;今日之高歌,不是长歌当哭,而是快乐地歌唱。他恨不得立即归去,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下洛阳”正是诗人归心似箭的真实写照。 “穿”、“下”二字,贴切、形象地描绘出诗人想象中在险峡穿行疾驰与出峡后顺流而下的畅快之情。
放歌纵酒
归心似箭
此刻诗中的杜甫是开心的,那他在流浪他乡,流离失所的这八年里,过的是怎样的生活,让他如此期盼战争的平息呢?
……痴女饥咬我,啼畏虎狼闻。 怀中掩其口,反侧声欲嗔。小儿强解事,故所苦李餐。一旬半雷雨,泥泞相牵攀.….小儿强解事,故所苦李餐。一旬半雷雨,泥泞相牵攀..
--选自杜甫《彭衙行》
翻译:逃难途中,小女儿饿的禁不住咬我,哭闹声又害怕被虎狼听见。在怀中紧搂着捂住她嘴巴,她反而挣扎着哭叫声更尖。身边稍大些的小儿,非要摘苦李子当餐饭。一路上十几天多半有雷雨,泥泞中全家人只好相互扶搀着,
三男夜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
--选自杜甫《石壕吏》
翻译:三个儿子应征防守城池。一个儿子捎信回来,两个儿子最近作战死亡。活著的人暂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永远完结了!家里再没有别的男丁,只有还在吃奶的孙子。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选自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翻译:豪门多余腐臭的酒肉,路旁却有冻死的骷髅。
课堂小结
悲喜交集的杜甫,欣喜若狂的杜甫, 放歌纵酒的杜甫,归心似箭的杜甫。这个喜讯让诗人多年的沉郁一扫而光,喷薄而出,写就了生平第一首快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