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15.自相矛盾
韩非(约前280年—前233年),尊称“韩非子”或“韩子”,战国末期韩国都城新郑(今河南新郑市)人,出身韩国宗室,为韩国公子。他生活在韩国积弱、秦国崛起的时代,多次向韩王进谏改革未果,转而著书立说。
矛
矛,其古字形像一种长柄兵器,顶端有尖锐的矛头,下端为长杆。
盾
古代打仗时防护身体,挡住敌人刀、箭等的牌。
猜一猜:课题
《自相矛盾》是什么意思?
比喻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
鬻盾 吾盾 弗能 夫不可
轮火车朗读
fú
yù
自学指导: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词与同桌互相帮助学习。
2、朗读时注意节奏。
3、想一想课文讲了什么故事?
上学期我们学过文言文《古人谈读书》,回忆一下我们用了哪些方法进行文言文学习的?
结合注释、插图、上下文理解,猜读等。
楚人/有/鬻(yù)/盾与矛者,誉(yù)之曰:“吾盾之坚,物/莫(mò)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fú)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楚国有个卖矛又卖盾的人
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无论用什么矛都无法穿破它!”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无论用什么盾都不能不被它穿破!”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有的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
其人弗能应也。
那个人被问得哑口无言。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什么矛都无法穿破的盾与什么盾都能穿破的矛,不能同时出现在一起
以小组为单位演一演《自相矛盾》的故事。推荐小组分享(4分钟)
如果你穿越回到楚国后,卖矛与盾。你会怎样做呢?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写一写。
小练笔
盾 矛 结论
可能一
可能二
可能三
可能四
盾完好
矛折
盾破
矛完好
路人说:“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你们觉得会出现几种可能?
盾破
矛折
盾完好
矛完好
A:盾很坚固,任何矛都不能刺破它。
B:矛很锋利,任何盾都能被刺破。
( )说法不成立
( )说法不成立
( )说法不成立
( )说法不成立
B
A
A
B
B
你能举出生活中 “自相矛盾”的经典事例吗?
说一说
下课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