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那冷雨》教案
一、
教学内容:
粤教版选修4(中国现代散文选读)第五单元
二、
教材简析:
一位“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的异乡游子,一颗在岁月中被乡愁慢慢啃啮着的伤痛的心,无论身处喧闹的都市,还是寂寥的村野,生命的四季里,总是有雨淋淋漓漓、淅淅沥沥地飘来,是霏霏的雨丝,还是绵绵的情思?让我们停下匆匆的脚步,静静地听听那冷雨的诉说……
三、
教学目标:
1、依言悟意,解读作者借绵绵的冷雨所抒发的对故园的离愁与对传统文化的深切怀念之情。
2、据意品言,鉴赏作者生动形象、充满灵性而赋有诗意的语言及大量叠词运用的表达效果。
3、情感熏陶,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及对散文语言美的审美意识。
四、
教学重点:对诗意散文语言美的品味。
五、
教学难点:对作者文化情结的解读。
六、
教学策略:加强吟咏诵读,加强合作探究。
七、
教学课时:
两课时。(第一课时为整体感知,第二课时为重点品读。此为第二课时)
八、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朗读鉴赏蒋捷的《虞美人·听雨》
语言引导,调动情感。
营造气氛,情感铺垫。
二、依言悟意,领悟感情
边读边品,问题探究:1、作者主要描绘了怎样的雨景?2、一个“冷”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相机点拨,点评总结。
紧扣文眼,重点切入,紧扣文本,解读主旨。
三、据意品言,鉴赏特色
分组讨论,合作交流。品味手法多样而富有诗意的语言。鉴赏音韵和谐的叠词效果。
适时引导点评总结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合作探究中品味语言,提升文学素养。
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配乐朗诵《乡愁》
指导
熏陶感情,强化体验。
五、布置作业,积累语言
学生摘抄喜爱的语句
安排
积累语言,提升素养。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导语
同学们,雨是大自然的精灵,无论是绵绵的春雨,还是潇潇的秋雨,总是最容易触动我们内心深处最敏感的角落。因此,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墨客都喜欢借雨来寄托自己的满腹心事,抒发自己独特的人生感悟。上一节课,我们特地学了一首宋词,题目就叫——《听雨》。同学们还记得吗?好,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二)打开课件:
虞美人
听雨
宋·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三)学生活动:
集体朗读
(四)总结过渡:
相同的雨景,不同的境遇,带给人完全不同的生命感受。
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余光中先生的《听听那冷雨》。(打开课件并板书课题)
一起来感受一下诗人和散文家余光中先生离别故乡,漂泊多年之后听雨时独特的人生感慨。
二、依言悟意,领悟感情
(一)引导:
好,我请一个同学来把题目读一遍:听听那冷雨。同学们说读得好不好?为什么?(我再请一个同学来读一遍)非常伤感而富有诗意的题目,同学们看看题目中哪一个字是最关键的字——冷,是的,那我们就一定要读出那种冷的感觉。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余光中先生到底听到了怎样的雨呢?为什么会感觉冷呢?
(二)学生探讨:(展示课件)
问题一:
1、细读文中重点写听雨的段落,体味雨的特点,谈谈作者有何感受?
可以说,文中处处写雨,有不同时间的:如回忆中的雨,现实中的雨;有不同地域的:如大陆的雨、美国的雨、台湾的雨,由于文章太长,所以我摘取了几个经典的听雨的段落,下面我们一起来品读。
展示课件:
惊蛰一过,春寒加剧。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
天潮潮地湿湿,即连在梦里,也似乎把伞撑着。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
(请同学读、找特点、谈感受)
点评:春雨——淋淋漓漓、淅淅沥沥。
感情——台北、整个中国是凄凄切切的黑白片。
展示课件:
雨不但可嗅,可观,更可以听。听听那冷雨。听雨,只要不是石破天惊的台风暴雨,在听觉上总是一种美感。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再笼上一层凄迷了,饶你多少豪情侠气,怕也经不起三番五次的风吹雨打。一打少年听雨,红烛昏沉。再打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三打白头听雨在僧庐下,这更是亡宋之痛,一颗敏感心灵的一生:楼上,江上,庙里,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十年前,他曾在一场摧心折骨的鬼雨中迷失了自己。雨,该是一滴湿漓漓的灵魂,窗外在喊谁。
(请同学读、找特点、谈感受)
点评:秋雨——凄凉,凄清,凄楚。
感情——亡宋之痛,迷失自己。
展示课件:
在日式的古屋里听雨,春雨绵绵听到秋雨潇潇,从少年听到中年,听听那冷雨。雨是一
种单调而耐听的音乐,是室内乐是室外乐,户内听听,户外听听,冷冷,那音乐。雨是一种回
忆的音乐,听听那冷雨,回忆江南的雨下得满地是江湖,下在桥上和船上,也下在四川,在秧
田和蛙塘,下肥了嘉陵江,下湿布谷咕咕的啼声。雨是潮潮润润的音乐,下在渴望的唇上,舐
舐那冷雨。
(请同学读、找特点、谈感受)
点评:四季之雨——绵绵、潇潇、冷冷。
感情——回忆江南。
总结:(展示课件)
作者在漫长的雨季中徘徊,不仅感觉到身体的阵阵寒意,更重要的是家园的离愁,漂泊的酸楚,文化的失落,让人感觉内心深处的凄苦。雨丝霏霏,情思绵绵。(板书)
三、据意品言,鉴赏特色
问题二:作为一位诗人,作者在运用语言方面自然准确生动而有诗意,我们先一起来鉴赏一下几个句子:可分组合作探究鉴赏(展示课件)
①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
运用通感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思想的沉重和内心的伤感。
②这种酷冷吾与古大陆分担。不能扑进她的怀里,被她的裙边扫一扫吧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
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古大陆比作母亲,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对故乡的依恋和思慕之情。
③雨,该是一滴湿淋淋的灵魂,窗外在喊谁。
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冷雨比作人,形象生动地写出故乡对游子的深情呼唤,富有诗意。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找出一些你认为很有特色的句子,并说说好在哪里?(略)
问题三:文中在描写雨景的时候,用了很多的叠音词,请找出来并说说它的好处。(展示课件)
我们先看几个例子,比较阅读:(展示课件)
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
(时而很大,时而变小,天地都是潮湿的)
譬如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沥淅沥淅沥……
(譬如凭空写一个“雨”字,先是一点一滴,接着暴雨倾盆,发出不断地淅沥的声音)
滔天的暴雨滂滂沛沛扑来,强劲的电琵琶忐忐忑忑忐忐忑忑……
(滔天的暴雨铺天盖地扑来,强劲的电琵琶弹得人心理紧张不安)
总结叠词作用:强调突出事物的特点,身临其境,生动形象;
同时节奏和谐,音韵之美,诗意之美。
文中还有大量的叠词,请同学们课后再好好找出来品味品味。
四、吟咏诵读,内化体验
同学们,透过霏霏的雨丝,我们不仅聆听到了一位异乡的游子在冷雨中对故土家园,对传统文化的深情的呼唤,同时,我们也领略了那生动形象充满诗意的独特的语言魅力。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诗人的另一首著名的诗歌,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乡愁》——(打开课件)
同学们,让我们用深情的朗读去抚慰那一颗在岁月的风雨中被乡愁深深地啃啮过的心。同时,我们也要在大陆的这头,真诚地祝福余光中老人幸福安康。
配乐集体朗诵:
乡
愁
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五、课后作业,积累语言
请将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摘抄在文摘本上,并选几句背下来。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