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道士塔 教学设计 (2)

文档属性

名称 20、道士塔 教学设计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06 02:38: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道士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全面把握课文内容及其内在联系,体会作者贯穿全文的情感
2、通过分析王圆箓,培养学生辩证、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树立知耻后勇的进取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把握作者的观点,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习余秋雨的散文风格,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鉴赏法、提问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老师想和你们分享一张我和喜欢的图片(幻灯片出示2005年春节晚会《千手观音》图片)
提问:这是什么?
学生答:千手观音
教师:对,这是2005年春节晚会的舞蹈《千手观音》,这个舞蹈以其独特的表演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这个舞蹈创作的灵感、演技和造型都是来自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千手观音》。(幻灯片出示敦煌莫高窟《千手观音》图片)
二、介绍、展示敦煌魅力
1、(幻灯片)敦煌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市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又称千佛洞。莫高窟是世界上最大、内容最丰富和使用时间最长的佛教艺术宝库。它集建筑、彩塑、壁画于一体,内容涉及古代社会的艺术,历史,经济,文化,宗教,教学等领域,具有珍贵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瑰宝。现保存下来的石窟492个,壁画面积达4.5万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
2、欣赏视频《永远的敦煌》
三、研读课文
1、研读第一部分
(1)、同学们,读课文首先要读题目,那么题目中的“塔”是什么塔?(僧人圆寂塔),现在老师想要问一个问题。僧人圆寂塔是那个宗教的说法?(佛教)
教师:是的,道士塔指的是在莫高窟的大门外的僧人圆寂塔,道教和佛教是我国盛并行的两大宗教,它们之间既有宗教的某些共性,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比如在丧葬礼仪上,道士的逝世称为“羽化”。在羽化之后有两种葬法,一是坐缸,将遗体封缸后入葬。另一种是棺葬,用棺材入葬。而佛教僧人的死叫“圆寂”,他们的遗体是要火化的,有道高僧的骨灰叫做舍利子,一般是建塔封存的。
(2)、提问:塔的主人是谁?
生答:王圆篆
(3)、全班同学齐读课文第4自然段,提问:他的身份是什么?
生答:农民——道士
提问:一个道士为什么会有如此奇怪的礼遇呢?文中是怎么说的?
明确:几经转折,不幸由他当了莫高窟的家,把持着中国古代最灿烂的文化。
提问:那么,老师想问大家,让一个道士来管理一个佛教圣地,结果会怎样?
明确:苦
2、浏览课文二、三部分,思考:王道士对敦煌莫高窟做了什么?(请一名学生上黑板写出来)
明确:A、刷洞窟
B、砸雕像
C、卖文物
3、教师讲授:《敦煌莫高窟的美丽传说》
4、幻灯片展示:敦煌历难数字及外国文化强盗的罪行
5、当你把这段故事的历史了解清楚之后,当你看到这些数据的时候,你的心里涌动着怎样的情绪?
(提问多名学生)
6、面对这样的悲剧,面对这样的王道士,作家余秋雨的心理是怎样的?请大家划出你认为最能表现秋雨感情的文段、语句,读一读,并用:
“我看到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余秋雨”加以表达,简单地阐明理由。
(提问多名学生)
四、(幻灯片出示王道士的照片)这就是我们这次事件的主角,如果他现在就站在大家的面前,你会对他做什么,说什么?(提问多名学生)五、课堂讨论:中国文物的损坏和流失是不是只是王道士的错?民族悲剧的根源是什么?
点拨:敦煌石窟的罪人—王道士
外国侵略者的掠夺
统治阶级的腐朽,无能
落后的时代
六、教师讲授余秋雨散文特点,启发思考:作者仅仅是写一次文化大流失吗?
余秋雨的散文,大都以记游的方式进行深层的文化思考,在记述某一名胜古迹的游历的同时,也介绍相关的文化历史知识,并传达作者对于民族文化的思考,从而将人、历史、自然和谐地交融一起。余秋雨的散文往往具备强烈的文化反省意识,后者在历史的追溯中思考知识分子的命运与使命,或借助大量的文化历史知识,渗入作者的文化思考和人生体验。
七、课堂小结:
本文以道士塔为引线,记叙了再愚昧无知的王道士的掌管下,敦煌文物被破坏以及被外国冒险家掠夺的经过,表达了作者由这一巨大的民族悲剧而产生的悲怆苍凉的感情。作家站在现实的舞台上,眺望历史,他的写作目的,不仅仅是写一次文化大流失,他是想告诉我们,悲剧已经发生了,悲剧的根源在于那个落后的年代,如今,我们应该要做到的是:强大我们自己,同心协力让我们的国家更繁荣、更富强,好好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
八、结束寄语: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全班大声朗读)愿同学们做一个奋发向上的有为青年!
九、作业:以“谁是罪人”为题写一篇随笔
PAGE
3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