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秦腔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1、秦腔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06 02:41: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秦腔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综合运用各种手法进行场面描写的写作技法,体会其出神入化的艺术效果;
2理解秦腔、秦地、秦人三者之间浑然天成的一统,把握作品的主旨;
3体会作者用自然环境衬托人物,以声音渲染气氛、巧用繁笔的艺术手法。
2重点难点
重点:
1探究作者在场面细节描写上的技法,学习作者细致描摹的写实笔调;
2体会作品大气磅礴的文化底蕴。
难点:
1理解秦腔的象征意义;
2领会作品丰富的思想内涵。
3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巩固复习
1、导语:
上节课我们学习《秦腔》,感受了秦腔这种古老剧种的风清韵致,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秦腔》,深入探索作者出神入化的场面细节描写,细致摹绘的写实笔调。先请同学们一起来说说课文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2、教师通过投影展示内容要点。
活动2【活动】继续研讨课文 
(一)探究课文第六自然段,思考并分组讨论:
1、根据写作思路,本段可以划分为哪几个语义层?
明确:1排演场面2导演及演员的来源3秦川风俗4演员的投入5剧场的简陋6观众的热情
第一句话“戏班排演开始了”起什么作用?
明确:总领本段内容。
3、第三句话在句式上有什么变化?有什么效果?
明确:句式由短变长,骈散结合,读起来有一种特殊的节奏。开头每字一顿,实际朗读时可以四字一停顿,与后面节奏一致。
第二、三句话写演唱场面主要用了什么写法?
明确:运用繁笔,工笔描绘,写实的笔调。
第五层写剧场的简陋有什么作用?
明确:衬托演员们对秦腔的热爱与执著。
描写观众们的热烈场面,写法上有何特色?
明确:点面结合。写观众的不同年龄,人数之多,是整体描写,是“面”;写观众叫倒号,献殷勤,是特写,是“点”。
7、小结:
本段写戏班排演的情形,作者运用繁笔、衬托、点面结合等手法活现了秦腔发展的人文环境,表现了演员的投入,观众的热情。
(二)探究课文第七自然段(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1、本段有哪几个语义层?
2、第一句话起什么作用?写秦地人盼望上演日期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艺术效果?(承上启下。巧用繁笔,逐月铺排,烘托出民众盼望演出的急切心情。)
3、第四层写锣鼓喧天,人声鼎沸,有什么作用?
明确:渲染气氛,突出秦人对秦腔的热爱,秦腔在秦人生命中的分量。
4、本段对演出前的场面描写可谓多姿多彩,出神入化,请分析这样写的艺术效果。
明确:1点面结合。写人们去抢位置,整个戏场人山人海,鼓乐喧天,这是“面”。写台下“乱象”,从挡视线、问座位、买煎饼、磕磕碰碰、言语伤人、内外拥挤等方面进行特写,这是“点”。2以言行描写为主,多种描写方法相结合。用了大量的笔墨摹写向别人问座位、托人买小吃、言语伤人、內拥外挤,既有生动的语言摹写,又有形象逼真的动作描摹。“狗年快完了,你还叫啥哩?”、“猪年还没到,你便拱开了!”这些语言极富地方特色,也很经典,体现了黄土地民众的智慧,耐人寻味。3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人满为患”的场面。4夸张,形象地再现了人们摆脱拥挤时的感觉。
5、写秦腔“宪兵”,也很有层次,请同学们分析其特色。
明确:先概述秦腔“宪兵”的职业态度,然后描述其维持秩序时的职业表现。既有正面表现其忠于职守,又有侧面烘托其对秦腔的十二分忠诚。最后一句话巧妙地把“宪兵”与众不同的心态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
6、齐读描写台下“乱象”的那一层。
小结:
本段写演出前的盛况,详细地描述了台下“乱象”,作者运用繁笔、点面结合、语言动作结合等手法衬托出秦腔的艺术魅力,秦人对秦腔的痴迷。
(三)研讨课文第八自然段,品味场面描写的出神入化。(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1、本段描写演出时的热烈场面,在写法上有何精妙之处?
明确:
1运用繁笔,工笔描绘,以写实的笔调,多角度多方位铺叙演员的戏态心情。
2恰当地运用夸张、铺叙的手法,使读者对秦腔有一个全面而感性的认识。
3正面与侧面相结合。先写演员出场的情形,环环紧扣,写得细致入微,神态毕现。再写观众的反应,从侧面衬托演员演技之高超,秦腔艺术之撼人心魄。
演出《救裴生》这出戏时,写到观众的感觉是随着慧娘的动作变化而变化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小结:
本段写秦腔热烈的演出场面,运用繁笔、正侧结合、夸张等手法突现了演员的投入,观众的痴迷。
(四)学习课文最后一段,探究思考:
1.文中“只有”、“只能有”两个关联词语能不能交换位置,为什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只有”表示必需的条件,“只能”指惟一的办法或出路。
2.结尾一句有何作用?
明确:呼应了开头,强化了主题。
3、全班齐读最后一段。
活动3【活动】教学总结
1、归纳文章主旨
明确:
《秦腔》不仅是表现秦川地方剧种的独特魅力,更重要的是描绘秦地的风土人情以展现秦人热情蓬勃的生命力。
2、总结艺术特色
1场面描写综合运用点面结合、正侧结合、语言动作结合等技法及各种修辞格,达到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
2巧用繁笔,用自然环境衬托人物,以声音渲染气氛的写作手法。
3作品细致描摹的写实笔调,大气磅礴的文化底蕴。
4结尾呼应开头、强化主题的特点。
活动4【活动】知识拓展
1、《秦腔》这篇文章是不是仅仅给我们介绍一个地方剧种?还有没有其他的思想内涵?
2、黄土地养育了中华民族,产生过灿烂的民族文化,这“文化”也包括秦腔,那么“秦腔”象征了什么?
明确:
“秦腔”象征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持久不衰的生命力。
活动5【练习】语文实践
秦腔是秦地风俗的一种集中体现。你能不能介绍一道粤菜或介绍一种地方剧来表现南粤之地的风俗?
(注意场面描写,400字左右)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