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读懂课文,理解文句,积累文言词语。
②培养诵读和品味文言文优美语言的能力。
③学习本文写景的艺术与构思的方法,体会本文“文中有诗,文中有画”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品味文中诗情画意的写景特征。鉴赏语言淡雅优美,富有情韵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领会文中作者对友人的那种深厚感情,感悟文中描绘的景物所含有的深趣,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重点难点
1、品读、鉴赏课文描写寒山月夜景色和想象与友人一同欣赏春景的情景的文段。2、鉴赏文中的写景特点。
3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杰出的诗人,我们之前也学过他不少诗歌,但我们今天学习的却是他的一封信。让我们一起走进《山中与裴秀才迪书》,领略其中的景物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活动2【讲授】题解及背景介绍
1、“山中”是什么地方?裴迪是什么人?谁写给谁的书?
2、晚年的王维醉情山水。闲暇之时,来到辋川别业之间,半官半隐。裴迪曾是辋川别业的常客。这一年的腊月末,裴迪在家中温习经书。此信即他约请裴迪第二年春天来此同游。
活动3【活动】预习检测
通过竞赛的方式,检测学生对作者、文中重点字词句的掌握情况。
活动4【活动】学生朗读课文,然后教师配乐范读
学生朗读课文,然后教师配乐范读
活动5【活动】品读课文
思考:第一段作者说“故山殊可过”,那么蓝田山一带有怎样的美景?
明确:山中冬夜图、山中春日图
赏析美景
请你结合文章,展开联想,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冬夜图”和“春日图”。
A 欣赏第一幅图
1、学生朗读相关写景的句子。
2、思考:这幅图是以什么作为背景?写景有何特点?
3、请学生来描述“冬夜图”。
4、从这些景物的描写中,你还读出了王维怎样的心情?(寂寞、遗憾)
看来,写景并非单纯写景,而是在写景中给予了如此复杂的感情,我们把这种表现手法叫——借景抒情。
B 再来欣赏第二幅图
1、学生朗读相关写景的句子。问:在读的过程中,大家有什么感觉?觉得这段文字与之前写景的那段文字句法上有什么特点吗?(很多的四字句,结构工整,读起来音韵和谐,富有诗歌一样的节奏感。)
2、图中写了哪些景物,每个景物各有何特点?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3、总结意境特征:生机盎然、灵动欢快、轻盈明艳。
4、体会情感变化。
活动6【讲授】小结
描写辋川别业的山水景物,表达了作者对山中美景的欣赏,对闲适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恬淡宁静、超凡脱俗的人生境界的追求,欲与朋友分享美景的真情。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虽是一封书信,但可以说也是作者以诗人的语言、画家的构思写成的一篇优美的写景记游散文,一首赞美自然风光、表述友情的抒情诗。苏轼评价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那么在这篇散文中,我们不妨说是“文中有画”、“文中有诗”。
活动7【活动】带着对文章的“文中有诗、文中有画”理解,学生再次齐读课文
带着对文章的“文中有诗、文中有画”理解,学生再次齐读课文
活动8【作业】拓展延伸
冬天已过去,春天开始陪伴我们,停下你匆匆赶路的脚步,凝视身边的自然吧,相信一定会有令你欣喜的发现……
请以“春天之趣”为话题,仿照“冬夜图”和“春日图”的写法,写一段散文化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