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文化自信:在讨论中集思广益,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语言运用:学习并运用常见的方法开展讨论。积极发言,培养语言表达、沟通能力。(难点)
◎思维能力:了解讨论的意义和作用,掌握讨论的特点与规则。(重点)
◎审美创造:在讨论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的魅力。
九年级语文上册
口语交际 讨论
PART 1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让他们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子路说如果让他去治理一个中等国家,即使在有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只需要三年就可以治理得很出色。子路说完,孔子微微一笑。冉有说他只能治理一个小国。公西华则有志于礼乐教化的事。曾晳说向往天下太平、人民安乐的生活。等几个弟子说完,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晳的想法呀!”
孔子认为治理国家要讲礼让,可子路一点都不谦虚;对冉有没有正面加以评论,但可以看出是满意的;认为公西华低估了自己,完全可以担任更重要的工作;赞同曾晳的志向,因为曾晳希望社会上人人懂礼爱乐、天下太平、社会大同。
同学们,在这个故事里,孔子和弟子们围绕什么话题在讨论?对于四位弟子的见解,孔子是怎样的态度呢?
了解讨论的意义和作用,掌握讨论的特点和规则。
学习组织开展讨论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并加以运用。
积极发言,主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语言表达、沟通能力。
学习目标
一、什么是“讨论”?
“讨论”指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在生活或学习中,我们经常会就某些问题与他人进行讨论,寻求共识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知识备查
讨论的原则大致可以概括为十二个字:紧扣议题,言无不尽,包容合作。讨论要围绕议题展开,有的放矢,突出重点,切不可东扯西拉,离题万里,不能把讨论当成了漫无边际的聊天。每个参与讨论的发言者都要积极发言,讨论才能成功,不要因为觉得自己“没想好”而缄口不言。讨论时,即使观点不同,也应理性客观地发表意见,坦诚谦虚地对待不同的看法,保证讨论在互相信任、互相帮助的氛围中进行。
二、讨论应该遵循的原则
【1】预先公布相关要求;
【2】主持人要保持中立;
【3】参与者发言机会均等;
【4】发言观点要明确;
【5】发言时间与次数受限;
【6】不同问题依次讨论;
【7】就事论事,文明表达;
【8】尊重发言的完整性。
三、讨论的规则:
知识备查
交际示例
请以小组为单位对下列问题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整理出讨论报告,在全班展示。
合作探究
活动一:某中学准备调换走廊里的挂图,向同学们征求意见。下面是几位同学讨论是的记录。你觉得他们各自的表现怎么样?如果你与你的同学讨论这一问题。你们会说些什么?不妨找几位同学试一下。
甲:我觉得走廊里什么都不用挂。走廊不就是过道嘛!不挂图反而显得干净整洁。
合作探究
乙:你的眼里就只有简单、整齐。一点儿审美意识都没有!照你这么说,你就该把你的书包洗干净。再把书包上的小挂件摘了。这样就整洁了……
合作探究
丙:其实还是要挂一些图的。咱们学校的建筑本来就老旧,更应该讲究细节的美。校园应该是美的。
丁:我也觉得应该挂一些图。不过现在走廊里的挂图太单调了。都是些名人名言。确实应该换一换了。
合作探究
讨论的主题:怎样才算是“有教养”?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讨论的地点:×××班教室
参与讨论者:×××班全体学生
讨论的时间:×××年×××月×××日
过程记录:
主持人:×××同学
记录人:×××同学
活动二:
合作探究
主持人:同学们,大家好!之前,我们学习过利哈乔夫的《论教养》,文中列举了很多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有教养”与“无教养” 的言行举止。
今天,我们来展开讨论。讨论的话题:怎样才算是“有教养”?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我们先来讨论第一个问题:怎样才算是“有教养”?请大家畅所欲言。
合作探究
甲:有教养的人从不迟到。他懂得,即使是无意识的迟到,对准时到达的人来说也是不尊重的表现。
乙:有教养的人从不打断别人的讲话。他首先要听完对方的发言,然后再去反驳或者补充对方的意见。
合作探究
丙:有教养的人在同别人谈话的时候,总是看着对方的眼睛,而不是翻阅文件,来回挪动什么东西,或者摆弄铅笔、钢笔等,因为这些动作只会反映出不耐烦的情绪,使讲话者发窘,以至于打断人家的思路,占去谈话双方更多的时间。
丁:有教养的人在与人交往时,无论是工作还是休息,从不强调自己的职位,从不表现出自己的优越感。
合作探究
戊:有教养的人遵守诺言,即使遇到困难也从不食言。对他来说,自己说出来的话,就是应当遵守的法规。
己:有教养的人在别人遇到不幸时绝不袖手旁观,而是尽自己的力量和可能给予帮助。
合作探究
活动三:
中学生上学应不应该带手机?为什么?
合作探究
讨论的主题:中学生上学应不应该带手机?为什么?
讨论的地点: 班教室
参与讨论者: 班全体学生
讨论的时间: 年 月 日
主持人: 同学
记录人: 同学
记录过程:
主持人:同学们好!手机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但中学生上学应不应该带手机?请大家畅所欲言。
【示例】
不应该。第一,教育部门明确要求,中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第二,玩手机会对学习造成严重影响。第三,玩手机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会损害视力,影响休息。
应该。携带手机能方便与家长联系,能够有效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万一学生发生意外,能及时进行呼救。
我认为不能采取一棒子打死的态度。我们可以利用手机关注一些有利于学习的公众号,拓宽自己的视野。所以,对这个问题,我认为与其绝对禁止,不如适当引导,堵不如疏。
主持人:总而言之,单纯的严令禁止是不科学的。只有合理的手机管理,才更有助于学校实现高效教育,促进学生良好发展。
讨论的原则
紧扣议题
言无不尽
包容合作
板书设计
互联网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对于如何利用好互联网,有人说“用好互联网主要靠自控”,也有人说“用好互联网主要靠严加管控”,又有人说“用好互联网要自控与管控相结合”。你同意哪个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研讨练习
【示例】我同意“用好互联网要自控与管控相结合”这个观点。用好互联网,就要学会自控,经得起诱惑,不沉迷于网络世界;同时,社会、学校、家庭也要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如对学生使用互联网进行技术上的合理控制。这样“自控”“管控”结合起来,才能让我们更合理地使用互联网。
在学习“长江生态大保护”校本课程的过程中,你认识到对长江水系资源的保护比开发更重要,并准备在班级讨论会上就这一观点阐明理由。请写下你要说的话。(100~120字)
【示例】长江水系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带给沿江百姓以山川之秀、灌溉之利、舟楫之便、鱼米之裕。保护好长江生态环境既是维护区域生态环境安全的基本要求,也是推动流域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保护长江水系资源功在千秋,比开发的意义更为重大。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立足教材,结合案例分析,把讨论的特点及规则讲明,讲细;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议题,进行实战演练,使学生把讨论规则用实、用活。注重课堂与生活的勾连,让学生认识讨论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实现语文生活化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