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吉林省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15分。
1.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称赞一部宏伟巨著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肯定了这部巨著在史学方面和文学方面均具有极高价值,这部巨著为( )
A. 孔子的《春秋》 B. 司马迁的《史记》
C.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D.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2.《元史 百官志》记载,由宣政院掌管西藏军民各项事务。朝廷还在当地设置地方机构,任命官员征收赋税,屯驻军队。这意味着元朝( )
A. 成为版图最大的王朝 B. 加强了对西域的有效管辖
C. 行省制度得到推广 D. 正式对西藏行使行政管辖
3.时代热词反映了公众关注的社会热点。下列时代热词,最有可能出现在1997年的是( )
A. 乒乓外交 B. 香港明天会更好 C. 澳人治澳 D. 两岸“三通”
4.央视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2 时节》展现了不少中国传统美食的生产、加工工艺。假设该剧组想拍摄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专题片,你认为最符合他们拍摄要求的外景地点是( )
A. 半坡遗址 B. 河姆渡遗址 C. 北京人遗址 D. 元谋人遗址
5.“杏林”是中医界的代称,其体现了一种价值标准,包含着“亲、善、诚、信、中、和”的丰富内涵,这正是杏林文化延续至今的生命力所在,现在中医已经迈出国门,走向世界,要了解中医,可以阅读以下哪部书籍( )
A. 《资治通鉴》 B. 《天工开物》 C. 《齐民要术》 D. 《本草纲目》
6.从济南战役、淮海战役,一直到渡江战役,山东农民有153.3万人参与支前,为前线战士送去了7.12亿斤粮食。这反映了( )
A. 根据地开展大生产运动 B. 革命统一战线得到巩固
C. 国民党的重点进攻失败 D. 土改提高了群众积极性
7.“他变成一缕风,轻柔地抚摸每一株稻谷,亲吻每一颗谷粒,只要触碰到这些粮食,人们对于他的记忆就永远不会褪色。爷爷走好呀,你放心,我们会继续努力的,以后一定会让所有人吃上饱饭。”这是2021年5月22日下午出现在网络上的悼词,这里的“他”指的是( )
A. 袁隆平 B. 邓稼先 C. 钱学森 D. 王进
8.欧洲中世纪大学主要培养市政和教会管理人员、律师以及医生,但也培养书法家、哲学家、逻辑学家和神学家。这反映了中世纪大学( )
A. 顺应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 B. 推动富裕市民阶层的出现
C. 得到封建统治者大力支持 D. 是繁荣的国际学术中心
9.图片中隐藏着重要的历史信息。解读下列图组,适合的主题是( )
A. 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B. 马克思对人类前途的预测
C. 人类解放任重而道远 D. 马克思主义指导工人运动
10.19世纪中期,用变异和自然选择揭示生物界演化规律的《物种起源》与解释了资本主义在积累财富和资本的同时对工人阶级的残酷必将引起工人阶级反抗的《共产党宣言》,在社会中引起巨大震荡。这是因为二者都( )
A. 总结了工业社会的发展规律 B. 推动了科学革命的深入发展
C. 冲破了神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D. 发现了斗争是人类进步的原因
11.某电视剧摄制组根据剧情布置了一个曹操的书房情景,其道具有四样,根据史实判断其中搞错的是()①书桌上有一卷竹简②墙上挂有《魏国疆域图》③桌上有《孙子兵法》一书④书柜中摆放着印制的书籍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2.北美独立战争与中国辛亥革命都是重大历史事件,两者都( )
A. 推翻了国内的封建统治 B. 实现了国家主权独立
C.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D. 传播了民主共和思想
13.墨西哥被誉为“仙人掌的国度”,也是玉米的故乡。1934年,墨西哥进行了卡德纳斯改革,其目的是( )
A. 发展垄断经济,与美苏争夺世界霸权 B. 建立高度集权体制,实行独裁统治
C. 广泛发动群众,以期实现国家独立 D. 改变国家落后状况,保证宪法实施
14.由李治安、薛磊著《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元代卷)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如右图)。书中介绍了当时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是()
A. 中书省 B. 行中书省 C. 尚书省 D. 门下省
15.旗袍本是满族妇女的基本服装。20世纪20年代,旗袍吸收欧美服饰讲求适体和曲线美的优点,开始缩小袖口,变窄滚边,收紧腰身;旗袍样式不断翻新,领子由高领到低领变化。这种经过改良的旗袍在上海出现后很快流行全国。旗袍的演变( )
A. 反映了扫除陋习成为新潮流 B. 体现了社会生活的崇洋逐新
C. 表现出追求自由平等新风尚 D. 表明近代生活的变化不平衡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5分。
16.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历代中央政府为加强国家管理都采取了诸多有效的措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开创新制】
材料一:(隋唐开始的)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会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摘编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1) 隋唐开始的科举选官制度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有什么重大不同?根据材料一,概括科举选官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
【赢得民心】
材料二:唐太宗一即位就声明,要“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并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太宗在君民关系问题上的认识。为此,他在位时主要采取了什么措施来使农民“衣食有余”?
【抵御外侮】
材料三:
(3) 写出材料三中两位历史人物的突出贡献。他们的事迹都体现了什么样的精神?
【治理边疆】
材料四:在统治多民族大一统国家方面,清朝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简而言之,就是采取“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的基本原则,保持各民族自己的社会习俗,宗教信仰,重点笼络其上层分子,大事集权,小事放权,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有特点的行政管理。
一一摘编自张传玺《中华文明史》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三例西藏地区的史实说明清朝是如何“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的。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 图A所示文物出土于陕西西安的 ______遗址,反映了远古时期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图B所示人类最早的文明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产生的,其中古埃及的 ______流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材料二
中华文明和平性的内涵 慎战不战 消除战争,安定百姓
相互协调 天人合一,身心和谐
彼此尊重,社会和谐
共生并进 和而不同,和谐共生
交通成和 民族和睦,多元包容
对外交流,互学互鉴
图C 据玉杰《深刻理解中华文明突出的和平性》整理
中华文明是以农耕为主的文明形态……农业经济形态塑造了中华文明安土重迁的和平性……科举制对于维系社会结构的整体稳定,起到了制度性的保障作用……东亚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完备的气候类型影响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塑造了中华文明的性格。
——摘编自刘丰《保合太和:中华文明突出的和平性》
图D
(2) 依据图C,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两个方面分别列举一例史事,说明中华文明的和平性。依据图D,概括和平性的形成基础。
(3)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中华文明的和平性对当今社会发展、个人成长有何借鉴意义?
18.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正确的发展道路,并一步步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历史。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艰辛探索】
材料一:我们在道光年间虽受了重大打击,然后有同治初年由奕 、曾国藩等人领导的自强运动。甲午战争后,康有为领导的变法运动,要变更政治制度,其最后目的是要建立君主立宪……这无疑比自强运动更加西洋化近代化。然后国人注意孙中山所提出的方案。武昌起义以后,一个月内,湖南、陕西等13省相继独立,清朝土崩瓦解。辛亥革命打倒了清朝,这是革命唯一的成绩。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等
(1)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自强运动”起到的历史作用。概括“变法运动……无疑比自强运动更加西洋化近代化”的表现。简要评论材料中的观点“辛亥革命打倒了清朝,这是革命唯一的成绩”。
【任重道远】
材料二: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2) 材料中日本侵略者对华发动的全面侵略是以何事件为标志?举例说明材料中“民族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
材料三:
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不然就很困难。有了这个家,就可以作为同敌人进行革命斗争的根据地。
--毛泽东 太阳出来照四方,毛主席的思想闪金光,太阳照得人身暖……主席的思想传四方,革命的人民有了主张,男女老少齐参战哎,人民战争就是那无敌的力量!
--电影《地雷战》主题曲
(3) 毛泽东带领中国工农革命军创建的第一个“家”在哪里?毛泽东思想在哪次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走上辉煌】
材料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
(4) 材料中的“这里”是指什么历史事件?“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又指的是什么,此“严重挫折”带给我们什么经验教训?
材料五: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
(5) 结合材料,指出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分别是什么?
材料六:2013年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强调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必须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
(6)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能为中国梦的实现作出哪些努力?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在道光年间虽受了重大打击,但仍旧不觉悟,直至受了英法联军及太平天国的痛苦、然后有同治初年由奥诉、曾国藩等人领导的自强运动。甲午战争后,康有为领导的变法运动、要变更政治制度,其最后目的是要建立君主立宪……这无疑比自强运动更加西洋化近代化。
——摘编自蒋廷影《中国近代史》
(1) 指出材料中“重大打击”“自强运动”史事,分析作者认为变法运动“比自强运动更加西洋化近代化”的原因。
材料二:不言而喻,1919年的伟大思想浪潮是由许多因素共同造成的。北京大学已成为现代化的高等学府,蔡元培在北大任职时,欢迎来自全世界的各种思想:这种进步风气很快推动了语言改革运动。与此同时,由于日本的侵略,爱国民众日益关心国家的命运军阀们为了私利与日本帝国主义勾结,1919年山东问题的纠纷,使中国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达到新高峰。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2) 指出材料二中“伟大思想浪潮”所指的史事和最具代表性口号。依据材料归纳其成因。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将所有这些“权利”用书面形式汇聚于一纸,而且作为人民与国王之间的“契约”出现,这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事。
——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契约”指的是什么?简述其出现的重大历史意义。
材料二
史料①译文摘录:政府的正当权力,系得自被统治者的同意。如果遇有任何一种形式的政府变成是损害这些目的的,那么人民就有权利来改变它或废除它,以建立新的政府。
(2) 材料二的“译文摘录”体现了北美民众的哪些诉求?对比史料①和史料②,哪一史料对研究美国独立战争的价值更高?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材料三
(3) 简述《拿破仑法典》的历史作用。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18世纪左右世界历史发展的新趋势。
1.【答案】B
2.【答案】D
3.【答案】B
4.【答案】B
5.【答案】D
6.【答案】D
7.【答案】A
8.【答案】A
9.【答案】A
10.【答案】D
11.【答案】D
12.【答案】D
13.【答案】D
14.【答案】B
15.【答案】C
16.【答案】【小题1】魏晋南北朝是主要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而科举制度主要侧重考察人才的学识,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影响: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小题2】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民贵君轻或以民为本);轻徭薄赋、注重发展生产、倡导戒奢从简。
【小题3】戚继光抗击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中华民族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和勇气,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
【小题4】清朝时在西藏地区册封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设置驻藏大臣;实行金瓶掣签制;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等。
17.【答案】【小题1】①半坡;②尼罗河
【小题2】民族关系:如唐朝实行开明民族政策,唐太宗被尊为“天可汗”,文成公主入藏,促进汉藏友好交流,体现“民族和睦,多元包容”;宋朝与辽签订“澶渊之盟”,维持较长时间和平,展现“相互协调,彼此尊重”。
对外交往:汉代张骞通西域,开辟丝绸之路,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体现“对外交流,互学互鉴”;唐朝玄奘西行取经,带回大量佛经,促进中印文化交流,彰显“和而不同,和谐共生”。
形成基础:农耕为主的农业经济形态,追求稳定;科举制维系社会结构稳定;东亚独特地理环境与气候类型,共同塑造中华文明和平性
【小题3】借鉴:可助力当今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秩序,促进国际间和平交流、合作发展,避免冲突战乱,推动全球共同繁荣;引导个人追求内心平和,尊重他人、包容差异,促进个人在和谐人际与社会环境中成长,实现身心与社会关系的协调发展
18.【答案】【小题1】表现:由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到由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由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层面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层面;由维护封建统治到发展资本主义;由促进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到进一步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尤其是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评论:这一观点较为片面;辛亥革命不仅打倒了清王朝,还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还推动了中国社会习俗的变革及近代教育的发展等。
【小题2】七七事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民政府组织两面战场,共产党组织敌后战场,两个战场战略上互相配合。
【小题3】井冈山;中共七大。
【小题4】“这里”是指十一届三中全会。决策:改革开放。
【小题5】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建设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小题6】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报效祖国,维护国家统一,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等。
19.【答案】【小题1】重大打击:鸦片战争;自强运动:洋务运动。原因:由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到由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由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层面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层面;由维护封建统治到发展资本主义;由促进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到进一步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尤其是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小题2】史事:五四运动;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成因:北京大学的思想开放;新文化运动的推动;日本的侵略;爱国民众关心国家的命运;山东问题的纠纷;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
20.【答案】【小题1】《权利法案》;意义:限制了国王权力;议会权力日益超过国王(或保障了议会权利);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
【小题2】主权在民(或政府权力来自人民;或政府不能损害人民权利)、反抗压迫(或反抗英国殖民统治)。史料①更具史料价值;理由:史料①属于一手资料(或原始史料),史料②经过后人的艺术加工
【小题3】作用: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成为很多国家民法的参照蓝本。趋势:从专制走向民主,从人治走向法治;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来临;资本主义制度逐步确立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