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江淮协作区期末联合监测
高二语文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已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
街
试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唐宋时期,随着城市的发展,消防需求日益增强,因此推动了多种消防器具的发明与应用,其中
溅筒、唧筒便是具有代表性的消防利器。溅筒由竹筒和皮袋构成,皮袋用于储水,竹筒则作为喷射
水流的管道,灭火时利用水压原理,挤压皮袋喷射出水流,是唐代常用的灭火工具。宋代更是消防
技术蓬勃发展的时期,防火工具种类不少,其中竹制唧筒尤为典型,其原理与溅筒相似,由一粗一细
的两根竹筒组合而成,使用时将细竹筒包裹棉絮后插入粗竹筒中,再将细竹筒向外拉,以向粗竹筒
内注水,最后挤压推入细竹筒,利用压强将粗竹筒中的水射出。这一设计与现代注射器和水枪的原
理有异曲同工之妙。至明清时期,皇宫内特设“聊筒处”,专门负责宫内的防火事宜,同时,西方消
防技术的传入促进了水铳、水龙车等先进救火工具的研制。水龙车即通过人力踩踏类似跷跷板的
加压臂,不断从大水桶中抽水,最终让水从水龙喷嘴中喷出以灭火,堪称现代消防车的雏形。
为及时发现火情、扑灭火情,防止火势蔓延,许多重要城市也建立了望火楼等防火瞭望塔。在
汉代,就已出现用于消防报警的瞭望建筑,河南陕县出土的一幅汉墓壁画中,描绘着两个人在耸立
于水塘中的三层楼阁上跳望的场景,有学者推论这座楼就是汉代的防火瞭望塔。至宋代,望火楼更
是遍布首都汴京。据《东京梦华录》所载:“每坊巷三百步许,有军巡铺屋一所,铺兵五人,夜间巡警
及领公事。又于高处砖砌望火楼,楼上有人卓(晾)望,下有房屋数间,屯驻军兵百余人,及有救火
家事(工具),谓如大小桶、洒子、麻搭、斧、锯、梯子、火权、大索、铁猫儿(即铁锚)之类。每遇有遗
(失)火去处,则各领军汲水扑灭,不劳百姓。”说明在当时就构建了严密的火灾预警网络。为确保
望火楼上的值守人员能清晰观察周边火警情况,《营造法式》中对望火楼的高度提出严格规定,通
常要达到9.3米以上,相当于今天三四层楼的高度,以便及时发现火情,扑救于初起阶段。望火楼
下的“官屋”中,还配备了十余种救火工具,从一个预警机构升级为一个集预警与扑救功能于一体
高二语文第1页(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