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测试
七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 赋 骋 dǒu gèn
2. C
3.将“发展和生存”改成“生存和发展”
4.D
【解析】(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赋予:fù yǔ,交给(重大任务、使命);
驰骋:chí chěng,骑马快速奔跑;
气冲斗牛:qì chōng dǒu niú,形容怒气冲天或气势很盛;
亘古:gèn gǔ,意思是自古以来;整个古代。
(2)本题考查词语运用。无足轻重:意思是没有它并不轻些,有它也并不重些。指无关紧
要。举重若轻:举重东西就像举轻东西那样。比喻做繁难的事或处理棘手的问题轻松而不费
力。举足轻重:只要脚稍微移动一下,就会影响两边的轻重。指处于重要地位,一举一动都
足以影响全局。句中形容龙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非常重要,用“举足轻重”恰当。故选 C。
(3)本题考查病句辨析与修改。划线句语序不当,将“发展”和“生存”互换位置。
(4)本题考查短语类型。A 主谓短语 B 偏正短语 C 动宾短语 D 并列短语
故选 D。
5. C
解析:A 项中郭茂倩是《乐府诗集》的编者,而不是《木兰诗》的作者。
B 项中《朝花夕拾》是散文集
D 项中《资治通鉴》是编年体史书。
6. 濯清涟而不妖 此夜曲中闻折柳 万里赴戎机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详解】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
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中的“濯、
涟、戎、疑、凌、览”等字词容易写错。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
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7. 答案 A.
1
解析:A 相同,都是动词,听说; B.名词,方向/动词,对着;
C.形容词,宽/动词,增长; D.形容词,奇异/形容词,生僻;
8.(1)拿着它靠近火烘烤。
(2)用纸来标记活字,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
9. 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
10.D.乙文以记叙、描写为主,而不是议论,故选 D。
11.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参考译文:
【乙】当时,我在稷下做客,正和表兄李笃之在灯下喝酒。忽然听见有种像打雷一样的声音,
从东南方向过来,向西北方向滚去。大家都很惊骇诧异,不知是什么缘故。不一会儿,只见
桌子摇晃起来,酒杯翻倒;屋梁房柱,发出一片咔咔的断裂声。众人大惊失色,面面相觑。
过了好久,才醒悟过来是地震,急忙冲出屋子。只见外面的楼阁房屋,一会儿斜倒在地上,
一会儿又直立起来;墙倒屋塌的声音,混合着孩子号哭的声音,一片鼎沸,震耳欲聋。人头
晕得站不住,只能坐在地上,随着地面颠簸。河水翻腾出岸边一丈多远;鸡叫狗吠,全城大
乱。后来,听说这次地震时,某处有口水井井筒倾斜了,不能再打水;某家楼台南北掉了个
方向;栖霞山裂了道缝;沂水陷下了一个有几亩大的地穴。这真是少有的奇异灾变啊。
12.B
13.示例一:我喜欢“嫦娥”这个名字。“嫦娥”源于中国古代“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
寄托了中国人自古以来对月球的向往。
示例二:我喜欢“夸父”这个名字。“夸父”源于中国古代“夸父逐日”的神话传说,体
现了中华民族探索自然、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
14.①对神秘宇宙的体验、感悟与探索,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精神世界;②推动了科学技
术的发展进步,提高了人类对自身及其所处环境的认识;③带动了众多学科基础理论和应
用技术的发展。
【解析】这组阅读材料围绕科考与探索主题,选材丰富多元。材料一阐述科考游发展现状与
挑战;材料二、三分别呈现月球、南极探索成果;材料四论述天文探索意义。整体逻辑清晰,
从现实业态到科学实践,再到意义升华,展现了科考探索的多面图景与价值。
12.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B.根据材料二“开创性地以中继通信解决月背通信链路盲区,迈出了人类探测器登陆月背的
第一步”可知,中国是迈出了人类探测器登陆“月背”的第一步,而不是“月球”。
2
故选 B。
13.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与谈看法。
开放性试题,作答时,关键在于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阐述所选名字与文化元素的关
联,以及名字所传递的美好寓意和情感。从神话传说、文化意象等角度入手,展现名字背后
的文化底蕴与现代科技融合的魅力。
示例 1:我喜欢“嫦娥”这个名字。根据中国古代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嫦娥”寄托着古
人对月球的向往。如今探月工程以“嫦娥”命名,从神话走向现实,既传承了中华民族对月
球探索的千年梦想,又彰显了中国航天人探索月球奥秘、迈向星辰大海的决心,让传统文化
与现代航天科技完美交融。
示例 2:我钟情“鹊桥”之名。“鹊桥”源自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浪漫传说,在神话中它是
连接分隔恋人的纽带。地月中继通信卫星以此命名,形象地表明其作为连接地球与月球“桥
梁”的作用,寓意着为月球探测架起通信的“浪漫通道”,充满了诗意与温情。
14.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结合材料四第二段“对神秘宇宙的体验、感悟与探索,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精神世界”可知,
人类进行科学探索的意义体现在对神秘宇宙的体验、感悟与探索,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精神
世界;结合材料四第二段“天文学的不断发展、人类对宇宙认识的不断深化,极大地丰富了
人类的思想认识,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提高了人类对自身及其所处环境的认识”可
知,人类进行科学探索的意义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提高了人类对自身及其所处环境
的认识;结合材料四第三段“它带动的绝不仅仅是基础理论的进步,还对很多重要的应用技
术具有相当大的推动作用”可知,人类进行科学探索的意义带动了众多学科基础理论和应用
技术的发展。
15.①开头部分以乐景衬哀情。此时作者是在寻访英雄遗迹的列车上,虽受周围人归家的
喜悦感染,但联想到如今的幸福是烈士用鲜血换来的,心情沉重低落。②结尾部分情景交
融,明亮多彩的画面彰显了作者看到英雄后继有人、革命理想逐步实现、新时代带来新气
象的无比喜悦之情。
16.“14 年”突出了抗日战争的长久艰难,而“3 万”和“700”则形成强烈的对比,突显
了抗联战士为抵御外侮做出的巨大牺牲。
17.(1)“一点一点”反映了棉絮难吃,突出了杨靖宇的顽强精神。(2)用比喻修辞,
把天空比喻成铅板,渲染沉重压抑的氛围。
18.①马钺明是杨靖宇的曾孙,补记其事迹,是对人们普遍关注的英雄后人生活现状问题
3
的回应。(他是英雄后人)②马钺明这位大城市的大学生,来到村中任村书记助理,致力
于当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工作,显示了杨靖宇革命精神的强大感染力和生命力。(他
继承了英雄的精神)③以杨靖宇后人的形象与杨靖宇相辉映,表明英雄的热血换来的梦想
正在变成现实,有助于增强读者对杨靖宇精神和新时代幸福生活的认同感。(英雄对现实
的真切影响)。
【解析】15.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
开头部分,结合第(2)段“复兴号载满思乡的人们飞驰,欢快的笑声浸润着金秋馥郁的麦
香”可知,写列车上人们归家的喜悦,结合第(3)段“这条无比熟悉的路,这一次对我来
说,却是无比沉重”可知,写作者心情的沉重。运用了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
结尾部分,“秋渐渐地深了。蔚蓝的天空里没有一丝云彩,恬逸的秋风吹过金色的田野”“白
桦的树叶几乎一夜之间染成了金黄,它们与姹紫的枫树叶、嫣红的杨树叶,与苍翠的樟松叶
交织在一起,色彩斑斓,蔚为壮观”写景,“空气中荡漾着甜蜜的喜悦”抒情,情景交融,
结合第(19)段“马钺明阔步走在乡间的小路上。隔着八十余年的时空,马钺明同杨靖宇的
神情是那么的相似,又是那么的不同。相似的是一样的坚执、一样的凛然,不同的是,马钺
明的脸上。洋溢着对日新月异的新时代满满的骄傲与自豪”可知,明亮多彩的画面彰显了作
者看到英雄后继有人、革命理想逐步实现、新时代带来新气象的无比喜悦之情。
16.考查炼字。
“14 年”“3 万”和“700”皆为数字,“长达 14 年敌强我弱的抗日斗争”突出了抗日战争
的长久艰难,“3 万多抗联将士中,只有不足 700 人迎来了抗战胜利的曙光,其余全部血洒
疆场”中“3 万”和“700”则形成强烈的对比,突显了抗联战士为抵御外侮做出的巨大牺
牲。表达了作者的沉痛和敬仰之情。
17.考查赏析句子。
(1)炼字要在理解本义的基础上理解其语境义,“一点一点”写他吃棉絮的艰难,写出了
棉絮的难吃,结合下文“夜晚的风,寒凉刺骨。天空如一块硕大沉重的铅板,扣在白山黑水
之上。身子越来越麻木了,身子越来越麻木了,他用残余的意志支撑着自己,不能睡,不能
死,我要站起来,我要战斗!”可知,突出了杨靖宇的顽强精神。
(2)“天空如一块硕大沉重的铅板”用比喻修辞,把天空比喻成铅板,结合“身子越来越
麻木了,身子越来越麻木了,他用残余的意志支撑着自己,不能睡,不能死,我要站起来,
我要战斗!可是,他并不知道,在这个四面透风的地窨子里,他孤独地度过的这个佳节,是
他人生的最后一个夜晚”可知,渲染沉重压抑的氛围。
4
18.考查次要人物的作用。次要人物的作用常常是:作为线索人物;侧面烘托主要人物;与
主要人物形成对比,衬托主要人物的形象;寄托作者的情感;暗示社会环境或补充深化主旨;
结构上,推动情节发展。
结合第(17)段“今天,在这里,我见到了杨靖宇的曾孙马钺明。2019 年,马钺明从天津
大学毕业,毅然来到曾祖父战斗和牺牲的靖宇县,担任保安村村书记助理”可知,马钺明是
杨靖宇的曾孙,补记其事迹,是对人们普遍关注的英雄后人生活现状问题的回应。
结合第(18)段“易地搬迁,危房改造、信息采集、收入台账、低保发放、产业帮扶、包保
贫困户、申请临时救助、‘两不愁三保障’、新医保全落实……马钺明的记事本里记满了这
样的名词。从软件工程专业的程序、语言、操作、数据,到置身村民的茶米油盐、吃喝拉撒,
马钺明很快便完成了身份的转变”可知,马钺明这位大城市的大学生,来到村中任村书记助
理,致力于当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工作,显示了杨靖宇革命精神的强大感染力和生命力。
(他继承了英雄的精神)
结合第(19)段“马钺明阔步走在乡间的小路上。隔着八十余年的时空,马钺明同杨靖宇的
神情是那么的相似,又是那么的不同。相似的是一样的坚执、一样的凛然,不同的是,马钺
明的脸上。洋溢着对日新月异的新时代满满的骄傲与自豪”可知,以杨靖宇后人的形象与杨
靖宇相辉映,表明英雄的热血换来的梦想正在变成现实,有助于增强读者对杨靖宇精神和新
时代幸福生活的认同和深切感受。
19. B ①在《骆驼祥子》第十八章,②在十三章,③在二十四章,④在第三章。即④②
①③。
20.(1)京味儿 (2) 曹先生
21. 【答案】左图:勇救朱赫来。一天, 朱赫来被白匪军抓走了,保尔到处打听他的下落。
在匪兵押送朱赫来的途中,保尔猛扑过去,把匪兵打倒在壕沟里,与朱赫来一起逃走。由
于波兰贵族李斯真斯基的儿子维克多的告密,保尔被抓进了监狱。
右图:肆虐的病魔终于把这个充满战斗激情的战士束缚在床榻上了。保尔也曾一度产生过
自杀的念头,但他很快从低谷中走了出来。这个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并且没有丝毫写作经
验的人,开始了他充满英雄主义的事业——文学创作。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情节。
图 1:画面中能够看到三个人物在激烈地扭打,两个大人,一个小孩。一个工人模样的人身
形矫健、动作果敢,眼神坚定且充满正义,正在挥起拳头打向面前和敌人。结合《钢铁是怎
样炼成的》的情节,这很明显是保尔勇救朱赫来的场景。这一行为不仅体现了保尔勇敢无畏
5
的性格,也展示了他在革命思想影响下,敢于担当、反抗压迫的精神,是他成长为一名坚定
革命者的重要标志。
图 2:画面里一个人躺在床上,手中拿着纸张或书本,神情专注且坚毅。从原著情节来推断,
这无疑是保尔在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后,依然坚持进行文学创作的情景。尽管身体遭受了巨
大的折磨,失去了行动和自理能力,但保尔凭借着钢铁般的意志,克服重重困难,进行文学
创作,继续为革命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一画面深刻地体现了他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革命
理想的执着追求。
示例:图 1:这幅图生动地描绘了保尔勇救朱赫来的惊险一幕。只见保尔眼神中透露出坚定
与果敢,他以敏捷的身手冲向敌人,紧紧地与敌人扭打在一起,全力保护着朱赫来。这一英
勇的举动源于保尔内心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和对正义的坚守,也正是这次经历,让保尔更加坚
定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成为了一名勇敢的战士。
图 2:此图展现的是保尔在病榻上坚持创作的感人场景。尽管身体被病痛折磨得千疮百孔,
双眼无法看见光明,但他的意志却如同钢铁般坚强。他躺在床上,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对革
命的无限热爱,进行小说创作。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仿佛在向世人宣告,他将用
文字继续为革命事业而奋斗,永不放弃。
22.【答案】空 1 示例:组织观看本土文化视频;学唱本土红色歌曲;
空 2 示例:分享本土红色故事;本土红色文化知识问答:
23. C
24. 示例:
珍宝岛上洒热血,饮马河畔祭英魂
珍宝岛上英雄保家国,饮马河畔后辈立壮志
25.【答案】 示例一:井冈山,革命摇篮,我们在这里体会星星之火的无穷力量。
示例二:延安,革命圣地,我们在这里感受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伟大精神。
示例三:靖宇,英雄殉国地,这里上演了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最卓绝,最艰苦英雄史诗。
【解析】本题考查推荐语。要突出推荐对象的特征,语言简洁,有感染力。首先了解三个景
点的特点。
①井冈山:土地革命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在湖南、江西两省边界的井冈山地区创建的战略
基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工作完成从城市到农村的伟
大战略转移,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开辟了新的道路。
②延安: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十三年间,这里经历了抗日战
6
争、解放战争和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中共七大等一系列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
事件。
③东北抗日联军艰苦卓绝的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这部壮丽史诗中最惨烈、最令人动容的
篇章之一。在白山黑水之间,中国共产党肩负民族希望和历史重任,推动和领导东北人民走
上抗日最前线。新时代新征程,回顾救亡图存的悲壮历史,缅怀民族先烈浴血奋战的英雄业
绩,弘扬历久弥新的抗联精神,无疑具有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答案】根据各个景点的特点及革命意义写推荐语。能围绕本土红色文化,表达欢迎客人来
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25.
26.作文。 评分说明:
(1)一等:50——46 分。文体特征明显,主旨突出,思路清晰,内容充实,表达流畅。
(2)二等:45——42 分。文体特征明显,主旨明确,思路较清晰,内容较充实,表达较
流畅。
(3)三等:41——38 分。文体特征欠明显,主旨较明确,思路基本清晰,内容基本充实,
表达基本流畅。
(4)四等:38 分以下。文体特征不明显,主旨不够明确,思路不够清晰,内容不够充实,
表达不够流畅。
(5)偏题:不高于 35 分。
(6)跑题:不高于 30 分。
(7)成段抄袭语料,不高于 20 分;文章大量抄袭语料,不高于 10 分。
(8)字数不足:0~200 字之间,不高于 10 分。
201~400 字之间,不高于 20 分。
401~500 字之间,不高于 30 分。
501~600 字之间,不高于 35 分。
(9)只写题目不给分。
72024一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测试
“④
.,⑤
”(《游山西村》陆游),领悟逆境中充满光明
七年级语文试题
与希望的道理:读“⑥
⑦
”(《望岳》杜甫),汲取到
一、积累与运用(19分)
不畏艰难、勇攀高峰的积极力量。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一4题。(10分)
二、阅读(41分)
龙在中国文化中(A.无足轻重B.举重若轻C.举足轻重)。从“龙的传人”到龙文化的
(一)文言文阅读(13分)
传承,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fù()予了中国人独有的精神气质和丰厚的文化底蕴。为了民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复兴、国家富强,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切实肩负起时代的使命:女扮男装花木兰驰chěg
【甲】
活板
()沙场忘生死,凯旋锌官弃名利;民族脊梁鲁迅夜以继日著文章,锲而不舍启民智;民主战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士闻一多慷慨淋漓斥特务,气冲斗()牛震华天;两弹元勋邓稼先隐姓埋名扎戈壁,鞠躬尽疼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
扬国威…直至今天,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华夏儿女亘()古不变的爱国情怀。在中华文明悠
范为一板,持就火场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久的历史中,爱国精神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得以发展和生存的强大动力。
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加点字注上正确的拼音。(4分)
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
①f拉()予
②驰chěng(
)
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
③气冲斗()牛
④亘(
)古
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幡土,用
2.选词填空:龙在中国文化中(只填序号)(2分)
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A无足轻重
B.举重若轻
C.举足轻重
【乙】
地震
3.小钟在读这段话时,发现划线句有一处语病,请你给出修改意见。(2分)
余适客稷下①,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
解其故。俄而几案摆镀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
4.下列短语与“源远流长”结构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2分)
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
A.国家富强
B.文化底蕴
侧。河水倾泼丈余,鸡鸣犬吠满城中。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
C.肩负使命
D.隐姓埋名
裂;沂水“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二)选择题(2分》
注释:①客稷下:在稷下作客。②栖霞山:山名。③沂水:地名。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选自蒲松龄《地震》,有别改)
A.《木兰诗》的作者是郭茂倩,这是一首汉代长篇抒情诗歌,具有浓郁的民歌特色。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B.《阿长与<山海经>》是《朝花夕拾》中的名篇。《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及青少年时期
A.后闻某处井倾仄/陶后鲜有闻
B.某家楼台南北易向/眈眈相向
生活经历的一部小说集。
C.广数亩/非学无以广才
D.此真非常之奇变也/有奇字素无备者
C.《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是俄国诗人普希金,其代表作有诗歌《自由颂》《致大海》,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等。
(1)持就火炀之
D.《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这部著名史书是北宋司马光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
了从战国到五代年间的史事。
(2)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
(三)古诗文填空(7分)
6.请在下面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古诗文名句。
9.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
经典诗文,美好永恒。读“出淤泥而不染,①
”(《爱莲说》),感受
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
周敦顾的高洁品质:读②
一,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体会李
白的乡思;读“③
,关山度若飞”(《木兰诗》),欣赏木兰奔赴战场的雄姿:
七年级语文第1页(共8页)
七年级语文第2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