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 1 Here and Now 第5课时 Section B (Project) 教学设计(表格式)英语鲁教版五四学制2024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Unit 1 Here and Now 第5课时 Section B (Project) 教学设计(表格式)英语鲁教版五四学制2024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英语
更新时间 2025-07-08 09:31: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教学设计
科目 英语 授课教材 鲁教版七年级上册
授课题目 Unit 1 Here and Now Section B (Project) 课时 课型 第 5课时 项目课
主题情境 人与社会 授课教师
语篇研读 【What】 主题为 “设计公寓”。内容围绕小组合作开展项目式学习,活动3a要求学生仿照活动3c的示范图,画一幢公寓的截面图,并为公寓命名。活动3b要求学生绘制公寓中不同的人物活动,以丰富画面细节。活动3c是作品分享环节,主要让学生展示分享自己画的公寓图,并描述公寓楼里每家每户的人们正在做的事情,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本单元的核心语法结构--现在进行时。 【Why】 意义在于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意图是让学生在项目中运用现在进行时描述人们的活动;情感态度是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采用颜色和线条,表达自己的想法;价值取向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创新思维,还能促使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让学生更加热爱生活,体会平凡生活中的美好和幸福。 【How】 文体为活动指导说明。内容结构上,以项目任务为线索,逐步推进活动。通过视频和图片导入“公寓生活主题”,激活学生生活经验。然后分析教材范例,明确任务目标与语言框架,最后小组合作完成公寓设计并进行展示。
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通过小学英语和本单元前面课时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英语词汇量和语法基础,能使用现在进行时描述人们的各种活动。 学习能力:具备初步的观察与模仿能力,能通过范例提取关键信息。对图文结合的任务有较强的接受度,能通过视觉辅助理解抽象语法。有一定逻辑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但对复杂观点的表达和阐述可能存在困难。 学习兴趣:对设计公寓图、命名个性化建筑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同时通过观察家庭活动能引发学生共鸣,增强参与感。但部分学生对语法练习可能感到枯燥,需要通过趣味任务(如评选“最有趣公寓”)维持积极性。 合作意识:在小组活动中能与同伴协作,共同完成任务,但可能存在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的情况。
课标要求 能听懂发音清晰、语速较慢的简短口头表达,获取关键信息。 在语篇中围绕相关主题,在语境中运用所学语法知识描述人和物,进行简单的交流。 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简单的角色扮演。 在口语表达中使用较为准确的词语和表达法,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能够: 1.能够通过观察图片以及阅读范文,形成对公寓居家生活的认知,感知公寓住户对生活的热爱。(学习理解) 2.能够基于生活经验制作一幅公寓图,并呈现公寓里不同人物的行为活动。 能够运用现在进行时对公寓中不同人物的活动进行口头和书面描述。(应用实践) 3.能够结合绘制的图画,阐述公寓名字的含义及所选人物活动的意义。(迁移创新)
教学 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图片以及阅读范文,形成对公寓居家生活的认知,感知公寓住户对生活的热爱。并且能基于生活经验设计一栋理想中的公寓。 难点:设计绘制理想中的公寓图片,能进行口头和书面描述并能阐述公寓名字的含义和所选人物活动的意义。
核心语言 【核心词汇】 flat;building;paint;exercise;mat 【核心短语】 a group of flats; in the building;on the first floor;paint flowers;piano music;on a mat 【核心句型】 This is... In this building,there are... On the first floor, there are...flats. Let’s see what everyone is doing! XX lives in Flat....He/She is ...-ing.
教学工具 PPT,教材
教学策略 情景体验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任务型教学,游戏教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Part1: 情景导入 (3min) T shows a video and ask Ss to watch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①What can you see in the flat ②How many flats can you see ③What are they doing in the flat ④What’s the name of the group of flats Why did the writer choose the name Sunny Flats ⑤Do you like this group of flats Why 观看视频,观察视频里的公寓细节和人物活动。 利用AI软件把静态图片转换为动态视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观察视频和图片中的细节,为后面的项目活动做好铺垫。
效果评价:自评、师评。教师观察学生是否能够认真观察视频和图片中的细节,对设计公寓的任务是否表现出浓厚兴趣,能否主动参与讨论,为后续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Part 2: 学习理解 (10min) 1.T leads Ss to think about whether they w would like to design their own flats. 2.T encourages Ss to brainstorm what makes a dream flat. 3.T leads Ss to find out how to introduce their dream flat. 思考如何设计一套好的公寓,需要哪些步骤和要素,并且根据3c文章总结如何介绍自己设计的公寓。 通过头脑风暴,让学生思考设计一套好的公寓需要的步骤和要素,并引导学生总结如何介绍自己设计的公寓,为之后的口语表达打好基础。
效果评价:自评、师评。观察学生能否积极参与头脑风暴,思考设计公寓的步骤和要素,为后面介绍公寓打好基础。
Part 3: 应用实践(11min) T leads Ss work in groups to design their own flats according to the following steps: ①Name the flats ②Design the flats ③Create activities ④Draw and describe 小组讨论并一起设计理想中的公寓,讨论过程中参照关键的四个步骤。 根据所给的四个关键步骤,为学生搭好讨论活动以及输出活动的脚手架,为后面的输出活动打好基础。
效果评价:观察学生能否积极参与公寓设计活动,是否能在在讨论和设计中发挥创意,并关注小组在公寓设计细节和美观度。
Part 4: 迁移创新 (11min) T encourages Ss to introduce their own flats according to the sample. T ask students to read some samples and vote for the flats they like according to the evaluation chart. 根据所给范例写下自己设计的公寓介绍。 然后根据评价量表选出自己喜欢的公寓。 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和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创新思维,通过互评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审美能力。
效果评价:教师观察学生是否能主动进行小组合作并梳理总结出主要内容和句型,及时提供帮助。教师根据不同能力水平学生朗读对话的情况,给予指导或鼓励。教师观察学生在班内运用所学语言交流的情况, 给予鼓励或帮助,评价教与学的成效。
Part 5: 回顾总结 (2min) Summarize the key content in this lesson. 跟随老师一起进行内容总结。 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巩固加深印象。利用将思维导图给学生进行有序的梳理。
Part 6: 考点速递 (5min) T explains language points. 将知识点做好笔记进行理解消化。 强化重点词汇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词汇的正确用法,提高语言运用准确性。
Part 7: 随堂小练 (3min) T assigns the test. 完成课堂练习。 检测学生对本节课及本单元知识的综合掌握程度,及时发现学生的知识漏洞。
Part 8: 家庭作业 基础作业:完善小组的公寓图,为每户家庭写一段英文描述(使用现在进行时)。 进阶作业:观察自己所居住的公寓,用课堂所学描述所居住的公寓,使用现在进行时记录人们的活动。 拓展作业:设计“未来公寓”,用英文说明它的特别功能(如robots cleaning rooms)。 将家庭作业做好记录。 作业布置落实双减政策,减量不减质,重视实际场景的交际应用,减轻机械操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堂课以设计公寓的项目活动展开,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能运用所学知识思考设计公寓的重要点以及相关步骤并进行展示,提升了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了教学目标。 然而,本堂课也存在不足。时间把控不够精准,部分小组展示仓促,学生讨论深度受限。同时,对基础薄弱学生的关注不足,他们在参与活动时存在困难。 后续教学中,需更合理规划时间,提前预估各环节时长;针对基础薄弱学生,提供更多的指导和帮助,如设计分层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中有所收获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