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8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2023—2025年新课标全国卷高考化学分类汇编(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08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2023—2025年新课标全国卷高考化学分类汇编(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7-09 08:57:03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化学
专题08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考点1 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
1.(2025·云南·高考真题)铜催化下,由电合成正丙醇的关键步骤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Ⅰ到Ⅱ的过程中发生氧化反应 B.Ⅱ到Ⅲ的过程中有非极性键生成
C.Ⅳ的示意图为 D.催化剂Cu可降低反应热
C
【详解】A.由图可知,Ⅰ到Ⅱ的过程中消耗了氢离子和电子,属于还原反应,A错误;
B.Ⅱ到Ⅲ的过程中生成了一根C-H键,如图,有极性键生成,不是非极性键,B错误;
C.Ⅱ到Ⅲ的过程中生成了一根C-H键,由Ⅲ结合氢离子和电子可知,Ⅲ到Ⅳ也生成了一根C-H键,Ⅳ到Ⅴ才结合CO,可知Ⅳ的示意图为,C正确;
D.催化剂可改变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不能改变反应热,D错误;
故选C。
2.(2025·北京·高考真题)乙烯、醋酸和氧气在钯()催化下高效合成醋酸乙烯酯()的过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中反应为
B.②中生成的过程中,有键断裂与形成
C.生成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
D.催化剂通过参与反应改变反应历程,提高反应速率
C
【详解】A.①中反应物为CH3COOH、O2、Pd,生成物为H2O和Pd(CH3COO)2,方程式为:,A正确;
B.②中生成的过程中,有C-H断开和C-O的生成,存在键断裂与形成,B正确;
C.生成总反应中有H2O生成,原子利用率不是,C错误;
D.是反应的催化剂,改变了反应的历程,提高了反应速率,D正确;
答案选C。
3.(2025·安徽·高考真题)恒温恒压密闭容器中,时加入,各组分物质的量分数x随反应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图(反应速率,k为反应速率常数)。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条件下
B.时间段,生成M和N的平均反应速率相等
C.若加入催化剂,增大,不变,则和均变大
D.若和均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则变大
C
【详解】A.①的,②,②-①得到,则K=,A正确;
B.由图可知,时间段,生成M和N的物质的量相同,由此可知,成M和N的平均反应速率相等,B正确;
C.若加入催化剂,增大,更有利于生成M,则变大,但催化剂不影响平衡移动,不变,C错误;
D.若和均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两个反应均逆向移动,A的物质的量分数变大,即变大,D正确;
故选C。
4.(2024·广西·高考真题)烯烃进行加成反应的一种机理如下:
此外,已知实验测得与进行加成反应的活化能依次减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乙烯与HCl反应的中间体为
B.乙烯与氯水反应无生成
C.卤化氢与乙烯反应的活性:
D.烯烃双键碳上连接的甲基越多,与的反应越容易
B
【详解】A.HCl中氢带正电荷、氯带负电荷,结合机理可知,乙烯与HCl反应的中间体为氢和乙烯形成正离子:,A正确;
B.氯水中存在HClO,其结构为H-O-Cl,其中Cl带正电荷、OH带负电荷,结合机理可知,乙烯与氯水反应可能会有生成,B错误;
C.由机理,第一步反应为慢反应,决定反应的速率,溴原子半径大于氯,HBr中氢溴键键能更小,更容易断裂,反应更快,则卤化氢与乙烯反应的活性:,C正确;
D.已知实验测得与进行加成反应的活化能依次减小;则烯烃双键碳上连接的甲基越多,与的反应越容易,D正确;
故选B。
5.(2024·甘肃·高考真题)下列措施能降低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A.催化氧化氨制备硝酸时加入铂 B.中和滴定时,边滴边摇锥形瓶
C.锌粉和盐酸反应时加水稀释 D.石墨合成金刚石时增大压强
C
【详解】A.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一般来说,催化剂可以用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故催化氧化氨制备硝酸时加入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A项不符合题意;
B.中和滴定时,边滴边摇锥形瓶,可以让反应物快速接触,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B项不符合题意;
C.锌粉和盐酸反应时加水稀释会降低盐酸的浓度,会降低化学反应速率,C项符合题意;
D.石墨合成金刚石,该反应中没有气体参与,增大压强不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D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2024·安徽·高考真题)室温下,为探究纳米铁去除水样中的影响因素,测得不同条件下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图。
实验序号 水样体积/ 纳米铁质量/ 水样初始
① 50 8 6
② 50 2 6
③ 50 2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①中,0~2小时内平均反应速率
B.实验③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其他条件相同时,适当增加纳米铁质量可加快反应速率
D.其他条件相同时,水样初始越小,的去除效果越好
C
【详解】A. 实验①中,0~2小时内平均反应速率,A不正确;
B. 实验③中水样初始=8,溶液显弱碱性,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不能用配电荷守恒,B不正确;
C. 综合分析实验①和②可知,在相同时间内,实验①中浓度的变化量大,因此,其他条件相同时,适当增加纳米铁质量可加快反应速率,C正确;
D. 综合分析实验③和②可知,在相同时间内,实验②中浓度的变化量大,因此,其他条件相同时,适当减小初始,的去除效果越好,但是当初始太小时,浓度太大,纳米铁与反应速率加快,会导致与反应的纳米铁减少,因此,当初始越小时的去除效果不一定越好,D不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C。
考点二 化学平衡移动及影响因素
1.(2025·江苏·高考真题)甘油水蒸气重整获得过程中的主要反应:
反应Ⅰ
反应Ⅱ
反应Ⅲ
条件下,和发生上述反应达平衡状态时,体系中和的物质的量随温度变化的理论计算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时,的平衡转化率为20%
B.反应达平衡状态时,
C.其他条件不变,在范围,平衡时的物质的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其他条件不变,加压有利于增大平衡时的物质的量
A
【分析】550℃时,曲线①物质的量是5mol,根据原子守恒,n(C)=3mol,则其不可能是含碳微粒,故曲线①表示,升高温度,反应Ⅰ平衡正移,反应Ⅱ平衡逆向移动,CO物质的量增大,则曲线③代表CO,温度升高,反应Ⅲ逆向移动,物质的量降低,则曲线②代表,据此解答。
【详解】A.时,,,,根据C原子守恒,可得,根据O原子守恒,可得(也可利用H原子守恒计算,结果相同),则,A正确;
B.时,,,则,B错误;
C.范围,随温度升高,反应Ⅱ、Ⅲ平衡均逆向移动,增大,说明反应Ⅲ逆向移动程度更大,则的物质的量减小,C错误;
D.增大压强,反应Ⅰ平衡逆向移动,反应Ⅱ平衡不移动,反应Ⅲ平衡正向移动,的物质的量减小,D错误;
故选A。
2.(2025·山东·高考真题)在恒容密闭容器中,热解反应所得固相产物和气相产物均为含氟化合物。平衡体系中各组分物质的量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实线部分)如图所示。已知:温度时,完全分解;体系中气相产物在、温度时的分压分别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线所示物种为固相产物
B.温度时,向容器中通入,气相产物分压仍为
C.小于温度时热解反应的平衡常数
D.温度时、向容器中加入b线所示物种,重新达平衡时逆反应速率增大
D
【分析】热解反应所得固相产物和气相产物均为含氟化合物,则其分解产物为和,其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根据图数据分析可知,a线代表,b线代表,c线代表。由各线的走势可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温度升高,化学平衡正向移动。
【详解】A.a线所示物种为,固相产物,A正确;
B.温度时,向容器中通入,恒容密闭容器的体积不变,各组分的浓度不变,化学平衡不发生移动,虽然总压变大,但是气相产物分压不变,仍为,B正确;
C.由图可知,升温b线代表的SiF4增多,则反应为吸热反应,升温Kp增大,已知:温度时,完全分解,则该反应T2以及之后正向进行趋势很大,Qp<Kp,体系中气相产物在温度时的分压为,,恒容密闭容器的平衡体系的气相产物只有,=p(),即温度时热解反应的平衡常数=p(),C正确;
D.据分析可知,b线所示物种为,恒容密闭容器的平衡体系的气相产物只有,=p(),温度不变Kp不变,温度时向容器中加入,重新达平衡时p()不变,则逆反应速率不变,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D。
3.(2025·甘肃·高考真题)加氢转化成甲烷,是综合利用实现“碳中和”和“碳达峰”的重要方式。525℃,101kPa下,。反应达到平衡时,能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A.减小体系压强 B.升高温度
C.增大浓度 D.恒容下充入惰性气体
C
【详解】A.反应物气体总物质的量为5mol,生成物为3mol,减小压强会使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逆反应)移动,A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会使平衡向吸热的逆反应方向移动,B不符合题意;
C.增大浓度会提高反应物浓度,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以消耗增加的,C符合题意;
D.恒容充入惰性气体不改变各物质浓度,对平衡无影响,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2024·广西·高考真题)573K、高压条件下,一定量的苯甲腈在密闭容器中发生连续水解:(苯甲腈)(苯甲酰胺)(苯甲酸)。如图为水解过程中上述三者(分别用表示)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其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解产物除了还有
B.点时
C.在15min前基本不变,15min后明显增大,可能是水解产物对生成的反应有催化作用
D.任意25min时间段内存在
D
【详解】A.苯甲腈在溶液中发生连续水解:,,有NH3生成,A正确;
B.a点之前x(Y)逐渐增大,;a点之后,x(Y)逐渐减小,a点是Y物质的最大值,则生成和消耗的速率相等。即,B正确;
C.在15min前基本不变,15min后明显增大,在没有另加物质、没有改变反应条件的情况下,可能是水解产物对生成的反应有催化作用,C正确;
D.根据图像所示,反应的前期应该有,a点之后,由于明显减小,显著增大,三者的速率关系不再满足,D错误;
故选D。
5.(2024·福建·高考真题)多卤离子在水溶液中的分解反应及平衡常数值如下:
离子 分解反应 平衡常数值
K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B.上述分解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C.共价键极性:
D.可分解为和
B
【详解】A.已知电负性,因此氯在化合物中更容易吸引电子,导致比更容易断裂,所以电离程度>,,A正确;
B.每个碘离子可以与一个碘分子结合,形成,这个过程中,离子能够离解成碘和碘离子,形成平衡反应:,所以溶液中存在的电离平衡,此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中碘元素是价,氯元素是价,和中,碘元素是价,溴元素是价;三个变化过程中,各元素化合价都没有改变,不是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
C.同主族元素从上往下,电负性逐渐减小,因此氯的电负性大于溴的电负性,形成共价键的两元素之间的电负性的差值越大,则键的极性越强,因此共价键极性的大小关系为,C正确;
D.已知电负性,因此氯在化合物中更容易吸引电子,导致容易断裂产生为和,D正确;
故答案选B。
6.(2024·重庆·高考真题)醋酸甲酯制乙醇的反应为:。三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分别加入醋酸甲酯和氢气,在不同温度下,反应t分钟时醋酸甲酯物质的量n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 B.容器甲中平均反应速率
C.容器乙中当前状态下反应速率 D.容器丙中乙醇的体积分数为
D
【分析】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比较乙丙可知,丙反应升高温度,醋酸甲酯量增大,则反应逆向进行,正反应为放热反应,焓变小于0;
【详解】A.由分析,该反应的,A错误;
B.容器甲中平均反应速率,B错误;
C.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比较乙丙可知,丙达到平衡状态,但不确定乙是否平衡,不能确定正逆反应速率相对大小,C错误;
D.对丙而言:
容器丙中乙醇的体积分数为,D正确;
故选D。
考点3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计算
1.(2025·重庆·高考真题)水是化学反应的良好介质,探索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3)利用驰豫法可研究快速反应的速率常数(k,在一定温度下为常数)。其原理是通过微扰(如瞬时升温)使化学平衡发生偏离,观测体系微扰后从不平衡态趋向新平衡态所需的驰豫时间(),从而获得k的信息。对于,若将纯水瞬时升温到25℃,测得。已知:25℃时,,,,(为的平衡浓度)。
①25℃时,的平衡常数 (保留2位有效数字)。
②下列能正确表示瞬时升温后反应建立新平衡的过程示意图为 。
③25℃时,计算得为 。
【答案】;D;
【详解】(3)①对于反应,平衡常数K的定义为:K=,在25℃的纯水中,水的离子积常数为Kw=,而且平衡时,已知,带入公式:K=,保留两位小数K;
②瞬时升温后,逆反应速率增大,但水的浓度是恒定的,正反应速率不变,所以建立新平衡的过程示意图为D;
③驰豫时间公式为,其中,,带入得:,在平衡时,,可推出,带入已知值:,即,将k1带入驰豫时间公式为:,整理可得,,计算括号内:,,由于,可忽略不计,所以,得出。
2.(2025·河北·高考真题)乙二醇(EG)是一种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可通过石油化工和煤化工等工业路线合成。
(1)石油化工路线中,环氧乙烷(EO)水合工艺是一种成熟的乙二醇生产方法,环氧乙烷和水反应生成乙二醇,伴随生成二乙二醇(DEG)的副反应。
主反应:
副反应:
体系中环氧乙烷初始浓度为,恒温下反应30min,环氧乙烷完全转化,产物中。
①0~30min内, 。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主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
b.0~30min内,
c.0~30min内,
d.选择适当催化剂可提高乙二醇的最终产率
(2)煤化工路线中,利用合成气直接合成乙二醇,原子利用率可达100%,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反应如下:。按化学计量比进料,固定平衡转化率,探究温度与压强的关系。分别为0.4、0.5和0.6时,温度与压强的关系如图:
①代表的曲线为 (填“”“”或“”);原因是 。
② 0(填“>”“<”或“=”)。
③已知:反应,,x为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M、N两点对应的体系, (填“>”“<”或“=”),D点对应体系的的值为 。
④已知:反应,,p为组分的分压。调整进料比为,系统压强维持,使,此时 (用含有m和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1) cd
(2) 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温度相同时,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平衡转化率增大 < = 12
【详解】(1)①0~30min内,环氧乙烷完全转化,;
②a.,主反应中,,则生成物总能量低于反应物总能量,a错误;
b.由题中信息可知主反应伴随副反应发生,EG作为主反应的生成物同时也是副反应的反应物,即EG浓度的变化量小于EO浓度的变化量,0~30min内,,b错误;
c.主反应中,,副反应,同一反应体系中物质一量变化量之比等于浓度变化量之比,产物中,即,,反应时间相同,则,,则,c正确;
d.选择适当催化剂可提高主反应的选择性,可提高 乙二醇的最终产率,d正确;
故选cd;
(2)①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温度相同时,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平衡转化率增大,,故、、对应α为0.6、0.5、0.4;
②由图可知,压强相同时,温度升高,平衡转化率减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0;
③M、N的进料相同,平衡转化率相等,平衡时各组分物质的量分数分别相等,则=;D点对应的平衡转化率为0.5,根据题中信息,该反应按化学计量比进料,设起始加入2molCO和3molH2,列三段式:,平衡时,、、的物质的量分数分别为,;
④设起始加入mmolCO和3molH2,此时,列三段式:,平衡时,气体总的物质的量为mmol,、、平衡分压分别,。
3.(2025·河南·高考真题)的热分解与催化的重整结合,可生产高纯度合成气,实现碳资源的二次利用。主要反应如下:
反应Ⅰ:
反应Ⅱ:
反应Ⅲ:
回答下列问题:
(6)一定温度、下,向体系中加入和,假设此条件下其他副反应可忽略,恒压反应至平衡时,体系中转化率为,转化率为,物质的量为,反应Ⅲ的平衡常数 (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此时原位利用率为 。
已知:原位利用率
【答案】1.2 70%
【详解】(6)一定温度、下,向体系中加入和,恒压反应至平衡时,体系中转化率为,反应Ⅰ:平衡时生成,转化率为,物质的量为,则
气体总物质的量n总=(1.3+0.1+0.1+1.1+0.4)mol=3mol,
反应Ⅲ的平衡常数,平衡时,原位利用率为,故答案为:1.2;70%。
4.(2025·甘肃·高考真题)乙炔加氢是除去乙烯中少量乙炔杂质,得到高纯度乙烯的重要方法。该过程包括以下两个主要反应:
反应1:
反应2:
(3)对于反应1,反应速率与浓度的关系可用方程式表示(k为常数)。时,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测定了不同浓度时的反应速率(如下表)。当时, 。
实验组


【答案】)9.2×10-3
【详解】(3)将数据代入方程,②÷①得到,则,时,,。
5.(2025·陕晋青宁卷·高考真题)/循环在捕获及转化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科研人员设计了利用与反应生成的路线,主要反应如下:
I.
II.
III.
回答下列问题,
(4)下,在密闭容器中和各发生反应。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和生成物(、)的选择性随温度变化关系如下图(反应III在以下不考虑)。
注:含碳生成物选择性
①表示选择性的曲线是 (填字母)。
②点M温度下,反应Ⅱ的 (列出计算式即可)。
③在下达到平衡时, 。,随温度升高平衡转化率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
【答案】c 0.2 反应Ⅱ生成的氢气多于反应Ⅲ消耗的氢气
【详解】
(4)已知反应I为吸热反应, Ⅱ为放热反应,III为吸热反应,根据图像,温度逐渐升高,则碳酸镁的转化率逐渐升高,氢气的转化率下降,在以下不考虑反应Ⅲ,则二氧化碳的选择性上升,甲烷的选择性下降,所以a表示碳酸镁的转化率,b表示二氧化碳的选择性,c表示甲烷的选择性。
①表示选择性的曲线是c,故答案为:c;
②点M温度下,从图中看出碳酸镁的转化率为49%,则剩余的碳酸镁为0.51mol,根据碳原子守恒,甲烷和二氧化碳中碳原子的物质的量之和为0.49mol,又因为此时二氧化碳的选择性和甲烷的选择性相等,则二氧化碳和甲烷的物质的量为0.245mol,根据氧原子守恒得出水的物质的量为0.49mol,根据氢原子守恒得出 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02mol,总的物质的量为0.02+0.245+0.245+0.49=1mol,,,,则反应Ⅱ的,故答案为:;
③在下达到平衡时,碳酸镁完全转化,二氧化碳的选择性为70%,甲烷的选择性为10%,则生成的二氧化碳为0.7mol,生成的甲烷为0.1mol,根据碳原子守恒得出1-0.7-0.1 mol=0.2mol;因为反应Ⅱ是放热的,反应Ⅲ是吸热的。在,随温度升高,反应Ⅱ逆向移动,反应Ⅲ正向移动,由于反应Ⅱ生成的氢气多于反应Ⅲ消耗的氢气,导致平衡转化率下降,故答案为:0.2;反应Ⅱ生成的氢气多于反应Ⅲ消耗的氢气。
6.(2025·广东·高考真题)钛单质及其化合物在航空、航天、催化等领域应用广泛。
(3)以为原料可制备。将与10.0molTi放入容积为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体系存在下列过程。
编号 过程
(a)
(b)
(c)
(d)
②不同温度下,平衡时反应体系的组成如图。曲线Ⅰ对应的物质为 。
③温度下, ,反应(c)的平衡常数 (列出算式,无须化简)。
(4)钛基催化剂可以催化储氢物质肼的分解反应:
(e)
(f)
为研究某钛基催化剂对上述反应的影响,以肼的水溶液为原料(含的物质的量为),进行实验,得到、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图。其中,为与的物质的量之和;为剩余的物质的量。设为0~t时间段内反应(e)消耗的物质的量,该时间段内,本体系中催化剂的选择性用表示。
①内,的转化率为 (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②内,催化剂的选择性为 (用含与的代数式表示,写出推导过程)。
【答案】(3) 0.5
(4)
【详解】(3)② 由表格可知,反应a为放热反应,反应b、c为吸热反应,反应d也是放热的,曲线Ⅰ,Ⅱ可表示或的物质的量随温度的变化情况,随着温度升高,反应b、c正向移动,反应a、d为逆向移动,所以的含量逐渐上升,的含量逐渐下降,所以曲线Ⅰ对应的物质为,故答案为:;
③ 温度下,,,,根据Ti元素守恒,可推出(10+5-6-8.5)mol=0.5mol,则,,反应(c)的平衡常数=,故答案为:0.5;;
(4)① 因为肼为反应物,肼的含量逐渐下降,起始时,时, ,则内,的转化率为=,故答案为:;
② 由图可知,内,,,则,反应掉的肼为,生成的氮气和氢气的物质的量为,根据反应前后原子个数守恒,可得,反应f消耗的肼为,反应e消耗的肼为, 则本体系中催化剂的选择性===,故答案为:。
考点一 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
1.(2025·北京海淀·二模)溴乙烷与NaOH的乙醇溶液主要发生消去反应,同时也会发生取代反应,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的活化能大于反应②的
B.溴乙烷与NaOH的乙醇溶液的反应需加热,目的是提高反应速率
C.无论从产物稳定性还是反应速率的角度,均有利于的生成
D.若将溶剂乙醇换成水,两种产物的比例不发生改变
B
【详解】A.由图可知,反应①的活化能是,反应②的活化能是,活化能:反应①<反应②,A错误;
B.加热使普通分子转化为活化分子,有效碰撞次数增加,故加热的目的是提高反应速率,B正确;
C.从稳定性角度看,乙醇的能量更低,乙醇是优势产物;从反应速率角度看,生成乙烯的活化能更低,乙烯是优势产物,C错误;
D.若将溶剂乙醇换成水,主要发生的是水解反应,乙醇的比例会增加,D错误;
故选B。
2.(2025·北京东城·二模)实验表明,其他条件相同时,一定范围内,(X为Br或I)在NaOH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的速率与无关。该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取代反应
B.中C的杂化方式不完全相同
C.X为Br时的、和均不等于X为I时的和
D.该反应速率与无关的原因主要是不参与①
C
【详解】A.该反应为卤代烃的水解反应,属于取代反应,A正确;
B.甲基的碳原子是杂化,与三个甲基相连的碳原子失去了1个电子,带正电,价电子对数是3,为杂化,B正确;
C.表示断裂碳卤键吸收的能量,则Br和I的不相同,表示形成键释放的能量,则Br和I的相同,C错误;
D.决速步骤(活化能大的步骤)为碳卤键的离解(步骤①),不涉及OH ,故速率与其浓度无关,D正确;
故选C。
3.(2025·天津·一模)科学家提出一种大气中在和作用下转变为的机理(图1),其能量变化如图2所示。
已知:的结构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图2可知,该过程的决速步是①
B.①中只涉及键的断裂,无键的形成
C.②③均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D.总反应中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A
【详解】A.由图2可知,步骤①正反应的活化能最大,反应速率最慢,则该过程的决速步是①,A正确;
B.①中与硫原子相连的O-H键断裂,生成涉及键的生成,B错误;
C.②中反应无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错误;
D.在和作用下转变为,硫元素化合价升高了2,是还原剂,被还原为,氮元素化合价降低了1,是氧化剂,由得失电子守恒可得关系式2~,总反应中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D错误;
故答案选A。
4.(2025·天津滨海新·三模)某温度下, 在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 R(g), 发生反应, 该反应经历两步:①。 ②, 催化剂M能催化第②步反应, 反应历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减小, 且减小
B.不使用催化剂M,反应过程中c(I)先增大后减小
C.使用催化剂M,反应①的活化能不变,反应②的活化能变为
D.使用催化剂M,反应①速率不变,反应②速率加快
C
【详解】A.由反应历程图可知,反应①为吸热反应,反应②为放热反应,对于反应②,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减小,增大,故减小,总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减小,增大,故减小,A项正确;
B.由图可知反应①的速率大于反应②,开始时I的生成速率大于消耗速率,随着反应的进行,I的浓度逐渐减小,故不使用催化剂M,反应过程中I的浓度先增大后减小,B项正确;
C.催化剂M能催化第②步反应,故使用催化剂M,反应①的活化能不变,对于反应②,加入催化剂,降低反应的活化能,由图可知,其反应热为,不是活化能,C项错误;
D.催化剂M能催化第②步反应,故使用催化剂M,反应①的活化能不变,对于反应②,加入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反应速率加快,D项正确;
答案选C。
5.(2025·北京丰台·二模)某小组用、HI和KI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室温下,按下列初始浓度进行实验。
实验Ⅰ.
实验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
0.1 0.1 0.1 0.2 0.3
0.1 0.2 0.3 0.1 0.1
出现棕黄色的时间/s 13 6.5 4.3 6.6 4.4
实验Ⅱ.用KI替代HI做上述5组实验,观察到有无色气体产生,一段时间内溶液均未见棕黄色。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实验Ⅰ可知,氧化HI的反应速率与和的乘积成正比
B.实验①中反应继续进行,20s时测得为,则0~20s的平均反应速率:
C.实验Ⅱ中的现象可能是因为分解的速率大于氧化KI的速率
D.对比实验Ⅰ和Ⅱ,Ⅰ-的还原性随酸性减弱而减弱
D
【详解】A.对比实验①、②、③:HI浓度增加反应速率增加,对比实验①、④、⑤:H2O2浓度增加反应速率增加,因此,H2O2氧化HI的反应速率与和的乘积成正比,故A正确;
B.0~20s的平均反应速率:,故B正确;
C.实验II向H2O2加入KI产生氧气,而未产生I2,说明H2O2分解的速率大于H2O2氧化KI的速率,故C正确;
D.实验II引入了K+,K+对H2O2的分解有影响,不能说明酸性对I-还原性的影响,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6.(2025·湖南娄底·一模)合成的两条途径如图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的空间结构为平面三角形,中心原子N的杂化方式为
B.在ER途径中,形成自由基,该过程破坏了中的键和键
C.在LH途径中,改变了反应的焓变,提高合成氨的反应速率
D.使用催化剂可以降低ER途径和LH途径中的决速步骤活化能,提高平衡转化率
B
【详解】A.中N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4,采用杂化,有一对孤电子,空间结构为三角锥形,A错误;
B.氮分子之间存在非极性键(含键和键),形成自由基破坏了中的键和键,B正确;
C.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途径,不能改变焓变(反应热),C错误;
D.催化剂可降低决速步骤活化能,提高反应速率,但不能提高平衡转化率,D错误;
故答案选B。
考点二 化学平衡移动及影响因素
1.(2025·江苏连云港·一模)使用CH3COOCH3与H2反应制C2H5OH过程中的主要反应为
反应I:CH3COOCH3(g)+2H2(g)= C2H5OH(g)+CH3OH(g) ΔH1=1004kJ·mol-1
反应II:CH3COOCH3(g)+H2(g)= CH3CHO(g)+CH3OH(g) ΔH2=1044kJ·mol-1
反应III:CH3COOCH3(g)+C2H5OH(g)=CH3COOCH2CH3(g)+CH3OH(g) ΔH3= 1160kJ·mol-1
在催化剂作用下,在1.0×105 Pa、n起始(CH3COOCH3)∶n起始(H2)=1∶2时,若仅考虑上述反应,反应相同时间,CH3COOCH3转化率、C2H5OH和CH3COOCH2CH3的选择性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C2H5OH的选择性=×1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CH3CHO(g)+H2(g)=C2H5OH(g)的焓变ΔH = 40 kJ·mol-1
B.185℃时,若起始n(CH3COOCH3)为1mol,则反应后体系中C2H5OH为0.04 mol
C.温度在165℃~205℃之间,反应后的体系中存在CH3CHO
D.温度在225℃~235℃之间,C2H5OH的选择性保持不变,说明反应I达到了平衡
B
【详解】A.根据盖斯定律,反应I减去反应II得:CH3CHO(g)+H2(g)=C2H5OH(g)的焓变ΔH =ΔH1-ΔH2=1004kJ·mol-1-1044kJ·mol-1=-40 kJ·mol-1,A错误;
B.185℃时,若起始n(CH3COOCH3)为1mol,则CH3COOCH3反应了1mol=0.2 mol,,则反应后体系中C2H5OH为0.04 mol,B正确;
C.温度在165℃~205℃之间,C2H5OH和CH3COOCH2CH3的选择性之和为100%,则反应后的体系中不存在CH3CHO,C错误;
D.温度在225℃~235℃之间,C2H5OH的选择性保持不变,但是CH3COOCH3转化率增大,根据C2H5OH的选择性=×100%,则增大,即反应I没有达到平衡,D错误;
故选B。
2.(2025·河北保定·三模)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常用于催化剂、媒染剂和消毒剂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态有机相中存在以下氯化络合反应:
① ;
② ;
③ ;
④ 。
保持温度不变,改变某浓度有机相稀溶液中的起始浓度,测得铜元素的部分微粒分布系数与平衡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已知的空间结构为平面正方形,则的杂化轨道类型为
B.曲线b代表溶液中的分布系数与平衡浓度的关系
C.A点时,的浓度为
D.向上述溶液中继续加入有机试剂稀释,体系中比值减小
B
【分析】由图及反应①②③④可知,随着c(Cl-)的增加,平衡正向移动,c(Cu2+)减小,c(CuCl+)增加,故曲线a表示Cu2+的分布系数,曲线b表示CuCl+的分布系数,则曲线c表示CuCl2的分布系数。
【详解】A.已知[CuCl4]2-的空间结构为平面正方形,而sp3杂化的VSEPR模型是四面体形,A错误;
B.根据分析可知,曲线b表示CuCl+的分布系数与平衡浓度的关系,B正确;
C.由分析和图可知,A点时和分布系数几乎为0,可以忽略不计,主要含铜微粒为Cu2+、CuCl+和CuCl2,A点为曲线a与曲线b的交点,故A点时c(Cu2+)=c(CuCl+),且K1=1.5,则,则c(Cl-) = 1/1.5 = 2/3 mol/L,C错误;
D.根据反应③④可得c{}=K3×c3(Cl-)×c(Cu2+),c{}=K4×c4(Cl-)×c(Cu2+),则,稀释时,溶液中Cl-浓度减小,所以体系中的值增大,D错误;
故答案选B。
3.(2025·山东淄博·三模)向体积均为1 L的两个刚性容器中各充入4molHBr(g)和1molO2(g),分别在绝热和恒温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压强变化ΔP(ΔP=P0-Px,P0为起始压强,Px为某时刻压强)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L1表示绝热条件下ΔP随时间变化关系 B.ΔH>0
C.HBr的转化率: D.b点对应的平衡常数
D
【详解】A.恒温恒容条件下,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与气体的物质的量成正比,根据方程式知,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和减小,则压强减小,在绝热条件下进行,随着反应的进行,容器内压强先增大后减小,说明开始时温度对压强的影响大于气体的物质的量,则L2表示绝热条件下ΔP随时间变化关系,A错误;
B.恒温恒容条件下,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与气体的物质的量成正比,根据方程式知,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和减小,则压强减小,,在图中以ac所在线表示;在绝热条件下进行,随着反应的进行,容器内压强先增大后减小,说明开始时温度对压强的影响大于气体的物质的量,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B错误;
C.b点温度高于c点,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所以HBr的转化率:,C错误;
D.在恒温恒容条件下,气体压强之比等于总物质的量之比,根据三段式:,根据a点时数据有:,解得x=0.75,此时浓度商,a、b点总压强相等,容器体积相等,b点温度较高,故b点气体的物质的量小于a点,正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说明b点HBr的转化率大于a点,即b点平衡常数K大于a点Qc,D正确;
故选D。
4.(2025·河北·一模)向恒压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X和Y发生反应: 。不同温度下X和Y的投入比例与平衡时Z的体积分数(w)变化关系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B.温度下,时,Z的体积分数可能位于N点
C.M点时X与Y的转化率相等
D.M点时Z的体积分数一定小于
B
【详解】A.反应为放热反应,相同条件下,温度降低,平衡正移,的体积分数增大,则,A项正确;
B.时,的体积分数最大,时,Z的体积分数不可能位于N点,B项错误;
C.按系数比投料时,与的转化率相等,C项正确;
D.的体积分数等于的体积分数,所以点时的体积分数一定小于50%,D项正确;
故选B。
5.(2025·辽宁沈阳·三模)温度,在恒容密闭反应器中进行高压液态+氢萘催化脱氢实验,反应Ⅰ:;反应Ⅱ:;,测得和的产率和(以物质的量分数计)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由图可知:反应活化能 B.温度对Ⅱ反应限度影响大
C.改变催化剂可调控两种有机生成物比例 D.时,共产生
B
【详解】A.由图可知,相同时间内(反应Ⅱ产物产率)大于(反应Ⅰ产物产率),说明反应Ⅱ的反应速率比反应Ⅰ快,一般情况下,反应速率越快,反应的活化能越低,所以反应活化能Ⅱ<Ⅰ,A选项正确;
B.已知,反应Ⅰ和反应Ⅱ均为吸热反应,且反应Ⅰ的更大。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对于吸热反应,越大,温度对反应限度影响越大,所以温度对反应Ⅰ的反应限度影响大,B选项错误;
C.催化剂具有选择性,不同的催化剂对不同反应的催化效果不同,所以改变催化剂可调控两种有机生成物比例,C选项正确;
D.8h时,= 0.027,= 0.374,起始时,根据反应Ⅰ,生成的物质的量,同时生成的物质的量;根据反应Ⅱ,生成的物质的量,同时生成的物质的量,则共产生的物质的量,D选项正确;
故答案选B。
6.(2025·辽宁抚顺·二模)T0时, ,,,其中、只与温度有关,将一定量的NO2充入注射器中,改变活塞位置,气体透光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气体颜色越深,透光率越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0时,
B.T1时,,则T1C.d点
D.保持容积不变,再充入一定量NO2气体,新平衡后NO2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大
C
【详解】A.由反应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可得:,则,,A不符合题意;
B.时,由可得:平衡常数,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温度,B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d点后透光率减小,说明二氧化氮浓度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二氧化氮的正反应速率小于逆反应速率,C符合题意;
D.保持容积不变,再充入一定量二氧化氮气体相当于增大压强,加压反应相对原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平衡后的物质的量分数减小,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考点三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计算
1.(2025·山东淄博·三模)甲醇水蒸气催化重整制氢气,涉及主要反应如下:
Ⅰ.CH3OH(g)+H2O(g)3H2(g)+CO2(g) ΔH1=+49.0 kJ·mol-1
Ⅱ.CH3OH(g)CO(g)+2H2(g) ΔH2=+90.2 kJ·mol-1
Ⅲ.CO(g)+H2O(g)CO2(g)+H2(g) ΔH3
回答下列问题:
(3)温度T时,向恒容密闭容器中按=1∶1投料,测得起始压强为a kPa,加入适量CaO(s),体系达平衡后,CO2的选择性为80%,CaO对CO2的吸收率为50%,已知温度T时,反应的平衡常数Kp=bkPa,则平衡时,分压p(H2)= kPa;反应Ⅱ的平衡常数Kp= ;若向平衡体系中再加入少量CH3OH(g),重新达平衡后,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答案】7b 增大
【详解】(3)已知温度T时,反应的平衡常数,即平衡时,由于CaO对CO2的吸收率为50%,即反应Ⅰ生成的,温度T时,向恒容密闭容器中按=1∶1投料,测得起始压强为a kPa,即,体系达平衡后,CO2的选择性为80%,则,解得,由C守恒可得,由Ⅰ.CH3OH(g)+H2O(g)3H2(g)+CO2(g) 、Ⅱ.CH3OH(g)CO(g)+2H2(g)可知,;反应Ⅱ的平衡常数;若向平衡体系中再加入少量CH3OH(g),由于温度未发生变化,则不变,加入CH3OH(g)使得增大,故重新达平衡后,增大。
2.(2025·河北·二模)油气开采、石油化工、煤化工等工业废气中普遍含有,需要回收处理并加以利用。
(3)在、条件下,将的混合气进行热分解反应。平衡时混合气中与的分压相等。
①的平衡转化率为 ,平衡常数 。
②工业上,通常在等温、等压条件下将与的混合气体通入反应器,发生热分解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若继续向反应器中通入,的平衡转化率会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利用平衡常数与浓度商的关系说明理由: 。
【答案】50% 5 增大 等温等压通入,体积增大,各物质分压减小,,平衡正向移动,转化率增大
【详解】(3)①设,,设分解的物质的量2x,则:
平衡时与分压相等,因同温同体积条件下,分压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所以1-2x=2x,解得x=0.25。转化率=;
总物质的量=1-2x+x+2x+4=5+x=5.25mol。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各物质分压:,,;
②等温等压下通入,容器体积增大,各物质浓度同等程度减小,相当于减小压强。正反应方向是气体分子数增大的方向,减小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平衡转化率增大;设等温等压下通入的浓度商为,温度不变,不变,通入后,体积增大,各物质分压减小,中分子分母同比例减小,所以,平衡正向移动,转化率增大;
故答案为:①50%;5;
②增大;等温等压通入,体积增大,各物质分压减小,,平衡正向移动,转化率增大。
3.(2025·河北保定·二模)乙烯是重要化工原料,也是制备聚乙烯塑料的单体。回答下列问题:
(5)用丙烷制乙烯的反应为,在某温度下,总压保持为120kPa,向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和,达到平衡时的转化率为50%。平衡体系中为 kPa.该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Pa。提示:用气体分压计算的平衡常数为压强平衡常数(),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答案】20 20
【详解】(5)由题知,平衡体系中含1mol C3H8、1mol CH4、1mol C2H4和3mol Ar,已知总压强为120 kPa,则,。
4.(2025·广西南宁·模拟预测)1,3-丁二烯是石油化工的重要原料,采用CO2氧化1-丁烯脱氢生产1,3-丁二烯既可以实现1-丁烯高值转化,又可以实现的资源化利用。发生的反应如下:
反应I: ΔH1=akJ·mol-1
同时还发生以下副反应:
反应Ⅱ: ΔH2=bkJ·mol-1
反应Ⅲ: ΔH3=+46kJ·mol-1
已知:b>46
回答下列问题:
(3)600℃时,恒定总压0.10MPa,以起始物质的量均为1mol的1-丁烯、CO2投料,达平衡时,测得1-丁烯和CO2的转化率分别为80%、10%。则600℃时,反应Ⅱ的平衡常数Kp= (列出计算式)。
(5)1,3-丁二烯与HBr发生加成反应分两步:第一步H+进攻1,3-丁二烯生成碳正离子();第二步Br-进攻碳正离子完成1,2-加成或1,4-加成。反应进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由阿伦尼乌斯公式推知,同一反应在不同温度(T)下,反应速率常数(k)与活化能(Ea)的关系如下:(其中R为常数)。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升高温度,更有利提高 (填“1,2-加成”或“1,4-加成”)的反应速率。
【答案】(3)
(5)1,4-加成
【详解】(3)由题给数据可建立如下三段式:,,由三段式数据可知,600℃时,反应Ⅱ的平衡常数Kp=;
(5)由题中阿伦尼乌斯公式可知,升高相同的温度,活化能越大,速率常数k增大的越多,所以升高温度,对1,4加成产物的生成速率提高更有利。
5.(2025·吉林长春·模拟预测)萘类物质的加成反应,可以合成多种环状结构的异构体,并在工业中有重要应用,利用1-甲基萘(1-MN)制备四氢萘类物质(MTLs,包括1-MTL和5-MTL)。反应过程中伴有生成1-甲基十氢萘(1-MD)的副反应,涉及反应如图:
(3)已知:以上各反应的速率方程均可表示为,其中、分别为各反应中对应反应物的浓度,k为速率常数(k1~k4分别对应反应R1~R4);一定温度下,将一定量的1-MN投入一密闭容器中,保持体系中浓度恒定(反应体系体积变化忽略不计),测定不同时刻相关物质的浓度。已知该温度下,k1:k2:k3:k4=21:4:7:23,60min时,c(5-MTL)=0.099mol/L,若0-60min产物1-MD的含量可忽略不计,则此时c(1-MTL)= mol/L,60min后,随1-MD的含量增加,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一定温度下,在体积1L的密闭容器中投入1mol 和10mol 发生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容器中为0.2mol,为0.3mol,的转化率为25%,的产率为 。
【答案】(3)0.033 增大(4)30%
【详解】(3)已知,由速率方程均可表示为,其中、分别为各反应中对应反应物的浓度,k为速率常数(k1~k4分别对应反应R1~R4)可知,60min时,c(5-MTL)=0.099mol/L,若0-60min产物1-MD的含量可忽略不计,此时,则;60min后,,60min后5-MTL和1-MTL转化为1-MD的速率比为,1-MTL消耗得更快,则随1-MD的含量增加,增大;
(4)根据反应关系图可知,生成1mol 1-MD共需要5molH2,生成1mol 5-MTL需要2mol H2,生成1mol 1-MTL需要2mol H2,设生成xmol的1-MD,则共消耗H2的物质的量为2×0.2mol+2×0.3mol+5x=10mol×25%,解得x=0.3,1-MD的产率为。
6.(2025·河北保定·三模)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某科研团队通过镓改性的疏水二氧化硅负载铜基催化剂,实现了加氢制二甲醚的高效催化。其主要反应为:
反应Ⅰ:
反应Ⅱ:
反应Ⅲ:2CO2
(4)一定温度下在某恒容密闭容器中按和的浓度比为投料进行上述反应,测得不同时间段部分物质的浓度如下表:
时间(min) 浓度(mol/L) 0 10 20 30 40
1.00 0.68 0.40 0.30 0.30
0 0.05 0.08 0.10 0.10
①内,的平均反应速率 。
②根据以上数据计算反应Ⅲ的平衡常数 (列式,代入数据,不计算结果)。
(5)对上述反应实验研究得出:在相同温度下,的转化率等物理量随催化剂的组成比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若温度不变,催化剂中约是 时最有利于二甲醚的合成;此时,若增大反应物投料比,平衡常数K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答案】(4)
(5)3.0 不变
【详解】(4)一定温度下在某恒容密闭容器中按和的浓度比为投料进行上述反应,起始时,则。
①根据表中数据,内,的改变量为,则其平均反应速率为。
②在30min时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剩余的,消耗的,生成,根据反应Ⅰ和反应Ⅲ都可以看出反应中和的反应比始终为3:1,则,得到剩余的,根据C原子守恒可得,根据H原子守恒得到生成的,则反应Ⅲ的平衡常数为。
(5)根据图形可知,当时,二甲醚的选择性最高;因温度不变,则平衡常数K不变。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化学
专题08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考点1 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
1.(2025·云南·高考真题)铜催化下,由电合成正丙醇的关键步骤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Ⅰ到Ⅱ的过程中发生氧化反应 B.Ⅱ到Ⅲ的过程中有非极性键生成
C.Ⅳ的示意图为 D.催化剂Cu可降低反应热
2.(2025·北京·高考真题)乙烯、醋酸和氧气在钯()催化下高效合成醋酸乙烯酯()的过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中反应为
B.②中生成的过程中,有键断裂与形成
C.生成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
D.催化剂通过参与反应改变反应历程,提高反应速率
3.(2025·安徽·高考真题)恒温恒压密闭容器中,时加入,各组分物质的量分数x随反应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图(反应速率,k为反应速率常数)。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条件下
B.时间段,生成M和N的平均反应速率相等
C.若加入催化剂,增大,不变,则和均变大
D.若和均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则变大
4.(2024·广西·高考真题)烯烃进行加成反应的一种机理如下:
此外,已知实验测得与进行加成反应的活化能依次减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乙烯与HCl反应的中间体为
B.乙烯与氯水反应无生成
C.卤化氢与乙烯反应的活性:
D.烯烃双键碳上连接的甲基越多,与的反应越容易
5.(2024·甘肃·高考真题)下列措施能降低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A.催化氧化氨制备硝酸时加入铂 B.中和滴定时,边滴边摇锥形瓶
C.锌粉和盐酸反应时加水稀释 D.石墨合成金刚石时增大压强
6.(2024·安徽·高考真题)室温下,为探究纳米铁去除水样中的影响因素,测得不同条件下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图。
实验序号 水样体积/ 纳米铁质量/ 水样初始
① 50 8 6
② 50 2 6
③ 50 2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①中,0~2小时内平均反应速率
B.实验③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其他条件相同时,适当增加纳米铁质量可加快反应速率
D.其他条件相同时,水样初始越小,的去除效果越好
考点二 化学平衡移动及影响因素
1.(2025·江苏·高考真题)甘油水蒸气重整获得过程中的主要反应:
反应Ⅰ
反应Ⅱ
反应Ⅲ
条件下,和发生上述反应达平衡状态时,体系中和的物质的量随温度变化的理论计算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时,的平衡转化率为20%
B.反应达平衡状态时,
C.其他条件不变,在范围,平衡时的物质的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其他条件不变,加压有利于增大平衡时的物质的量
2.(2025·山东·高考真题)在恒容密闭容器中,热解反应所得固相产物和气相产物均为含氟化合物。平衡体系中各组分物质的量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实线部分)如图所示。已知:温度时,完全分解;体系中气相产物在、温度时的分压分别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线所示物种为固相产物
B.温度时,向容器中通入,气相产物分压仍为
C.小于温度时热解反应的平衡常数
D.温度时、向容器中加入b线所示物种,重新达平衡时逆反应速率增大
3.(2025·甘肃·高考真题)加氢转化成甲烷,是综合利用实现“碳中和”和“碳达峰”的重要方式。525℃,101kPa下,。反应达到平衡时,能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A.减小体系压强 B.升高温度
C.增大浓度 D.恒容下充入惰性气体
4.(2024·广西·高考真题)573K、高压条件下,一定量的苯甲腈在密闭容器中发生连续水解:(苯甲腈)(苯甲酰胺)(苯甲酸)。如图为水解过程中上述三者(分别用表示)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其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解产物除了还有
B.点时
C.在15min前基本不变,15min后明显增大,可能是水解产物对生成的反应有催化作用
D.任意25min时间段内存在
5.(2024·福建·高考真题)多卤离子在水溶液中的分解反应及平衡常数值如下:
离子 分解反应 平衡常数值
K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B.上述分解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C.共价键极性:
D.可分解为和
6.(2024·重庆·高考真题)醋酸甲酯制乙醇的反应为:。三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分别加入醋酸甲酯和氢气,在不同温度下,反应t分钟时醋酸甲酯物质的量n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 B.容器甲中平均反应速率
C.容器乙中当前状态下反应速率 D.容器丙中乙醇的体积分数为
考点3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计算
1.(2025·重庆·高考真题)水是化学反应的良好介质,探索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3)利用驰豫法可研究快速反应的速率常数(k,在一定温度下为常数)。其原理是通过微扰(如瞬时升温)使化学平衡发生偏离,观测体系微扰后从不平衡态趋向新平衡态所需的驰豫时间(),从而获得k的信息。对于,若将纯水瞬时升温到25℃,测得。已知:25℃时,,,,(为的平衡浓度)。
①25℃时,的平衡常数 (保留2位有效数字)。
②下列能正确表示瞬时升温后反应建立新平衡的过程示意图为 。
③25℃时,计算得为 。
2.(2025·河北·高考真题)乙二醇(EG)是一种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可通过石油化工和煤化工等工业路线合成。
(1)石油化工路线中,环氧乙烷(EO)水合工艺是一种成熟的乙二醇生产方法,环氧乙烷和水反应生成乙二醇,伴随生成二乙二醇(DEG)的副反应。
主反应:
副反应:
体系中环氧乙烷初始浓度为,恒温下反应30min,环氧乙烷完全转化,产物中。
①0~30min内, 。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主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
b.0~30min内,
c.0~30min内,
d.选择适当催化剂可提高乙二醇的最终产率
(2)煤化工路线中,利用合成气直接合成乙二醇,原子利用率可达100%,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反应如下:。按化学计量比进料,固定平衡转化率,探究温度与压强的关系。分别为0.4、0.5和0.6时,温度与压强的关系如图:
①代表的曲线为 (填“”“”或“”);原因是 。
② 0(填“>”“<”或“=”)。
③已知:反应,,x为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M、N两点对应的体系, (填“>”“<”或“=”),D点对应体系的的值为 。
④已知:反应,,p为组分的分压。调整进料比为,系统压强维持,使,此时 (用含有m和的代数式表示)。
3.(2025·河南·高考真题)的热分解与催化的重整结合,可生产高纯度合成气,实现碳资源的二次利用。主要反应如下:
反应Ⅰ:
反应Ⅱ:
反应Ⅲ:
回答下列问题:
(6)一定温度、下,向体系中加入和,假设此条件下其他副反应可忽略,恒压反应至平衡时,体系中转化率为,转化率为,物质的量为,反应Ⅲ的平衡常数 (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此时原位利用率为 。
已知:原位利用率
4.(2025·甘肃·高考真题)乙炔加氢是除去乙烯中少量乙炔杂质,得到高纯度乙烯的重要方法。该过程包括以下两个主要反应:
反应1:
反应2:
(3)对于反应1,反应速率与浓度的关系可用方程式表示(k为常数)。时,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测定了不同浓度时的反应速率(如下表)。当时, 。
实验组


5.(2025·陕晋青宁卷·高考真题)/循环在捕获及转化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科研人员设计了利用与反应生成的路线,主要反应如下:
I.
II.
III.
回答下列问题,
(4)下,在密闭容器中和各发生反应。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和生成物(、)的选择性随温度变化关系如下图(反应III在以下不考虑)。
注:含碳生成物选择性
①表示选择性的曲线是 (填字母)。
②点M温度下,反应Ⅱ的 (列出计算式即可)。
③在下达到平衡时, 。,随温度升高平衡转化率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
6.(2025·广东·高考真题)钛单质及其化合物在航空、航天、催化等领域应用广泛。
(3)以为原料可制备。将与10.0molTi放入容积为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体系存在下列过程。
编号 过程
(a)
(b)
(c)
(d)
②不同温度下,平衡时反应体系的组成如图。曲线Ⅰ对应的物质为 。
③温度下, ,反应(c)的平衡常数 (列出算式,无须化简)。
(4)钛基催化剂可以催化储氢物质肼的分解反应:
(e)
(f)
为研究某钛基催化剂对上述反应的影响,以肼的水溶液为原料(含的物质的量为),进行实验,得到、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图。其中,为与的物质的量之和;为剩余的物质的量。设为0~t时间段内反应(e)消耗的物质的量,该时间段内,本体系中催化剂的选择性用表示。
①内,的转化率为 (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②内,催化剂的选择性为 (用含与的代数式表示,写出推导过程)。
考点一 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
1.(2025·北京海淀·二模)溴乙烷与NaOH的乙醇溶液主要发生消去反应,同时也会发生取代反应,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的活化能大于反应②的
B.溴乙烷与NaOH的乙醇溶液的反应需加热,目的是提高反应速率
C.无论从产物稳定性还是反应速率的角度,均有利于的生成
D.若将溶剂乙醇换成水,两种产物的比例不发生改变
2.(2025·北京东城·二模)实验表明,其他条件相同时,一定范围内,(X为Br或I)在NaOH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的速率与无关。该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取代反应
B.中C的杂化方式不完全相同
C.X为Br时的、和均不等于X为I时的和
D.该反应速率与无关的原因主要是不参与①
3.(2025·天津·一模)科学家提出一种大气中在和作用下转变为的机理(图1),其能量变化如图2所示。
已知:的结构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图2可知,该过程的决速步是①
B.①中只涉及键的断裂,无键的形成
C.②③均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D.总反应中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4.(2025·天津滨海新·三模)某温度下, 在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 R(g), 发生反应, 该反应经历两步:①。 ②, 催化剂M能催化第②步反应, 反应历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减小, 且减小
B.不使用催化剂M,反应过程中c(I)先增大后减小
C.使用催化剂M,反应①的活化能不变,反应②的活化能变为
D.使用催化剂M,反应①速率不变,反应②速率加快
5.(2025·北京丰台·二模)某小组用、HI和KI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室温下,按下列初始浓度进行实验。
实验Ⅰ.
实验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
0.1 0.1 0.1 0.2 0.3
0.1 0.2 0.3 0.1 0.1
出现棕黄色的时间/s 13 6.5 4.3 6.6 4.4
实验Ⅱ.用KI替代HI做上述5组实验,观察到有无色气体产生,一段时间内溶液均未见棕黄色。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实验Ⅰ可知,氧化HI的反应速率与和的乘积成正比
B.实验①中反应继续进行,20s时测得为,则0~20s的平均反应速率:
C.实验Ⅱ中的现象可能是因为分解的速率大于氧化KI的速率
D.对比实验Ⅰ和Ⅱ,Ⅰ-的还原性随酸性减弱而减弱
6.(2025·湖南娄底·一模)合成的两条途径如图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的空间结构为平面三角形,中心原子N的杂化方式为
B.在ER途径中,形成自由基,该过程破坏了中的键和键
C.在LH途径中,改变了反应的焓变,提高合成氨的反应速率
D.使用催化剂可以降低ER途径和LH途径中的决速步骤活化能,提高平衡转化率
考点二 化学平衡移动及影响因素
1.(2025·江苏连云港·一模)使用CH3COOCH3与H2反应制C2H5OH过程中的主要反应为
反应I:CH3COOCH3(g)+2H2(g)= C2H5OH(g)+CH3OH(g) ΔH1=1004kJ·mol-1
反应II:CH3COOCH3(g)+H2(g)= CH3CHO(g)+CH3OH(g) ΔH2=1044kJ·mol-1
反应III:CH3COOCH3(g)+C2H5OH(g)=CH3COOCH2CH3(g)+CH3OH(g) ΔH3= 1160kJ·mol-1
在催化剂作用下,在1.0×105 Pa、n起始(CH3COOCH3)∶n起始(H2)=1∶2时,若仅考虑上述反应,反应相同时间,CH3COOCH3转化率、C2H5OH和CH3COOCH2CH3的选择性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C2H5OH的选择性=×1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CH3CHO(g)+H2(g)=C2H5OH(g)的焓变ΔH = 40 kJ·mol-1
B.185℃时,若起始n(CH3COOCH3)为1mol,则反应后体系中C2H5OH为0.04 mol
C.温度在165℃~205℃之间,反应后的体系中存在CH3CHO
D.温度在225℃~235℃之间,C2H5OH的选择性保持不变,说明反应I达到了平衡
2.(2025·河北保定·三模)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常用于催化剂、媒染剂和消毒剂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态有机相中存在以下氯化络合反应:
① ;
② ;
③ ;
④ 。
保持温度不变,改变某浓度有机相稀溶液中的起始浓度,测得铜元素的部分微粒分布系数与平衡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已知的空间结构为平面正方形,则的杂化轨道类型为
B.曲线b代表溶液中的分布系数与平衡浓度的关系
C.A点时,的浓度为
D.向上述溶液中继续加入有机试剂稀释,体系中比值减小
3.(2025·山东淄博·三模)向体积均为1 L的两个刚性容器中各充入4molHBr(g)和1molO2(g),分别在绝热和恒温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压强变化ΔP(ΔP=P0-Px,P0为起始压强,Px为某时刻压强)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L1表示绝热条件下ΔP随时间变化关系 B.ΔH>0
C.HBr的转化率: D.b点对应的平衡常数
4.(2025·河北·一模)向恒压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X和Y发生反应: 。不同温度下X和Y的投入比例与平衡时Z的体积分数(w)变化关系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B.温度下,时,Z的体积分数可能位于N点
C.M点时X与Y的转化率相等
D.M点时Z的体积分数一定小于
5.(2025·辽宁沈阳·三模)温度,在恒容密闭反应器中进行高压液态+氢萘催化脱氢实验,反应Ⅰ:;反应Ⅱ:;,测得和的产率和(以物质的量分数计)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由图可知:反应活化能 B.温度对Ⅱ反应限度影响大
C.改变催化剂可调控两种有机生成物比例 D.时,共产生
6.(2025·辽宁抚顺·二模)T0时, ,,,其中、只与温度有关,将一定量的NO2充入注射器中,改变活塞位置,气体透光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气体颜色越深,透光率越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0时,
B.T1时,,则T1C.d点
D.保持容积不变,再充入一定量NO2气体,新平衡后NO2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大
考点三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计算
1.(2025·山东淄博·三模)甲醇水蒸气催化重整制氢气,涉及主要反应如下:
Ⅰ.CH3OH(g)+H2O(g)3H2(g)+CO2(g) ΔH1=+49.0 kJ·mol-1
Ⅱ.CH3OH(g)CO(g)+2H2(g) ΔH2=+90.2 kJ·mol-1
Ⅲ.CO(g)+H2O(g)CO2(g)+H2(g) ΔH3
回答下列问题:
(3)温度T时,向恒容密闭容器中按=1∶1投料,测得起始压强为a kPa,加入适量CaO(s),体系达平衡后,CO2的选择性为80%,CaO对CO2的吸收率为50%,已知温度T时,反应的平衡常数Kp=bkPa,则平衡时,分压p(H2)= kPa;反应Ⅱ的平衡常数Kp= ;若向平衡体系中再加入少量CH3OH(g),重新达平衡后,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2025·河北·二模)油气开采、石油化工、煤化工等工业废气中普遍含有,需要回收处理并加以利用。
(3)在、条件下,将的混合气进行热分解反应。平衡时混合气中与的分压相等。
①的平衡转化率为 ,平衡常数 。
②工业上,通常在等温、等压条件下将与的混合气体通入反应器,发生热分解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若继续向反应器中通入,的平衡转化率会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利用平衡常数与浓度商的关系说明理由: 。
3.(2025·河北保定·二模)乙烯是重要化工原料,也是制备聚乙烯塑料的单体。回答下列问题:
(5)用丙烷制乙烯的反应为,在某温度下,总压保持为120kPa,向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和,达到平衡时的转化率为50%。平衡体系中为 kPa.该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Pa。提示:用气体分压计算的平衡常数为压强平衡常数(),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4.(2025·广西南宁·模拟预测)1,3-丁二烯是石油化工的重要原料,采用CO2氧化1-丁烯脱氢生产1,3-丁二烯既可以实现1-丁烯高值转化,又可以实现的资源化利用。发生的反应如下:
反应I: ΔH1=akJ·mol-1
同时还发生以下副反应:
反应Ⅱ: ΔH2=bkJ·mol-1
反应Ⅲ: ΔH3=+46kJ·mol-1
已知:b>46
回答下列问题:
(3)600℃时,恒定总压0.10MPa,以起始物质的量均为1mol的1-丁烯、CO2投料,达平衡时,测得1-丁烯和CO2的转化率分别为80%、10%。则600℃时,反应Ⅱ的平衡常数Kp= (列出计算式)。
(5)1,3-丁二烯与HBr发生加成反应分两步:第一步H+进攻1,3-丁二烯生成碳正离子();第二步Br-进攻碳正离子完成1,2-加成或1,4-加成。反应进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由阿伦尼乌斯公式推知,同一反应在不同温度(T)下,反应速率常数(k)与活化能(Ea)的关系如下:(其中R为常数)。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升高温度,更有利提高 (填“1,2-加成”或“1,4-加成”)的反应速率。
5.(2025·吉林长春·模拟预测)萘类物质的加成反应,可以合成多种环状结构的异构体,并在工业中有重要应用,利用1-甲基萘(1-MN)制备四氢萘类物质(MTLs,包括1-MTL和5-MTL)。反应过程中伴有生成1-甲基十氢萘(1-MD)的副反应,涉及反应如图:
(3)已知:以上各反应的速率方程均可表示为,其中、分别为各反应中对应反应物的浓度,k为速率常数(k1~k4分别对应反应R1~R4);一定温度下,将一定量的1-MN投入一密闭容器中,保持体系中浓度恒定(反应体系体积变化忽略不计),测定不同时刻相关物质的浓度。已知该温度下,k1:k2:k3:k4=21:4:7:23,60min时,c(5-MTL)=0.099mol/L,若0-60min产物1-MD的含量可忽略不计,则此时c(1-MTL)= mol/L,60min后,随1-MD的含量增加,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一定温度下,在体积1L的密闭容器中投入1mol 和10mol 发生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容器中为0.2mol,为0.3mol,的转化率为25%,的产率为 。
6.(2025·河北保定·三模)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某科研团队通过镓改性的疏水二氧化硅负载铜基催化剂,实现了加氢制二甲醚的高效催化。其主要反应为:
反应Ⅰ:
反应Ⅱ:
反应Ⅲ:2CO2
(4)一定温度下在某恒容密闭容器中按和的浓度比为投料进行上述反应,测得不同时间段部分物质的浓度如下表:
时间(min) 浓度(mol/L) 0 10 20 30 40
1.00 0.68 0.40 0.30 0.30
0 0.05 0.08 0.10 0.10
①内,的平均反应速率 。
②根据以上数据计算反应Ⅲ的平衡常数 (列式,代入数据,不计算结果)。
(5)对上述反应实验研究得出:在相同温度下,的转化率等物理量随催化剂的组成比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若温度不变,催化剂中约是 时最有利于二甲醚的合成;此时,若增大反应物投料比,平衡常数K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