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08 10:08:53

文档简介

5.案始皇统一全国后,大力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其中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
五华区2024一2025学年下学期学业质量监测
行,使不同地域的人们能够顺畅沟通,也有利于文化交流与发展的措施是
A.统一货币
B.统一文宁
C.统一度量衡
D.焚书坑儒
七年级历史试题卷
6.下图所示的文物反映出西汉时期
(全卷共两个大题,共29小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
西汉婆金铜马:以大完产的汗血马为参照精制而成
东汉锦袜:出土于新疆,用五种颜色的丝线织成
作答无效。
A.削弱地方势力B.统一调配物资C.奉行无为而治,D.开通丝绸之路
2.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7.以少胜多并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
A.长平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第1卷(选择题,共50分)
8.据史料记载,西晋时期内迁各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如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
大禹的后代。内迁各族认为自己与汉人同祖同宗能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A.推动北方民族交融
B.促进江南地区开发
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C.引起北方汉人南迁
D.导致八王之乱爆发
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时代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下列发现于云南的古人
9.该制度打破了上层权贵掌控官员选拔权的垄断,世家大族子弟垄断中高级官职的局面;它
类是
加强了朝廷选官的权力,扩大了统治基础;对促进社会阶层流动有积极作用。该制度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禅让制
2.下列考古发掘的文物出土于不同地区,但都包含龙形元素。这些文物共同印证了
10.表中唐朝三位统治者施政措施的相同点是
时期
措施
唐太宗
广纳贤才,知人善任,朝中人才济济
三星塔拉道址
胸寺遗址
良渚遗址
武则天
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红山玉龙(内蒙古)
彩绘龙纹陶盘(山西)
龙首玉镯(浙江】
唐玄宗
励精图治,重用贤能
A.北方地区文明程度较高
B.玉器制造水平高超
C.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
D.长江流域孕育早期国家
A.以民为本
B.善于用人
C.修订法律
D.整顿吏治
3.他善于从正反面思考问题,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在处世
11.历史画作蕴含大量历史信息。从下列历史画作中我们可以获取的共同信息是
上提倡安于柔弱的地位,主张以退为进,以柔克刚。他就是春秋著名思想家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子
4.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据材料可知甲骨文
唐朝敦煌莫高窟第23室雨中耕作图
宋代《耕获图》
清朝《耕织图·耕》
A.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
B.是了解商朝历史的重要依据
A.对外贸易兴盛
B.手工工场扩大
C.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D.是汉字发展的重要阶段
C.农产品商品化
D.农业生产发展
七年级历史试题卷·第1页共8页
七年级历史试题卷·第2页共8页五华区 2024-2025 学年下学期学业质量检测
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 5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A B B D C A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A C C D B B C D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B B C A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50 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第 26 题 10 分,第 27 题 14 分,第 28 题 13 分,第 29 题 13
分,共 50 分)
26.(12 分)
(1)(4 分)
示例:我选择“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一句,诗句描写了唐朝时期商贸繁荣、
男耕女织、安居乐业的太平社会图景。
答:写出诗句 2 分(无错别字),分析正确具体表现 2 分。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一句。展现开元时期唐朝的社会发展到了鼎盛时期
(开元盛世),人口增加。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一句。描绘出开元时期农业繁荣、民生安定的社会
景象,仓库殷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一句。展现开元时期,政治清明、法律严明、社会
秩序极佳,社会治安良好,百姓安居乐业。
(2)事件:安史之乱。(2 分)
影响:战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人民流离失所;家庭破碎,人口锐减;使唐朝由盛
历史参考答案·第 1页(共 4页)
转衰。(2 分)
(3)答:方针:崇文抑武。(2 分)背景:改变唐末藩镇割据、武将专权、政权动荡的历
史积弊端;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维护政权稳定。(2 分)
27.(12 分)
(1)①唐代农业主产区主要在黄河下游,宋朝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代。(2 分)
②反映出农业重心南移。(2 分)
③品种曾多;产量增加;农产品商品化或粮食商品化;商品粮产地范围广,主要在长江
流域;商品粮种植作物有玉米、甘薯等。(2 分)
(2)经济作物品种增加,如由茶叶、棉花增加到花生、甘蔗、烟草等;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如棉花等种植范围不断扩大;从南方扩大到北方、从南方推广到北方。(4 分)
(3)①政府重视农业发展;②农作物的引进;③政府重视水利工程的修建;人民的辛勤劳
动。(2 分)
28.(12 分)
措施: ①澎湖巡检司 ②《尼布楚条约》 ③驻藏大臣 ④伊犁将军(4 分)
(8 分)
评分标准:
表明看法 观点清晰,表达准确
利用材料 能从材料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合理运用。
文字表述 能结合所学知识,有条例、顺畅,围绕观点展开。
结论明确 观点正确、清晰。
参考示例
观点:台湾、新疆、西藏、南海自古以来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 分)
论述:元朝在统一全国前就初步对西藏进行了管理,元朝统一全国后,在中央设置宣政
院,在西藏地区设置宣慰使司都元帅府进行专门管理,这标志着元朝中央对西藏正式行使管
辖权,西藏在元代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元朝 统治者在东南地区澎湖设巡检司,加强对台湾
的管理。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巩固与发展。
历史参考答案·第 2页(共 4页)
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在台湾的建制、册封达赖和班禅以及设置驻藏达成等中央政权在
边疆地区的各种举措,西藏地区、新疆地区、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
屿是中国的领土,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了疆域基础。(4 分)
结论:台湾、新疆、西藏、南海自古以来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各族人民血脉
相连、命运与共。(2 分)
29.(14 分)
(1)(4 分)
推荐:活字印刷术
理由:活字印刷术是北宋匠人毕昇发明的。他用胶泥刻字,然后用火烧制,制成泥活字。
13 世纪时,活字印刷术传入朝鲜半岛,后来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又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
经过蒙古西征等途径传入欧洲。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推荐:指南针
理由:宋代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的工具。人们把带有磁性的钢针放在碗沿,或用线
将针悬起,钢针就可以灵活地指向南方。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后来,指
南针经过阿拉伯地区传到了欧洲。指南针的发明和使用,对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了
巨大推动作用。同时它也为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推荐:火药
理由:唐朝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宋元时期,
火药更多地用于战争。元朝用金属作筒,发明了火铳(chòng),这比以前的突火枪威力更大。
我国的火药在 13 世纪传入阿拉伯地区,14 世纪初又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我国发明的火药
和火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影响。
(2)总结性;集大成;实用性。(2 分)强化皇权,加强中央集权,八股取士。(4 分)
(3)(4 分,两个角度)
两个角度:①古代科学家精神:古代科学家不懈追求;刻苦专研的坚强意志;广泛实地考察
的科学作风;不耻下问的谦虚态度;博采众长、不盲从的创新勇气。
为成就的取得奠定基础。
中国古代科技多项领先世界,是我们值得骄傲的成就。
历史参考答案·第 3页(共 4页)
科技发展与时代背景之间有紧密联系。
古代科技成就也是人民群众的智慧结晶。
历史参考答案·第 4页(共 4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