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写作《热爱生活,学会观察》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写作《热爱生活,学会观察》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08 10:13: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热爱生活,学会观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围绕”热爱生活,学会观察”展开,旨在让学生明白观察是获取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也是感受生活美好的方式。通过对生活中常见事物的观察示例分析,引导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如多角度观察、调动多种感官等,进而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使其主动去观察生活、记录生活,为写作积累丰富素材,同时也能更好地品味生活中的美好与趣味。
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正处于对世界充满好奇、渴望探索的阶段,但往往缺乏系统的观察方法和对生活的深度感知。在《新课程标准》核心素养要求下,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虽有一定生活体验,但对于如何精准观察、如何将观察与情感表达相结合还较为欠缺。因此,需要引导他们学会正确观察方法,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从而提升语文综合素养,为写作和其他学科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体会观察对于写作和生活的重要意义,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怀,提高观察能力并能够运用观察技巧进行写作实践,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如多角度观察、调动多种感官等,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方法进行观察。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敏锐感知力,激发学生从内心深处热爱生活,养成主动观察生活的习惯,并将观察所得生动地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生活中处处皆风景,但我们是否真正看清了这风景的细微之处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开启热爱生活、学会观察之旅,去重新认识我们身边的世界。
观察的重要性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而观察是连接生活与写作的桥梁。只有善于观察,我们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点滴美好、独特之处,将这些素材运用到写作中,让文章生动鲜活。例如,朱自清先生如果不细致观察父亲的背影,就不会有那感人至深的《背影》。
观察的方法
1.多角度观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如正面、侧面、上面、下面等。比如观察一座建筑物,从远处看 整体轮廓,从近处看细节雕琢,从不同方位看其独特的一面,这样能全面了解事物。
2.调动多种感官:在观察时,不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耳朵听、用手摸、用鼻子闻等多种感官去感受。例如观察一朵花,我们看到它的颜色、形状,闻到它的香气,触摸它的花瓣质感,听到蜜蜂在花丛中的声音,这样对花的观察就会更丰富立体。
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小组合作,选择下列两组任务中的一个,完成探究。
(1)九月份,由夏入秋,天气转凉,昼夜温差增大,自然景物、人们穿戴等方面也相应发生了许多变化。你注意到了吗?到生活中去细心观察、体验,选取一个场景,写一段文字,描述这些变化。别忘了取一个别致的题目。
提示:
①关键是要善于发现,你观察、感受到的点点滴滴都可能成为写作的素材,不妨先都记下来,再做取舍。
②注意“九月份”这个特定的时节,写出由夏入秋的各种变化。要写得具体明确,比如你的感受是“秋高气爽”,就要用特定的景物把这个感觉描绘出来。可回顾本单元所学课文。结合学习过的方法,完成本次片段写作。
(2)刚上初中,来到新校园,走进新教室,见到新老师,结识新同学,你一定有许多新的见闻、感受和想法吧?请拿起笔,从中选择一个方面,把它写下来。字数不限。提示:见闻、感受和想法可能很多,建议围绕自己印象最深的一点来写。以下话题可供参考,也可选择其他的人或事来写:
①新的校园,新的环境
②我是中学生了,感觉真棒
③我的新同来真幽默
④校园里有这么一个有趣的地方
2.探究过程
单数小组完成1,双数小组完成2:
(1)各小组成员根据所文题,完成片段写作;
(2)小组内交流,分享自己所写片段,并说明所写片段是为了表现哪方面的感受或想法,这样写作的理由;
我要表达的情感/想法/感受
与此情感相关的 事件(如无则不填)
人物/景物(如无则不填)
场景(如无则不填)
描写重点
(3)认真聆听小组成员分享,每组选出一位同学作品进行分享,并给出推荐理由(可从所写内容是否恰当表现话题,是否写出感受/引起兴趣/引起共鸣等方面进行推荐)。
所选内容能表现感受
描写生动、印象深刻
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情感/感受/想法 真挚感人/引起共鸣
总评
片段评价表(满分十分,6分为合格,8分为优秀)
(4)请每组佳作作者进行分享,再选出一位同学进行推荐理由分享。
3.成果展示
教师可先展示参考佳作及设计理由,也可直接让学生进行分享。
参考佳作及设计理由:
校园的秋
临近十月,学校已不像之前那样姹紫嫣红,反而有些萧瑟:花坛里,蝴蝶兰已经垂下了她原本喜气洋洋的小脸,只有月季花还在展示自己娇媚的面庞;学校后的池塘里,荷花已经凋谢,荷叶也已枯败,池塘边,柳树也不复夏日的繁盛。一阵略带寒意的秋风吹来,带来似有似无的腐败的气息,只有随风夹杂的秋蝉的叫声提醒着大家:夏天还未走远。
小作者紧扣“萧瑟”这一感受,抓住夏秋之交的特点,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从多种感官角度展示了入秋以来的变化,生动可感。
就是你
一节音乐课,又高又胖的音乐老师上来就让我们齐唱《七子之歌——澳门》。
曲终,胖老师突然站起来,用一种神秘的语气说:“我从大家的合声里,听出一个女生的音准非常好,而且很动情,声音也好听。她是谁呢?"这时,他用手指对着我们,在空中画了一个大圆,而后突然指着我说:“就是你!”
“啊?怎么可能!初次见面,他是怎么从40多个同学的合唱中分辨出我的声音的?”我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你一定练过乐器,你小学是合唱队的吧,请你再给同学们唱一遍,好吗?”
“太神了!他怎么知道我学过乐器,又怎么知道我小学是合唱队的?再唱一遍?当……然好了!”老师这种出人意料的赞美方式,让我既惊讶又激动。
胖老师仿佛看懂了我的心思,有点得意地冲我笑笑,然后回到琴凳上,动听的前奏再次响起。优美的旋律又一次让我忘掉一切,动情歌唱。
点评:
小作者以“就是你”这一激动人心的相识瞬间为核心,着重再现音乐老师用耳朵“认人”的过程,全文详略得当,人物特点鲜明。通过动作、对话、神态、心理活动等描写,凸显老师过人的辨听能力,表达了对老师的喜爱、敬佩之情。
4.活动小结
通过同学们的分享我们发现,不管是写景,还是写人、记事、描摹场景,都离不开对生活的观察,才会有属于自己的体悟。它可以是人、物、事的某天的特别之处,也可以是平常之处某时突然带来的特别的触动。将它们用手中的笔记录下来,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并给别人带来共鸣。
总结升华
同学们,观察是一扇窗,让我们看到生活的多彩;热爱是一把火,让我们有动力去探索生活。让我们带着对生活的热爱,用善于观察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更多的美好,让生活成为我们写作的无尽宝藏
作业布置
选择家中的一个物品或者小区里的一个场景进行观察,写一篇300-500字的观察日记,要求运用多角度观察和多 种感官描写,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