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张PPT)
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1.信息流: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之间,以及它们内部都有信息的产生与交换,能够形成信息
传递,即信息流。
2.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
知识点 1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
必备知识 清单破
类型 来源 传递形式 实例
物理信息 非生物环境、生物个体或群体 物理过程 光、声、温度、湿度、磁场等
化学信息 生物体 以化学物质为信息载体 植物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动物的性外激素等
行为信息 主要是动物 动物的特殊行为等 蜜蜂跳舞、孔雀开屏等
3.信息传递的特点
(1)生物可以通过一种或多种信息类型进行交流。
(2)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可以发生在同种生物之内、不同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
(3)多数情况下,信息传递是双向的。
4.信息传递过程的三要素
(1)信息源:信息产生的部位。
(2)信道:信息传播的媒介,如空气、水以及其他介质。
(3)信息受体:信息接收的生物或其部位,如动物的眼、鼻、耳、皮肤,植物的叶、芽以及细胞
中的特殊物质等。
信息传递的作用 层次 实例
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
信息的作用 个体 海豚的“回声定位”;莴苣种子接收某种波长的光信息后萌发生长
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
的传递 种群 植物接收光信息后开花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
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群落和生态系统 食物链中相邻物种间存在“食”与“被食”的关系
知识点 2 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
(1)利用模拟的动物信息吸引大量的传粉动物,提高果树的传粉效率和结实率。
(2)养鸡时,在增加营养的基础上,延长光照时间,刺激鸡卵巢的发育和雌激素的分泌,提高产蛋率。
2.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1)方法: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机械防治。
(2)有害生物的防治举例
①利用光照、声音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使其远离农田。
②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③利用特殊的化学物质扰乱某些动物的雌雄交配,降低有害动物的繁殖力,减缓有害动物对农作物的破坏。
知识点 3 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知识辨析
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来源可以是非生物环境也可以是生物个体或群体,但化学信息和行为信
息一般不能来自非生物环境,是否正确
正确。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有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可以来自生物也可以
来自非生物环境,但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一般都是生物产生的,不来自非生物环境。
2.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果树进行疏花疏果,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应用,是否正确
不正确。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果树的作用涉及个体内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不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信息传递。
3.在食物链中,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和种群特征为对方的生存提供了大量有用信息,这说
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是否正确
不正确。不同种生物之间进行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
定。
提示
提示
提示
4.某种鸟类在受到惊吓后,会突然飞起并发出尖叫,给同伴传递行为信息和物理信息,是否正
确
正确。“突然飞起”是行为信息,发出的“尖叫”是物理信息。
5.食物链中,信息只能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吗
不是。信息传递往往具有双向性的特点,信息既可以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也可从高
营养级向低营养级传递。
6.利用性外激素诱杀害虫属于化学防治吗
不属于。利用性外激素诱杀害虫属于生物防治。
提示
提示
提示
关键能力 定点破
定点 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的区别与联系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信息传递
区 别
来源 几乎都来自太阳能 生态系统 生物或非生物环境
主要途径 食物链、食物网 有多种
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全球性、循环性 往往是双向的
范围 生物群落 群落和非生物环境间 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
模式图
联系 信息传递存在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之间,把生态系统各组分联系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并调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
1.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之间,以及它们内部都有信息的产生与交换,能够进行信息传递。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牛椋鸟的鸣叫和跳跃可以给犀牛传递物理信息
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既存在于同种生物之间,也可发生在不同种生物之间
C.生物可以通过一种或多种类型信息进行交流
D.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正常进行需要有信息源、信道和信息受体
2.下列实例中涉及的生态系统信息属于物理信息的是( )
A.雄性招潮蟹挥动大螯,吸引雌性招潮蟹前来交配
B.在蝌蚪密度大的池塘中,蝌蚪会分泌抑制其他蝌蚪生长发育的物质
C.机场利用声光威吓(猎枪声、爆竹声、激光等结合)驱赶鸟类
D.发现天敌时,雄鸟急速起飞、双翼扇动,提醒孵卵的雌鸟逃避
3.生态系统的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下列对信息传递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诗经·邶风·燕燕》中“燕燕于飞,差池其羽”“燕燕于飞,下上其音”分别表达的是行为信息和物理信息
B.“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中的“关关”属于物理信息
C.猎豹撒尿标记自己的领地——行为信息
D.雄性蟋蟀通过刮擦其前翅基部发出颤音,呼唤雌性蟋蟀伴侣并警告其他雄性蟋蟀,属于物理信息
4.捕食信息素是指由捕食者释放的,能够引发猎物产生反捕食反应的化学信号。研究发现,斑鳟鱼对以斑鳟鱼为食的水貂的粪便有明显的反捕食行为,而对以鸡肉为食的水貂的粪便反应不明显。下列关于捕食信息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捕食信息素在捕食者和猎物之间的信息传递及协同进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B.水貂捕食斑鳟鱼时存在物理信息的传递,物理信息包括斑鳟鱼的外观、声音和气味
C.水貂对斑鳟鱼释放的捕食信息素属于化学信息,在水貂和斑鳟鱼之间单向传递
D.斑鳟鱼对捕食信息素的反应可能是降低群体的活动频率、改变活动时间或产生规避行为
题组二 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草原上,当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采食的信息,说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B.某种鸟通过点头或鞠躬追求配偶,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C.森林中,狼能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兔同样能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追捕,说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D.莴苣种子必须接收某种波长的光信息才能萌发,说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6.雌蚕蛾释放的蚕蛾醇可以把3 km以外的雄蚕蛾吸引过来,虽然每只雌蚕蛾所释放的蚕蛾醇不足0.01 mg,但同种雄蚕蛾仍能对其作出反应。密封在透明玻璃瓶中的雌蚕蛾却无法吸引雄蚕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雌蚕蛾释放的蚕蛾醇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化学信息
B.雌蚕蛾密封在透明玻璃瓶中阻断了信息传递的信道
C.上述实例中,信息在雌、雄蚕蛾之间双向传递
D.上述实例说明蚕蛾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7.研究人员在研究某生态系统中植物与植食性昆虫之间的关系时发现,当烟草叶片受到甲种蛾幼虫的采食刺激后,会释放出挥发性的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白天会吸引甲种蛾幼虫的天敌,夜间会驱赶夜间活动的乙种蛾,使其不能在烟草叶片上产卵(乙种蛾幼虫也采食烟草叶片)。
(1)材料中甲种蛾幼虫与烟草的种间关系是 ,甲种蛾幼虫与乙种蛾幼虫的种间关系是 。
(2)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需要三个要素,材料中释放化学物质的烟草叶片是 ;相应信道是 ;信息受体则包括 。
(3)烟草叶片释放的挥发性化学物质属于 信息,该实例说明信息传递具有 的功能。
题组三 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利用不同生物间的信息传递防治害虫一般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B.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C.延长短日照植物黄麻的光照时间可提高麻皮产量,这属于对行为信息的合理利用
D.利用模拟的动物信息吸引大量的传粉动物,可以提高果树的传粉效率和结实率
9.在某果园生态系统中,有一种雄蚊通过感知雌蚊翅膀扇动发出的声波来辨别雌蚊的方位,科研人员通过模拟雌蚊翅膀扇动发出的声波来吸引雄蚊以达到杀灭雄蚊的目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杀灭雄蚊的技术方法属于生物防治的手段
B.杀灭雄蚊的过程体现了信息传递对种间关系的调节
C.杀灭雄蚊的方法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
D.杀灭雄蚊的过程体现的是物理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基础过关练
1.A 牛椋鸟的鸣叫和跳跃可以分别给犀牛传递物理信息和行为信息,A错误。
2.C
选项信息 信息种类
雄性招潮蟹挥动大螯,吸引雌性招潮蟹前来交配 行为信息,A错误
在蝌蚪密度大的池塘中,蝌蚪分泌抑制其他蝌蚪生长发育的物质 化学信息,B错误
机场利用声光威吓驱赶鸟类 物理信息,C正确
发现天敌时,雄鸟急速起飞、双翼扇动,提醒孵卵的雌鸟逃避 行为信息,D错误
3.C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意思是燕子飞在天上,参差舒展翅膀,体现的是行为信息;“燕燕于飞,下上其音”意思为燕子飞在天上,鸣音呢喃,声音属于物理信息,A正确。“关关”指鸟叫声,属于物理信息,B正确。猎豹尿液中的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C错误。雄性蟋蟀通过刮擦其前翅基部发出的颤音(声)属于物理信息,D正确。
4.B 斑鳟鱼对以斑鳟鱼为食的水貂的粪便有明显的反捕食行为,而对以鸡肉为食的水貂的粪便反应不明显,由此可知,捕食信息素在捕食者和猎物之间的信息传递及协同进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A正确;水貂捕食斑鳟鱼时存在物理信息的传递,物理信息包括斑鳟鱼的外观、声音等,斑鳟鱼的气味属于化学信息,B错误;水貂对斑鳟鱼释放的捕食信息素属于化学信息,单方向使斑鳟鱼产生了反捕食反应,C正确;斑鳟鱼可能通过降低群体的活动频率、改变活动时间或产生规避行为等避免被水貂捕食,这些属于对捕食信息素的反应,D正确。
5.A 草和食草动物、兔和狼属于不同生物种群,它们之间的信息传递说明信息能调节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A错误,C正确。鸟通过点头或鞠躬追求配偶,是同种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B正确。光作为物理信息,刺激莴苣种子萌发,说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D正确。
6.C 雌蚕蛾释放的蚕蛾醇是一种性引诱剂(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A正确。雌蚕蛾密封在透明玻璃瓶中阻断了信息传递的信道,使信息无法正常传播,B正确。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而题述实例中,只体现了雌蚕蛾通过性引诱剂将信息传递给雄蚕蛾,没有体现信息在雌、雄蚕蛾之间双向传递,C错误。题述实例中的信息传递发生在种群内部,作用是雌蚕蛾吸引雄蚕蛾来交配繁殖下一代,说明蚕蛾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D正确。
7.答案 (1)捕食 种间竞争 (2)信息源 空气 甲种蛾幼虫的天敌、乙种蛾 (3)化学 调节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解析 (1)由题可知,甲种蛾幼虫采食烟草叶片,两者为捕食关系;乙种蛾幼虫也采食烟草叶片,因此甲、乙两种蛾幼虫存在种间竞争关系。(2)信息产生的部位即信息源,故释放化学物质的烟草叶片为信息源;该化学物质具有挥发性,以空气作为信息传播的媒介(信道);该化学物质既可吸引甲种蛾幼虫的天敌,又可驱赶乙种蛾,则这种化学物质的信息受体包括甲种蛾幼虫的天敌和乙种蛾。(3)挥发性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题述实例说明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8.C 利用不同生物间的信息传递防治害虫属于生物防治,一般不会造成环境污染,A正确。日照长短属于物理信息,延长短日照植物黄麻的光照时间,可推迟黄麻开花从而提高麻皮产量,这是物理信息合理利用的结果,C错误。
9.B 模拟雌蚊翅膀扇动发出的声波来吸引雄蚊以达到杀灭雄蚊的目的,属于生物防治,A正确;雄蚊可通过感知雌蚊扇动翅膀发出的声波来辨别雌蚊的方位,发出的声波属于物理信息,模拟声波杀灭雄蚊的过程,破坏了蚊子的性别比例,降低了该种群的出生率,体现了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B错误,C、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