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大道之行也 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2 大道之行也 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08 10:4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大道之行也
——《礼记》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 秦汉以来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由西汉戴圣辑录。
《礼记》
知识拓展
四书:
《论语》《大学》《孟子》《中庸》              
五经: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 《春秋》
(简称:《诗》《书》《礼》《易》 《春秋》)
写作背景
本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主旨是阐明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原文此前还有一段文字记述孔子说这番话的来由,照录如下: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参加国君在年终举行的祭典,蜡,读zhà),事毕,出游于观(读guān,宫门外两旁的台楼)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意思是鲁国已经丧失了国礼)。言偃(即子游,孔子的学生)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夏、商、周、三代的英贤),丘未之逮也(因出生晚,未能赶上)而有志焉。”
太平盛世
读准字音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
矜寡孤独( ) 男有分( )
货恶其弃于地也( )
门闩( )


guān
fèn

shuān
课文欣赏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全文翻译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的、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究诚信,崇尚和睦。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思考: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大同:理想的社会
四读课文:分组朗读
思考:
“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
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五读课文:理清思路
根本特征:天下为公
“大同”
社会的基本特征
1、人人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思考:
1.大同社会同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之处?你是如何看待文中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
2. 如何评价孔子所描绘的“大同”社会
七读课文:各抒己见
有。“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大同”社会的构想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
1.大同社会同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之处?你是如何看待文中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
两者都描绘了一个没有战乱,没有剥削、压迫,人人平等,人人安居乐业,和睦相处,丰衣足食的理想社会。
1.在当时看来:
2.在现在来说:
3.能否实现?
如何评价孔子所描绘的“大同”社会
不满现实,向往美好
激励人们,仍有意义
世外桃源,美好空想
“大同”是儒家的一个理想社会,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千多年以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所向往的目标。你知道有哪些历史人物为此而呼吁过、奋斗过?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 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生于战国时代,代表作《孟子》。他被公认为孔子儒家学说最具影响力的继承人,被誉为“亚圣”。
极力主张王者以仁义治理天下,认为使百姓得以温饱与教育才是国家强盛之本。提出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对“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解说 。
陶渊明
世外桃源
“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田同耕,有钱同使;无处不保暖,无处不均匀。”
——洪秀全
洪秀全领导了近代史上最大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起义。
康有为的大同梦
康有为的《大同书》,描绘了一个中国的“大同梦”。
  今欲致大同,必去人之私产而后可:凡农工商之业,必归之公(财产公有,按劳分配,人人劳动,人人平等)。去级界平民族,去家界为天民,去种界同人类,破国界合大地(无邦国,无帝王,人人相亲,天下大同)。

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1911年4月24日林觉民
《与妻诀别书》
自1905年11月《民报》问世,孙中山在创刊号上提出了由民族、民权、民生构成的“三民主义”,正式完成了他对“民主梦”的一个比较完满的构想。
莫 尔
《乌托邦》的作者,16世纪英国的大法官,乌托邦描绘了一个公社式的社会,它并不强求一致,但却通过明显可见的公正制度而达到全体一致”,财产公有,人人平等,这是《乌托邦》的一个基本观点,正如正义是贯穿《理想国》的内在精神,公平则是《乌托邦》的核心理念, 莫尔以公平的理念构筑乌托邦的社会制度。
圣西门,法国19世纪上半叶第一位空想社会主义者。
社会制度--实业制度所代替。实业制度的唯一目的就是尽善尽美地运用科学、艺术和工业所取得的成就,以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并尽快地改善无产阶级的物质和精神状况。在这种制度下,人人参加劳动,有计划地组织生产,采取按才能和贡献进行分配的原则 。
伟大的思想家
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提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的理想的社会形式。
中国共产党章规定:党的最终目标,是实行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认为资本主义最后必然发展为共产主义社会。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的基本概念。
马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