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 第一部分 第六章 类图通法7 山地垂直带谱的判读 课件《高考快车道》2026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湘教版2019)

文档属性

名称 49 第一部分 第六章 类图通法7 山地垂直带谱的判读 课件《高考快车道》2026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湘教版2019)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7-08 10:53: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六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类图通法7 山地垂直带谱的判读
1.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
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图中底层自然带是热带雨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热带地区。
2.通过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
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带谱的复杂程度受山体所在纬度、山体海拔和相对高度影响,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的山体,垂直带谱越复杂。图中自然带谱数量多,纬度低,相对高度大。
3.通过同类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判断纬度高低
同类自然带在低纬度地区的山地分布海拔较高,在高纬度地区的山地分布海拔较低。
4.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
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南、北半球。北半球的山体,因正午太阳在南边,则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南坡自然带的数量多于北坡,或基带的海拔高于北坡;南半球则反之。图中多数同一自然带南坡比北坡分布的高,说明位于北半球。
5.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融化慢,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化快,因此雪线高)。图中南坡雪线低,位于迎风坡。
6.可根据不同山坡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山坡坡向
(1)东西走向的山——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阳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阴坡(如秦岭)。
(2)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背风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迎风坡(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因此背风坡同迎风坡降水量和气温大体相同的地方,其海拔要高于迎风坡,故背风坡的自然带分布海拔要比迎风坡的高)。如图所示:
(2024·苏州三模)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海南岛西南部(图1),图2示意海滨到尖峰岭主峰山顶的植被类型的变化。读图,完成1~2题。
1.①②处的植被类型及形成其差异的主导因素分别为(  )
A.落叶季雨林、常绿季雨林 热量
B.落叶季雨林、常绿季雨林 水分
C.常绿季雨林、落叶季雨林 热量
D.常绿季雨林、落叶季雨林 水分
2.推测苔藓矮林的生境特征是(  )
①风力大 ②光照足 ③雾天多 ④土层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B 2.C [第 1题,比较四个选项可知,①②处的植被类型均为季雨林,山上山下的热量差异对雨林形成影响较小,而①②下方的山地基带为稀树草原,上方为山地雨林,说明随海拔上升,水分条件逐渐变好,季节差异变小,下方的水分条件差,季节性落叶,上方水分条件好,常绿不落叶,故①处为落叶季雨林,②处为常绿季雨林,影响因素是水分差异。第2题,苔藓矮林植被分布海拔高,气温相对较低;海拔高,风力较强,林木容易受到风力破坏;海拔1 200 m以上地区日平均空气相对湿度较高,云雾出现频率高,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光照并不充足,①③正确,②错误;由图可知,苔藓矮林处地势起伏大,地形坡度较陡,水土易流失,土壤层较薄,肥力较低,④错误。]
(2024·连云港一模)苔藓矮曲林是山地的一种群落类型,其林木生长低矮、树干弯曲多分枝,林内阴湿,附生苔藓植物多。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完成3~5题。
3.该山地是(  )
A.贡嘎山 B.武夷山
C.长白山 D.太行山
4.近年来,该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分布上限升高、面积增大明显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气温 B.水分
C.土壤 D.光照


5.该山地有苔藓矮曲林分布,其海拔是(  )
A.1 300~1 500 m
B.1 500~1 700 m
C.1 700~1 900 m
D.1 900~2 100 m

3.B 4.A 5.C [第3题,该山地基带为常绿阔叶林,位于亚热带,C、D错误;山顶海拔只有2 000 多米,A错误,B正确。第4题,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分布上限升高,说明热量条件变好,整体气温上升,A正确;与水分、土壤、光照关系不大,B、C、D错误。第5题,苔藓矮曲林是亚热带山地阔叶林在特殊生态环境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群落类型,其种类组成、外貌和结构独特。在风大、气温低、常年多雨、潮湿的生境条件影响下,林木生长低矮,树干弯曲多分枝,林内阴湿,附生苔藓植物多,故名苔藓矮曲林。该群落类型一般为森林分布的上限。该山森林分布上限(针叶林)约为1 700 m,故其分布海拔为
1 700~1 900 m。]
谢 谢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