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第二部分 第八章 类图通法8 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课件《高考快车道》2026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湘教版2019)

文档属性

名称 55 第二部分 第八章 类图通法8 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课件《高考快车道》2026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湘教版2019)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7-08 10:53: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第八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
类图通法8 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1.曲(折)线图的判读
看趋势 曲线上升,表示数值增加,水平提高;曲线下降,表示数值减少,水平降低。如上图,从1800年到2008年,人口出生率波动下降
看水平 数值大,水平高;数值小,水平低。如上图,人口死亡率在图示时间范围内大部分时段低于出生率,反映人口自然增长率大部分时段为正值;2008年死亡率与出生率接近,人口自然增长率接近于0
看速度 曲线越陡,反映变化速度越快;曲线越缓,反映变化速度越慢。如上图,1925年到1950年,出生率曲线最陡,反映人口出生率降速最快;而1875年到1900年,出生率曲线平缓,反映人口出生率变化小
分阶段 根据转折点,可确定发展阶段,一个转折点,划分为两个阶段。如上图,1825年,死亡率曲线在此与出生率曲线相交,则可认为1825年之前是人口增长的第一阶段,即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阶段;1825年之后为人口增长的第二阶段,即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阶段
2.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
(1)读构成
可直接读出该地区不同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如图)。
(2)析变化(特殊变化)
①某年龄段人口比例突然变小(如图中A处)。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等导致出生率突然降低,二是重大灾害等导致死亡率上升,三是人口的大量外迁。
②某年龄段人口比例突然增加(如图中B处)。其原因可能是就业、升学等导致的人口大量迁入。
③男女比例的明显失调(如图中C处)。其原因可能是战争导致大量男性死亡,也可能是服装、纺织等对职工性别有一定要求的工厂建设。
3.平面正三角形坐标图的判读
(1)三角形统计图
是一个三轴坐标图,通常用来表示三个变量的地理事物的百分比结构。图中数据只表示相对量,即“比重”或“比例”,不表示绝对量;各构成要素所占比重的总和必须是100%。
(2)读取坐标的步骤
①找点:过要求的某点(图中的“*”点),分别沿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图中的A、B、C箭头)作三条平行于坐标轴的线(图中a、b、c三条线);三条线分别与坐标轴线相交,分别有一个交点(图中M、N、P点)。
②读数:读出三个交点的数值,即为交点所在坐标轴的坐标值(M数值是70,表示该点15~64岁人口占70%;N数值是5,表示65岁及以上人口占5%;P数值为25,表示0~14岁人口占25%)。
③验算:最后验算三个坐标值的和是否为100%(图中M+N+P的数值为70%+5%+25%=100%)。
(2021·湖南卷)永久迁移是指户籍发生改变的人口迁移类型;务工迁移是指离开户籍地外出务工的人口迁移类型(不包括永久迁移)。下图示意1990—2015年我国人口迁移的数量变化,图中永久迁移人数为每五年的累积数量,务工迁移人数为当年的数量。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990—2015年的永久迁移人数持续增加
B.2000年以后,永久迁移的累积人数下降
C.1990—2015年的务工迁移人数呈下降趋势
D.1990—1995年的务工迁移人数增速比2005—2010年的慢
2.2010年后务工迁移人数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①“三农”政策利好 ②出生人口数量减少 ③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④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降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D 2.B [第1题,根据图片信息可知,1990—2015年每五年的永久迁移人数先上升后下降,无法判断是否持续增加;2000年以后,永久迁移人数一直为正值,故累积人数一直在上升;1990—2015年的务工迁移人数先上升后下降;务工迁移人数增速可以看图中折线的斜率,斜率越高则增速越大,反之增速小,1990—1995年的斜率比2005—2010年的小,故增速比2005—2010年的慢。第2题,国家“三农”政策利好,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导致外出务工人数减少,①正确;出生人口变化并不会迅速影响到外出务工人数,且没有依据表明出生人口数量减少,②错误;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的产品出口量下降,外出务工人数有所下降,③正确;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应该是有所上升的,尤其是我国的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应该是持续上升,④错误。综上所述,故选B。]
(2021·浙江1月卷)2000年到2015年,广东省劳动年龄人口增加了约2 000万。下图为该省2000年、2015年劳动年龄人口金字塔图。据此完成3~4题。
3.与2000年相比,2015年该省劳动力(  )
A.15~19岁比例增加 B.平均年龄增大
C.25~29岁数量减少 D.男女比例失衡
4.该省劳动力年龄结构的变化可能会使(  )
A.产业结构升级
B.人口迁出数量增加
C.环境承载力扩大
D.城乡发展差距扩大


3.B 4.A [第3题,读图分析,与2000年相比,2015年该省劳动力15~19岁比例减少;平均年龄增大;25~29岁比例略有增加,而劳动年龄总人口增加了约2 000万,因此25~29岁劳动力数量增加;男女比例基本平衡。第4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省劳动力年龄结构趋于老龄化,劳动力老龄化不利于生产效率提高,可能会倒逼产业结构升级。]
(2024·杭州一模)“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人口比重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图1为人口年龄结构演化基本方向图,甲、乙、丙、丁箭头表示老龄化、多子化、少子化、红利化,图2四条曲线表示1966—2020年我国全国及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人口年龄结构演化轨迹。据此完成5~6题。
5.代表红利化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6.①②③分别表示(  )
A.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西部地区
B.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
C.东北地区、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
D.东北地区、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


5.D 6.C [第5题,由材料可知,“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人口比重较低,说明红利化表示劳动力人口比重上升,而老年人口和少儿人口比重变小,结合图1可得,丁表示红利化,D正确;甲代表多子化,乙代表老龄化,丙代表少子化,A、B、C错误。第6题,从图2中可以看出,①曲线在近几年少儿人口比重最低,说明人口增长率低,人口增长缓慢,对应我国东北地区,A、B错误;③曲线近几年少儿人口比重高并且呈上升趋势,说明经济发达,青壮年(育龄人口)流入,人口增长率高,对应东部地区,而②曲线居中,对应中西部地区,故选C。]
谢 谢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