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 第二部分 第十一章 类题通法8 交通运输区位条件的评价分析 课件《高考快车道》2026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67 第二部分 第十一章 类题通法8 交通运输区位条件的评价分析 课件《高考快车道》2026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7-08 10:53: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第十一章 区域发展战略
类题通法8 交通运输区位条件的评价分析
1.交通运输线的区位条件答题模板
答题方向 答题模板
自 然 因 素 地形 平原地区地形相对平坦,施工难度小,工程量小,投资少;山地丘陵地区地势起伏大,施工难度大,工程量大,造价高
水文 河网稀疏地区桥涵长度小,利于施工,造价低;沼泽区、冻土区及河网稠密区桥涵长度大,施工难度大,造价高
答题方向 答题模板
自 然 因 素 地质 地质基础稳定可降低施工难度,保障运营安全;断层处及地质灾害多发区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
气候 高寒缺氧;气候干旱,多大风,沙漠广布;炎热潮湿;暴雨多发等不利于交通线路建设
答题方向 答题模板
社 会 经 济 因 素 经济 加强区际联系,带动沿线经济发展;促进资源开发,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合理布局路网(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形成新的出海通道,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等
社会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扩大就业;带动乡村振兴;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等
环境 交通线应尽量避开自然保护区、生态敏感区;过境干道不要穿越城区,避免加剧市内交通拥堵和交通污染
科技 先进科技克服不利自然条件的制约,为交通线路建设提供保障
2.交通运输点——港口区位条件答题模板
答题方向 答题模板
陆域 条件 地形 地质稳定、地势平坦、坡度适当,有利于规划建筑用地、运输港口设备;基岩海岸筑港难度大,但建成后不易淤积;淤泥质海岸筑港难度小,但建成后容易淤积
经济 腹地 以城市为依托,有铁路(高速公路、河流等)与其他地区相联系,经济腹地广,货运量大
答题方向 答题模板
水域 条件 航道 港阔水深,便于船只的航行和停泊
避风 位于峡湾,背风、避浪
结冰期 无结冰期,利于全年通航;有结冰期,通航时间短
3.交通运输方式的评价
评价交通运输方式的优劣,阐述或说明交通线、点建设的作用等。如某地交通建设的作用或意义可从经济、社会政治、战略等方面分析。
经济意义 ①发挥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带动沿线经济发展;②促进沿线资源开发和物资输出;③有利于开发旅游资源,带动第三产业发展
社会政治 意义   ①完善交通运输网,促进区域交通发展;②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③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④有利于巩固国防,保卫边疆
战略意义 ①有利于加快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②促进区际联系,加强区际合作,促进区域共同发展
1.(2025·漳州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2020年12月9日,西部“天梯”格库铁路全线开通运营。随着库尔勒至依吞布拉克K9756次客运列车、库尔勒至格尔木32812次货运列车陆续驶出站台,格库铁路这条大漠新动脉实现全线贯通运营。至此,我国新增一条进出新疆铁路大通道。
(1)说明乌鲁木齐和拉萨之间不选择沿图中虚线线路修建铁路的主要原因。
(2)说明在格库铁路AB路段架设多座高架桥梁的主要作用。
(3)分析格库铁路修建及全线贯通运营对新疆经济发展的意义。
[解析] 第(1)题,结合交通线路建设的区位条件,图中虚线线路经过地区地形起伏大,铁路修建难度大;从图中可以看出,库尔勒到格尔木之间经过的城镇较多,可以带动沿线经济发展,而图中虚线线路经过地区城镇较少;乌鲁木齐和拉萨之间铁路的北段和南段(格尔木—拉萨段)已经建成,因此有现有铁路可利用,建设成本较低,而图中虚线线路沿线无现有铁路可利用,建设成本较高。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格库铁路AB路段经过罗布泊野骆驼自然保护区,建设高架桥梁可以为野生动物提供迁徙通道,保护生物多样性;同时该路段经过塔里木盆地,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生态脆弱,多风沙天气,建设高架桥梁可以减少对地表的破坏,保护生态,防止风沙掩埋铁路路基。第(3)题,交通线路建设对经济发展的意义主要表现为完善路网,将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旅游业等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等。
[答案] (1)虚线线路地区地形起伏大,铁路修建难度较大;虚线线路经过地区的城镇分布较少,带动沿线经济发展的作用较小;无现有铁路可利用,建设成本较高。
(2)AB路段经过罗布泊野骆驼自然保护区,为野生动物提供迁徙通道,尽可能维持自然风貌,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止风沙掩埋铁路路基,减少对地表的破坏。
(3)修建铁路需要大量原材料,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出疆、入疆通道,完善铁路网,促进经贸发展;沿线旅游资源丰富,促进旅游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增加财政收入等。
2.(2024·重庆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1703年,在芬兰湾的沼泽地上建成了一座客、货运海港——圣彼得堡。19世纪上半叶,该地区陆续修建了12条铁路线;20世纪中后期开通波罗的海—伏尔加运河,1998年圣彼得堡港实现集装箱作业,逐渐发展成设施齐全的现代化港口。如今圣彼得堡已成为俄罗斯对外联系的门户和第二大城市。如图为圣彼得堡交通图(图中摩尔曼斯克和圣彼得堡均是俄罗斯重要商港,中俄海上贸易把圣彼得堡作为首选港口)。
(1)据材料分析交通运输的发展对圣彼得堡城市发展的影响。
(2)与摩尔曼斯克港相比,请说明圣彼得堡港具有的优势与不足。
[解析] 第(1)题,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圣彼得堡地区铁路与港口相连接,有利于大型货物的运输,吸引诸多企业集聚,使得圣彼得堡成为经济活跃的城市;同时,波罗的海—伏尔加运河的开通,使得圣彼得堡的经济腹地进一步扩大,货物运输量增加,促进圣彼得堡的进一步发展;圣彼得堡实现集装箱作业,可以使其运输效率提高,运输量增大,促进圣彼得堡产业进一步发展,就业增加;人口和用地规模扩大,使其成为俄罗斯的第二大城市。
第(2)题,可从海运条件及其与其他运输方式的衔接等角度展开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摩尔曼斯克港相比,圣彼得堡港位于海湾内部地区,风浪相对较小,圣彼得堡港有多条交通干线经过,交通网络较为发达,具有更好的交通便利性和快捷输送能力;同时,距离大城市较近,经济腹地较大,市场需求量较大;圣彼得堡港设施较为齐全,服务能力较强、种类较多。但圣彼得堡港位于芬兰湾内部,芬兰湾狭窄,影响船只航行;同时所处纬度较高,冬季时封冻期较长,需要破冰作业。
[答案] (1)海港与铁路线相衔接,中转大宗货物和人流(或与客、货集散相关的服务业、制造业在此聚集),圣彼得堡发展成为经济活跃的城市(地区中心城市);波罗的海—伏尔加运河通航,使圣彼得堡经济腹地扩大;集装箱码头建成,运输效率提高,运输量增大,促进圣彼得堡产业发展、就业增加;人口和用地规模扩大,使其发展成为俄罗斯第二大城市。
(2)优势:圣彼得堡港风浪相对较小;交通网络发达,具备更好的交通便利性和快速运输能力(或能更好依托大城市的人、财、物等优势);距离经济发达地区更近(或港口的经济腹地更大);港口设施齐全,服务能力强。不足:圣彼得堡港位于芬兰湾内部,芬兰湾狭窄,影响航行;冬季封冻期较长,需要破冰作业。
谢 谢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