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第三部分 区域发展
第十三章 认识区域
类题通法9 区域地理特征描述与差异分析
1.自然要素特征与差异
要素 关键词 答题术语
地理 位置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 位于××半球;位于××纬度(或××带);距海较远(近);位于××大陆××部,××大洋××岸
气候 气候类型、气温、降水、光照、灾害 夏季××,冬季××;气温年较差××,降水季节变化××;光照××;易受××灾害影响
要素 关键词 答题术语
地形 地形类型、地势特征 以××地形为主;地势××高××低;多××地貌
河流 内流河、外流河、水文特征、水系特征 为内(外)流河;径流量××,季节变化××,汛期××,含沙量××,结冰期××,有(无)凌汛;流域面积大(小),流程长(短),支流多(少),东西(南北)对称分布,河网密度大(小)
要素 关键词 答题术语
植被 覆盖率、植被类型 以××林为主;植被覆盖率高(低)
土壤 类型及肥力状况 肥沃的土壤(紫色土、黑土等);土壤贫瘠、荒漠化严重
资源 种类、数量 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水能资源等丰富(短缺);水资源丰富(短缺)
2.人文要素特征与差异
要素 关键词 答题术语
人口 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 劳动力丰富(不足);人口素质××;老龄化问题××;人口就业压力××
城市 数量、规模、布局、城镇化 城市数量××;规模××,辐射带动作用××;多沿××分布;城镇化水平××
要素 关键词 答题术语
农业 农业地域类型 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种植园农业、乳畜业、大牧场放牧业、混合农业等
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政策、土地价格、科技。有利条件是××,不利条件是××
其他 耕作制度或熟制、作物种类、耕地类型(水田、旱地)
要素 关键词 答题术语
工业 工业类型 以轻工业(或重工业)为主
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主要为水源);社会经济条件:原料、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数量、价格、素质)、土地价格、科技;环境条件
交通 运输方式、便利程度、区位因素 以××(交通运输方式)为主;交通便利(不便);有利因素是××,不利因素是××
要素 关键词 答题术语
环境 环境问题类型 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生态破坏,包括资源(土地、生物、水、矿产)破坏与浪费和环境恶化(荒漠化、水土流失)两大方面
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如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及图中乙地对应的气候资料图。
材料二 甲城市既有“月城”“小春城”“攀西聚宝盆”等富有大自然美好情调的名字,又有充满现代科学技术魅力的“中国航天城”“东方休斯敦”等名称。2018年12月8日,我国在该地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
(1)根据材料一,描述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
(2)根据乙地气候资料图,分析该地气候特征的成因。
(3)说明“小春城”“攀西聚宝盆”所反映的甲城市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4)分析甲城市成为“中国航天城”“东方休斯敦”的主要天气优势。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该地区中部海拔在200~500米左右,周边海拔在1 000米左右,故其四周高、中间低;整体地形中部以盆地为主体,西部海拔在3 000米以上,整体以高原为主体,东南部500~1 000米等高线相对较多,以高原、山地为主体,东北部等高线密集,以山地地形为主体。第(2)题,从乙地气候资料图可以看出,该地最低气温在0 ℃以上,其气温与降水存在雨热同期的关系,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从图中纬度可以看出乙地位于北纬30°附近,纬度相对较低,同时乙地属谷地地形,其地形不易散热,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该地区暖湿气流相对较多,处于高温多雨的环境;冬季其北部高大的山脉能够有效阻挡冬季的寒冷气流,使得该地冬季相对温和,冬季降水相对较少,故冬季温和少雨。
第(3)题,所谓“小春城”,指的是夏季不热,冬季不冷,四季气候相对较为平和,气温稳定,四季如春。所谓“攀西聚宝盆”,指的是该地自然资源,尤其是矿产资源相对较为丰富,种类多,储量大,品质优。第(4)题,本题主要考查航天城建设的区位条件。纬度:纬度越低,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大;方向:向东发射,可获得较大的初始速度,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的惯性,节省燃料;气象条件:阴天少,雷雨天气少,云少,风速小;地势平坦开阔,地质结构稳定;国防条件:建于山区、沙漠地区;其中影响卫星和飞船发射的最关键和最直接的因素是气象因素。甲城市海拔高,当地晴天多,云雾量小,无污染,空气透明度高;位于谷地,风力适度,对火箭影响小。
[答案] (1)地势四周高,中间低;中部为盆地,西部以高原为主,东南部以高原、山地为主,东北部以山地为主。
(2)纬度较低,谷地不易散热,夏季,季风带来暖湿气流,高温多雨;冬季,北部高大地形对寒冷干燥的冬季风有阻挡作用,形成温和少雨的气候特征。
(3)“小春城”:冬季不冷,夏季不热,四季如春,气候温和。“攀西聚宝盆”:自然资源(尤其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
(4)海拔高,晴天多,云雾量小,无污染,空气透明度高;位于谷地,风力适度,对火箭的影响小。
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为日本当地常见的一种传统民居——“合掌造”,“合掌造”为木造建筑,一般坐北朝南,屋顶陡峭,以稻草或茅草覆盖,呈人字形,如同双手合十。
材料二 图2为本州岛北部最冷月气温0 ℃等温线和该月降水量分布图。
(1)描述本州岛最冷月从M地到N地降水量变化特征,并分析与N地相比,M地降水差异的原因。
(2)分析“合掌造”的建筑特点与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解析] 第(1)题,结合图例可以看出,从M地到N地降水量依次为大于200 mm、100~200 mm、50~100 mm、0~50 mm、50~100 mm,可知从M地到N地降水量先减少后增加;与N地相比,M地该月降水较多,原因是M地位于冬季西北季风的迎风坡,西北季风从日本海带来丰富水汽,遇到中部山地抬升,形成丰富的地形雨。第(2)题,结合材料可知,“合掌造”为木造建筑,原因是日本地形以山地为主,森林资源丰富,可就地取材;一般坐北朝南,原因是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一年中正午太阳都在南方,有利于采光;屋顶陡峭,原因是该地降水丰富,屋顶坡度陡有利于夏季排水,减少冬季积雪;以稻草或茅草覆盖,冬季保暖,夏季隔热。
[答案] (1)从M地到N地降水量先减少后增多。原因:冬季盛行西北季风,西北季风从日本海带来丰富水汽,受山地抬升,多地形雨,M地降水多。
(2)日本多山地,森林资源丰富,为建造“合掌造”提供了建筑材料;日本位于地震带上,地震灾害多发,木材轻巧,能减轻地震带来的危害;坐北朝南既方便采光,又能减小寒冷冬季风的影响;屋顶陡峭便于夏季排水,便于冬季减少积雪堆积;屋顶以稻草或茅草覆盖,冬季保暖,夏季隔热。
谢 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