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第五部分 第十九章 课时74 世界主要区域(一)——亚洲 课件《高考快车道》2026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湘教版2019)

文档属性

名称 92 第五部分 第十九章 课时74 世界主要区域(一)——亚洲 课件《高考快车道》2026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湘教版2019)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7-08 13:46: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9张PPT)
第五部分 区域地理
第十九章 世界地理
课时74 世界主要区域(一)——亚洲
1.读图:认识图中符号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阿拉伯海,b.阿拉伯半岛,c.马来群岛,d.青藏高原,e.德干高原,f.温带大陆性气候,g.亚热带季风气候。
2.地理位置
(1)纬度位置: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
(2)海陆位置:东、北、南三面濒临大洋,西面深入到亚欧大陆内部。
3.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关联性
4.人文地理特征
(1)人口稠密:东亚、东南亚、南亚是人口稠密的地区,其中有8个国家人口均超过1亿(2023年)。
(2)经济发展差异:大部分属于发展中国家。
5.重要的地理分区
(1)东南亚
特征 具体内容
地形复杂 中南半岛:地势北高南低,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马来群岛:多山,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灾害
特征 具体内容
气候湿热 热带雨林气候: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分地区
热带季风气候: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地区
河流众多 多由北向南流,水量丰富,落差大
自然资 源丰富 森林资源、水能资源、石油资源(印度尼西亚、文莱)、锡矿资源(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特征 具体内容
人文地 理特征 人口稠密,分布不均;中南半岛上的城市多分布于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岛屿上的城市多分布于沿海平原
世界最大的热带经济作物产区;世界主要的稻米产区;加工工业发展迅速;以初级产品输出为主
(2)中亚
①自然地理特征
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稀少,气温年较差与日较差大
地形 以丘陵、平原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植被 以草原、荒漠为主
水文 河流:多为内流河,外流河有额尔齐斯河;水量、水能少,汛期短
湖泊:多为内流湖,西部濒临世界最大的内流湖——里海
②人文地理特征
人口 人口密度小,分布不均,近年人口增长迅速
城市 主要分布于河流沿岸、高山山麓的绿洲以及沙漠中地下水出露的地方
产业 荒漠畜牧业,灌溉农业;矿产资源丰富,采矿业发达
交通 交通线分布深受地形和水源的影响,沿高山山麓或河流分布
③中亚地区的棉花生产
要素 要素特点及对棉花生产的影响
气候 ①热量:夏季气温高,棉花生长期热量充足;②昼夜温差:大陆性气候,温差较大,利于棉花有机质积累,棉花品质好;③光照:气候干旱,多晴朗天气,光照充足,棉花品质好
地形 以平原、丘陵为主,平坦开阔,便于种植
土壤 多沙质土壤,利于排水
水文 有阿姆河、锡尔河等河流,可引水灌溉
注意:水资源短缺是制约中亚棉花生产的关键因素
存在 问题 盲目扩大棉花种植规模,过度引水灌溉,导致湖泊面积减小,加剧干燥程度,增大温差。不合理灌溉可能导致土壤次生盐碱化
当地时间2024年4月23日,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2023年亚洲气候状况报告》。这是针对亚洲区域气候状况发布的报告,有助于当地开展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减缓气候灾害带来的影响。如图为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据此完成1~3题。
1.导致③和⑥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经度位置
C.纬度位置 D.地形地势
2.亚洲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典型、分布最广的大洲。图中亚洲的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  )
A.①②③ B.④⑧⑨
C.④⑤⑦ D.⑤⑥⑦


3.亚洲气候对农业的影响有(  )
①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农作物的种类多样 ②季风气候显著,农业生产不稳定 ③北亚气候寒冷,热量是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 ④中亚、西亚的水热条件好,适合农作物生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C 2.C 3.A [第1题,读图分析,③位于北极圈内,纬度高,气候寒冷;⑥位于赤道附近,属于热带气候,全年炎热;图中③和⑥两地气候产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C正确。第2题,根据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可知,图中④是热带季风气候,⑤是温带季风气候,⑦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它们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使亚洲成为世界上季风气候最典型、分布最广的大洲,C正确;①是热带沙漠气候,②是地中海气候,③是极地气候,⑥是热带雨林气候,⑧是温带大陆性气候,⑨是高原山地气候,A、B、D错误。
第3题,复杂多样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多种生物的繁殖生长,使亚洲动植物资源比较丰富,农作物的种类多样,①正确;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显著,由于季风不稳定,多旱涝灾害,农业生产不稳定,②正确;北亚气候寒冷,热量是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③正确;中亚、西亚的水资源条件差,不适合农作物生长,④错误。故A正确。]
1854年3月,英国动物地理学者华莱士前往马来群岛,共采集十二万余件生物标本。他在研究中发现加里曼丹岛与苏拉威西岛、巴厘岛和龙目岛之间似乎有一条隐形的界线将两边的陆生动物分开,该线以西是典型的亚洲动物,以东是典型的澳洲动物,如袋类。为纪念他,科学界将该线称为“华莱士线”(如图)。读图,完成4~6题。
4.“华莱士线”两侧岛屿动物分布存在截然不同的特点,推测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两侧岛屿(  )
A.曾分离甚远 B.地形特征差异大
C.被海洋包围 D.分属南、北半球
5.华莱士在马来群岛采集生物标本时,可能会经常遇到(  )
A.火山喷发 B.台风袭击
C.丛林山火 D.雷电暴雨


6.马来群岛生物资源丰富,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土壤肥沃 B.气候类型多样
C.纬度较低 D.无人类活动干扰

4.A 5.D 6.C [第4题,根据材料可知,“华莱士线”两侧岛屿动物分布存在截然不同的特点,其西侧为典型的亚洲动物,东侧为典型的澳洲动物,而现今该界线两侧岛屿距离相对较近,所以最可能的原因是两侧岛屿曾经分离甚远,生物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演化,相互交流少。故选A。第5题,该群岛附近可能会出现火山喷发或丛林山火等情况,但不会经常遇到,A、C错误;该区域所处纬度低,地转偏向力弱,台风袭击相对较少,B错误;该区域地处热带,对流运动旺盛,多雷电暴雨等天气,D正确。
第6题,该区域地处低纬度地区,主要为热带雨林气候,气候类型并不多样,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淋溶作用较强,土壤并不肥沃(即便考虑火山喷发形成火山灰,但土壤肥力也不是该群岛生物资源丰富的最主要原因),A、B错误;由于该群岛纬度低,热量丰富,水热条件优越,适合多种动植物生长繁殖,所以生物资源丰富,C正确;马来群岛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强,D错误。]
图甲示意2016年中亚五国单位面积水资源量(m3·m-2)分布,图乙示意2016年中亚五国垦殖率(%)分布。据此完成7~8题。
7.水资源阻碍当地农业发展最严重的国家是(  )
A.乌兹别克斯坦 B.吉尔吉斯斯坦
C.塔吉克斯坦 D.哈萨克斯坦
8.为提高中亚五国水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
A.提高灌溉土地面积 B.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C.河流上游修建水库 D.全面实施退耕还林


7.D 8.B [第7题,读2016年中亚五国单位面积水资源量(m3·m-2)分布图和2016年中亚五国垦殖率(%)分布图可知,哈萨克斯坦单位面积水资源量最少,土地垦殖率最高,该国水资源和土地资源表现为两个极端现象,即水资源量严重匮乏,而土地资源却十分充足,是整个中亚地区之最;水资源的严重匮乏已经对该国的农业生产造成消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正常发展。综上所述,D正确。第8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哈萨克斯坦水土资源匹配程度差,水资源匮乏阻碍了农业发展,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改善土壤水分条件,从而提高水土资源环境承载力,B正确;灌溉面积增加会进一步加剧水资源短缺,不利于提高水土资源环境承载力,A错误;河流上游修建水库会导致下游水资源短缺,不利于提高水土资源环境承载力,C错误;全面实施退耕还林,不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D错误。]
(建议用时:30分钟,分值:44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读东亚局部地区简图,回答1~2题。
课时数智作业(七十四) 世界主要区域(一)——亚洲
1.有关图中A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国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全年降水小于M国
B.该国主要民族为大和民族
C.当地农民主要从事水稻种植业
D.该国积极发展外向型的经济,木材出口是国民经济支柱
2.下列有关图示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B国是经济高度发达的韩国 
B.C国所在半岛为朝鲜半岛,地势西高东低
C.甲海域为日本海
D.D国常规能源匮乏,需要从国外进口


1.A 2.D [第1题,根据其轮廓和位置可判断,A国为蒙古国,M国为中国。蒙古国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降水较少,中国东临太平洋,降水比蒙古国多,A正确;大和民族为日本民族,蒙古国主要民族为蒙古族,B错误;当地农业以畜牧业为主,C错误;蒙古国是内陆国家,交通不便,并没有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该国气候干旱,木材较少,D错误。第2题,B国为朝鲜,经济不发达,A错误;C国为韩国,所在半岛为朝鲜半岛,沿海地形平坦,以平原为主,中部多山地丘陵,地势较高,B错误;甲海域为黄海,C错误;D国为日本,地域狭小,常规能源匮乏,需要从国外进口,D正确。]
蒙古国位于亚洲中部,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低的国家之一,以其广阔无垠的草原而闻名,地大物博,矿产资源丰富。近年来,由于荒漠化问题愈发严重,沙尘暴灾害多发,蒙古国畜牧业经济遭受严重影响。下图示意蒙古国地理位置。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蒙古国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经济实力较强,属于发达国家
B.深居大陆内部,降水北多南少
C.人口分布不均,集中在东南部
D.牧业占比较高,以乳畜业为主
4.治理蒙古国荒漠化问题的有效措施有(  )
①控制草地载畜量 ②扩大植树造林面积 ③严禁水资源开采 ④提高荒漠化治理水平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B 4.D [第3题,蒙古国深居大陆内部,经济欠发达,属于发展中国家,A错误;读图中年降水量线可知,蒙古国降水北多南少,B正确;该国气候干旱,人口主要集中在降水较多的北部地区,C错误;牧业占比较高,以游牧业为主,D错误。第4题,控制草地载畜量,防止过度放牧造成的草场破坏,①正确;该区域降水较少,不适合植树造林,②错误;应合理开采水资源,严禁水资源开采会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③错误;加强技术研究,提高荒漠化治理水平,④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
下图为中南半岛某河流干流和流域范围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图中河流的甲—乙河段流域范围非常狭窄,其主要原因是(  )
A.泥沙淤积使河床过高,支流难以汇入
B.河流两岸被高山束缚,山高谷深
C.流经地气候炎热干燥,支流稀少
D.流经地土质疏松,地表水大量下渗
6.图中丙所在地区(  )
A.地势起伏大,气候垂直变化显著
B.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交替控制
C.气温年较差小,降水量季节变化明显
D.寒潮、台风等气象灾害频繁发生


5.B 6.C [第5题,甲—乙段河流之间是山地,泥沙淤积少,A错误;甲—乙河段流经横断山区,河流两岸被高山束缚,山高谷深,故流域范围狭窄,B正确;流经地主要属于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降水集中在雨季,且降水量大,C错误;若流经地土质疏松,则易被侵蚀,流域范围应该较大,D错误。第6题,图中丙地位于河流下游,属于平原地形,落差小,气候垂直变化不显著,A错误;该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受冬夏季风交替控制,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降水季节变化明显,B错误,C正确;该地纬度低,不会发生寒潮气象灾害,D错误。]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以下简称阿联酋)尚未建立本国的汽车工业,汽车消费来自进口。世界上各大汽车厂商都把包括阿联酋在内的海湾市场当作展现汽车质量及现代最新产品的舞台。近年来该国汽车租赁行业也出现了井喷式增长。下图示意阿联酋地理位置。据此完成7~8题。
7.阿联酋的地理环境特点是(  )
A.天然气、煤炭资源丰富
B.现代制造业发达
C.接收大量的外籍工人
D.农业发达,畜牧业规模大
8.从自然环境条件考虑,阿联酋对进口车辆的质量要求是(  )
①车体爬坡能力强 ②发动机散热性能好 ③空调制冷能力强 ④轮胎防滑性能好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7.C 8.D [第7题,阿联酋地区石油工业发达,因此会接收大量的外籍工人进行石油开采等工作,C正确;阿联酋煤炭资源并不丰富,A错误;阿联酋工业较为落后,B错误;阿联酋水资源缺乏,不适合进行农业生产,农业并不发达,D错误。故选C。第8题,阿联酋地区地势起伏较小,车辆不需要较强的爬坡能力,①错误;阿联酋地区气候炎热,因此车辆需要有较好的发动机散热性能以及空调制冷能力,②③正确;阿联酋地区气候炎热,并无积雪,车辆不需要较好的轮胎防滑性能,④错误。故选D。]
在帕米尔高原上有着中亚唯一的内陆高山国家——塔吉克斯坦(如图所示)。该国拥有整个中亚地区60%的水资源,境内山地和高原约占90%,其中约一半海拔在3 000米以上,有“高山国”之称;棉花种植业在农业中举足轻重,尤以出产优质细纤维棉花闻名于世。据此完成9~10题。
9.该国拥有数千湖泊、河流、美丽的瀑布,大部分河流注入(  )
A.波罗的海 B.咸海
C.地中海 D.贝加尔湖
10.塔吉克斯坦棉花质优的主要原因是(  )
A.高山冰雪融水灌溉,水质优良
B.人口众多,农业劳动力丰富
C.昼夜温差大,棉花有机质积累多
D.海拔高,棉花生长期长


9.B 10.C [第9题,该国位于中亚地区,因此其大部分河流不会注入遥远的波罗的海、地中海、贝加尔湖,故B正确,A、C、D错误。第10题,高山冰雪融水灌溉,水质优良,不是棉花质优的主要原因,A错误;人口众多,农业劳动力丰富,与棉花品质优秀无关,B错误;棉花喜光照,而塔吉克斯坦海拔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棉花有机质积累,棉花品质高,C正确;海拔高,棉花生长期长,品质较高,但不是其主要原因,D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1小题,共14分)
11.(2025·东莞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顺化市,越南承天顺化省的省会,坐落于香江岸边的狭长平原上,西靠长山山脉,东距南海8 km。东南亚大部分地区雨季为5—10月,独特的地理条件使得顺化市雨季具有明显的滞后性,雨季从9月份开始。2020年10月6日开始,顺化市连续8天累计降水量超过
1 800 mm,当地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下图示意顺化市位置及10月初连续8天降水过程。
(1)说出顺化市地理位置的优越性。(6分)
(2)分析与东南亚其他地区相比,顺化市雨季具有滞后性的原因。(4分)
(3)推测顺化市此次降水持续时间长且强度大的可能原因。(4分)
[解析] 第(1)题,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可结合图示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等方面分析。读图可知,顺化市地处低纬度,为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较好;顺化市濒临南海,有利于发展海洋渔业和海洋运输业;地处越南中部狭窄平原,为南北交通要道,利于沟通南北侧城市,交通位置重要。第(2)题,顺化市雨季滞后的主要原因可从季风环流(冬季东北季风、夏季西南季风)、地形(西靠高大山脉)、海陆位置(东临南海)等角度分析。据图可知,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5—8月,顺化市位于西南季风背风坡,降水较少;从9月
开始,由于亚洲高压逐渐形成,该地盛行风逐渐转变为东北季风,干冷的东北季风经过南海时,受到海洋的增温增湿作用而变得湿润;挟带水汽量较大的东北季风被西侧山脉阻挡抬升,形成丰沛的降水。因此顺化市雨季具有明显的滞后性。第(3)题,读图可知,顺化市此次降水不仅持续时间长,且强度大,是因为当地在10月份正处于雨季,降水持续时间较长;秋季该地台风多发,受台风侵袭,台风挟带大量水汽登陆加强了当地的降水强度。两方面因素叠加使顺化市此次降水时间长、强度大。
[答案] (1)地处低纬度,水热条件较好;濒临南海,有利于发展海洋渔业和海洋运输业;地处越南中部狭窄平原,为南北交通要道,交通位置重要。
(2)5—8月,顺化市位于西南季风背风坡,降水较少;从9月开始,该地盛行风逐渐转变为东北季风,干冷的东北季风经过南海的增温增湿作用变得湿润,被山脉阻挡抬升,形成丰沛的降水。
(3)10月份,当地正处于雨季,降水持续时间较长;受台风侵袭,台风挟带大量水汽登陆加强了当地的降水强度。
谢 谢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