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1张PPT)
第五部分 区域地理
第十九章 世界地理
课时75 世界主要区域(二)——非洲、欧洲西部、两极地区
考点1 非洲
1.地理位置与轮廓特征
(1)经纬度位置
本区主要位于30°N与30°S之间,以及10°W与40°E之间,赤道从中间穿过。
(2)海陆位置
西侧为a大西洋,东侧为b印度洋,东北部以c红海为界与西亚相邻。
(3)轮廓特征
海岸线平直,半岛、海湾很少。最大岛屿是d马达加斯加岛,最大半岛是e索马里半岛,最大海湾是f几内亚湾,世界最繁忙的交通要道有g好望角。
2.地形与河湖
(1)地形特点:以高原为主,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
(2)主要地形区
A刚果盆地:内流湖地壳上升,刚果河下切,湖水外泄而形成。B东非高原,C南非高原,D埃塞俄比亚高原。
(3)重要河湖
①尼罗河 向北注入地中海,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
②刚果河 向西注入大西洋,是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流
③尼日尔河 向南注入几内亚湾
④赞比西河 向东注入莫桑比克海峡
⑤维多利 亚湖 由凹陷盆地形成,是非洲面积最大的湖泊
⑥坦噶尼 喀湖 位于东非裂谷带,由板块断裂下陷形成,是非洲最深的湖泊
3.南北对称的气候
(1)主要气候类型及成因
气候类型 形成原因
Ⅰ 热带雨林气候 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Ⅱ 热带沙漠气候 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
Ⅲ 地中海气候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Ⅳ 高原山地气候 地势高
Ⅴ 热带草原气候 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2)分布特征:呈明显的带状分布,而且南北大致对称。
4.“湖光山色”的东非裂谷带
(1)南起赞比西河口,纵贯东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北经红海,一直延伸到西亚的死海附近。它是地壳水平运动拉伸断裂形成的,是大陆上最大的裂谷带。
(2)非洲的大部分湖泊集中在东非裂谷带及其两侧,呈串珠状分布,如坦噶尼喀湖、马拉维湖等。
(3)东非裂谷带两岸悬崖壁立,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死火山)就位于其附近。
5.丰富多样的矿产资源
非洲矿产资源丰富,种类多,储量大。其中黄金、金刚石的储量和产量居世界第一位;铜矿、铁矿、铀矿和其他金属矿产也很丰富。非洲北部和几内亚湾的石油资源十分丰富。
安哥拉位于非洲西南部,素有“春天国度”的美誉,经济以农矿业为主,渔业资源丰富,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化,我国与安哥拉经济合作密切,中国承建的本格拉铁路是安哥拉线路最长、速度最快、规模最大的现代化铁路(如图)。据此完成1~3题。
1.安哥拉降水分布东北多、西南少的主要原因有( )
①北部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时间比南部长 ②东北部位于山地迎风坡 ③西侧受寒流影响 ④西南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推测本格拉铁路上运输最多的货物是( )
A.渔获、海产品 B.机械、汽车
C.稻米、牛肉 D.汽油、钢材
√
√
3.下列关于安哥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本格拉沿岸渔业资源相对丰富的月份为1月
B.安哥拉被誉为“春天国度”的原因是高原地形,日较差大,且受寒流影响
C.安哥拉河流多,落差大,水能丰富
D.安哥拉沿海地区太阳能丰富
√
1.B 2.B 3.C [第1题,从安哥拉纬度和海陆位置判断,北部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时间长,南部短,①正确;西侧受寒流影响降温减湿,故降水量东北多、西南少,③正确;东北部主要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②错误;西南侧纬度较低,不会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④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第2题,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需要考虑的是双边贸易,中国从安哥拉进口的主要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如农矿产品;安哥拉从中国进口的主要产品是工业制成品,如汽车、机械。安哥拉出口产品主要有渔获、海产品、石油、铁矿石等;进口产品为工业制成品,故本格拉铁路上运输最多的货物是从中国进口的机械、汽车,B正确;渔
获、海产品出口主要通过海洋运输,A错误;中国、安哥拉两国稻米、牛肉贸易少,C错误;汽油通过铁路运输少,D错误。第3题,受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影响,本格拉在7月份受离岸东南信风影响强烈,上升流带来丰富营养物质,渔业资源丰富,1月份会受到赤道低气压带影响,上升流势力减弱,渔业资源较少,A错误;安哥拉被誉为“春天国度”的原因是纬度低,海拔较高,冬暖夏凉,气温年较差小,B错误;安哥拉因降水较多、地形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C正确;因降水较多,且沿海附近地区受寒流影响多雾,太阳能不丰富,D错误。]
考点2 欧洲西部
1.地理位置
(1)海陆位置:亚欧大陆西部,三面临海。
(2)纬度位置:大部分处于40°N~70°N之间。
2.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
(2)典型地貌:冰川地貌广布,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3)气候:北部为寒带气候;中部沿海和平原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典型);内陆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南部是地中海气候等。
(4)河流:流量稳定,流速平稳,适合发展内河航运。
3.人文地理特征
(1)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
①这里人口稠密,国家众多,大多数属于发达国家,特别是英国、法国、德国三个国家影响最大。
②高度一体化的区域性组织——欧洲联盟(欧盟)。
(2)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
①特点:工业以制造业为主,向外出口机械、汽车、化学物品和食品等工业制成品。
②工业分布特点:多而密集,呈十字形分布。
(3)传统的畜牧业
①畜牧业发达:许多国家的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很高,机械化、专业化程度高。
②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
(4)繁荣的旅游业
①多种多样的自然条件:风光优美的海滨沙滩;幽深曲折的峡湾景观;高耸险峻的阿尔卑斯山。
②丰富各异的人文景观:众多的古建筑遗址、独特的风土人情、文化艺术城市和博物馆。
[知识拓展]
综合分析莱茵河航运价值大的原因
(1)河流本身:因降水量丰沛,流量大,季节变化小,而且水流平缓,便于航行;无结冰期,通航时间长。
(2)地势特点: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河流流速稳定。
(3)运河沟通:各河之间有运河相通,形成欧洲西部发达的内河运输网。
(4)经济发达:货运需求量大,促进航运发展。
芬兰位于欧洲北部,濒临芬兰湾,人口约550万。首都赫尔辛基是芬兰最重要的经济、文化、科技中心,也是欧洲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赫尔辛基及其周边城镇的人口约为140万。下图为芬兰城镇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芬兰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地势北高南低,以平原为主
B.寒带气候,终年严寒
C.境内河湖众多,无结冰期
D.森林茂密,红壤广布
2.芬兰首都位于该国南部沿海地区,便于( )
A.对外联系 B.管辖全境
C.航空运输 D.区域均衡发展
√
√
1.A 2.A [第1题,据图可知,芬兰北部是山脉,地势北高南低,以平原为主,A正确。芬兰南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温和,冬季寒冷,有结冰期,B、C错误。芬兰森林茂密,极少有红壤,D错误。第2题,芬兰首都位于该国南部沿海地区,南部邻近西欧经济发达地区,便于对外联系,A正确;位于该国南部沿海地区,不便于管辖全境,B错误;航空运输受位置影响小,C错误;芬兰北部较落后,首都位于该国南部沿海地区,不是为了区域均衡发展,D错误。]
考点3 两极地区
1.南极地区与北极地区的基本概况
地区 南极地区 北极地区
纬度位置 南极圈及其以南 北极圈及其以北
位置、 范围 以南极洲为主体,被A大西洋、B印度洋、C太平洋包围 以e北冰洋为主体,被a北美洲、b欧洲、c亚洲三大洲包围
地形 以高原为主 以海洋为主
地区 南极地区 北极地区
气候 酷寒、干燥、烈风 温度比南极高,降水比南极多,风速比南极小
中国科 考站 D长城站、E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秦岭站 d黄河站
2.综合分析南极地区气候特征形成的原因
(1)纬度高——南极洲地处高纬,加之地表冰雪覆盖,反射率大,一年中地面接收的太阳光热少,造成严寒。
(2)海拔高——南极洲的高原地形和巨厚冰层,加剧了气候的寒冷,形成酷寒。
(3)气压高——酷寒使南极大陆形成了强大的高压中心,从大陆中心向边缘地带经常吹逆时针方向(即从陆地吹向海洋)的强大的极地东风,降水稀少而风力极大,形成干燥、烈风的气候特征。酷寒使降水以暴雪的形式出现,长久的积雪形成庞大而深厚的大陆冰盖。烈风、暴雪和巨大的冰盖又是南极大陆酷寒的原因。
(4)洋流——南纬40°~60°的持续西风漂流,造成一种特殊的“风壁”。它阻碍了南极地区与中低纬地区的热量交换,也是造成该地区气候酷寒的原因之一。
可见,南极洲酷寒、干燥、烈风的气候特点是上述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各要素间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
(2025·无锡模拟)罗斯海被誉为研究地球系统中能量交换、物质交换和圈层相互作用、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天然实验室”。2024年2月7日,我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秦岭站开站。下图为秦岭站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选址难言岛,主要原因是( )
A.风力较小 B.终年不冻
C.建设难度小 D.科研价值大
2.秦岭站站房采用高架设计,主要目的是( )
A.防寒与保暖 B.防强紫外线
C.防积雪堆堵 D.全天候科考
√
√
3.该地2024年12月7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在地平圈的投影最可能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
1.D 2.C 3.C [第1题,由材料可知,罗斯海被誉为研究地球系统中能量交换、物质交换和圈层相互作用、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天然实验室”,所以我国第五个科考站选址难言岛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科研价值大,D正确;该区域环境条件恶劣、建设难度大,地处南极圈以内,不可能终年不冻,且受极地东风的影响,风力大,A、B、C错误。第2题,站房采用高架设计并不能防寒保暖,也不能防紫外线,当地自然环境恶劣,难以全天候科考,A、B、D错误。当地纬度高,积雪厚度大,站房采用高架设计可以防积雪堆堵,C正确。
第3题,太阳直射点1天大致移动0.26个纬度,12月7日距离12月22日约15天,距离南回归线23°26′S还有约4°,所以12月7日太阳大约直射19.5°S,此时70.5°S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结合当地纬度可知,此时当地出现极昼现象,①错误。②刚好出现极昼现象,应是在70.5°S附近,②错误。该日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太阳在当地正北方)依然大于当地0点时刻(太阳在当地正南方)的太阳高度,太阳在地面上的投影表现为正午时刻太阳距离正北方位较远,③正确,④错误。故选C。]
课时数智作业(七十五) 世界主要区域(二)——非洲、欧洲西部、两极地区
(建议用时:30分钟,分值:50分)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肯尼亚位于非洲东部,平原面积较小,北部为沙漠和半沙漠,大部分为平均海拔1 500米的高原。东非大裂谷纵切高原南北,大裂谷谷底在高原以下450~1 000米,宽50~100千米。下图为肯尼亚断层构造和湖泊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
1.肯尼亚的平原主要分布于该国的( )
A.西部内陆 B.湖泊周围
C.东南沿海 D.北部边境
2.肯尼亚西部的地形特点是( )
A.山高谷深,沙丘连绵
B.裂谷纵贯,火山众多
C.地势缓倾,地面坦荡
D.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
√
1.C 2.B [第1题,读图并结合材料可知,肯尼亚西部内陆地区、北部边境以高原为主,A、D错误;湖泊位于东非大裂谷,周围不是平原,B错误;东南沿海位于印度洋沿岸,地势平坦,以平原为主,C正确。第2题,肯尼亚西部多裂谷带,地势起伏大,地壳活跃,多火山,B正确;大部分谷底气候湿润,植被茂盛,A错误;裂谷带地势起伏大,C错误;该地区纬度较低,以热带气候为主,D错误。]
爱尔兰地处欧洲西部,素有“翡翠岛国”之称,全国绿树成荫,河流纵横。读爱尔兰简图,完成3~4题。
3.对爱尔兰气候影响较大的洋流是( )
A.加那利寒流 B.东格陵兰寒流
C.墨西哥湾暖流 D.北大西洋暖流
4.下列有关香浓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河流水位季节变化较大
B.全流域发生地质灾害的概率低
C.沉积作用强,泥沙淤积严重
D.纬度高,结冰期较长
√
√
3.D 4.B [第3题,结合海陆位置及经纬度位置可以推测流经该地的洋流为北大西洋暖流,D正确;加那利寒流位于北大西洋东部,沿非洲西北海岸北纬30°附近自北向南流动,A错误;东格陵兰寒流起源于北冰洋,沿格陵兰岛的东海岸向南流动,B错误;墨西哥湾暖流起源于墨西哥湾,经过佛罗里达海峡沿着美国的东部海域与加拿大纽芬兰岛向北,C错误。第4题,该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无结冰期,A、D错误;流域内地势起伏小,降水强度小,少暴雨,植被覆盖率高,发生地质灾害的概率低,B正确;结合材料可知,爱尔兰全国绿树成荫,该地植被覆盖率高,全年降水均匀,强度小,水土流失不严重,河流含沙量小,泥沙淤积不严重,C错误。]
陨石的63%采集于南极大陆。下图示意南极冰流域和陨石富集区分布。据此完成5~6题。
5.陨石的63%采集于南极大陆,原因是( )
①大陆面积广大 ②酷寒干燥,冰雪覆盖,利于保存 ③冰盖流动受地形阻挡,陨石易于富集 ④人类活动历史最短,陨石积累多 ⑤空气稀薄,摩擦力小 ⑥陨石降落概率更大,地表陨石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6.影响冰盖流动方向的主要因素是( )
A.气温变化 B.气压差异
C.风向风速 D.地势起伏
√
√
5.B 6.D [第5题,大陆面积大不是陨石富集的原因,①错误;南极地区酷寒干燥,冰雪覆盖,有利于陨石的保存,②正确;冰盖由高处向低处流动,受地形阻挡,使陨石堆积,形成富集区,③正确;人类活动时间短,受人类影响小,陨石积累较多,④正确;空气稀薄,陨石会在各地分布,而不会在某地集中,在图上可以看到有陨石富集区,说明陨石集中分布在某些地区,所以空气稀薄不是陨石富集的原因,⑤错误;陨石降落概率和其所在的位置无关,⑥错误。故选B。第6题,气温变化可以影响冰的溶解程度,但不能影响冰盖流动方向,A错误;气压差异与冰盖流动关系不大,B错误;风向风速不能直接影响冰盖流动方向,C错误;结合南极地区的地形特点可知,南极冰盖在重力作用下,由高处流向低处,故影响冰盖流动方向的主要因素是地势起伏,D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32分)
7.(2025·贵阳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位于意大利东南部的阿尔贝罗贝洛古城的特鲁利建筑,始建于17世纪,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该建筑墙体采用当地盛产的石灰岩石块,以双层夹心结构建造而成,仅有一两个很小的通气孔或窗洞;屋顶采用片状岩石向上堆砌,逐步收窄建成圆锥形尖顶。当地政府规定保护区内的特鲁利建筑不得改建、加建。图1示意阿尔贝罗贝洛古城位置,图2为特鲁利建筑景观。
(1)简述当地自然环境对特鲁利建筑特征的影响。(4分)
(2)分析特鲁利建筑保存较好的原因。(6分)
(3)当地政府规定对特鲁利建筑不得改建、加建。你是否认同?并说明理由。(4分)
[解析] 第(1)题,当地盛产石灰岩,用石灰岩建造墙体,就地取材,节约建设成本。该地位于意大利南部,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炎热干燥,冬季受盛行西风带控制,温和湿润。石灰岩墙体比热容小,吸热快,放热快,导致屋内夏季温度过高,冬季温度较低,该建筑墙体采用双层夹心结构,可以延缓夏季升温、冬季降温的速度,起到冬暖夏凉的作用。该地夏季炎热干燥,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仅保留一两个通气孔或窗洞,可减少射入室内的阳光,起到遮阳隔热的作用。冬季时,盛行西风由海洋吹向陆地,降水较多,圆锥形尖顶有利于排水。
第(2)题,特鲁利建筑的墙体以石灰岩为主,坚硬,抗侵蚀能力强。双层夹心结构的墙体与圆锥形尖顶相结合,建筑结构较为稳定,不易发生倒塌。特鲁利建筑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增强了当地居民对建筑的保护意愿;当地政府规定保护区内的建筑不得改建,说明当地政府对建筑的保护意识较强。第(3)题,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认同与否均可,需言之有理。若认同该观点,可以从不改建、不加建的好处或改建、加建的坏处方面回答:特鲁利建筑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具有历史、文化、美学等价值,改建会破坏原有的建筑风格,加建会增加该类建筑的数量,不利于特鲁利建筑独特性的保持。若不认
同则可以从改建、加建的好处方面去分析:改建后可以改善居住环境,使得特鲁利建筑更适合现代居民利用,利于原住居民留守古城,传承当地的风俗文化;加建可以分散现有特鲁利建筑的客流量,提高当地的接待能力。
[答案] (1)当地盛产石灰岩,墙体以石灰岩石块建造,可就地取材;地中海气候,温差较大,双层夹心墙体结构起到“冬暖夏凉”的效果;夏季阳光强烈,窗洞少且小利于遮阳隔热;冬季降水较多,圆锥形屋顶利于排水等。
(2)石制建筑为主,不易被侵蚀;圆锥形屋顶、双层夹心墙体的建造方式,房屋结构稳定,不易倒塌;当地人们保护意识较强,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后,得到更进一步保护等。
(3)认同:不改建利于保留传统建筑风貌;不加建利于保护旅游资源独特性等。
或不认同:改建、加建可改善居住环境,利于原住居民留守古城,传承当地风俗文化;可提升旅游接待能力等。
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 荷兰地处西欧,濒临北海,自13世纪起就开始大规模围海造陆,国土的百分之二十是人工填海造出来的,故有“上帝造海,荷兰人造陆”之称。荷兰是世界上主要的农产品出口国之一。农业构成中,乳畜业发达;园艺花卉为支柱性产业;种植业占12%,以种植马铃薯(马铃薯性喜冷凉,喜欢疏松透气、凉爽湿润的土壤环境)为主,世界种薯贸易量的一半以上来自荷兰。
材料二 风车、木鞋、奶酪、郁金香号称荷兰四宝,而木鞋又位于四宝之首。现在渔民和农民也有穿木鞋劳动的习惯。
(1)分析荷兰马铃薯种植的优势自然条件。(6分)
(2)分析荷兰马铃薯种薯大量出口的社会经济因素。(6分)
(3)荷兰人在500多年前就发明了木鞋并流行至今,长期以来荷兰人喜欢木鞋反映了荷兰什么样的地理环境特征?(6分)
[解析] 第(1)题,荷兰马铃薯种植的优势自然条件需要结合马铃薯的生长习性,从气候、土壤、地形等方面分析。由材料可知,马铃薯性喜冷凉,喜欢疏松透气、凉爽湿润的土壤环境,荷兰地处西欧,属于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温和、夏季凉爽,终年多雨;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之国”,多属于河口三角洲地貌,地形平坦,多沙质土壤,疏松透气。第(2)题,荷兰马铃薯种薯出口量大,主要与市场需求大、交通便利、农业技术先进、冷藏保鲜技术好有关。欧洲人口稠密,国家众多,人们的饮食结构中,薯类比重大,马铃薯的市场需求量大;荷兰位于欧洲的中心位置,地理位置优越,又是亚欧大陆桥的终点,交通便利;荷兰工业发达,马铃薯种薯的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生产成本低,市场竞争力强,冷藏保
鲜技术好,市场范围大;荷兰农业科技水平高,薯类的种植技术好,种薯品质好,可保障马铃薯高产量和高品质。第(3)题,木鞋的出现并深受当地居民喜欢与荷兰地形、气候、土壤有关。由于地势低洼,欧洲许多大河经荷兰入海,且该地是全年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几乎一半的土地浸泡在水中,土壤含水量极高;而当地森林资源丰富,原料便宜,可就地取材。木鞋流行至今也反映了荷兰旅游业发达,由材料二可知,“风车、木鞋、奶酪、郁金香号称荷兰四宝,而木鞋又位于四宝之首”,说明木鞋已经是荷兰知名的旅游商品,可大量出口创汇。
[答案] (1)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和湿润;地形平坦;多沙质土壤,疏松透气。
(2)欧洲人口稠密,国家众多,人们的饮食结构中,薯类比重大,马铃薯的市场需求量大;荷兰位于欧洲的中心位置,交通便利;荷兰的工业发达,科技领先,冷藏保鲜技术好,薯类的种植加工技术好,马铃薯的品质好。
(3)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温带海洋性气候潮湿,土壤含水量高;是主要的旅游商品并出口创汇,反映旅游业发达;森林资源丰富。
谢 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