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0张PPT)
第五部分 区域地理
第十九章 世界地理
课时77 世界主要国家(二)——澳大利亚、美国、巴西
考点1 澳大利亚
1.位置和范围
(1)位置:南回归线横穿中部,东临甲太平洋,西临乙印度洋。
(2)范围:澳大利亚大陆、丙塔斯马尼亚岛及附近的一些岛屿。
(3)重要性:亚洲、非洲与南、北美洲之间船舶、飞机往来补给站,在国际交通和战略上具有重要地位。
2.地形与河流
(1)三大地形区:东部为A大分水岭;中部为B大自流盆地;西部为广阔的低矮高原。
(2)河流、湖泊:C墨累河为全国最大的河流;D北艾尔湖为地势最低处。
3.气候
(1)特点:热带面积广大,气候类型呈半环状分布。
(2)主要气候类型及其成因
4.经济发展状况
(1)发达的农牧业——“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2)发达的工矿业——“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5.人口和城市分布
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下图为澳大利亚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m)。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分界线以南降水的水汽主要源自( )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安达曼海
2.丁地降水最多的主要原因是( )
①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②台风频发 ③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 ④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
√
3.乙、丙两地年降水量相同但降水季节不同,其主要原因是( )
A.大气环流的差异
B.冬夏季气温差异
C.下垫面状况差异
D.海陆位置的差异
√
1.B 2.C 3.A [第1题,根据经纬度位置以及海陆位置可知,图中分界线以南主要气候是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水汽来源为西风带,降水水汽主要源自西部的印度洋而非东部的太平洋,B正确,A错误;此地不临大西洋、安达曼海,C、D错误。第2题,丁地位于澳大利亚东北部,季节性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①错误;该区域纬度较低,不是台风多发区,降水也不是来自台风,②错误;东南信风被地形抬升,迎风坡形成地形雨,③正确;沿海有东澳大利亚暖流经过,增温增湿,④正确。故选C。
第3题,乙、丙两地年降水量相同但降水季节不同,乙为热带草原气候,属于夏雨型;丙为地中海气候,属于冬雨型。其原因是乙地夏季受来自海洋的西北季风影响,降水多;丙地冬季受西风影响,降水多,A正确;两地降水季节差异和冬夏季气温差异无关,B错误;下垫面可影响降水总量,对其降水的季节分配无影响,C错误;海陆位置影响降水总量,对其季节分配影响不大,D错误。]
考点2 美国
1.范围和位置
(1)范围
(2)位置:本土主要位于30°N~50°N,120°W~70°W之间,40°N和100°W穿过本土中部。东临甲大西洋,西临乙太平洋。
2.地形和河湖
(1)地形与地形区
地形 主要地形区 地形特点 形成原因
西部以高 原、山地 为主 海岸山脉、 A落基山脉等平行山脉 海拔高,在 1 000 m以上 板块碰
撞挤压
中部以平 原为主 中部为B中央大平原 地形平坦,海拔低 密西西比河冲积而成
地形 主要地形区 地形特点 形成原因
东部以 低缓山 地为主 阿巴拉契亚山脉 海拔相对较低,多在1 000 m以下 流水等外力
侵蚀
(2)河流:C密西西比河为世界第四长河,纵贯中部平原,航运便利。
(3)湖泊: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泊群,是过去由冰川作用形成的。面积最大的湖泊是苏必利尔湖,除密歇根湖完全属于美国外,其他四个湖泊均为美国和加拿大共有。
3.气候
(1)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2)太平洋沿岸:气候带呈南北狭长分布,自北向南分布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
(3)墨西哥湾沿岸: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4.农业的地区专业化
分布 发展条件
乳畜带 五大湖及东北部地区 ①气候冷湿,无霜期短,生长期短;②土地较贫瘠,不适宜种植粮食,但适宜发展畜牧业;③工业集中,人口密集,畜产品市场广阔
玉米带 乳畜带以南,中央大平原中北部 ①地势低平,土层深厚;②气候温和,雨量适中;③无霜期约半年;④大豆、玉米轮作
分布 发展条件
小麦区 中部、北部 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②雨热同期;③北部是春小麦、中部是冬小麦
棉花带 35°N以南 ①热量充足;②无霜期200天以上;③春季降水多,秋季干燥,适合棉花生长
畜牧和 灌溉农 业区 西部落基山脉、高原盆地 ①干旱少雨;②面积广阔,占全国1/3以上;③多天然牧场
5.美国三大工业区
三大工 业区 东北部地区 南部地区 西部地区
分布 范围 落基山脉以东的北部地区 落基山脉以东的南部地区 落基山脉以西的地区
自然 条件 阿巴拉契亚山脉的煤矿,五大湖以西的铁矿,大西洋沿岸的优良港口,五大湖便利的水运系统,内地肥沃广阔的平原 密西西比河以西及墨西哥湾沿岸的石油、天然气 科迪勒拉山系的多种金属矿,加利福尼亚南部的石油,丰富的水能资源和森林资源
三大工 业区 东北部地区 南部地区 西部地区
主要工 业部门 汽车制造、钢铁、化学以及军事工业 石油、飞机、宇航、电子等工业 宇航、电子、飞机等工业
主要工 业城市 纽约、芝加哥、底特律、匹兹堡 休斯敦、亚特兰大、达拉斯 洛杉矶、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硅谷”是美国兴起最早、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西雅图
下图示意美国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据此完成1~2题。
1.据图判断,美国的地形、地势特征是( )
A.地形以山地为主,呈南北走向
B.地势由东、西部向中部逐渐升高
C.地势南北两边高,中间较低
D.三大地形区南北纵列分布
√
2.美国的地形对气候的主要影响是( )
A.西部低缓的山地,不能阻挡西风进入内陆,使内陆地区降水较多
B.东部山地高耸,不利于夏季的东南风进入中部平原,导致中部平原干燥少雨
C.中部是贯穿南北的大平原,冬季时北方的冷空气长驱南下,多暴雪灾害
D.中部平原,地形封闭,不利于夏季的暖湿气流进入,气候干燥
√
1.D 2.C [第1题,图示美国的地形分为三大南北纵列带,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广阔的平原,东部是阿巴拉契亚山脉,D正确;美国的地形以平原和山地为主,A错误;图中显示,地势东西两边高,中间较低,B、C错误。第2题,中部大平原南北畅通,有利于冬季寒冷空气长驱南下,形成寒冷干燥的气候特征,也有利于夏季暖湿气流北上,形成温暖多雨的气候特征,C正确,D错误;西部高大山脉阻挡水汽进入,使西部沿海降水丰富,但内陆的高原、山地干旱少雨,A错误;东部为低缓的山地,有利于夏季的东南风进入中部平原,B错误。]
美国西南部分布有美国的水果、蔬菜、灌溉农业区,其农产品供应美国各地。85号州际公路将其与西北部部分城市相连。读图,完成3~4题。
3.美国西南部地区成为水果、蔬菜优势产区的主要原因是其拥有( )
A.优越的自然条件 B.广阔的消费市场
C.发达的航空运输 D.优良的海港
4.美国农业生产的地域化和专业化有利于( )
①生态农业的发展 ②农业技术的推广 ③土壤肥力的提升 ④机械化的推广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
3.A 4.D [第3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西南部地区多为地中海气候,所以成为水果、蔬菜优势产区的主要原因是其拥有优越的气候条件,属于自然条件,A 正确;与消费市场、航空运输、优良的海港关系较小, B、C、D错误。第4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农业生产的地域化和专业化有利于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更好地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农业装备,有利于农业技术和机械化的推广,提高劳动生产率,②④正确;美国农业生产的地域化和专业化与生态农业的发展关系较小,对土壤肥力的提升没有明显作用,①③错误。故选D。]
考点3 巴西
1.地理事物分布
(1)地形区:a亚马孙平原,b巴西高原。
(2)气候:d热带雨林气候,e热带草原气候,f热带雨林气候。
(3)矿产资源:铁矿丰富,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
(4)农业:主要分布在巴西东南部,主要以咖啡、甘蔗、香蕉、可可等热带经济作物为主。
(5)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钢铁、造船、汽车、飞机制造等工业部门发展迅速。
(6)城市:多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大城市十分集中,g巴西利亚,h圣保罗。
2.自然地理特征
角度 特征
气候 大部分处于热带,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中部为热带草原气候,南部部分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地形 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中部和南部的巴西高原,二是北部和西部的亚马孙平原
水文 河流数量多,长度长,水量大,主要分布在北部平原地区。西南部有巴西和巴拉圭合建的水利枢纽——伊泰普水电站
资源 森林、水力、水资源、矿产、石油等丰富
3.人文地理特征
角度 特征
人口 总量:人口大国,总人口2亿多;移民多,混血人种多。分布:分布不均,大西洋沿岸人口稠密,内陆地区较为稀少
城市 集中于东南沿海一带。存在“虚假城市化”(城市化发展和生产力的发展不相适应,城市化过度发展、城市人口过度集中)
角度 特征
产业 工业:体系较完备,工业基础较雄厚,民用支线飞机制造业和生物燃料产业在世界居于领先水平
农业:耕地、牧场大,大豆、玉米等农作物产量大,是全球第二大转基因作物种植国
交通 交通基础设施总量不足;公路运力大;铁路以运输铁矿石、农产品等为主
下图示意巴西某棉花产区降水量的季节变化。读图,完成1~3题。
1.该棉花产区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2.该棉花产区最可能位于( )
A.亚马孙平原 B.东部沿海平原
C.巴西高原 D.南部沿海平原
√
√
3.该地区气候特征对棉花生产的有利影响是( )
A.全年高温,蒸发旺盛
B.风调雨顺,不受旱涝灾害影响
C.采摘期正值盛夏,光热充足,利于采摘
D.生长期高温多雨,利于棉花生长
√
1.C 2.C 3.D [第1题,材料信息表明,该棉花产区位于巴西,根据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可知,巴西没有地中海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读图可知,该棉花产区降水季节变化大,有明显的干、湿两季,符合热带草原气候特征,不符合热带雨林气候特征,因此该棉花产区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该棉花产区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巴西的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C正确。亚马孙平原和东部沿海平原是热带雨林气候,A、B错误。南部沿海平原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季气温低,热量条件差,不适合棉花成熟,与图中棉花生长周期不符,D错误。
第3题,结合图中文字信息以及对应的月份和降水关系可以看出:蒸发旺盛对棉花生产不利,A错误。热带草原气候有明显的干、湿两季,该地区也会受旱涝灾害影响,B错误。热带草原气候盛夏时降水多,光照不足,且盛夏时是棉花生长季节不是采摘季节,C错误。由图中信息可知,生长期高温多雨,利于棉花生长,D正确。]
课时数智作业(七十七) 世界主要国家(二)——澳大利亚、美国、巴西
(建议用时:30分钟,分值:41分)
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澳大利亚(图1)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 ℃,冬季气温较低。早年,该地区的矿工经常在矿井里躲避炎热天气,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住宅(图2)。据此完成1~3题。
1.该类地下住宅可能分布于图1所示的( )
A.①地附近 B.②地附近
C.③地附近 D.④地附近
2.该类地下住宅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 )
A.收集雨水 B.方便通信
C.增加采光 D.通风换气
3.推测该类地下住宅( )
①室温不变 ②冬暖夏凉 ③类似黄土高原的窑洞
④类似草原的蒙古包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
√
1.B 2.D 3.B [第1题,结合材料“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 ℃,冬季气温较低”及澳大利亚的气候类型,可推知该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根据澳大利亚的气候分布特点可知,①地为地中海气候,②地为热带沙漠气候,③地为热带草原气候,④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故该类地下住宅可能分布于②地附近。第2题,地下住宅的通天井直通地面,可以给地下住宅里的人员提供足够的新鲜空气,保证人员的正常活动,同时可以把地下住宅的废气排到地面。因此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通风换气。
第3题,由图示信息可知,地下住宅的“屋顶”和“墙壁”都是相当厚的土体和岩石,这种“墙壁”传热慢,使得地下住宅既能保温也能隔热。地下住宅既不能直接从大气中吸热,也不能直接向大气中散热,只有地下住宅口和通天井直接和外界接触。因此,地下住宅里的气温变化总是滞后于外界的气温变化,而且变化不大。夏季地下住宅的温度比地面上的温度低,冬季地下住宅的温度比地面上的温度高。因此与地面相比,地下住宅冬暖夏凉。黄土高原的窑洞与此类似。]
读甲、乙两国图,完成4~6题。
4.下列有关甲国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地势西高东低,城市多分布在北部平原
B.出口农产品以粮食作物为主
C.水资源最丰富的国家
D.首都巴西利亚为最大城市
5.下列有关乙国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该国工业最早兴起于西南部
B.农业发达,世界农业强国
C.服务业较第二产业产值低
D.人口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
√
√
6.两国地形对气候影响都很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国东南沿海地区降水量小
B.甲国北部地形平坦,气候干旱
C.乙国降水自东西两岸向内陆减少
D.乙国东南部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显著
√
4.C 5.B 6.C [第4题,甲国是巴西,巴西地势南高北低,地形主要是高原和平原,平原分布在北部的亚马孙河流域和西部,高原分布在巴西南部,人口、城市多分布在东南沿海,A错误;巴西是世界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之一,剑麻、咖啡、可可、蔗糖、柑橘、大豆、牛肉等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出口的农产品以经济作物为主,B错误;巴西境内的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流量最大的河流,巴西是世界上水资源最丰富的国家,C正确;巴西第一大城市是圣保罗,也是南美洲最大、最繁华的城市,世界著名的国际大都市,D错误。
第5题,乙国是美国,该国工业最早兴起于东北部五大湖沿岸地区,A错误;美国农业发达,许多农产品的生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是世界农业强国,B正确;该国服务业产值高,超过第二产业产值,C错误;美国人口主要集中在东北部、东南部和西南部,D错误。第6题,甲国是巴西,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在东南沿海地区因地形阻挡抬升,形成丰富降水,加上受巴西暖流的影响,降水较多,A错误;巴西北部为亚马孙平原,地形平坦,属于热带雨林气候,降水丰富,B错误;乙国是美国,东西部均有山脉,多地形雨,中部地区因地形阻挡,水汽较少,降水少,C正确;美国大陆性气候分布面积较大,主要分布在美国中部地区,而不是东南部地区,D错误。]
下图为南美洲亚马孙河支流内格罗河流域示意图。读图,完成7~9题。
7.与布朗库河相比,内格罗河( )
A.流速慢 B.含沙量大
C.汛期长 D.流域面积小
8.在内格罗河M处架桥面临的最大困难是( )
A.水量巨大,风大浪高
B.人口稀少,劳动力少
C.沼泽广布,河面宽阔
D.雨林地区,环境恶劣
√
√
9.内格罗河是目前世界上比较“健康”的河流之一,其主要原因是( )
A.流域内经济发达,环保措施完善
B.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水循环活跃
C.周边地区没有大规模的工业生产
D.该河流水量丰沛,水体和沼泽自净能力强
√
7.A 8.C 9.D [第7题,与布朗库河相比,内格罗河流经地区地势起伏小且流经沼泽地带,因而流速慢,含沙量小;两地汛期相差不大,但内格罗河更长、集水区域更大,流域面积更大。第8题,由图可知,内格罗河M处位于河流干流流经沼泽的部位,因此架桥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沼泽广布,河面宽阔。M处为沼泽,不可能风大浪高;人口稀少,劳动力少,雨林地区,环境恶劣,不是最大的困难。第9题,河流的“健康”是指河流水质好、水量大,河流能按自然规律变化。内格罗河是目前世界上比较“健康”的河流之一,是因为该河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多,河流水量丰沛,河流流经沼泽湿地,受到湿地的净化,流速相对较慢,水质好,河流的水体和沼泽自净能力强,故选D。]
二、非选择题(共1小题,共14分)
10.(2025·洛阳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美洲鹤是北美洲的特有物种,主要在湿地,特别是天然湿地的附近栖息。每年秋季到美国得克萨斯州南部靠近墨西哥湾海岸的阿兰萨斯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的盐泽地及淡水湖里越冬,春季回到加拿大北部的伍德布法罗国家公园繁殖。随着欧洲移民蜂拥地进入北美洲,大量的猎捕、拾卵及破坏栖息地行为,使其从它们的繁殖地——美国中北部和加拿大的许多草原沼泽地上逐渐消失。下面为美洲鹤迁徙路线图和伍德布法罗国家公园位置示意图。
(1)分析伍德布法罗国家公园沼泽面积广布的自然条件。(4分)
(2)指出伍德布法罗国家公园适宜美洲鹤繁殖的优势条件。(6分)
(3)分析美洲鹤在其繁殖地逐渐消失的原因。(4分)
[解析] 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湿地广布的原因可从地形、气候、水源、纬度位置等方面分析。由图可知,伍德布法罗国家公园纬度较高,气温低,太阳辐射弱,蒸发量小;该地位于加拿大中北部的平原上,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湖众多,水源丰富,且多冻土,使得水分难以下渗,因此该地湿地广布。第(2)题,由材料可知,美洲鹤主要在湿地,特别是天然湿地的附近栖息,而伍德布法罗国家公园湿地面积广阔,可为美洲鹤提供充足的水源;该地物产丰富,为美洲鹤提供丰富的食物来源;美洲鹤春季回到加拿大北部的伍德布法罗国家公园繁殖,春季该地气温回升,夏季气温较高,有利于美洲鹤生存繁殖;且纬度高,气温较低,受人类活动影响小;公园内天敌较少,生存空间相对安全。
第(3)题,由材料可知,欧洲移民蜂拥地进入北美洲,大量的猎捕、拾卵,使其种群数量减少;大量开垦湿地,破坏其栖息地,破坏生存空间;开垦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等造成环境污染,破坏其生存环境;湿地面积减少,水生生物减少,导致美洲鹤食物短缺;再加上该地区常产生寒潮、龙卷风等自然灾害,美洲鹤逐渐减少。
[答案] (1)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流注入水量多;冻土广布,水分下渗困难。
(2)水源充足,物产丰富,为美洲鹤提供丰富的食物来源;湿地面积广阔,夏季气温较高,利于美洲鹤生存、繁殖;纬度高,气温较低,受人类活动干扰小;公园内天敌少等。
(3)移民大量开垦湿地,破坏其生存空间;移民大量猎杀,减少了种群数量;湿地面积减少,水生生物剧减,造成美洲鹤食物短缺;农药、化肥、除草剂等大量使用,造成环境污染,破坏了美洲鹤的生存环境;寒潮、龙卷风等自然灾害的威胁。
谢 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