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 第五部分 第二十章 课时78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课件《高考快车道》2026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湘教版2019)

文档属性

名称 96 第五部分 第二十章 课时78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课件《高考快车道》2026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湘教版2019)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7-08 13:46: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0张PPT)
第五部分 区域地理
第二十章 中国地理
课时78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考点1 北方地区
1.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
地形、地势 跨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平原面积广阔
主要地形区 A辽河平原、B松嫩平原、C三江平原、D华北平原和E黄土高原
(2)气候
类型 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特征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温度带 东北三省大部分属于中温带,华北平原及黄土高原主要属于暖温带
干湿区 三江平原和长白山地区属于湿润地区,其余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地区
气象灾害 春季干旱,多风沙;夏季洪涝;冬季寒潮灾害
(3)河流:F松花江、G汾河、H渭河、黑龙江、乌苏里江、鸭绿江、图们江、海河、黄河。
(4)资源
林业 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天然林区
水资源 水资源不足
矿产资源 煤、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充足,铁矿丰富,主要的油田:I大庆油田,J辽河油田,K胜利油田,L中原油田
2.人文地理特征
农 业 耕作类型 旱地农业
耕作制度 东北一年一熟,华北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作物类型 小麦、玉米、高粱、大豆、甜菜、棉花、花生、谷子及温带水果的重要产地
工 业 工业分布 环渤海工业带(辽中南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山西能源基地
工业类型 以重工业、能源、纺织业为主
3.突出环境问题
(1)东北平原:黑土流失。
(2)华北平原:旱涝、风沙、盐碱。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2025·湘潭模拟)典型黑土区是黑土地的集中分布区,我国东北部的典型黑土区约占东北地区总面积的36.94% 。1986—2020年东北典型黑土区耕地重心始终处于哈尔滨市市辖区范围内,但耕地重心不断向北向东移动。如图为1986—2020年东北典型黑土区的耕地重心迁移图,如表为耕地面积变化表。据此完成1~2题。
注:“面积占比”是指耕地总面积占黑土区面积的比例,“面积增加量”为当期的耕地面积减去前期的耕地面积,“增长率”为(当期耕地面积-前期耕地面积)/前期耕地面积。
年份 1986 2000 2010 2020 1986—2020
耕地面积/104km2 18.94 20.66 20.81 21.44 -
面积占比/% 41.22 44.97 45.31 46.68 -
面积增加量/104km2 - 1.72 0.15 0.63 2.51
增长率/% - 9.10 0.74 3.04 13.23
1.与其他时间段相比,2000—2010年,东北黑土区耕地面积及重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殆尽
B.西北部实施生态退耕政策
C.西北部种植结构调整
D.西南部开发后备耕地

2.1986—2020年东北典型黑土区的耕地重心迁移对耕地区气候资源的影响是(  )
A.平均气温持续下降 B.平均湿度总体下降
C.平均风力整体下降 D.平均光照持续下降

1.A 2.A [第1题,由东北典型黑土区耕地重心迁移图和耕地面积变化表可知,2000—2010年,东北黑土区耕地面积仍有增加,但开垦强度明显下降,耕地重心向北移动的幅度最小,这主要是因为东北黑土区经过前期的开发,耕地后备资源已经基本上开发殆尽,A正确;西北部的生态退耕会造成西北部耕地比重下降,不会导致耕地重心向西北部移动,B错误;耕地面积及重心的变化与种植结构调整无关,C错误;西南部开发后备耕地,重心会移向西南,D错误。
第2题,由于气温的纬向地带性,黑土区北部的气温低于南部,而耕地开垦多发生在北部区域,故而造成耕地资源的总体温度条件变差,A正确;由于湿度的经向地带性,黑土区东部位于湿润地区,黑土区中部和西部则位于半湿润地区,而东部三江平原的大规模开垦,使黑土区耕地资源的总体湿度条件变好,B错误;耕地重心持续向北向东移动,平均风力变化不大,C错误;耕地重心持续向北向东移动,对生长期在夏季的农作物来说,纬度高的区域昼长变长,光照时间变长,D错误。]
环渤海经济圈正在迅速崛起。读图,完成3~4题。
3.目前制约环渤海经济圈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是(  )
A.原料  B.水源  C.燃料  D.技术
4.图中阴影区分布的主要农作物是(  )
A.冬小麦 B.甜菜
C.油菜 D.柑橘


3.B 4.A [第3题,环渤海经济圈有丰富的铁矿、石油、海盐等资源,也有统一的华北电网等,因此原料和燃料不是制约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A、C错误;该地区经济发达,北京、天津等地区高等院校众多,科研力量雄厚,技术水平较高,D错误;环渤海经济圈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生产、生活用水多而天然降水较少,地表径流量小,故制约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是水源,B正确。第4题,结合图示可知,图中阴影区位于黄河下游暖温带,适合种植冬小麦,A正确;甜菜主要分布在我国中温带地区,如内蒙古、新疆、黑龙江和吉林等地区,B错误;油菜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C错误;柑橘集中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尤其是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D错误。]
考点2 南方地区
1.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
地形、地势 跨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小而分散
主要地形区 长江中下游平原,A江南丘陵、B浙闽丘陵、D南岭、四川盆地、E云贵高原
(2)气候
类型 以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特征 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气象灾害 夏季洪涝,夏秋季节多台风,冬季寒潮、冻害
(3)河流:淮河、长江、钱塘江、珠江、C澜沧江。
(4)资源
林业 主要分布在西南、东南山区,茶树、油桐、毛竹、杉树、樟树繁多
水资源 丰富
能源及矿 产资源 常规能源缺乏,水能资源丰富,有色金属矿丰富
2.人文地理特征
农 业 耕作类型 水田农业
耕作制度 一年两熟至三熟
作物类型 水稻、油菜、甘蔗、茶叶、天然橡胶、亚热带和热带水果
工 业 工业分布 长江中下游工业带、沪宁杭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工业类型 南部沿海外向型工业地带;西南地区(重庆、成都、攀枝花等)轻纺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
3.环境问题:洪涝灾害、水体污染、酸雨、水土流失、红壤肥力下降等。
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地区为我国的四川盆地,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分别是(  )
A.季风水田农业 土壤贫瘠
B.商品谷物农业 光照不足
C.商品谷物农业 水源不足
D.季风水田农业 光照不足

2.当地面临的生态问题主要是(  )
A.水土流失、酸雨
B.土壤盐碱化、荒漠化
C.热带雨林被砍伐、水土流失加剧
D.风沙危害、寒潮

1.D 2.A [第1题,四川盆地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适宜水稻生长,农业地域类型为季风水田农业,盆地地形,地势低,多阴雨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光照较少,D正确,B、C错误;四川盆地分布有在紫红色岩石风化产物上发育的紫色土,含有丰富的磷、钾等矿物养分,是中国长江以南的肥沃土壤之一,A错误。
第2题,四川盆地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且集中,四周多高山,地势起伏大,加上人类对植被的破坏等,水土流失较严重;该地区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该地地形为盆地,污染物不易扩散,且多雨雾天气,酸雨问题较严重,A正确。盐碱化主要发生在我国北方、西北地区,荒漠化主要发生在降水较少的西北地区,受风沙天气影响较严重的主要是西北地区,热带雨林砍伐主要发生在热带地区,B、C、D错误。]
(2025·孝感模拟)我国某湖泊与河流相通,如图为相通处附近两水文站水位季节变化图。据此完成3~5题。
3.一年中,该河流补给湖泊大约有(  )
A.3个月   B.4个月
C.8个月 D.9个月
4.河湖相通处河湖之间水流速度最快的时间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该湖泊最可能位于(  )
A.江汉平原 B.成都平原
C.渭河平原 D.松嫩平原



3.C 4.C 5.A [第3题,由图可知,9—11月份及2月份共4个月,湖泊水位高于河流水位,湖泊补给河流,其他月份(共8个月)河流补给湖泊,C正确,A、B、D错误。第4题,河流与湖泊之间的水位差越大,水流速度越快。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时间点③处河流和湖泊之间的水位差最大,河湖之间水体的补给最快,流速最快。故选C。第5题,该区域河湖水位较高的季节为夏秋季节(5—10月份),但是在7月份左右水位低。随着锋面雨带的季节移动,7、8月份雨带移动到华北、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7、8月份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常出现“伏旱”天气,所以该湖泊最可
能位于江汉平原,A正确;成都平原是位于四川盆地西部的一处冲积平原,受盆地地形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降水集中在6—10月份,河、湖水位较高,B错误;渭河平原7、8月份为雨季,河、湖水位较高,C错误;东北地区7、8月份降水较多,河、湖水位较高,D错误。]
1973年,湖南长沙发掘了著名的马王堆汉墓,其中三号墓出土了帛绘古地图三幅(其中一幅为驻军图),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通过实测的真正意义上的地图。驻军图主区为今湖南零陵地区南部六县地域,海拔多在1 500米以上。右图为驻军图略图。据此完成6~7题。
6.下列关于驻军图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 B.地势总体北高南低
C.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 D.夏季凉爽,冬季温和
7.图中驻军指挥中心的选址原因最可能是(  )
A.地形平坦,便于军队驻扎
B.交通便利,便于军令传达
C.农业发达,便于军粮筹集
D.河谷地区,便于军队隐蔽


6.C 7.B [第6题,驻军图所在区域为湖南省,为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局部地区海拔较高,A错误。据图中河流流向判断,驻军图所在区域地势总体南高北低,B错误。驻军图所在区域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C正确。驻军图所在区域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冬季温和,D错误。第7题,图中驻军指挥中心位于河流交汇处,周围应该有山,地形不平坦,A错误。驻军指挥中心需要发出指令,图中驻军指挥中心位于河流交汇处,交通便利,便于军令传达,B正确。当地水热充足,农业发达,便于军粮筹集,但不是影响驻军指挥中心选址的最主要因素,C错误。驻军指挥中心需要发出指令,“河谷地区,便于军队隐蔽”是次要因素,D错误。]
课时数智作业(七十八)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建议用时:30分钟,分值:55分)
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5·唐山模拟)下图为黑龙江某高速公路跨越的河谷剖面示意图,甲、乙为谷坡,甲地立柱埋藏深度比乙地立柱深1米,两个立柱底部出露地面的部分堆积了2米多厚的大块碎石层。据此完成1~2题。
1.判断图中甲坡坡向最可能为(  )
A.南坡  B.北坡  C.东坡  D.西坡
2.为了减轻冻土融化对立柱的影响,坡面可(  )
A.植树种草 B.覆盖黑色塑料
C.堆积碎石 D.修建渗水井


1.B 2.C [第1题,黑龙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冻土广布,为保证桥梁稳定,甲、乙两地的立柱应该插到永久冻土层,甲地立柱埋藏深度深,说明热量条件比乙地好,永久冻土层埋藏更深,故甲地位于河谷的阳坡。东北地区河谷的阳坡为北坡,A错误,B正确;东北地区东坡和西坡的热量差异小,C、D错误。第2题,为了减轻冻土融化对立柱的影响,坡面应保护冻土层,避免融化过多影响桥梁基础,所以可以通过碎石覆盖,减少阳光等热量的传递,起到隔热保温的作用,C正确;植树种草和覆盖黑色塑料会加速冻土融化,不会减轻冻土融化对立柱的影响,A、B错误;东北地区降水量相对较少,坡面受雨水冲刷影响不大,因而修建渗水井与减轻冻土融化的关系不大,D错误。]
下图是清朝中期某画家凭借对家乡历史、文化的记述,创作的长度超过12米的家乡市井风情画卷(下图示意局部)。据此完成3~5题。
3.推测该画家的家乡最可能在(  )
A.四川盆地 B.珠江三角洲
C.江汉平原 D.太湖平原
4.关于其家乡自然环境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温暖湿润、地势低平
B.冬暖夏凉、水乡泽国
C.秋雨连绵、绿树成荫
D.四季分明、土壤贫瘠


5.该景观主要分布区的代表性地方剧种是(  )
A.川剧 B.豫剧
C.粤剧 D.越剧

3.D 4.A 5.D [第3题,观察图中信息可知,该画家家乡有石拱桥、大量船只,说明该地区水网密集,且图中左上角有山,湖光山色、水乡田园、村镇城池,是典型的江南水乡风光,因此该画家的家乡最可能在太湖平原,D正确;四川盆地、江汉平原水网不如太湖平原密集,A、C错误;珠江三角洲主要是平原,山地很少,B错误。第4题,阅读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画家的家乡最可能在太湖平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地势低平,A正确;该区域冬季温和、夏季高温,B错误;该地区6月有梅雨天气,阴雨连绵,不是秋雨连绵,C错误;太湖平原是主要的农业区,水稻土广布,土壤肥沃,D错误。
第5题,由于该图所反映的是江南水乡景观,其主要位于江南地区。川剧为四川一带的剧种,A错误;豫剧主要流行于河南一带,B错误;粤剧主要流行于广东、广西一带,C错误;越剧是上海、江苏一带的剧种,D正确。]
读我国四大茶区分布图,回答6~7题。
6.湖南省位于(  )
A.华南茶区 B.西南茶区
C.江南茶区 D.江北茶区
7.四大茶区主要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高原山地气候

6.C 7.C [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湖南省位于江南茶区。第7题,四大茶区主要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下图为我国某石灰岩山地槽谷区横剖面的土地利用空间分布图。读图,完成8~9题。
8.该地最可能位于(  )
A.黑龙江 B.内蒙古
C.山西 D.贵州
9.该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  )
A.与石漠化程度呈正相关
B.与土地利用多样性呈负相关
C.高海拔区大于低海拔区
D.低山区的缓坡、阳坡较大


8.D 9.D [第8题,由材料可知,该地分布有大片石灰岩,并且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当地种植水稻,山坡分布有常绿针阔叶混交林,所以该地位于我国南方地区,结合选项,最可能位于贵州。黑龙江、内蒙古和山西均不能满足所有条件。第9题,该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石漠化程度呈负相关,A错误;由图可知,土地利用多样性越高,其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二者呈正相关,B错误;由图可知,低海拔区土地利用程度高,环境承载力大,高海拔区土地利用程度低,环境承载力小,C错误;在低海拔的缓坡和南坡(阳坡)地带,分布有农村居民用地、城镇用地、水稻田、山地旱地,土地利用程度高,资源环境承载力大,D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28分)
10.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我国水土流失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3,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南方丘陵地区以及北方土石山区。下图为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分布图和延安、重庆气候资料图。
(1)分别指出重庆和延安所在地形区的地形特点。(4分)
(2)延安和重庆两地气候差异巨大,试从重庆的角度,简述这种差异形成的原因。(4分)
(3)说出延安所在地形区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6分)
[解析] 第(1)题,地形特点包括地形类型及分布、地势高低及起伏、特殊地貌等。由所学区域地理知识可知,重庆位于四川盆地内,盆地的边缘和东部多崎岖的山地和丘陵,西部为平坦的成都平原。延安位于黄土高原,受流水侵蚀的影响,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地表崎岖、地势起伏大。第(2)题,由气候资料图可知,重庆冬夏季气温均高于延安;重庆降水总量大于延安,雨季长于延安。重庆和延安均位于内陆地区,影响气温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地形等,由图和所学区域地理知识可知,与延安相比,重庆纬度低、海拔低,且北部有高大山脉阻挡冬季寒冷的北风南下,使重庆的气温,
尤其是冬季气温远高于延安。影响降水的因素主要有大气环流等因素,由图和所学区域地理知识可知,重庆位于南方地区,受夏季风和雨带控制的时间比延安长,降水量远比延安多。第(3)题,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可从气候、地形、土壤、植被等角度进行分析。读延安气候资料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延安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水冲刷侵蚀能力强;延安位于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高原内部地形起伏较大,水流速度快,侵蚀作用强;黄土土质疏松,抗侵蚀力弱,易被流水冲刷侵蚀;延安气候较为干旱,地表植被稀少,易遭受侵蚀导致水土流失。
[答案] (1)重庆位于四川盆地,盆地的边缘和东部多崎岖的山地和丘陵,西部为平坦的成都平原;延安位于黄土高原,地表崎岖、支离破碎。
(2)与延安相比,重庆纬度低、海拔低,且北部有高大山脉阻挡冬季寒冷的北风,所以其气温特别是冬季气温远高于延安;重庆位于南方地区,受夏季风和雨带控制的时间比延安长,所以降水量远比延安多。
(3)黄土土质疏松,抗侵蚀力差;降水集中,多暴雨;气候较干旱,地表植被稀少;黄土高原内部地形起伏大,流水侵蚀作用强。
11.(2025·泉州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径流深度是某一时段内通过河流上指定断面的径流总量除以该断面以上的流域面积所得的值,人类活动对黄河流域径流深度变化影响显著。近年来,通过采取措施对黄河流域进行水资源综合调控,取得良好成效。图1示意黄河流域,图2示意黄河中游两个时期径流深度空间分布。
(1)描述Ⅰ时期黄河中游地区径流深度空间分布的特点,并推测其自然原因。(6分)
(2)从以下措施中选取一个,说明其对恢复黄河中游径流深度的作用。(8分)
措施一:“南水北调”西线引水
措施二:维持湖泊天然状态
措施三:减少地下水开采
[解析] 第(1)题,我国的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黄河中游南部降水多,北部降水少。读图可知,Ⅰ时期黄河中游地区南部区域的支流较多且落差较大,径流量较大,因此南部径流深度较深,而北部区域支流较少,水量较小,落差相对较小,因此北部的径流深度较浅,呈现南深北浅的径流深度空间分布特点。第(2)题,读图可知,黄河中游的径流深度在变浅,与黄河流域的水量减少、地下水的过度开采,以及围湖造田等因素有关。恢复黄河中游径流深度,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措施一:“南水北调”西线引水。“南水北调”西线引水,将长江上游丰富的水资源调往西北黄河上游,
可以大大增加黄河中上游水量,进而增加中游流域内的地表径流;由于黄河中上游径流量增大,蒸发量加强,区域内水汽增加,促进降水量增加,各河流的流量增加,落差变大,可以恢复黄河中游径流深度。措施二:维持湖泊天然状态。减少围湖造田,维持湖泊天然状态,可以调蓄洪水,枯水期湖泊水补给河流,对黄河径流起调节作用,增加枯水期径流深度。措施三:减少地下水开采。采取措施,包括雨季回灌等,维持地下水水位,枯水期地下水补给河流水,恢复枯水期径流深度。
[答案] (1)空间分布不均;大致自南向北减少/自北向南增加/向南增加/向北减少/南大北小/南深北浅。 原因:黄河中游地区南部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量较多;南部支流数量较多,汇集的水量更大;南部流量较大,径流深度较大。
(2)措施一:“南水北调”西线引水,增加黄河中上游水量,进而增加中游流域内的地表径流;中上游径流量增大,蒸发量加强,区域内水汽增加,降水量增加,流量增加。 措施二:维持湖泊天然状态,枯水期湖泊水补给河流,对黄河径流起调节作用,增加枯水期径流深度。 措施三:减少地下水开采,可以维持地下水水位,枯水期地下水补给河流水,恢复枯水期径流深度。
谢 谢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