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探究与实践 保护极地环境》课件(共29张PPT)湘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八章 《探究与实践 保护极地环境》课件(共29张PPT)湘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7-08 14:28: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探究与实践 保护极地环境
|第八章|了解地区
阅读南极地区图和北极地区图,了解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认识了解两极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区域认知)
根据南极、北极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特殊性,理解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综合思维)
通过讨论,了解极地环境问题及保护极地环境的一些措施。(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
学习目标
1
任务一 了解极地环境问题
冰雪世界
南极地区
北极地区
都处于高纬地区。北冰洋在地球的最北部,南极洲在地球的最南部。
活动:读图,说出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地理位置共同特点?
气候严寒
南极地区
1960年8月,科学家在苏联东方站曾测得-88.3℃的极端最低气温。在这样低的温度下,将一杯热水向空中泼洒,水还未落到地面就被冻成了冰粒。
南极洲是世界上风力最大和风暴最多的地方,每年约有的时间刮大风。法国迪蒙·迪维尔站曾观测到100米/秒的大风(12级台风的风速为32.7~36.9米/秒),这是迄今世界上记录到的最大风速。
南极洲的年平均降水量仅55毫米,是地球上降水最少的大陆,而且降水几乎全部是雪。
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
气候特点
· 没有南极地区那么寒冷,年平均气温为-10 °C左右,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
北极地区的风速远不及南极地区大,北冰洋沿岸的年平均风速仅为 10 米/秒。
北极地区的降水量比南极地区大得多,一般年降水量为 100—250 毫米。
北极地区
严寒、多大风、降水稀少。
导入
北极地区≠北冰洋
南极地区≠南极洲
北冰洋大部分位于北极圈内,冬季海冰覆盖面积占北冰洋总面积的以上,夏季也有近一半洋面覆冰,到处可见漂动的冰山。
南极洲98%的陆地长年为冰雪所覆盖,冰层平均厚度达2000米。
本页地图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 地理 七年级 下册》 审图号:GS 京(2024)0377 号
根据资料说出两极地区矿产资源分布特点。
极地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北极地区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石油、天然气以及金属和非金属矿藏的储量相当可观。
南极洲已发现220多种矿物,其中,煤炭资源储量丰富,大陆架蕴藏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印度洋沿岸的查尔斯王子山脉还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铁矿床。
独特的野生生物
北极熊
海象
海豹
企鹅
北极狐
磷虾
还有其他生物:鲸鱼、苔藓、地衣、藻类等
中国第一次南极科学考察(1984年)
极地科考站
长城站
中山站
昆仑站
泰山站
秦岭站
北极黄河站
中—冰北极科考站
雪龙号
我国第一次南极科考船
雪鹰601
中国首架极地 固定翼飞
雪鹰301
雪鹰102
直升机
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
  (1)了解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科学效益)
  (2)根据极地环境变化,帮助人类预测全球环境变化,以便及时采取维护全球生态环境的合理措施。(环境效益)  
  (3)极地地区具有丰富的资源,如固体淡水资源、海洋生物资源、矿产
资源等,拓宽对资源的认知、培养可持续思维。(可持续效益)
  (4)极地考察是一个国家科研能力和综合国力的体现,能促进国际交流,
增强国家综合实力。 (国际合作)
我国开展极地科学考察考察那些方面?
极地环境问题
失去“家园”的北极熊
穿上“油污晚礼服”的企鹅
南极臭氧层空洞(2019年10月3日)
在南极附近海域捕杀鲸鱼
非法捕捞
石油污染
全球变暖
冰川融化
观察下图反映了什么极地环境问题?思考:这些环境问题与人类的哪些活动相关?
生产生活中使用氯氟化合物
极地生物多样性较少、生态环境自净能力较弱,所以生态系统比较脆弱。随着人类活动对两极地区的影响日益广泛,极地环境问题也日益显现。
极地环境问题
观察下图反映了什么极地环境问题?思考:这些环境问题与人类的哪些活动相关?
  开展极地旅
游,给环境带来
不利影响。
垃圾污染
2
任务二 理解人类保护极地环境的行动
任务二 理解人类保护极地环境的行动
从《南极条约》到《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
从1958年6月起,在南极设有科学考察站的阿根廷、澳大利亚、南非、美国等12国代表经过60多次会议,于1959年12月1日签署了《南极条约》(1961年6月23日生效)。此后,南极条约协商国又于1964年签订了《保护南极动植物议定措施》,1972年签订了《南极海豹保护公约》,1980年签订了《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公约》。1991年,包括中国在内的23个国家签署了旨在保护南极自然环境的《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该议定书规定:严格禁止“侵犯南极自然环境”,严格“控制”其他大陆的来访者,严格禁止向南极海域倾倒废物,以免对该水域造成污染,禁止在南极地区开发石油资源和矿产资源。
思考:人类制定极地环境保护的相关条约和议定书的目的是什么?这样做有必要吗?
目的是为了保护极地环境。
极地生态系统非常脆弱,自我修复能力差,一旦被破坏很难恢复,而且极地对全球气候、生态平衡都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保护极地就是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就是保障人类未来。
保护极地环境,从我做起
保护极地环境,我们可以怎么做?
节约资源(水资源、纸张、粮食)
少使用或者不使用一次性生活用品
低碳出行
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多植树造林、保护环境、加强环保宣传
不乱扔垃圾、垃圾分类
随手关灯……
保护极地环境,从我做起
交流:谈谈你对下列行为的看法,并与同学交流。
·为了确保极地科学考察队队员的人身安全,对所遇到的北极熊予以猎杀。
不正确
不正确
·南极大陆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煤炭、铁矿资源,应加大对南极的勘探力度,大举开发利用当地的旅游和矿产资源。
极地环境问题
失去“家园”的北极熊
穿上“油污晚礼服”的企鹅
南极臭氧层空洞(2019年10月3日)
在南极附近海域捕杀鲸鱼
非法捕捞
石油污染
全球变暖
冰川融化
观察下图反映了什么极地环境问题?思考:这些环境问题与人类的哪些活动相关?
生产生活中使用氯氟化合物
极地生物多样性较少、生态环境自净能力较弱,所以生态系统比较脆弱。随着人类活动对两极地区的影响日益广泛,极地环境问题也日益显现。
  (1)了解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是科学家们进行地质、冰川、海洋、
生物、气象等领域科研的天然实验室。(科学效益)
  (2)是帮助人类预测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依据,以便及时采取维护全球
生态环境的合理措施。(环境效益)  
  (3)极地地区具有丰富的资源,如固体淡水资源、海洋生物资源、矿产
资源等,拓宽对资源的认知、培养可持续思维。(可持续效益)
  (4)极地考察是一个国家科研能力和综合国力的体现,能促进国际交流,
增强国家综合实力。 (国际合作)
我国为什么要开展极地科考?(极地科考有哪些效益呢?)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如非法捕捞、旅游活动、商业勘探等行为,对极地地区脆弱的生态系统构成了严重威胁。
非法捕捞
旅游活动
商业勘探
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制作:结合对极地地区环境的学习,制作一期“保护极地环境,从我做起”的手抄报,比一比,看谁设计的内容最科学、最丰富。
课后作业
参考从以下方面展开:了解极地、探索极地、保护极地。
课堂作业:写一条保护极地的宣传语。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