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3课中西美术的
人物造型特点
学习目标:
借助图片对比加深对中西人物造型特点的直观理解
能通过图片对比分析出中西方的偏重各自是什么,二者的异同点
通过学习知道中西方人物造型手法不同的原因
法国 米勒 《拾穗者》
《五羊仙迹图》清 苏长春
初次印象
任熊 清《自画像》
《蒙娜丽莎》 达芬奇 意大利
荷兰 倒牛奶的女仆 维米尔
宋代 李白行吟图 梁楷
比较作品
中西对比:
西方美术作品
中国美术作品
造型 明暗、色彩、 用线条、墨色变化
表现 效果 细腻精致 逼真 简练粗狂
不逼真
形
李白的性格特点?
那么中国画的闪光点在哪里呢?
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个洒脱放达的诗仙形象。把诗人疏放不羁的个性和边吟边行的姿态刻划得生动传神。——减笔画
逸笔草草,不求形似
—偏重于写神
南宋 梁楷 《太白行吟图》
自画像 任熊
王时敏像 曾鲸
“十八描”
运用线的变化表现物象的形态、表情、气质和运动感
以形写神
那么中国画的闪光点在哪里呢?
中国美术人物的造型特点是
陶 击鼓说唱佣 东汉
1、用夸张——神韵
2、用虚拟——戏剧性场景
3、以少胜多、寓意深远
境生象外
中国关于形与神的观点
1传神而并不舍弃形似(以形写神)
(代表人物是顾恺之:提出四体妍媸,本无关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睹中;又提出其于诸象……有一毫小失,则神气都与之巨变)
六法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中国人物造型已经超越了被动摹仿的层面走向精神世界的揭示(象外之意——以形写神)
2画家追求主观表达:
实例:一次,顾恺之为见多识广的裴叔画像时,在他的脸颊上平添了三根毛须。看画者问画家为什么画这本来没有的东西。顾恺之回答说:裴叔则有非常的智慧和见识,我这样画正是为了表现他的这一特点。
西方美术作品
中国美术作品
造型 明暗、 色彩、背景 用线条、墨色变化
表现 效果 细腻精致 简练粗狂
形
不逼真
以形写神
逼真
以形写形
中西对比:
达芬奇自画像
西方传统人物画造型的观点
《蒙娜丽莎》达芬奇
1、达芬奇将动态、手势、表情作为揭示人物内心的手段(解剖学和心理学)
2、明暗的运用——立体感
3、薄雾法的创造
4、空气远近法的创造
艺术家对自然的模仿并不是完全被动的,
在【客观】再现______过程中,同时追求【主观】表现达到_____
理想美
写实美
俄国 査布罗什人写信给苏丹王 列宾
西方:偏重于“形似” ——逼真写实
京剧《锁麟囊》中发大水的场景
电影《海啸奇迹》
中国:偏重于“神似” ——象外之意
中国的文化思想——天人合一
西方的文化思想——人是万物的尺度
“如镜取影,妙得神情”
力求“形神兼备”
中国人物画只有主观写意的人物造型,没有写实的精细刻画!
?
张卿子像 曽鲸
造型手法 造型特点 异同点 哲学观点
线条、 墨色变化 留白 简练 以形写神 形神兼备 ——偏于神似 主客观结合 ——偏于主观
天人合一
明暗 体积 光影 背景 细腻精致 以形写形 形神兼备 ——偏于形似 主客观结合 ——偏于客观
人是万物的尺度
中国画
西方画
总结:
中西美术人物画你更喜欢哪方?
学生探究思考
中国画pk西方画
讨论,得出结论,推出学生代表介绍。
达维特《拿破仑横跨阿尔卑斯山》法国
阎立本 唐 《晋武帝司马炎》
郎世宁将中国的笔墨融入西方的技法和透视,把平面的中国画改造成立体的工笔人物
知识延伸
徐悲鸿 《泰戈尔像》
知识延伸
知识延伸
马蒂斯的作品
中西美术的人物造型互相学习,互相影响,推进了美术的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