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3 地球的运动(导学案)课时2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3 地球的运动(导学案)课时2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7-08 11:10: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第二课时(学案)
内容速览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
自主学习 自主预习、基础知识梳理
任务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任务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合作探究 探究重难知识
探究一:地球公转运动方向
探究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知识网图 思维导图构建
强化特训营 同步训练 巩固提升
2024年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
1.运用模型或软件,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说出地球的公转方向、周期。 2.结合实例,说出地球公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1.知道、理解地球的公转运动及其产生的现象。 2.能运用地球仪演示公转运动和四季变化的关系。 3.树立正确的空间概念,培养思维想象能力。 重点:地球的公转运动及其产生的现象。 难点:地球的公转产生的现象。
任务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结合教材P23,用红笔在课本上对关键词进行圈画。
1.旋转中心: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着太阳不停地公转。
2.方向:地球公转的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也是自西向东。
3.周期: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
4.绕转规律:地球总是斜着身子围绕着太阳公转,而且地轴的倾斜保持不变,即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
【特别提示】
地球在围绕地轴自转的同时也在围绕太阳公转。
任务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结合教材“图1.21地球公转示意”和“图1.23 地球上的五带”完成任务二,并用红笔在课本上对关键词进行圈画。
1.四季的变化:
随着地球在公转轨道位置的变化,同一纬度地带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在变化,便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以北半球为例,夏至日前后一段时间,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较多,形成夏季;冬至日前后一段时间,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较少,形成冬季;春分日和秋分日前后一段时间,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比夏季少,比冬季多,分别形成春季和秋季。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相反。季节变换在中纬度地区表现最为明显。
2.五带的划分:
(1)在同一时间里,不同纬度地带受到太阳照射的情况不同,一年之中,不同纬度地带获得的太阳光热有多有少,冷热有差别。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
(2)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是回归线;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是极圈。
(3)23.5°N称为北回归线,南回归线的度数是23.5°S;北极圈的度数是66.5°N ,66.5°S称为南回归线。
【特别提示】
纬度30°是中纬度和低纬度的分界线,纬度60°是中纬度和高纬度的分界线;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极圈是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
探究一:地球公转运动的方向
在图中分别标出地球公转方向。
【典例】地球的公转方向是( )
A.地球由西向东自转 B.地球由东向西转
C.地球公转是逆时针 D.地球公转是顺时针
【答案】A
【详解】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故答案选D。
探究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1)观察总结:结合老师的演示和课本“图1.24 地球公转演示”和老师一起动笔总结规律记笔记。
节气 时间 太阳直射位置 昼夜长短
春分 3月21日前后 赤道 全球昼夜平分
夏至 6月21日前后 北回归线 北极圈及其以北有极昼现象,北半球昼长夜短
秋分 9月23前后 赤道 全球昼夜平分
冬至 12月22日前后 南回归线 南极圈及其以南有极昼现象,南半球昼长夜短。
规律 点北北长,点南南长
生活中哪些现象受昼夜长短变化的影响?
1.学校春季作息表和冬季作息表
2.升降国旗时间与日出日落时间。
2.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太阳光线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南北回归线上,一年太阳直射1次;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太阳直射2次;南北回归线外,没有太阳直射。
3.四季的变化:
(1)请将南北半球的月份与季节对应起来。
月份 北半球季节 南半球季节
3、4、5 春季 秋季
6、7、8 夏季 冬季
9、10、11 秋季 春季
12、1、2 冬季 夏季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2)四季变换对人们的生产生活还有哪些影响?
衣服的变换;农业生产等。
4.五带的划分
把下图补充完整。
【典例】我国古人发明的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下图示意不同节气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和“太阳直射点位置移动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造成二十四节气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地球的形状 D.地球的大小
2.“二十四节气歌”对应的节气中,郴州市全为昼长夜短的一组是( )
A.寒露至小雪 B.小寒至大寒 C.清明至小满 D.立秋至霜降
1.B 2.C
【解析】1.我国古人发明的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造成二十四节气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公转,地球围绕太阳在旋转,在一年中处于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地球公转一周是一年,一年有十二个月,每隔15天一个节气,一年一共有二十四个节气,B正确。跟地球自转、形状和大小无关,ACD错误。故选B。
2.从春分日到秋分日,北半球昼长夜短。“二十四节气歌”对应的节气中,郴州市全为昼长夜短的一组是清明至小满,C正确。寒露至小雪、小寒至大寒郴州市全为昼短夜长,AB错误。立秋至霜降郴州市先昼长然后昼短,D错误。故选C。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2016年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作物质文化遗产名景。读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加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造成二十四节气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地球的形状 D.地球的大小
2.“二十四节气歌”对应的节气中,山东聊城市全为昼长夜短的一组是( )
A.春雨惊春清谷天 B.夏满芒夏暑相连
C.秋处露秋寒霜降 D.冬雪雪冬小大寒
1.B 2.B
【解析】1.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根据气候对一年进行的节令划分,是由地球的公转产生的变化,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山东聊城市位于北半球,春分过后,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往北移动到北半球,一直到秋分以前,太阳直射点都在北半球上,北半球都是昼长夜短,所以从春分到夏至到秋分这一段时间,聊城都是昼长夜短,所以聊城市全为昼长夜短的一组是夏满芒夏暑相连,B正确,ACD错误。故选B。
材料爆竹声声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2月9日20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如约与海内外观众相见。五大会场各具特色,新春的欢乐喜气扑面而来。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结合图文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北京的大致经纬度是(40°N,116°W) B.长沙位于西安的东南方向
C.西安地处中纬度、热带 D.喀什比沈阳先看到新一天日出
4.2月9日当天,下列地理现象可信的是( )
A.达州市昼长夜短 B.北极出现极昼现象
C.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D.地球运行至公转轨道中的②③之间
3.B 4.C
【解析】3.经度度数向东变大为东经,纬度度数向北变大为北纬,北京的大致经纬度是(40°N,116°E),A错误。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长沙位于西安的东南方向,B正确。30°~60°为中纬度,23.5°~66.5°为温带,西安地处中纬度、北温带,C错误。由于地球自转,位置较东的地方总是先看到日出,沈阳比喀什先看到新一天日出,D错误。故选B。
4.2月9日当天,太阳直射南半球,四川达州市昼短夜长,A错误、C正确。太阳直射南半球,北极出现极夜现象,B错误。2月9日当天,地球运行至公转轨道中冬至日12月22日到春分日3月21日之间,即是图中的④到①之间,D错误。故选C。
家住杭州的小梅同学,在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做了影子长短变化的实验,并记录下来。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上述实验中,关于正午影子长短的结论,正确的是( )
A.春分最短 B.夏至最长 C.秋分最短 D.冬至最长
6.一年中,正午影子长短变化的原因是( )
A.地球公转 B.气候差异 C.海陆变迁 D.月食现象
5.D 6.A
【解析】5.结合所学知识,地球公转是指地球不停的自西向东围绕着太阳所做的旋转运动,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主要有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正午影子长短变化。由图可知,北半球夏至日太阳高度最大,影子最短,AC错误,北半球冬至日太阳高度最小,影子最长,D正确,B错误,故选D。
6.导致一年中同一旗杆正午影子长度变化的地理因素是地球公转,由于地球的公转造成太阳高度角大小不同,使影子长度不同。A正确;与气候差异、海陆变迁、月食现象无关,BCD排除,选A。
2024年5月20日20时59分,迎小满节气。小满,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民谚云“小满小满,江河渐满”。读二十四节气图(如图),完成下面小题。
7.二十四节气的更替主要是由于( )
A.太阳自转 B.太阳公转 C.地球自转 D.地球公转
8.小满此后一个月时间内,北半球白昼时间( )
A.逐渐变长,雨水减少 B.逐渐变长,雨水增多
C.逐渐变短,雨水减少 D.逐渐变短,雨水增多
9.小满时节最常见的天气状况是( )
A. B. C. D.
7.D 8.B 9.D
【解析】7.读图根据所学可知,地球公转运动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的移动,各地出现了昼夜长短以及四季更替等现象,劳动人民以此划分了二十四节气,与地球自转,地球形状无关,以及太阳公转无关,D正确,排除ABC;故选D。
8.读图可知,小满前后在春分和夏至之间,且位于后半段,此时为春季,此时北半球白昼时间逐渐变长,气温升高,雨量充沛,适宜种植农作物;B正确,ACD错误;故选B。
9.“小满小满,江河渐满”主要是我国华南地区,反映了这一地区降雨多、雨量大的气候特征,一般来说,如果此时北方冷空气可以深入到我国较南的地区,南方暖湿气流也强盛的话,那么就很容易在华南一带造成暴雨或特大暴雨。A为霜冻,B为大雪,C为雨夹雪;D为大雨,故选D。
2021年5月26日,伊旗某中学地理实践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下图是他们在校园内给老师拍摄的四张从清晨到正午的背影照片,拍摄时双方站立位置不变。完成下面小题。
10.导致影子变化的原因是(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昼夜长短的变化 D.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11.拍摄照片时,同学站在老师的( )
A.东方 B.西方 C.南方 D.北方
10.A 11.D
【解析】10.由材料可知,图示是清晨到正午的背影照片,从清晨到正午,影子长度逐渐变短,其主要原因是地球自转导致太阳高度的变化,从清晨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升高,影子逐渐缩短,故A正确;一天中影子变化与地球公转、昼夜长短无关和太阳直射点无关,BCD错误。故选A。
11.由材料可知,老师背影照片的拍摄地点位于北半球的伊旗,且照片的拍摄时间是从清晨到正午。根据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可知老师背影照片中影子一侧为西,即右侧为西,左侧为东,上为南,下为北,故而推测出老师面向南方,学生站在老师的背面,即老师的北方拍摄。D正确,ABC错。故选D。
1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A点的经纬度是 ,B点一年中有 次阳光直射。
(2)当太阳光线直射在C点(图1)时,地球公转至图2所示中的 处,其对应“春意盎然”的节气是 处。
(3)现在同学们正在考试(12月27日),此时地球公转到了图2中的____。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①之间
(4)太阳从东边升起,图1中的A点和B点最先见到阳光的是 。
(5)图3是伊旗某中学学生记录的“二分二至”正午时刻教室内的光照情况,其中符合图2中④处所示这一天光照情况的是 。
12.(1) (30°N,100°E) 1
(2) ①或③ ①
(3)D
(4)B
(5)①
【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 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根据该规律,可以判断出A点的经纬度是(30°N,100°E)。B点位于北回归线上,一年中只有一次阳光直射现象。
(2)由图可知,当太阳光线直射在图1中C点(赤道)时,地球公转至图2所示中的①处或③处,其中①为春分,③为秋分,因此对应“春意盎然”的节气是①处。
(3)结合所学知识, 现在同学们正在参加期末考试(12月27日),此时地球公转到了图2中的④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与①春分日(3月21日前后)之间,D正确;①---②之间为春分日(3月21日前后)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之间, ②---③之间为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之间, ③---④之间为秋分日(9月23日前后)至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之间,ABC错误。故选D。
(4)结合所学知识,太阳从东边升起,图1中的A点经度为100°E,B点经度120°E,B点更靠东,故最先见到阳光的是B。
(5) 由图可知,图2中④为冬至,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位于北半球的伊旗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影子最长。故图3中符合图2中④冬至日处所示这一天光照情况的是①,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影子最长。
13.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C三点中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的是 ,图中A位于C的 方向。
(2)A点的经纬度是 ,当太阳直射A点时,地球位于右图中的 处,此时北极圈会出现 现象。
(3)当地球公转至丙处时,长春市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蝉鸣林更幽 B.无边落木萧萧下 C.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D.草长莺飞
(4)2023年10月31日8时11分,神州十六号成功着陆,此时地球公转至 之间,此时长春市昼夜情况 。
13.(1) C 西北
(2) 23.5°N,90°E 甲 极昼
(3)C
(4) 乙丙 昼短夜长
【详解】(1)读图可知,AB两点位于北回归线上,6月22日前后有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一年中有1次太阳直射,C位于赤道上,位于热带地区,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在经纬网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图中A位于C的西北方向。
(2)由图可知,A点位于北回归线上,经度位于向东增大的东经,经纬度位置是(23.5°N,90°E);从地球公转示意图看出,当太阳直射A点(北回归线)时,地球应公转到图二中的甲处,此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北极圈会出现极昼现象。
(3)从地球公转示意图看出,当地球公转至丙处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此时长春市出现的现象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故C正确;蝉鸣林更幽为夏季,无边落木萧萧下为秋季,草长莺飞为春季,排除ABD,故选C。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2023年10月31日,神州十六号成功着陆,此时地球公转至乙所示的秋分日至丙所示的冬至日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此时位于北半球的德州市昼短夜长。试卷第1页,共3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