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安徽省智学联考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2025.07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高中生在学习古代某一文明的产生与发展时制作了如下所示的知识卡片。据此可判断,该文明最有可能是( )
出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在与经常泛滥的洪水斗争中,诞生了著名的方舟传说 发明了60进制,用于测量土地、计算粮食产量和人工
A.古代埃及文明 B.古代西亚文明 C.古代印度文明 D.古代罗马文明
2.下面为腓尼基字母的演化过程示意图。这表明( )
A.西亚是人类文明的源头
B.腓尼基文字影响了世界各国文字的形成
C.文明在交流中创新发展
D.腓尼基字母向东逐渐演化成为拉丁字母
3.法兰西国王路易六世在位期间(1108—1137年)先后为城市颁发了许多特许状,或赐予城市以经商自由、人身自由、土地自由等权利,或废除一些为市民所憎恨的陋习陈规,或豁免赋税、劳役、军役。路易六世的这些举措( )
A.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推动民族国家开始形成
C.导致封建统治遭遇严重危机 D.促使世俗王权得到加强
4.1517年,奥斯曼苏丹塞利姆一世在对埃及马穆鲁克王朝的战争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随后将埃及设为行省,设总督管理,自此,奥斯曼帝国对埃及的统治持续了大约四个世纪,对这段历史的表述准确的是( )
A.帝国首都巴格达成为政治经济中心
B.奥斯曼帝国征服北非结束了拜占庭帝国的统治
C.奥斯曼帝国的占领引发开辟新航路
D.奥斯曼土耳其人建立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5.历史学家希林顿认为,许多民族独立地“发明”了不同动植物的驯化……我们没有理由认为古代非洲人不会炼铜术,且不能独立地将炼铜术应用到炼铁问题的解决。考古证据显示,东非的大湖区和乍得湖之间的地区在公元前1000—前600年期间存在过早期的炼铁活动,这时西亚技术尚未传播到埃及,这段论述可用以说明( )
A.古代文明具有多源特点 B.非洲人最早掌握了炼铁技术
C.各地文明发展方式不同 D.古代非洲铁矿资源十分丰富
6.意大利学者费奇诺(1433—1499年)主张人可以通过沉思默想的“出世”生活使自我提升,从而与上帝沟通。他的这一言论( )
A.反映了宗教改革的成果 B.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C.旨在复兴希腊古典文化 D.宣告了理性时代到来
7.哥白尼阐述“日心说”的《天体运行论》被罗马教廷宣布为禁书;通过天文观测证实哥白尼学说的伽利略被判处终身监禁。由此可推知,近代科学兴起( )
A.摧毁了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B.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C.促使民主自由思想广泛传播 D.揭示了人类社会的规律
8.拿破仑曾经这样评价自己,“我真正的光荣,并不是打了四十多次胜仗,滑铁卢一战就让所有战绩一笔勾销。但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记的,它将永垂不朽,那就是我的《民法典》。”拿破仑的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法国民法典》( )
A.确立了法国民主共和制的基本政治框架
B.是第一部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C.捍卫和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和原则
D.采用法律形式把大土地所有制固定下来
9.《全球通史》记载:“它提供了控制和利用热能、为机械提供动力的手段。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下列关于材料中的“它”表述准确的是( )
A.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B.反映出生产组织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
C.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D.解决了生产动力受自然条件限制问题
10.1835年,有学者访问英国城市曼彻斯特时描述道:“这些巨大的建筑物高耸于人们的住所之上,它们像不散的浓雾包裹着人们。城市的那一边属于富裕的少数人,这一边属于贫穷的绝大多数人,这里创造了文明的奇迹,却也几乎沦落回野蛮人的境地,”他描述的现象( )
A.缘于机器大工业生产活动 B.揭露了垄断资本主义罪恶
C.表现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D.是由于汽车尾气污染环境
11.下表为1840—1855年美国工厂每日工作时数统计表,对造成表中变化的主要原因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
年份 经调查之 工厂总数 8—11小时的工厂 11—13小时的工厂 13—14小时的工厂
总数 百分比 总数 百分比 总数 百分比
1840 69 36 52.2 25 36.6 8 11.6
1845 103 60 58.2 33 32.0 10 9.7
1850 173 104 60.1 63 36.4 6 3.5
1855 250 161 64.4 84 33.6 5 2.0
A.工厂环境的持续恶化 B.第一国际强大的动员能力
C.工人阶级的斗争活动 D.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需要
12.《柏林会议关于非洲的总议定书》第三十四条规定:“今后占据目前在其领地外的非洲大陆沿岸地区某领土的国家,或迄今没有这类领地而即将获得这种领土的国家,以及将要承担保护权的国家,应该向本议定书的签字国呈送与此有关的相应文件及声明,以便使后者在必要时有可能申述自己的要求”,这一协议的达成( )
A.推动了臭名昭著奴隶贸易的发展 B.大大加快了列强瓜分非洲的速度
C.消除了列强在扩张中的利益冲突 D.刺激了殖民者开始全面入侵非洲
13.独立后的拉美各国普遍出现了考迪罗(军官或地主集团首领)的独裁统治,他们依靠军队和大地产所有者,任意修改宪法,实行军事管制。考迪罗们经常以出卖国家主权和利益换取欧洲国家和美国的借款。材料现象可说明当时拉美国家( )
A.继续民族民主革命十分必要 B.推翻君主专制制度迫在眉睫
C.民族民主革命得以深入推进 D.与欧洲宗主国之间矛盾缓和
14.1870—1914年,欧洲列强军费增加几倍甚至几十倍。扩充陆军的竞赛以俄法德奥最为激烈。扩充海军的竞赛主要是英德两国。在军备竞赛中,各国不断改进军事技术,出现了许多新式武器,如机关枪、潜水艇、鱼雷等。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各国的实力对比发生根本改变 B.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正式形成
C.旧有的国际秩序已经全面崩溃 D.大国矛盾使国际形势日益紧张
15.1917年,中国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十几万中国劳工在欧洲战场从事各种艰苦工作,他们的技术、高效以及勇敢,常常得到协约国官兵的称赞,约有3000名华工在这次战争中献出了生命,中国政府派出华工参加一战( )
A.旨在缓解欧洲劳动力资源缺乏的困境
B.改变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
C.意在抑制日本在华势力捍卫国家主权
D.改善了国民政府的国际形象
16.一战期间,俄国征召了1500多万士兵与300万后勤人员,动员人数超过英法的总和;军队死伤高达500万人,军费开支300—400亿卢布,国内经济严重崩溃,1917年1—2月参加罢工的工人比例达到95%以上,其游行口号是:“给我们面包!面包!面包!”上述现象可以说明( )
A.革命爆发的历史必然性 B.亟需建立布尔什维克党
C.战争推动工人运动发展 D.俄国革命任务转变原因
17.列宁指出,如果无产阶级的国家政权“能够依靠农民,对资本家老爷加以适当的控制,把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轨道,建立起一种受国家领导并为国家服务的资本主义”,那就为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奠定了可靠的基础。由此,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实施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改造措施 D.农业集体化
18.1930年,为抗击英国殖民者对食盐的分配权和赋税权的强硬垄断,甘地发动了“向食盐进军”运动,与信众一同到丹地海岸自制食盐。此斗争( )
A.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B.反映了斗争策略的多样性
C.彻底瓦解了英国统治 D.体现非暴力不合作的思想
19.《猫和老鼠》是美国米高梅电影公司制作的动画片经典之作。下图左侧是1943年获奥斯卡奖的一集中Tom被击中的样子,与右侧同年美国出版的海报如出一辙。影响海报创作内容的主要因素最有可能是( )
A.艺术创作真实反映社会现实 B.雅尔塔会议召开增强国际间合作
C.经典动画片深受群众的喜爱 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增强信心
20.历史学家基思·罗威认为,联合国的五个永久成员国的否决权也并非全然是件坏事;它至少提供了一个压力阀,让大国得以继续参与国际程序,而不是从谈判桌旁走开,像国际联盟时期经常发生的那样。该学者认为联合国( )
A.有效阻止了战争爆发 B.表决机制的核心原则更科学
C.旨在协调大国间矛盾 D.仍带有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
21.下表为美国经济发展形势变化表(部分)。面对表格数据变化趋势,政府应采取的措施是( )
时间 工业年均增长率 劳动生产率的年均增长率
1948—1973年 4.6% 3.3%
1973—1978年 2.5% 1.4%
A.建立发展福利国家制度 B.刺激消费需求
C.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取消贸易壁垒
22.1947年4月,美国政府研究欧洲复兴政策的一个特别委员会认为,“德国被占领地区的经济计划应与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总目标协调一致。因此,提倡欧洲联合和经济一体化,必然将苏联排除在外而将西占区德国包括在内,这都是不言自明的”。上述认识可用以说明( )
A.马歇尔计划实施的模式 B.北约组织建立的影响
C.杜鲁门主义出台的背景 D.德国实现统一的原因
23.下图为1978—2015年中国就业人口比例变化柱状图。材料反映我国( )
A.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 B.城乡之间差别逐步缩小
C.已经全面进入小康社会 D.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24.2018年中国商务部应国内大麦产业申请,依据反倾销法律制度对澳大利亚大麦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并于2020年5月18日裁定对澳大麦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随后,澳大利亚要求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与中国进行争端磋商,最终历时三年多解除“双反”。这说明世贸组织的建立( )
A.利于推动国际贸易法制化 B.解决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障碍
C.助长了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D.缩小了国际贸易中的利益失衡
25.21世纪以来,面对气候变化等环境危机对人类的影响持续加深,中国政府提出建设绿色“一带一路”,加强与相关国家的技术转移、产能合作和标准互通,全面推动绿色丝绸之路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绿色发展的合作水平,为完善全球环境治理贡献中国力量。中国提供的全球环境治理方案是( )
A.主导成立上合组织 B.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C.倡议建立了亚投行 D.积极推动不结盟运动发展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
新航路的开辟不仅打破了欧亚非大陆的孤立状态,更引发了全球性的物种交换、人口迁移和经济重构。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原产于美洲的马铃薯、番茄、辣椒和南瓜等,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后来传播到亚洲、非洲等。……美洲作物向外传播的同时,也有很多欧亚作物传入美洲,主要有粮食类的小麦、大麦、水稻,水果类的苹果、葡萄、甜橙、柠檬,蔬菜类的黄瓜、豌豆等。与此同时,原产于美洲的马铃薯和玉米使欧洲人口在1700年前后增长40%,而非洲因奴隶贸易损失超过1200万青壮年劳动力。欧洲商人通过跨洋贸易将美洲白银输入亚洲,导致16世纪欧洲物价上涨4倍,传统封建领主经济加速瓦解。一位西班牙传教士在1542年的手稿中写道:“我们带来的火枪与圣经,最终让这片土地(美洲)的黄金变成了灾难。”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1世纪》
(1)根据材料,概括新航路开辟后物种交换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历史的影响。(6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殖民体系的崩溃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战争不仅削弱了欧洲列强的实力,还激发了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意识。联合国宪章中关于“民族自决”的原则,为殖民地独立提供了法理支持。
——摘编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通史》(2005年版)
材料二
阿尔及利亚国家对内对外将行使其充分和完全的主权。
将在一切方面,特别在国防和外交方面,行使这一主权。
阿尔及利亚国家将自由地建立自己的机构,并将选择它认为最符合它的利益的政治和社会制度……
……法国的利益将特别通过下列办法得到保证:
……根据现行的撒哈拉石油法的规定,行使法国颁发的采矿许可证所赋予的权利;
……在发给新的采矿许可证时,如其他条件相等,应优先给予法国公司;
阿尔及利亚应把米尔斯·克比尔基地租借给法国使用十五年,经两国协议可以续租。
——《构成法国和阿尔及利亚之间协定的来往信件和1962年3月19日埃维昂谈判结束时通过的各项声明》(1962年7月3日),《国际条约集(1960—1962)》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现代民族解放运动兴起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现代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9分)
2024—2025学年度安徽省智学联考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D D A B B C D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A D C A B D D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A D A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26.【答案】
(1)特点:种类丰富;范围广(或涉及欧亚非美各洲);双向交流(或既有美洲作物品种外传,也有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推广)。(一点2分,任两点得4分)
(2)影响:打破各大洲相对孤立的状态,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证明了地圆学说,丰富了人类的地理知识;促进人口迁移和物种交换;推动商品的世界性流动;引起欧洲的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推动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殖民扩张中断了美洲和非洲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打破了原本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给当地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亚洲古老帝国也受到冲击。(一点2分,任三点得6分)
27.【答案】
(1)背景:二战削弱了欧洲列强实力(或二战削弱了殖民主义者的力量);殖民地人民民族意识觉醒;联合国宪章“民族自决”原则的支持;社会主义阵营的壮大和国际舆论的支持。(一点2分,任三点得6分)
(2)影响: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势力,推动了帝国主义世界殖民体系走向瓦解;民族独立为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重要条件;传播了民族民主意识,增强了亚非拉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冲击了美苏的两极格局。(一点2分,任三点得6分)一些国家独立后的发展仍面临着一定的困难。(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