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三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能源安全》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⑴学生能够准确阐述中国能源供需的特点,包括能源生产与消费的总量、结构及变化趋势。 ⑵深入分析石油供需对我国能源安全的影响,理解石油供应风险的来源及表现。
⑶全面掌握煤炭开发利用与我国能源安全的关系,认识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途径和意义。 ⑷合理预测我国未来能源需求的趋势,并提出保障能源安全的有效措施。
2.思想方法目标
⑴通过对能源数据和图表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分析问题、归纳总结规律的思维方法。 ⑵开展案例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⑶鼓励学生在探究能源安全问题时,运用辩证思维,正确看待能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3.素养成长目标(核心素养)
⑴人地协调观:使学生深刻认识到能源安全对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性,树立合理开发利用能源、保障能源安全与保护环境相统一的观念。
⑵综合思维: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源供需、能源安全影响因素及保障措施等多方面信息的能力,形成系统的思维方式。
⑶区域认知:引导学生关注不同区域的能源资源差异及能源供需状况,理解区域能源合作的意义。
⑷地理实践力:通过实地调研、资料收集等活动,提高学生获取地理信息、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实践能力。
二、课标教材
1.课程标准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能源资源的开发条件,了解能源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结合实例,说明能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以及保障能源安全的措施。
2.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 2020 年版 2022 年 7 月第 3 次印刷版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教材三第二章第二节。教材从中国能源供需特点入手,逐步深入探讨石油供需、煤炭开发利用与我国能源安全的关系,最后展望我国未来能源需求与能源安全。内容紧密围绕能源安全这一主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大量的数据、图表和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
3.教学重难点
⑴教学重点
①中国能源供需的特点及变化趋势。
②石油供需对我国能源安全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③煤炭开发利用与我国能源安全的关系及清洁高效利用的途径。
④我国未来能源需求的趋势及保障能源安全的措施。
⑵教学难点
①理解能源安全的内涵及影响因素,分析能源供需与能源安全之间的复杂关系。
②探讨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能源问题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能源安全问题较为复杂,涉及到经济、政治、环境等多个领域,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通过数据分析、案例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能源安全的内涵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
1.情景引入(5 分钟)
【教师活动】展示一段关于我国能源消耗场景的图片,如工厂生产、城市照明、交通运输等,展示能源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然后展示一些能源供应紧张的新闻图片或报道,如加油站排队加油、部分地区拉闸限电等。
提问:同学们,从刚才的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能源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那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能源供应出现问题,会对我们的生活和国家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学生活动】观看图片,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如可能导致生产停滞、生活不便、经济发展受阻等。
【设计意图】通过生动直观的视频和图片,引发学生对能源问题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从而顺利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 中国的能源安全。
2.问题导学(3 分钟)
【教师活动】展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
中国能源供需有哪些特点?
石油供需对我国能源安全有怎样的影响?
煤炭开发利用与我国能源安全有何关系?
我国未来能源需求的趋势是怎样的?如何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初步思考问题,在教材中标记相关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导学,明确学生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阅读教材时有针对性,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3.新知探究(一):中国能源供需特点(8 分钟)
【教师活动】展示 “中国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及增速图”“中国能源消费结构变化图” 图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图表中的数据和信息。
提问:从这些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能源生产与消费在总量和增速上有什么变化特点?能源消费结构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学生活动】仔细观察图表,思考问题,小组内交流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总结中国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及增速的变化特点,如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消费增速有时高于生产增速等;分析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如煤炭消费占比逐渐下降,石油、天然气、新能源等消费占比逐渐上升。
【教师总结】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大且增长迅速,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但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仍占主导地位。同时,能源生产与消费地区分布不均,东部地区能源消费量大,而能源资源相对匮乏,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丰富,但消费量相对较小。
【设计意图】通过图表分析,培养学生解读图表、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中国能源供需的特点,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4.深度学习(一):能源供需特点的影响(5 分钟)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中国能源供需特点对国家经济、社会和环境产生的影响。
提问:
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大且增长迅速,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
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又意味着什么?
能源生产与消费地区分布不均会产生哪些问题?
【学生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思考问题,在小组内展开深入讨论,然后全班交流。例如,学生可能会提到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大且增长迅速,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但也可能带来能源供应紧张、环境污染等问题;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说明我国在不断优化能源结构,向清洁能源转型;能源生产与消费地区分布不均可能导致能源运输压力大、区域发展不平衡等。 【教师总结】中国能源供需特点对国家经济、社会和环境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我们要充分利用能源生产与消费带来的机遇,积极应对挑战,优化能源结构,加强能源区域调配,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设计意图】通过深度学习,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能源供需特点背后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使学生认识到能源问题与国家发展的紧密联系。
5.新知探究(二):石油供需与我国能源安全(7 分钟)
【教师活动】展示 “中国石油产量与消费量变化图”“中国石油进口来源地分布图” 等资料,讲解我国石油供需的现状,包括石油产量、消费量、进口量及进口来源地等情况。
提问:从这些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石油供需存在什么问题?这种问题对我国能源安全有哪些影响?
【学生活动】观察资料,分析我国石油产量增长缓慢,消费量增长迅速,石油进口量不断增加,且进口来源地相对集中等问题。思考这些问题对我国能源安全的影响,如石油供应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大,一旦国际局势动荡或运输通道受阻,可能导致石油供应中断,影响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教师总结】我国石油供需矛盾突出,对外依存度高,石油供应风险较大,这对我国能源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保障石油安全,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国内石油勘探开发、拓展石油进口渠道、建立石油战略储备等。
【设计意图】通过资料分析,让学生了解我国石油供需的实际情况,认识到石油供需问题对我国能源安全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当堂应用(5 分钟)
【教师活动】展示材料,要求学生完成下列要求。
印度尼西亚的沙哇伦多是十九世纪末因荷兰人开采煤炭而兴起的一座城市,吸引了印度尼西亚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口迁入。随着该地区煤炭资源枯竭,城市发展陷入困境。为摆脱困境,该城市依托煤炭开采的遗产发展旅游业,逐渐成为印度尼西亚著名的采矿文化旅游城市。如图示意沙哇伦多城市发展生命周期。
(1)说明“煤炭开采”在该城市不同发展阶段的作用。
(2)该城市选择采矿文化旅游作为城市转型发展的方向,试分析其独特条件。
(3)指出该城市成功转型为采矿文化旅游城市所带来的好处。
【学生活动】阅读案例或问题,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石油供需与能源安全的知识,进行思考和分析,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发言或书面作答。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肯定学生的正确观点,纠正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1)题,如下图所示。
第(2)题,该城市是一座因煤而兴的城市,历史上的大型煤矿遗留了很多工业遗迹,提供了特色旅游资源,可以反映该城市煤炭工业的兴衰历程,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可以利用废弃矿山、工厂等设施,满足基础设施利用需求,减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废弃矿山的土地成本较低,利用废弃矿坑进行旅游开发不仅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还可以降低旅游开发成本;东南亚采矿文化旅游资源较少,与东南亚传统旅游资源差异较大,对游客有较强的吸引力。
第(3)题,可从经济、社会和生态等方面指出该城市成功转型为采矿文化旅游城市所带来的好处。经济方面,该城市由以煤炭开采为主的经济结构转型为以旅游服务业为主的经济结构,促进了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社会方面,旅游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生态方面,减少了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可降低环境污染,并促进能源结构优化,减少碳排放。
答案要点:(1)兴起与繁荣期: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大量就业的机会,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促进了城市的形成和繁荣。衰退期:煤炭资源枯竭,相关企业倒闭,就业机会减少,出现了人口外迁现象,城市发展陷入低谷。再兴期:当地依托煤炭开采的遗产发展旅游业,就业机会增加,迁出人口回流,城市发展走出低谷。
(2)历史上的大型煤矿提供特色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利用废弃矿山、工厂等设施,满足基础设施利用需求;废弃矿山的土地成本较低,降低旅游开发成本;与东南亚传统旅游资源差异较大,吸引力强。
(3)促进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增加就业机会;减少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降低环境污染;促进能源结构优化,减少碳排放。
【设计意图】通过当堂应用,及时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案例分析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知探究(三):煤炭开发利用与我国能源安全(8 分钟)
【教师活动】讲解煤炭在我国能源中的重要地位,展示 “中国煤炭资源分布图”“我国煤炭生产与消费情况图” 等图表,介绍我国煤炭资源的分布特点、生产与消费情况。提问:我国煤炭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对我国能源安全和环境有什么影响?
【学生活动】观察图表,了解我国煤炭资源分布广泛但不均衡,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煤炭资源丰富。分析我国煤炭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如煤炭开采造成的生态破坏、煤炭燃烧带来的环境污染、煤炭利用效率低等问题。思考这些问题对能源安全和环境的影响,如煤炭资源浪费可能影响能源的可持续供应,环境污染会危害人民健康和生态平衡。
【教师总结】煤炭在我国能源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为了保障能源安全和环境质量,我国积极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如发展煤炭洗选技术、推广洁净煤技术、提高煤炭发电效率等。
【设计意图】通过图表展示和讲解,让学生了解我国煤炭开发利用的现状和问题,认识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注环境问题的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7.归纳总结(3 分钟)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国能源供需特点、石油供需与我国能源安全、煤炭开发利用与我国能源安全等方面的知识。提问: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中国的能源安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谁能来总结一下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问题,梳理本节课的知识框架,总结重点内容。
【教师总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中国能源供需的特点,认识到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大、结构不断优化但仍以煤炭为主、地区分布不均等特点。分析了石油供需矛盾突出、对外依存度高对我国能源安全的威胁,以及煤炭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能源安全和环境的影响。为了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能源资源的勘探开发和国际合作等。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强化重点内容,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8.拓展提升(6 分钟)
【教师活动】展示未来能源发展趋势的资料,如新能源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能源互联网的发展等,引导学生思考我国未来能源需求的变化及保障能源安全的新举措。
提问: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我国能源需求会发生哪些变化?我们应如何顺应这些变化,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
【学生活动】阅读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展开想象和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例如,学生可能会提到未来新能源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能源需求结构将进一步优化;我国应加大对新能源技术研发的投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能源国际合作等。
【教师总结】未来我国能源需求将呈现多元化、清洁化、高效化的趋势。为了保障能源安全,我们要积极推动能源技术创新,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能源管理体制,提高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同时,我们每个人也要树立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意识,从身边小事做起,为保障能源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提升,引导学生关注能源领域的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对未来发展的洞察力,让学生认识到保障能源安全是一个持续的、不断发展的过程,激发学生为未来能源事业发展努力学习的动力。
五、教学板书设计
中国的能源安全
一、中国能源供需特点
1.总量与增速
2.消费结构
3.地区分布
二、石油供需与我国能源安全
1.供需现状
2.供应风险
3.应对措施
三、煤炭开发利用与我国能源安全
1.地位与分布
2.开发利用问题
3.清洁高效利用
四、我国未来能源需求与能源安全
1.需求趋势
2.保障措施
六、分层作业设计
1.基础层
⑴完成教材课后相关练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基础知识,如中国能源供需特点、石油和煤炭的相关知识等。
⑵收集我国近期能源生产与消费的相关数据,绘制简单的图表,并分析其变化趋势。
2.提高层
⑴分析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高的原因,并结合实际,提出降低石油对外依存度的建议。
⑵查阅资料,了解我国某一地区煤炭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3.拓展层
⑴以 “新能源发展对我国能源安全的影响” 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⑵假设你是一名能源政策制定者,针对我国未来能源需求和能源安全问题,制定一份简要的能源发展规划。
七、课后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如情景引入、问题导学、图表分析、案例讨论等,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中国能源安全的相关知识,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够高,讨论不够深入;在拓展提升环节,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引导还可以进一步加强。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提高教学效果。同时,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关注能源领域的最新动态,及时将新的知识和信息融入到教学中,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和生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