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三第三章第一节《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⑴学生能够准确阐述环境安全的含义,并从自然和人类社会两个角度深入理解其内涵。
⑵结合丰富实例,清晰说明环境安全问题的概念、类型(突发性和累积性)及形成原因。 ⑶运用图文资料,详细分析环境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产生影响的具体途径。
⑷针对不同类型的环境安全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和策略。
2.思想方法目标
⑴通过对环境安全问题的案例分析,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推理能力,学会透过复杂的环境现象分析背后的成因和影响。
⑵引导学生运用综合思维,将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的各个方面(如经济、政治、军事等)建立联系,全面、系统地认识问题。
⑶在探讨应对环境安全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提出独特见解和创新解决方案。
4.素养成长目标(核心素养)
⑴人地协调观:深刻认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关系,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理解维护环境安全对于保障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
⑵综合思维:学会从多个维度(自然、社会、经济、政治等)分析环境安全问题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培养全面、系统思考问题的能力,提升综合分析和解决复杂地理问题的素养。 ⑶区域认知:通过对不同区域环境安全问题的案例研究,了解不同区域环境安全问题的特点、成因和影响的差异,掌握因地制宜分析和解决区域环境安全问题的方法。
⑷地理实践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与环境安全相关的调查、观测和研究活动,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二、课标教材
1.课程标准
举例说明环境保护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的关系。
2.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 2020 年版 2022 年 7 月第 3 次印刷版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教材三第三章第一节。教材首先介绍了环境安全的概念,从自然和人类社会两个角度阐述其内涵,接着详细阐述了环境安全问题的界定、类型(突发性和累积性)及成因。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环境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影响途径以及应对措施。教材内容紧密围绕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这一核心主题,逻辑严谨,层次分明,通过丰富的案例和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实践能力。
3.教学重难点
⑴教学重点
①环境安全问题的临界值差异及不同类型环境安全问题的特点和成因。
②环境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产生影响的具体途径。
③应对环境安全问题的有效措施和策略。
⑵教学难点
①理解环境安全问题如何成为经济、政治和军事等安全问题的触发器和放大器,间接影响国家安全。
②针对不同类型的环境安全问题,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应对方案。
三、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环境问题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之间的深层次联系认识不足。他们正处于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的阶段,对实际案例和热点问题充满兴趣,但在综合运用知识、深入分析问题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生动的案例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
1.情景引入(5 分钟)
【教师活动】展示一组关于全球环境问题的图片,如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森林火灾肆虐,河流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和,思考这些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和国家安全可能产生的影响。
【学生活动】认真观看图片和视频,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与小组成员进行简单交流和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图片和视频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对全球环境问题的严峻形势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2.问题导学(5 分钟)
【教师活动】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自主思考和探究。
什么是环境安全?如何从自然和人类社会两个角度理解环境安全的含义?
环境安全问题是如何界定的?有哪些主要类型?它们的成因分别是什么?
环境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会产生哪些影响?通过哪些途径产生影响?
面对环境安全问题,我们应该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学生活动】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认真阅读教材,查阅相关资料,进行自主思考和分析。在思考过程中,可在教材上标记重点内容,记录自己的疑问和想法。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导学,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教材和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意识。
3.新知探究(15 分钟)
⑴环境安全问题
【教师活动】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环境安全的概念。从自然角度看,环境安全意味着自然环境及其服务能力处于良好的状况或没有遭到难以恢复的破坏,如森林覆盖率高、河流清澈、土壤肥沃等,能够持续为人类提供各种资源和生态服务。从人类社会角度看,环境安全意味着环境问题的危害程度与解决环境问题付出的代价,不至于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例如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治理成本在社会经济可承受范围之内。
接着,讲解环境安全问题的界定。当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超过某个临界值,就会成为环境安全问题。不同的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服务的需求不同,所要求的环境安全临界值也不同。以水质标准为例,展示图 3.3 2016 年我国地表水质状况及各主体安全用水范围,说明生活饮用水及水产养殖对水质要求较高,其安全用水的范围相对较窄;而农业用水对水质要求相对较低,安全用水范围较宽。如果水质劣于相应等级,就会产生与各受害主体相关的环境安全问题,如影响居民健康、导致水产养殖减产等。
然后,介绍环境安全问题的主要类型。突发性环境安全问题由超高浓度污染物排放、危险化学品泄漏、核泄漏等突然发生的严重环境污染事件导致,如 1986 年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在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放射性物质,对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危害,影响范围广泛,持续时间长,至今仍未完全消除。累积性环境安全问题由污染物不断累积或生态退化逐步加剧导致,例如农田土壤中的汞、镉、铅等重金属长期累积,使土壤污染程度不断加重,最终导致粮食中的重金属含量超过食用安全标准,像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曾发布报告称,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工业园周围稻谷、稻田土壤及地表水样本的重金属超标严重,其中超标最严重的稻米样本中的镉含量超过国家标准近 21 倍,这不仅危及居民的生命健康,还对当地的农业经济和社会稳定造成了负面影响。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跟随教师的讲解,理解环境安全的概念、环境安全问题的界定及类型。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观察图片和案例,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设计意图】通过详细的讲解和丰富的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环境安全问题的相关知识,包括概念、界定和类型,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深度学习(10 分钟)
⑵环境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教师活动】深入分析环境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影响。环境安全问题可通过危及生命和财产安全、损害自然环境的各种服务功能影响国家安全。例如,严重的空气污染会导致居民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上升,威胁居民生命健康;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会冲毁房屋、农田,造成大量财产损失;森林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会削弱其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服务功能,影响国家生态安全。
环境安全问题还可能成为经济、政治和军事等安全问题的触发器和放大器,间接影响国家安全。以水资源安全为例,当一个国家面临水资源短缺问题时,可能会引发国内不同地区之间对水资源的争夺,影响社会稳定,进而影响经济发展;在国际上,可能会因跨界河流的水资源分配问题引发国家间的紧张关系,甚至冲突,如中东地区一些国家因约旦河水资源分配问题长期存在矛盾。
从影响范围来看,环境安全问题可以发生在局地、区域甚至全球尺度。一些局地性的环境安全问题,如某工厂的有毒气体泄漏,可能只对周边地区的居民和环境造成影响;而区域性的环境安全问题,如酸雨,可能会影响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全球气候变化则是典型的全球性环境安全问题,对世界各国的生态、经济、社会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教师讲解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分析环境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影响。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小组成员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案例,如可以列举一些因环境安全问题导致经济受损或社会不稳定的实际例子。
【设计意图】通过深度学习,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环境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多方面影响,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全球视野,让学生认识到环境安全问题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5.当堂应用(5 分钟)
【教师活动】展示一些与环境安全问题相关的案例和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湿地包括湖泊、沼泽、河流等类型。甲区域曾是里海的一部分,现为淡水湿地,有狭窄水道与里海相连。该湿地流域位于伊朗北部,年均降水量超过1 000毫米。据预测,21世纪60年代该湿地将全部变为沼泽。如图示意该湿地位置及湿地流域的土地利用状况。
(1)简述甲区域演变为淡水湿地的过程。
(2)推测从现在到21世纪60年代,该湿地类型结构的变化及主要原因。
(3)为减缓该湿地变成沼泽的速度,请提出可行的措施。
【学生活动】认真阅读案例,分析问题,运用所学的环境安全问题的知识,从类型、成因、影响及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思考和解答。可以先独立思考,然后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和讨论,最后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教师讲解:
第(1)题,甲区域曾是里海的一部分,读图可知,甲区域南侧有众多河流注入湖泊,这些河流挟带泥沙等物质注入里海后,不断发生沉积,后经流水的搬运作用逐渐发育成水下沙坝;随着沙坝泥沙堆积量的不断增多,水下沙坝逐渐抬高,直至出露水面,将甲区域与里海隔开,形成湖泊;随着河水不断注入,甲区域湖水盐度逐渐被稀释,且甲区域湖水与里海有狭窄水道沟通,盐分可以流出,湖水盐度逐渐下降,再加上河流挟带的泥沙不断在甲区域堆积,使甲区域湖泊湖床逐渐抬高,湖水变浅,最终形成淡水湿地。
第(2)题,结合材料信息可知,21世纪60年代该湿地将全部变为沼泽,因此湿地中的湖泊消失,全部变成沼泽,湖水变浅变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今全球气候变暖趋势明显,随着气温升高,蒸发加剧,湖泊水量支出增多,水位下降,盐分累积,湖水变咸;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产业的发展,流域内生产生活用水的需求量增多,加大了对河流水的消耗,使注入湿地的水量减少,湖水变浅,逐渐成为沼泽,因此湿地中的湖泊消失,全部变成沼泽,湖水变浅变咸。
第(3)题,该湿地变成沼泽与湖泊水量减少、湖水变浅有关,因此可以发展滴灌等节水农业,调整农业结构,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流域水量的消耗,增加入湖径流量;修筑水利工程,调节径流;优化流域水资源分配,合理分配上中下游的水资源,保障下游用水和生态用水,减少荒漠化,保证植被覆盖度;流域内植树种草,加强水土保持,提高流域涵养水源的能力,调节湖泊水量;湖泊淤积会导致湖泊萎缩,湖水变浅,可以进行人工或机械清淤,保持湖盆深度。
答案要点:(1)河流挟带泥沙等物质注入里海后,不断发生沉积,后经流水的搬运作用逐渐发育成水下沙坝;随着水下沙坝逐渐抬高,出露水面,将甲区域与里海隔开;随着河水不断注入,湖水盐度逐渐下降,泥沙不断淤积,最终形成淡水湿地。
(2)变化:湿地中的湖泊消失,全部变成沼泽,湖水变浅变咸。理由: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流域内生产生活用水需求增加,导致湿地中水量不断减少。
(3)发展滴灌等节水农业,调整农业结构,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修筑水利工程,调节径流;优化流域水资源分配,保障下游用水和生态用水;流域内植树种草,加强水土保持;人工或机械清淤,保持湖盆深度。
【设计意图】通过当堂应用,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6.归纳总结(3 分钟)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环境安全问题的概念、类型、成因,环境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影响途径以及应对措施等。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指出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给予相应的建议。
【学生活动】跟随教师的引导,回顾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反思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和收获,记录教师提出的建议和要求。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通过教师的评价和建议,促进学生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7.拓展提升(2 分钟)
【教师活动】布置一个拓展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和研究。问题: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环境安全问题的跨国性和全球性日益凸显。请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国际合作在应对环境安全问题中的重要性,并提出加强国际合作的建议。
【学生活动】认真记录教师布置的拓展性问题,课后通过查阅资料、调查研究等方式进行思考和分析,为下节课的讨论做好准备。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提升,引导学生关注环境安全问题的国际动态,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板书设计
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一、环境安全问题
1.含义
⑴自然角度
⑵人类社会角度
2.界定
3.类型
⑴突发性环境安全问题
⑵累积性环境安全问题
二、环境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及其应对
1.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⑴危及生命和财产安全
⑵损害自然环境服务功能
⑶成为其他安全问题的触发器和放大器
2.影响途径
⑴局地、区域、全球尺度
⑵应对途径
①加强环境保护
②避免在高风险区活动
③提高承受和应对能力
六、分层作业设计
1.基础作业
⑴简述环境安全的含义,并从自然和人类社会角度各举一个例子说明。
⑵列举两种突发性环境安全问题和两种累积性环境安全问题,并分别说明其成因。
2.提升作业
⑴分析某一具体环境安全问题(如大气污染、水污染等)对国家安全的影响途径,不少于 3 点。
⑵针对你家乡存在的一种环境安全问题,提出至少两条应对措施,并说明理由。
3.拓展作业
⑴收集资料,了解我国在应对环境安全问题方面采取的主要政策和措施,并分析其实施效果。
⑵以 “全球环境安全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为主题,写一篇 500 字左右的小论文,阐述全球环境安全问题的现状、挑战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应对环境安全问题中的重要意义。
七、课后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情景引入、问题导学、新知探究、深度学习、当堂应用、归纳总结和拓展提升等环节,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这一重要主题。从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对环境安全问题的相关知识有了较好的掌握。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在分析环境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的间接影响时,部分学生理解起来存在困难,需要进一步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详细讲解。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加强对难点知识的突破,提高教学效果。同时,要进一步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环境安全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