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三第四章问题研究《如何做中学生资源、环境安全意识问卷调查》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三第四章问题研究《如何做中学生资源、环境安全意识问卷调查》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38.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7-11 15:42: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三第四章问题研究《如何做中学生资源、环境安全意识问卷调查》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⑴清晰掌握问卷设计的一般要求,包括标题、说明、问题与答案等部分的具体设计原则。 ⑵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调查问卷的发放对象、发放方式及回收方式。
⑶熟练运用简单的数据统计方法,对问卷资料进行初步分析。
2.思想方法目标
⑴构建 “提出问题 - 设计方案 - 实践验证 - 总结提升” 的系统思维模式。
⑵培养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合作探究能力,以及对问题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素养成长目标(核心素养)
⑴增强学生对资源、环境安全问题的关注度和敏感度,提升资源环境安全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⑵通过实际参与问卷设计、发放、回收及分析过程,显著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形成综合思维,能够从地理学科的角度看待资源、环境安全意识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二、课标教材
1.课程标准
运用资料,说明常见的资源环境问题与国家安全的关系。虽然本节课不直接对应课程标准中的具体内容,但通过对中学生资源、环境安全意识问卷调查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深入了解资源、环境安全问题在社会层面的认知情况,为理解资源环境问题与国家安全的关系提供实践支撑。
2.教材分析
本问题研究位于教材第四章,是对整章内容的实践拓展。教材通过介绍问卷设计的一般要求、调查问卷的发放和回收以及问卷分析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地理实践活动。其综合性强,紧密联系社会实践,有助于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3.教学重难点
⑴教学重点
①问卷设计的一般要求及具体操作,这是开展问卷调查的基础。
②调查问卷的发放和回收方式的选择与实施,关系到能否获取有效的调查数据。
③问卷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流程,是从调查数据中获取有价值信息的关键。
⑵教学难点
①设计出科学、合理且具有针对性的问卷,既能全面反映中学生资源、环境安全意识水平,又能保证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②对问卷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挖掘数据背后所反映的问题,并能够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之前的地理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资源、环境安全相关知识,对资源环境问题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也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但对于如何系统地进行问卷调查,包括问卷设计、发放、回收及分析等环节,还缺乏实践经验和深入了解。高二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求知欲强的阶段,对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充满热情,这为本节课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四、教学过程设计
1.情景引入(5 分钟)
展示一些由于资源过度开发、环境破坏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图片,如土地荒漠化、水资源污染、森林锐减等。
提问学生:“这些资源、环境问题对我们的生活和国家发展有哪些影响?”“我们如何才能了解大家对这些问题的认知程度和意识水平呢?”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如何做中学生资源、环境安全意识问卷调查。
2.问题导学(5 分钟)
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卷调查的相关内容:
什么是问卷调查?它在了解社会现象和公众意识方面有什么作用?
一份完整的问卷通常包含哪些部分?
设计问卷时需要遵循哪些原则?
如何确定问卷的发放对象和发放方式?
回收问卷后,怎样对问卷资料进行分析?
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并进行小组讨论。
3.新知探究(一)—— 问卷设计的一般要求(10 分钟)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P113 页资料一:问卷设计的一般要求。
标题:强调问卷的标题应一目了然,能够准确反映调查主题,增强调查对象的兴趣和责任感。例如 “中学生资源、环境安全意识调查”。
说明:展示一些问卷说明的范例,说明可以是一封告知调查对象的信,也可以是指导语,主要阐述调查的目的和意义、填答问卷的要求和注意事项等。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份问卷说明。
被访者基本信息:讲解被访者基本信息的设置,如性别、学段、是否选修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是否参加过环保社团等,让学生理解收集这些信息的作用。
问卷题目设计:
介绍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的特点及适用场景。开放式问题不设答案,允许回答者充分自由地发表意见,如 “您认为身边存在哪些资源浪费现象?”;封闭式问题则在提出问题的同时,给出若干答案,要求回答者进行选择,如 “您是否经常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A. 总是 B. 经常 C. 偶尔 D. 从不”。
展示一些设计不合理的问题案例,让学生分析问题所在,如问题表述模糊、存在引导性等。例如 “您难道不认为应该加强环境保护吗?” 这种问题具有明显的引导性,会影响调查结果的客观性。
4.深度学习(一)—— 小组合作设计问卷题目(10 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围绕 “中学生资源、环境安全意识” 这一主题,设计 5 - 8 个问卷题目,要求涵盖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
教师巡视各小组,进行指导和答疑。例如,提醒学生问题要简洁明了,避免使用专业术语;选项要全面且相互独立,不能存在重叠或遗漏等。
各小组完成题目设计后,选派代表展示本小组设计的题目,其他小组进行点评,提出修改意见。教师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强调问卷题目设计的关键要点。
5.新知探究(二)—— 调查问卷的发放和回收(5 分钟)
问卷调查的形式:讲解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的概念及特点。全面调查是对所有调查对象进行调查,能全面反映调查对象状况,但一般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抽样调查是从全部调查对象中抽选一部分进行调查,并据此对全部调查对象作出估计和推断,是一种更加经济的调查方法,因而被广泛采用。结合实际案例,如调查全校学生的资源、环境安全意识,如果采用全面调查,需要对每一位学生进行问卷发放和回收,工作量巨大;而采用抽样调查,可以选取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部分学生作为样本,通过对这些样本的调查来推断全校学生的整体情况。
发放和回收:介绍采用访问、邮寄、统一发放等常见的问卷发放方法,并分析每种方法的优缺点。访问发放可以及时解答被调查者的疑问,但效率较低;邮寄发放较为便捷,但回收率可能不高;统一发放适用于在特定场所,如学校、社区等对集中人群进行调查,效率较高。同时,强调在回收问卷时要注意对问卷的完整性进行初步检查,对于填写不完整或明显不符合要求的问卷,要及时与被调查者沟通补充或更正。
6.当堂应用(一)—— 确定问卷发放和回收计划(5 分钟)
让各小组根据自己设计的问卷,确定问卷发放对象和发放方式,并制定回收计划。例如,有的小组选择以本校高二年级学生为发放对象,采用在课间到各个班级统一发放的方式;有的小组计划针对学校周边社区的中学生,通过在社区活动中心进行访问发放的方式。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问卷发放和回收计划,其他小组进行讨论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教师对各小组的计划进行总结和指导,确保计划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7.新知探究(三)—— 问卷分析(5 分钟)
审核资料:讲解对调查资料进行审核的重要性,要消除原始资料中的虚假、差错、短缺、冗余等现象,保证资料真实、可信、完整。例如,如果发现问卷中某个问题的答案全部相同,或者存在逻辑矛盾的回答,就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核实或剔除。
汇总与初步加工:介绍如何对问卷资料进行汇总与初步加工,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可以利用表格、图表等形式对数据进行整理,如制作不同性别、学段学生对资源、环境安全问题认知程度的统计表格,或者绘制关于中学生环保行为习惯的柱状图等,以集中、简明的方式反映调查对象的总体情况。
思维加工:强调进行思维加工的必要性,要通过对整理后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把研究主题上升到理性认识。例如,从数据中分析出不同因素与中学生资源、环境安全意识之间的关系,找出影响意识水平的主要因素等。
8.深度学习(二)—— 模拟问卷分析(10 分钟)
教师提供一份预先准备好的关于中学生资源、环境安全意识的模拟问卷数据,让学生分组进行分析。
各小组运用所学的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审核、汇总和初步加工,并尝试进行思维加工,挖掘数据背后的信息。例如,计算不同问题选项的选择比例,分析不同性别、学段学生在资源、环境安全意识方面的差异等。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分析结果,并阐述分析过程和结论。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和讨论,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问卷分析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9.归纳总结(5 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问卷设计的一般要求、调查问卷的发放和回收方式以及问卷分析的方法等。强调问卷调查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不仅掌握了具体的操作流程,更要理解其在了解社会现象、推动资源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要意义。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关注和研究身边的地理问题。
10.拓展提升(5 分钟)
布置课后拓展任务:各小组根据本节课设计的问卷,在课后进行实际的问卷发放、回收和分析,并撰写一份完整的调查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调查背景、目的、方法、结果分析以及针对提高中学生资源、环境安全意识的建议等。下节课将选取部分小组进行报告展示和交流。通过这一拓展任务,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综合素养。
五、教学板书设计
如何做中学生资源、环境安全意识问卷调查
一、问卷设计的一般要求
1.标题
2.说明
3.被访者基本信息
4.问卷题目设计(开放式、封闭式)
二、调查问卷的发放和回收
1.问卷调查的形式(全面调查、抽样调查)
2.发放和回收方法
三、问卷分析
1.审核资料
2.汇总与初步加工
3.思维加工
六、分层作业设计
1.基础作业
⑴设计一份关于 “中学生对校园垃圾分类的认知与态度” 的问卷,要求包含标题、说明、至少 5 个问题(涵盖开放式和封闭式)以及被访者基本信息。
⑵查阅资料,了解除了本节课介绍的问卷发放和回收方式外,还有哪些其他常见的方式,并简要说明其优缺点。
2.提高作业
⑴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资源、环境安全相关主题,设计一份完整的调查问卷,并制定详细的发放和回收计划。
⑵假设你已经回收了一定数量的问卷,尝试运用 Excel 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如计算各问题选项的百分比等,并制作成图表。
3.拓展作业
⑴以小组为单位,按照自己设计的问卷和计划,进行实际的问卷发放、回收和分析,并撰写一份调查报告。报告要求结构完整、内容详实,对调查结果有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⑵结合自己的调查结果,提出至少 3 条提高中学生资源、环境安全意识的具体建议,并思考如何将这些建议付诸实践。
七、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如何做中学生资源、环境安全意识问卷调查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思维活跃,表现出了较高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和运用问卷设计的原则和方法,设计出具有一定针对性的问卷题目;在问卷发放和回收计划的制定以及问卷分析环节,也能基本掌握相关的要点和技能。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例如,部分学生在问卷题目设计时,仍然存在问题表述不够清晰、选项设置不够合理的情况,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和练习;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存在依赖他人的现象,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针对这些问题,在后续的教学中,将增加更多的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在反复练习中不断提高问卷设计和调查分析的能力;同时,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和管理,明确每个学生的职责和任务,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提高教学效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