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7-11 15:44: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⑴学生能够准确阐述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概念,清晰辨别并详细说明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文化服务和支撑服务这四种服务功能的类型与价值。
⑵能够结合具体实例,深入分析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影响,并提出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有效措施。
2.思想方法目标
⑴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归纳、演绎等思维方法,从具体现象中抽象出地理原理,再运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⑵引导学生树立辩证思维,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学会在开发利用自然环境的过程中综合权衡各种因素。
3.素养成长目标(核心素养)
⑴区域认知:通过对不同区域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分析,让学生理解自然环境服务功能在不同区域的表现形式和差异,增强对区域特征的认知。
⑵综合思维:从自然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角度,分析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形成和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对其产生的综合影响,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⑶地理实践力: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自然环境,通过实地观察、资料收集等方式,了解当地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及面临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⑷人地协调观:使学生深刻认识到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活动应在自然环境可承受的范围内进行,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培养学生保护自然环境的责任感。
二、课标教材
1.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选自人教版 2020 年版 2022 年 7 月第 3 次印刷版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教材三第一章第一节。教材从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概念入手,介绍了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文化服务和支撑服务四种类型及其价值,接着阐述了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服务的重要性和原则。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意义,为后续学习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等内容奠定基础。
3.教学重难点
⑴教学重点
①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类型与价值,能够结合丰富实例进行说明。
②理解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服务的必要性和原则。
⑵教学难点
辩证分析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影响,以及如何在实践中综合权衡,实现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可持续利用。
三、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对自然环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自然环境服务功能这样较为抽象的概念,理解起来可能存在一定困难。此外,学生在分析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关系时,可能缺乏全面、深入的思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案例、直观的图片和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逐步建立起对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理性认识。
四、教学过程设计
1.情景引入(5 分钟)
教师活动:播放一段关于森林的视频,视频中展现森林中树木郁郁葱葱,有各种动物栖息,还有清澈的溪流穿过,同时有人们在森林中徒步、游玩,以及伐木工人砍伐木材的场景。
视频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在这段视频中,你们看到森林为我们提供了哪些益处?” 学生活动:认真观看视频,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踊跃回答。可能的答案有提供木材、为动物提供栖息地、涵养水源、供人游玩等。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生动的视频,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熟悉的森林入手,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的各种益处,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2.问题导学(5 分钟)
教师活动:展示教材 P2 - 3 关于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相关内容。
提出问题:“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概念是什么?它包括哪些类型?”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寻找答案。
学生活动:仔细阅读教材内容,圈画出关键信息,明确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概念,即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各种益处。并了解到其包括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文化服务和支撑服务四种类型。
设计意图: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对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有初步的认识,为后续深入探究做好铺垫。
。新知探究(10 分钟)
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类型
教师活动:
展示一系列图片,包括农田里丰收的粮食、矿山中开采的矿石、森林中的木材、河流中的淡水等。
提问学生:“这些图片体现了自然环境的哪种服务功能?这种服务功能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展示湖泊调节气候、湿地净化污水、森林涵养水源等图片,讲解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功能,提问学生:“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体现了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功能?”
展示美丽的自然风光图片,如黄山的奇松怪石、桂林的山水等,以及人们在自然景区旅游、写生、摄影的图片,介绍自然环境的文化服务功能,让学生分享自己在自然环境中获得精神享受的经历。
讲解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功能,通过举例说明养分循环、光合作用、水循环等对维持自然环境稳定状态的重要性,提问学生:“如果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功能受到破坏,会对其他服务功能产生什么影响?”
学生活动:
观察图片,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回答体现了自然环境的供给服务功能,其主要作用是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与物质需求。
积极思考并回答生活中自然环境调节服务功能的例子,如城市绿地可以净化空气、降低噪声等。
分享自己在自然景区游玩时的感受,如心情愉悦、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等,体会自然环境的文化服务功能。
思考支撑服务功能被破坏的后果,认识到支撑服务是其他服务功能的基础和前提,若受到破坏,供给、调节和文化服务功能也会受到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丰富多样的图片和生动具体的实例,将抽象的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类型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让学生参与互动,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想法,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深度学习(8 分钟)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给出案例:“在某山区,为了发展经济,当地政府计划大规模砍伐森林,建设木材加工厂和旅游度假村。请从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角度,分析这一计划可能带来的影响。”
要求每个小组从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文化服务和支撑服务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进行热烈讨论,分析砍伐森林对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影响。供给服务方面,可能在短期内增加木材供应,但长期会导致森林资源减少;调节服务方面,会削弱森林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功能;文化服务方面,破坏了自然景观,减少了人们获得精神享受的机会;支撑服务方面,破坏了生物栖息地,影响生物多样性,打破自然环境的稳定状态。小组代表发言,阐述本小组的讨论结果。
教师活动:对各小组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影响具有复杂性和多面性,我们在开发利用自然环境时,必须充分考虑各种服务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实际案例为载体,让学生深入理解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关系,体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5.当堂应用(5 分钟)
教师活动:展示近三年全国高考中关于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题目,例如:
(2023 年全国高考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某沿海地区为了发展经济,填海造陆建设港口和工业园区。分析填海造陆对当地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影响。
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从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各个方面思考填海造陆带来的影响。
学生活动:认真阅读题目,思考问题,积极回答。从供给服务看,可能改变海洋资源分布;从调节服务看,影响海洋对气候的调节、对污染物的净化等;从文化服务看,破坏了海洋景观;从支撑服务看,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等。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分析答题思路和要点,强调在解答此类题目时,要全面、准确地运用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知识进行分析。
设计意图:通过引入高考真题,让学生了解高考对自然环境服务功能这一知识点的考查方式和要求,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应对高考的信心。同时,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6.归纳总结(4 分钟)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哪些知识?” 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进行系统梳理,总结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概念、类型、价值以及可持续利用的原则。
学生活动:积极回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回答老师的问题,参与知识的总结和梳理。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强化对重点知识的记忆,使学生对自然环境服务功能有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让学生学会将所学知识系统化。
7.拓展提升(3 分钟)
教师活动:布置拓展任务:“课后查阅资料,了解你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服务功能,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和改善建议,下节课进行分享。” 鼓励学生关注身边的自然环境,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学生活动:认真聆听老师布置的任务,明确课后需要完成的内容,积极准备课后资料查阅和分析工作。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任务,引导学生将课堂知识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关注家乡的自然环境,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保护自然环境的责任感。 五、教学板书设计
一、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1.概念: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各种益处
2.类型
⑴供给服务:提供自然资源,满足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与物质需求(食物、矿产、生物资源、淡水等)
⑵调节服务:提供相对适宜的生存环境(净化空气、调节气候、降解废弃物等)
⑶文化服务:获得精神享受、审美体验等非物质收益(陶冶情操、丰富精神世界)
⑷支撑服务:维持自然环境自身的相对稳定状态,是其他服务的基础和前提(养分循环、光合作用、水循环、土壤形成等)
二、可持续利用
⑴必要性:自然环境支撑服务受损会影响其他服务,打破稳定状态
⑵原则
①控制在自然环境允许范围内,不超支撑服务极限
②综合权衡,选择最优利用方案
六、分层作业设计
1.基础层
⑴简述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概念和主要类型。
⑵举例说明自然环境的供给服务功能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
2.提高层
⑴分析城市绿地对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贡献。
⑵以某一河流为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其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影响。
3.拓展层
⑴查阅资料,探讨全球气候变化对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⑵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设计一个保护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方案。
七、课后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情景引入、问题导学、新知探究等环节,学生对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概念和类型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能够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小组讨论和当堂应用环节,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解题能力。但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讲解支撑服务功能时,由于内容较为抽象,部分学生理解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运用更多生动形象的案例和模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地理概念。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鼓励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讨论和思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