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花开七年级现代文阅读 组合训练18 名著+散文(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 语文花开七年级现代文阅读 组合训练18 名著+散文(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班上召开名著《朝花夕拾》交流会,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任务一:拟写邀请函】班委会拟写了一份邀请函,邀请图书馆的李馆长前来指导研讨会。但这封邀请函在内容和格式上存在三处错误,请你给出修改意见。
邀请函
尊敬的李馆长:
我班将于明天上午九点在本班教室举行《朝花夕拾》研讨会,诚邀您前来指导。
同学们都特别希望聆听您的拙见,衷心期待您届时光临!
2024年 9 月 25 日
七(1)班班委会
2.【任务二:读图写篇名】下面是《朝花夕拾》的三幅插图。根据图画内容和文字提示,写出相关篇名。
3.【任务三:组建朋友群】如果小语要为《朝花夕拾》中的人物组建一个朋友群,群名为“温馨回忆”,下面哪个人物不能入群? 请选出人物并结合具体情节说明理由。
藤野先生 阿长 范爱农 衍太太
【答案】1.①称呼没有顶格,应顶格;②“拙见”一词用错,应用敬词“高见”;③右下角时间和班级名称位置对调,时间在下,班级名称在上。
2.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②《五猖会》;③《无常》。
3.衍太太不能入群。理由:衍太太是负面人物,在她和蔼可亲的外表下,隐藏着坏心眼,并没有给“我”留下温馨的记忆。她心术不正,唆使“我”看不健康的书籍、偷母亲的首饰去变卖并散布谣言;她自私自利,对自己孩子很严厉,却总是盼着别人家的孩子干坏事;她虚伪,怂恿孩子们打旋,在阿祥摔倒后她又装好人;她迷信,让“我”在父亲临终前呼喊。
【知识点】应用文;《朝花夕拾》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邀请函。先记熟邀请函格式(标题、称谓、正文、落款 ),再检查内容:称谓顶格、用语得体,正文说清活动背景、时间、地点等,落款单位在上、日期在下,按此逐一排查修改错误 。
(2)本题考查名著情节。作答时要先精准定位名著篇章,梳理清人物参与的关键事件,提取情节的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再结合题目要求(如关联人物、体现主题等 ),用简洁语言概括或分析,确保情节完整、逻辑清晰,紧扣名著内容作答 。
(3)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理解。解答时要先熟知名著中人物相关情节,从言行、事件里提炼性格特点,结合情节分析其形象意义,判断是否契合题目设定(如“温馨回忆”群的正向性 ),用简洁语言关联情节与形象,清晰说明理由 。
1.本题考查邀请函。邀请函一般由标题、称谓、正文、落款组成。标题可直接写“邀请函”或“活动名称 + 邀请函”,需居中。称呼要顶格写,用“敬语 + 称呼” 。正文先交代活动背景、目的,再注明活动时间、地点、名称等,接着写邀请语(如“特此邀请您参加”“期待您的光临” ),敬语可换行或省略,若写“此致”“敬礼”,“此致”空两格,“敬礼”顶格写 。落款靠右,上一行写单位,下一行写邀请时间。
第一处错误:格式错误,“尊敬的李馆长”这一称呼语需顶格写;
第二处错误:用词错误,“拙见”是对自身见解的谦称,不能用于他人,可换敬辞“高见” ;
第三处错误:格式错误,落款应在上,日期在下,需调整二者位置 。
故答案为:①称呼没有顶格,应顶格;②“拙见”一词用错,应用敬词“高见”;③右下角时间和班级名称位置对调,时间在下,班级名称在上。
2.本题考查名著常识。结合图片中的竹筛、绳子和“捕鸟”提示,可知内容出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冬季百草园趣事里重点描写了雪地捕鸟 。
结合图片中孩子们“吹嘟嘟”的动作和文字提示,可知内容出自《五猖会》,作者回忆五猖会时,描绘了买“吹嘟嘟”吹着玩的乐事 。
结合图片中戴高高帽子的无常和“活无常”文字提示,可知内容出自《无常》,故事中无常善良、仁慈,刻画出现实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之人的丑恶面目 。
故答案为: 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②《五猖会》;③《无常》
3.本题考查名著常识。藤野先生是《藤野先生》中的人物,鲁迅回忆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的留学生活,表达对藤野严九郎的深切怀念,赞颂其辛勤治学、诲人不倦、严谨踏实及对中国人民的诚挚友谊,所以藤野先生是朋友,可入群 。
阿长是鲁迅儿时保姆,鲁迅对她怀有深厚感情,《朝花夕拾》中多篇文章回忆与她相关往事,《阿长与〈山海经〉》专门纪念她,她身上体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与歌颂,所以阿长可入群 。
范爱农是《范爱农》中的人物,鲁迅追叙与他在日本留学及回国后的生活片段,展现其革命前不满黑暗、追求革命,革命后备受迫害的遭遇,表达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爱国者的同情、悼念,所以范爱农是朋友,可入群 。
衍太太是《朝花夕拾》中人物,在《琐记》《父亲的病》出现,她在鲁迅父亲临死时怂恿喊父,还鼓励孩子吃冰、打旋、看黄色书籍,唆使偷母亲首饰并散布谣言,是心术不正、令人憎恶、自私自利、爱推卸责任的市侩形象,不是朋友,不能入群 。
故答案为:衍太太不能入群。理由:衍太太是负面人物,在她和蔼可亲的外表下,隐藏着坏心眼,并没有给“我”留下温馨的记忆。她心术不正,唆使“我”看不健康的书籍、偷母亲的首饰去变卖并散布谣言;她自私自利,对自己孩子很严厉,却总是盼着别人家的孩子干坏事;她虚伪,怂恿孩子们打旋,在阿祥摔倒后她又装好人;她迷信,让“我”在父亲临终前呼喊。
( 语文花开七年级现代文阅读 组合训练18 名著+散文(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散文阅读
种下阳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彭学明
①姐姐姐夫为兔年春天做准备时,还是虎年的寒冬腊月,距离温暖春天的到来还有一段光景。农人在春天里干活叫种阳春,为种阳春做准备叫备春。
②一大早,姐姐姐夫就开着农用三轮车上山了。一栋栋木屋农舍,一声声鸡鸣犬吠,一坝坝田园田野,和一山山青翠秀色,都擦着姐姐姐夫身边而来,又从姐姐姐夫身后倒去。寒气和雾气跟着,将姐姐姐夫包裹。山色和山影跟着,与姐姐姐夫同行。
③柴火灰是乡间最易得也最实惠的有机肥料。姐姐姐夫把灰一篮篮筛下,顺着筛眼飒飒漏下的柴火灰用于肥土肥泥,剩下的炭渣用来烤火取暖。姐姐把灰均匀铺撒在坡地上,姐夫则开动农耕机翻耕。农耕机来到姐姐姐夫家好几年了,不但熟悉了家里的一切,也熟悉了山坡上的一切。姐姐姐夫更是熟悉农耕机的脾气,把农耕机驯服得比耕牛还要听话、勤快、有力。偌大一块坡地,很快就犁完了。
④在姐姐姐夫眼里,柴火灰就是满地的乌金碎银! 一整片泥土被农耕机像翻面团一样一溜溜翻开,被一锄锄翻晒,柴火灰也与泥土紧紧交融,成为喂肥庄稼的养料。
⑤翻耕完后,姐姐把翻耕的土地平整好,姐夫开着农用车一趟趟把备好的粪肥运到地里,一层层泼洒。这片跟了姐姐姐夫几十年的地,在他们年复一年的精心伺候下,一年比一年黑,一年比一年肥,黑得发亮,肥得流油。尽管虎年里半年都没下雨,那泥土还是带着湿气和地气,一捏,就能像海绵一样捏成一团,蓬松开去。
⑥姐姐姐夫都是在泥土里生、泥土里长的,伺候了泥土大半辈子,他们生命的颜色已是泥土的颜色,他们的情感和寄托与泥土紧紧相连。他们已是泥土的一部分。他们最懂土地对人间的意义,他们像疼爱子孙一样疼爱土地。
⑦哥哥嫂子一样不会让他们的农田吃亏、挨饿。哥哥虽然也七十来岁了,身体却比姐姐姐夫好,还挑得起一百多斤的担子,背得起一百多斤的东西。干涸了半年的农田,已经坼裂了,哥哥得抢在雨水来临前先翻耕一遍。
⑧哥哥上了年纪,耳朵已经不太好使了。嫂子骂他,他笑呵呵的,听不见;天上打雷,他懵懂懂的,听不见。但田土和庄稼的一呼一息,他听得清清楚楚。一坝子干涸得没有一滴水的稻田,只剩下收割后的稻草桩子和茬子,排着整齐的队列,有如待阅的方阵。哥哥犁田用的旋耕机一进农田,那板结的泥土就一下子翻开松散、搅碎平整了,那满田的稻草桩子和茬子也都被打成细碎的粉末了。
⑨在后辈心里,干这些农活辛苦,他们心疼老人。可在哥哥姐姐这辈人眼里,这根本不苦,反倒乐在其中。姐姐说,有什么苦的呢? 现在耕田有耕田机,犁地有犁地机,收割有收割机,打米有打米机,榨油有榨油机。哥哥说;现在不用交农业税,国家还给种粮补贴、植树补贴,到哪里找这样的好日子呢?
⑩春光和秋色,永远不会辜负哥哥姐姐这样种阳春的人。
(选自《长在心中的大树》)
4.关于为兔年“备春”,姐姐姐夫先后做了哪些主要工作? 请简要概括。
① →② →农耕机翻耕→③ →④
5.文章第②段中画线句子极具表现力,请选择两个角度加以赏析。
一栋栋木屋农舍,一声声鸡鸣犬吠,一坝坝田园田野,和一山山青翠秀色,都擦着姐姐姐夫身边而来,又从姐姐姐夫身后倒去。
6.有人认为,文章第⑧段中哥哥被骂的情节可以删去,你是否同意? 谈谈你的看法。
7.文章结尾说“春光和秋色,永远不会辜负哥哥姐姐这样种阳春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句话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
【答案】4.筛制柴火灰;均匀铺撒柴火灰;平整土地;泼洒粪肥
5.①环境(景物)描写。描绘了一幅鸡犬相闻、生机勃勃乡村图景,暗含着对乡村美好景色的热爱和赞美之情。②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将乡村清晨的和谐安适的田园风光展现在读者眼前,句式整齐,富有气势和节奏感,抒发了对家乡的热爱和赞颂之情。
6.不同意。嫂子骂他和天上打雷的声音,他都听不见,与他对田土和庄稼的一呼一息的细微声音听得清清楚楚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哥哥对土地和庄稼的热爱,丰富了人物形象。
7.付出总会有回报,努力总会有收获。哥哥姐姐是千千万万农民的缩影,他们深深热爱的土地不会辜负他们付出的辛勤劳动。启示我们只要朝着目标努力,坚持不懈,每个人都能拥有属于自己的收获。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
【解析】【导语】本文通过描写姐姐姐夫和哥哥嫂子备春的劳作场景,展现农民对土地的热爱与辛勤,体现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主题。
【点评】(1)本题考查梳理文章内容。先明确题干指向,从文中找对应段落,提取关键行为、事件等信息,按逻辑概括,如找“农耕机翻耕”相关,就定位语句,前后梳理筛灰、铺灰、整地、施肥等步骤,提炼成简洁要点。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先从修辞、用词等角度识别手法,再结合句子内容分析其描绘的景象,最后点明手法作用——既表现对象特点,又烘托情感,清晰关联手法、内容与效果。
(3)本题考查情节的作用。先明确是否认可情节存在(表态),再从人物塑造、主题表达、内容真实性等角度,结合文本具体情节分析,理清对人物、主题、整体效果的作用。
(4)本题考查语句的阅读启示。先理解语句关键词,结合文中人物行为,提炼出努力、准备、热爱等品质,联系生活或自身,阐释这些品质如何带来收获,清晰说清从文本到启示的推导逻辑。
4.本题考查梳理文章内容。根据题干提示“农耕机翻耕”,找到“姐夫则开动农耕机翻耕”,据此可知①②处在该句之前概括,③④在③段后概括;根据“姐姐姐夫把灰一篮篮筛下,顺着筛眼飒飒漏下的柴火灰用于肥土肥泥,剩下的炭渣用来烤火取暖”,姐姐姐夫筛灰,制作肥土肥泥的柴火灰,据此可概括①处为:筛制柴火灰;根据“姐姐把灰均匀铺撒在坡地上”,姐姐在坡地上均匀铺撒柴火灰,据此可概括②处为:均匀铺撒柴火灰;根据“翻耕完后,姐姐把翻耕的土地平整好”,姐姐平整好翻耕的土地,据此可概括③处为:平整土地;根据“姐夫开着农用车一趟趟把备好的粪肥运到地里,一层层泼洒”,姐夫把粪肥运到地里泼洒,据此可概括④处为:泼洒粪肥。
故答案为:筛制柴火灰;均匀铺撒柴火灰;平整土地;泼洒粪肥。
5.本题考查赏析句子。①从“一栋栋木屋农舍,一声声鸡鸣犬吠,一坝坝田园田野,和一山山青翠秀色”,可以看出运用了环境(景物)描写,结合“一大早,姐姐姐夫就开着农用三轮车上山了”,姐姐姐夫一大早就上山了,据此可知描写了乡村清晨的美好景象,作者把家乡景色描绘的十分美好,暗含着对乡村的赞美之情。
②“一栋栋木屋农舍”“一声声鸡鸣犬吠”“一坝坝田园田野”“一山山青翠秀色”,可以看出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得句式整齐,富有气势,结合“一大早,姐姐姐夫就开着农用三轮车上山了”姐姐姐夫一大早就山了,可知该句写出了乡村的美丽景色,作者把家乡景色描绘的十分美好,抒发了对家乡的赞美之情。
故答案为:①环境(景物)描写。描绘了一幅鸡犬相闻、生机勃勃乡村图景,暗含着对乡村美好景色的热爱和赞美之情。②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将乡村清晨的和谐安适的田园风光展现在读者眼前,句式整齐,富有气势和节奏感,抒发了对家乡的热爱和赞颂之情。
6.本题考查情节的作用。首先表态,不同意,然后结合内容阐述理由即可。根据“嫂子骂他,他笑呵呵的,听不见;天上打雷,他懵懂懂的,听不见。但田土和庄稼的一呼一息,他听得清清楚楚”,哥哥听不见声音很大的叫骂和打雷,却听得清清楚楚的田土和庄稼的一呼一息的细微声音,据此可知嫂子骂他和天上打雷,大声音都听不见,与哥哥听得清清楚楚田土和庄稼的一呼一息的细微声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结合“在后辈心里,干这些农活辛苦,他们心疼老人。可在哥哥姐姐这辈人眼里,这根本不苦,反倒乐在其中”,对干农活,哥哥姐姐乐在其中,据此可知突出了哥哥对土地和庄稼的热爱,丰富了人物形象。
故答案为: 不同意。嫂子骂他和天上打雷的声音,他都听不见,与他对田土和庄稼的一呼一息的细微声音听得清清楚楚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哥哥对土地和庄稼的热爱,丰富了人物形象。
7.本题考查语句的阅读启示。结合“姐姐姐夫为兔年春天做准备时,还是虎年的寒冬腊月,距离温暖春天的到来还有一段光景。农人在春天里干活叫种阳春,为种阳春做准备叫备春”,姐姐姐夫早早就开始备春,据此可知要想干好事情,要早做准备;结合“姐姐姐夫把灰一篮篮筛下,顺着筛眼飒飒漏下的柴火灰用于肥土肥泥,剩下的炭渣用来烤火取暖。姐姐把灰均匀铺撒在坡地上,姐夫则开动农耕机翻耕”“翻耕完后,姐姐把翻耕的土地平整好,姐夫开着农用车一趟趟把备好的粪肥运到地里,一层层泼洒”,姐姐姐夫从筛制柴火灰、均匀铺撒柴火灰到农耕机翻耕并平整土地,到泼洒粪肥的“备春”工作,据此可知他们为了种阳春,做了大量的工作;结合“可在哥哥姐姐这辈人眼里,这根本不苦,反倒乐在其中”,哥哥姐姐热爱劳动,以苦为乐;根据以上分析结尾“春光和秋色,永远不会辜负哥哥姐姐这样种阳春的人”意思是:只有像哥哥姐姐那样在春天里辛勤播种,付出勤劳和汗水的人,在秋天里才有收获。这启示我们要珍惜拥有的青春时光,好好学习,才会有将来的丰厚收获。
故答案为: 付出总会有回报,努力总会有收获。哥哥姐姐是千千万万农民的缩影,他们深深热爱的土地不会辜负他们付出的辛勤劳动。启示我们只要朝着目标努力,坚持不懈,每个人都能拥有属于自己的收获。
1 / 1语文花开七年级现代文阅读 组合训练18 名著+散文(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 语文花开七年级现代文阅读 组合训练18 名著+散文(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班上召开名著《朝花夕拾》交流会,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任务一:拟写邀请函】班委会拟写了一份邀请函,邀请图书馆的李馆长前来指导研讨会。但这封邀请函在内容和格式上存在三处错误,请你给出修改意见。
邀请函
尊敬的李馆长:
我班将于明天上午九点在本班教室举行《朝花夕拾》研讨会,诚邀您前来指导。
同学们都特别希望聆听您的拙见,衷心期待您届时光临!
2024年 9 月 25 日
七(1)班班委会
2.【任务二:读图写篇名】下面是《朝花夕拾》的三幅插图。根据图画内容和文字提示,写出相关篇名。
3.【任务三:组建朋友群】如果小语要为《朝花夕拾》中的人物组建一个朋友群,群名为“温馨回忆”,下面哪个人物不能入群? 请选出人物并结合具体情节说明理由。
藤野先生 阿长 范爱农 衍太太
( 语文花开七年级现代文阅读 组合训练18 名著+散文(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散文阅读
种下阳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彭学明
①姐姐姐夫为兔年春天做准备时,还是虎年的寒冬腊月,距离温暖春天的到来还有一段光景。农人在春天里干活叫种阳春,为种阳春做准备叫备春。
②一大早,姐姐姐夫就开着农用三轮车上山了。一栋栋木屋农舍,一声声鸡鸣犬吠,一坝坝田园田野,和一山山青翠秀色,都擦着姐姐姐夫身边而来,又从姐姐姐夫身后倒去。寒气和雾气跟着,将姐姐姐夫包裹。山色和山影跟着,与姐姐姐夫同行。
③柴火灰是乡间最易得也最实惠的有机肥料。姐姐姐夫把灰一篮篮筛下,顺着筛眼飒飒漏下的柴火灰用于肥土肥泥,剩下的炭渣用来烤火取暖。姐姐把灰均匀铺撒在坡地上,姐夫则开动农耕机翻耕。农耕机来到姐姐姐夫家好几年了,不但熟悉了家里的一切,也熟悉了山坡上的一切。姐姐姐夫更是熟悉农耕机的脾气,把农耕机驯服得比耕牛还要听话、勤快、有力。偌大一块坡地,很快就犁完了。
④在姐姐姐夫眼里,柴火灰就是满地的乌金碎银! 一整片泥土被农耕机像翻面团一样一溜溜翻开,被一锄锄翻晒,柴火灰也与泥土紧紧交融,成为喂肥庄稼的养料。
⑤翻耕完后,姐姐把翻耕的土地平整好,姐夫开着农用车一趟趟把备好的粪肥运到地里,一层层泼洒。这片跟了姐姐姐夫几十年的地,在他们年复一年的精心伺候下,一年比一年黑,一年比一年肥,黑得发亮,肥得流油。尽管虎年里半年都没下雨,那泥土还是带着湿气和地气,一捏,就能像海绵一样捏成一团,蓬松开去。
⑥姐姐姐夫都是在泥土里生、泥土里长的,伺候了泥土大半辈子,他们生命的颜色已是泥土的颜色,他们的情感和寄托与泥土紧紧相连。他们已是泥土的一部分。他们最懂土地对人间的意义,他们像疼爱子孙一样疼爱土地。
⑦哥哥嫂子一样不会让他们的农田吃亏、挨饿。哥哥虽然也七十来岁了,身体却比姐姐姐夫好,还挑得起一百多斤的担子,背得起一百多斤的东西。干涸了半年的农田,已经坼裂了,哥哥得抢在雨水来临前先翻耕一遍。
⑧哥哥上了年纪,耳朵已经不太好使了。嫂子骂他,他笑呵呵的,听不见;天上打雷,他懵懂懂的,听不见。但田土和庄稼的一呼一息,他听得清清楚楚。一坝子干涸得没有一滴水的稻田,只剩下收割后的稻草桩子和茬子,排着整齐的队列,有如待阅的方阵。哥哥犁田用的旋耕机一进农田,那板结的泥土就一下子翻开松散、搅碎平整了,那满田的稻草桩子和茬子也都被打成细碎的粉末了。
⑨在后辈心里,干这些农活辛苦,他们心疼老人。可在哥哥姐姐这辈人眼里,这根本不苦,反倒乐在其中。姐姐说,有什么苦的呢? 现在耕田有耕田机,犁地有犁地机,收割有收割机,打米有打米机,榨油有榨油机。哥哥说;现在不用交农业税,国家还给种粮补贴、植树补贴,到哪里找这样的好日子呢?
⑩春光和秋色,永远不会辜负哥哥姐姐这样种阳春的人。
(选自《长在心中的大树》)
4.关于为兔年“备春”,姐姐姐夫先后做了哪些主要工作? 请简要概括。
① →② →农耕机翻耕→③ →④
5.文章第②段中画线句子极具表现力,请选择两个角度加以赏析。
一栋栋木屋农舍,一声声鸡鸣犬吠,一坝坝田园田野,和一山山青翠秀色,都擦着姐姐姐夫身边而来,又从姐姐姐夫身后倒去。
6.有人认为,文章第⑧段中哥哥被骂的情节可以删去,你是否同意? 谈谈你的看法。
7.文章结尾说“春光和秋色,永远不会辜负哥哥姐姐这样种阳春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句话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①称呼没有顶格,应顶格;②“拙见”一词用错,应用敬词“高见”;③右下角时间和班级名称位置对调,时间在下,班级名称在上。
2.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②《五猖会》;③《无常》。
3.衍太太不能入群。理由:衍太太是负面人物,在她和蔼可亲的外表下,隐藏着坏心眼,并没有给“我”留下温馨的记忆。她心术不正,唆使“我”看不健康的书籍、偷母亲的首饰去变卖并散布谣言;她自私自利,对自己孩子很严厉,却总是盼着别人家的孩子干坏事;她虚伪,怂恿孩子们打旋,在阿祥摔倒后她又装好人;她迷信,让“我”在父亲临终前呼喊。
【知识点】应用文;《朝花夕拾》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邀请函。先记熟邀请函格式(标题、称谓、正文、落款 ),再检查内容:称谓顶格、用语得体,正文说清活动背景、时间、地点等,落款单位在上、日期在下,按此逐一排查修改错误 。
(2)本题考查名著情节。作答时要先精准定位名著篇章,梳理清人物参与的关键事件,提取情节的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再结合题目要求(如关联人物、体现主题等 ),用简洁语言概括或分析,确保情节完整、逻辑清晰,紧扣名著内容作答 。
(3)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理解。解答时要先熟知名著中人物相关情节,从言行、事件里提炼性格特点,结合情节分析其形象意义,判断是否契合题目设定(如“温馨回忆”群的正向性 ),用简洁语言关联情节与形象,清晰说明理由 。
1.本题考查邀请函。邀请函一般由标题、称谓、正文、落款组成。标题可直接写“邀请函”或“活动名称 + 邀请函”,需居中。称呼要顶格写,用“敬语 + 称呼” 。正文先交代活动背景、目的,再注明活动时间、地点、名称等,接着写邀请语(如“特此邀请您参加”“期待您的光临” ),敬语可换行或省略,若写“此致”“敬礼”,“此致”空两格,“敬礼”顶格写 。落款靠右,上一行写单位,下一行写邀请时间。
第一处错误:格式错误,“尊敬的李馆长”这一称呼语需顶格写;
第二处错误:用词错误,“拙见”是对自身见解的谦称,不能用于他人,可换敬辞“高见” ;
第三处错误:格式错误,落款应在上,日期在下,需调整二者位置 。
故答案为:①称呼没有顶格,应顶格;②“拙见”一词用错,应用敬词“高见”;③右下角时间和班级名称位置对调,时间在下,班级名称在上。
2.本题考查名著常识。结合图片中的竹筛、绳子和“捕鸟”提示,可知内容出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冬季百草园趣事里重点描写了雪地捕鸟 。
结合图片中孩子们“吹嘟嘟”的动作和文字提示,可知内容出自《五猖会》,作者回忆五猖会时,描绘了买“吹嘟嘟”吹着玩的乐事 。
结合图片中戴高高帽子的无常和“活无常”文字提示,可知内容出自《无常》,故事中无常善良、仁慈,刻画出现实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之人的丑恶面目 。
故答案为: 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②《五猖会》;③《无常》
3.本题考查名著常识。藤野先生是《藤野先生》中的人物,鲁迅回忆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的留学生活,表达对藤野严九郎的深切怀念,赞颂其辛勤治学、诲人不倦、严谨踏实及对中国人民的诚挚友谊,所以藤野先生是朋友,可入群 。
阿长是鲁迅儿时保姆,鲁迅对她怀有深厚感情,《朝花夕拾》中多篇文章回忆与她相关往事,《阿长与〈山海经〉》专门纪念她,她身上体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与歌颂,所以阿长可入群 。
范爱农是《范爱农》中的人物,鲁迅追叙与他在日本留学及回国后的生活片段,展现其革命前不满黑暗、追求革命,革命后备受迫害的遭遇,表达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爱国者的同情、悼念,所以范爱农是朋友,可入群 。
衍太太是《朝花夕拾》中人物,在《琐记》《父亲的病》出现,她在鲁迅父亲临死时怂恿喊父,还鼓励孩子吃冰、打旋、看黄色书籍,唆使偷母亲首饰并散布谣言,是心术不正、令人憎恶、自私自利、爱推卸责任的市侩形象,不是朋友,不能入群 。
故答案为:衍太太不能入群。理由:衍太太是负面人物,在她和蔼可亲的外表下,隐藏着坏心眼,并没有给“我”留下温馨的记忆。她心术不正,唆使“我”看不健康的书籍、偷母亲的首饰去变卖并散布谣言;她自私自利,对自己孩子很严厉,却总是盼着别人家的孩子干坏事;她虚伪,怂恿孩子们打旋,在阿祥摔倒后她又装好人;她迷信,让“我”在父亲临终前呼喊。
【答案】4.筛制柴火灰;均匀铺撒柴火灰;平整土地;泼洒粪肥
5.①环境(景物)描写。描绘了一幅鸡犬相闻、生机勃勃乡村图景,暗含着对乡村美好景色的热爱和赞美之情。②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将乡村清晨的和谐安适的田园风光展现在读者眼前,句式整齐,富有气势和节奏感,抒发了对家乡的热爱和赞颂之情。
6.不同意。嫂子骂他和天上打雷的声音,他都听不见,与他对田土和庄稼的一呼一息的细微声音听得清清楚楚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哥哥对土地和庄稼的热爱,丰富了人物形象。
7.付出总会有回报,努力总会有收获。哥哥姐姐是千千万万农民的缩影,他们深深热爱的土地不会辜负他们付出的辛勤劳动。启示我们只要朝着目标努力,坚持不懈,每个人都能拥有属于自己的收获。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
【解析】【导语】本文通过描写姐姐姐夫和哥哥嫂子备春的劳作场景,展现农民对土地的热爱与辛勤,体现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主题。
【点评】(1)本题考查梳理文章内容。先明确题干指向,从文中找对应段落,提取关键行为、事件等信息,按逻辑概括,如找“农耕机翻耕”相关,就定位语句,前后梳理筛灰、铺灰、整地、施肥等步骤,提炼成简洁要点。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先从修辞、用词等角度识别手法,再结合句子内容分析其描绘的景象,最后点明手法作用——既表现对象特点,又烘托情感,清晰关联手法、内容与效果。
(3)本题考查情节的作用。先明确是否认可情节存在(表态),再从人物塑造、主题表达、内容真实性等角度,结合文本具体情节分析,理清对人物、主题、整体效果的作用。
(4)本题考查语句的阅读启示。先理解语句关键词,结合文中人物行为,提炼出努力、准备、热爱等品质,联系生活或自身,阐释这些品质如何带来收获,清晰说清从文本到启示的推导逻辑。
4.本题考查梳理文章内容。根据题干提示“农耕机翻耕”,找到“姐夫则开动农耕机翻耕”,据此可知①②处在该句之前概括,③④在③段后概括;根据“姐姐姐夫把灰一篮篮筛下,顺着筛眼飒飒漏下的柴火灰用于肥土肥泥,剩下的炭渣用来烤火取暖”,姐姐姐夫筛灰,制作肥土肥泥的柴火灰,据此可概括①处为:筛制柴火灰;根据“姐姐把灰均匀铺撒在坡地上”,姐姐在坡地上均匀铺撒柴火灰,据此可概括②处为:均匀铺撒柴火灰;根据“翻耕完后,姐姐把翻耕的土地平整好”,姐姐平整好翻耕的土地,据此可概括③处为:平整土地;根据“姐夫开着农用车一趟趟把备好的粪肥运到地里,一层层泼洒”,姐夫把粪肥运到地里泼洒,据此可概括④处为:泼洒粪肥。
故答案为:筛制柴火灰;均匀铺撒柴火灰;平整土地;泼洒粪肥。
5.本题考查赏析句子。①从“一栋栋木屋农舍,一声声鸡鸣犬吠,一坝坝田园田野,和一山山青翠秀色”,可以看出运用了环境(景物)描写,结合“一大早,姐姐姐夫就开着农用三轮车上山了”,姐姐姐夫一大早就上山了,据此可知描写了乡村清晨的美好景象,作者把家乡景色描绘的十分美好,暗含着对乡村的赞美之情。
②“一栋栋木屋农舍”“一声声鸡鸣犬吠”“一坝坝田园田野”“一山山青翠秀色”,可以看出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得句式整齐,富有气势,结合“一大早,姐姐姐夫就开着农用三轮车上山了”姐姐姐夫一大早就山了,可知该句写出了乡村的美丽景色,作者把家乡景色描绘的十分美好,抒发了对家乡的赞美之情。
故答案为:①环境(景物)描写。描绘了一幅鸡犬相闻、生机勃勃乡村图景,暗含着对乡村美好景色的热爱和赞美之情。②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将乡村清晨的和谐安适的田园风光展现在读者眼前,句式整齐,富有气势和节奏感,抒发了对家乡的热爱和赞颂之情。
6.本题考查情节的作用。首先表态,不同意,然后结合内容阐述理由即可。根据“嫂子骂他,他笑呵呵的,听不见;天上打雷,他懵懂懂的,听不见。但田土和庄稼的一呼一息,他听得清清楚楚”,哥哥听不见声音很大的叫骂和打雷,却听得清清楚楚的田土和庄稼的一呼一息的细微声音,据此可知嫂子骂他和天上打雷,大声音都听不见,与哥哥听得清清楚楚田土和庄稼的一呼一息的细微声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结合“在后辈心里,干这些农活辛苦,他们心疼老人。可在哥哥姐姐这辈人眼里,这根本不苦,反倒乐在其中”,对干农活,哥哥姐姐乐在其中,据此可知突出了哥哥对土地和庄稼的热爱,丰富了人物形象。
故答案为: 不同意。嫂子骂他和天上打雷的声音,他都听不见,与他对田土和庄稼的一呼一息的细微声音听得清清楚楚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哥哥对土地和庄稼的热爱,丰富了人物形象。
7.本题考查语句的阅读启示。结合“姐姐姐夫为兔年春天做准备时,还是虎年的寒冬腊月,距离温暖春天的到来还有一段光景。农人在春天里干活叫种阳春,为种阳春做准备叫备春”,姐姐姐夫早早就开始备春,据此可知要想干好事情,要早做准备;结合“姐姐姐夫把灰一篮篮筛下,顺着筛眼飒飒漏下的柴火灰用于肥土肥泥,剩下的炭渣用来烤火取暖。姐姐把灰均匀铺撒在坡地上,姐夫则开动农耕机翻耕”“翻耕完后,姐姐把翻耕的土地平整好,姐夫开着农用车一趟趟把备好的粪肥运到地里,一层层泼洒”,姐姐姐夫从筛制柴火灰、均匀铺撒柴火灰到农耕机翻耕并平整土地,到泼洒粪肥的“备春”工作,据此可知他们为了种阳春,做了大量的工作;结合“可在哥哥姐姐这辈人眼里,这根本不苦,反倒乐在其中”,哥哥姐姐热爱劳动,以苦为乐;根据以上分析结尾“春光和秋色,永远不会辜负哥哥姐姐这样种阳春的人”意思是:只有像哥哥姐姐那样在春天里辛勤播种,付出勤劳和汗水的人,在秋天里才有收获。这启示我们要珍惜拥有的青春时光,好好学习,才会有将来的丰厚收获。
故答案为: 付出总会有回报,努力总会有收获。哥哥姐姐是千千万万农民的缩影,他们深深热爱的土地不会辜负他们付出的辛勤劳动。启示我们只要朝着目标努力,坚持不懈,每个人都能拥有属于自己的收获。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