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08:运动和力(实验题) 暑假冲刺练习(含解析)2024-2025学年物理八年级下册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复习08:运动和力(实验题) 暑假冲刺练习(含解析)2024-2025学年物理八年级下册人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7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7-08 13:10: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暑假冲刺练习】专题复习08:运动和力(实验题)-2024-2025学年物理八年级下册人教版(2024)
一、实验探究题
1.小文和小雨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做了下图所示的实验:
(1)小文认为卡片的重力可能对实验造成影响。如果这个卡片无法更换,她可以把这个卡片剪得小一点以减小卡片自重,或者通过   (选填“增加”或“减少”)钩码重力的方法来减小卡片重力对实验的影响;
(2)实验过程中,小文在甲图右侧加挂了一个钩码,由静止释放小卡片发现小卡片向右加速运动,由此可以得到二力平衡的一个条件:相互平衡的两个力必须   ;
(3)小文将小卡片旋转一定角度,如图乙所示。松手后发现小卡片又恢复图甲所示原状。这说明两个力必须作用在   上,物体才能平衡;
(4)为了验证(3)中小文的结论,小雨同学将小卡片往下拉到一定距离,如图丙所示。松手后发现小卡片又恢复图甲所示原状,小雨的方法   (选填“正确”或“错误”);
(5)小文在上述探究活动的基础上,还想进一步探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二力平衡条件,于是她提出了如下实验方案:将钩码直接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用弹簧测力计拉着钩码在   (选填“水平方向”、“竖直方向”或“任意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观察到弹簧测力计   的现象,可以得出结论:物体在静止时的二力平衡条件同样适用于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
2.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   (选填“必须”或“不必”)沿水平方向拉着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比较   两次实验,可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有关;比较   两次实验,可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3)小组交流讨论时发现:在实验中很难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于是小明设计了如图丁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中,小明   (选填“一定”或“不一定”)要匀速拉动长木板B.当用F=3N的力水平拉动木板B向左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1.2N,则木块A受到摩擦力的方向为   (选填“水平向左”或“水平向右”);若增大拉力F,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如图是“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1)图甲中,小明将木板固定,水平拉动木块,拉力逐渐增大,木块一直保持静止,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小华同学发现小明实际操作中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稳定,于是改进了实验,如图乙;改进后加速拉动木板,则测得木块所受的摩擦力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实验中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匀速拉动木板;
(3)小华在图乙的基础上继续进行实验,他通过改变木块上砝码的个数改变木块对木板的压力,记录多组滑动摩擦力f及压力的大小,作出摩擦力f随压力的变化图像,如图丁中A所示,则滑动摩擦力f与压力成   关系;若换用更粗糙的木板重复上述实验,作出摩擦力f随压力的变化图像,如图丁中   所示(选填“B”或“C”);
(4)图丙中,小华水平匀速拉动木板,测力计A的示数为5N,测力计B的示数为3N,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   N;若增大拉力,当A的示数为6N时,木板受到地面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   N。
4.如图所示是某科创小组的同学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活动中,本组同学根据自己的猜想设计了以下甲、乙、丙三种实验装置来完成实验。其中A为方木块,B为底部带轮子的实验小车,C为一轻薄塑料片,实验中所用每一个钩码质量均为50g,不计绳重及其绳子与滑轮之间摩擦(g取10N/kg)。
(1)在三种实验装置中,固定在桌子边缘的滑轮的作用是   ;该实验中科创小组的同学们是通过调整   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小明所在的小组发现他们使用甲实验装置探究过程发现,无论只在左边还是只在右边单独悬挂一个钩码,方木块A均处于静止,而小军采用他们设计的乙实验装置来探究,却没有这种情况,分析其原因主要是   对该实验影响较大;
(3)通过大家的探究和分析,小丁和老师最后选择丙实验装置来进行探究。当卡片C平衡时,小丁将卡片装过一定角度,松手后,同学们发现小卡片   (选填“能”或“不能”)保持松手前的状态。设计该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
(4)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如图丙装置所示情况下,小丁同学下一步的操作是   。
5.如图所示,某同学用下列器材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粗糙程度均匀的长木板一块,质量相等的木块和铝块各一个,弹簧测力计一只;
(1)实验中他都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缓慢拉动物块,使其在水平长木板上做   运动,甲乙丙丁四次实验弹簧测力计读数如下所示,其中甲图中的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   N;
(2)由   (填“甲、乙”“甲、丙”“甲、丁”)两图所示的实验说明: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   越大,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越大。丙图中木块对木板的压力是由于   (填“铝块”“木块”“长木板”)发生了弹性形变而产生的。丙丁两图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同,主要是由于物体与木板间   不同造成的;
(3)将甲图中木块侧放,水平匀速直线拉动木块,测力计示数不变,说明物体间接触面积的大小   (填“会”“不会”)影响物体间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4)在实验中发现,拉着木块运动时很难控制“匀速”,于是他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装置,将弹簧测力计固定,改为拉动长木板,这样改进后的装置的优点是长木板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做匀速直线运动;此实验中,木块受到   (填“水平向左”“水平向右”)的   (填“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
6.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磊用完全相同的两块木块A、B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丁实验。
(1)在进行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必须沿水平方向拉着木块做   运动,此时,才能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对比   两次实验说明:压力相同,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3)根据丙、丁两次实验得出的结论,小磊分析如图(一)所示的三个完全相同物体C、D、E,用细绳a、b相连置于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地面上,现用拉力F作用于E上,使C、D、E一起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若此时细绳b对C物体的拉力为5N,拉力F是   N;
(4)小磊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如图(二)所示,在用力将木板向右拉出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   (选填“A”或“B”)的示数大小等于木块与木板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
7.小南在梳理“滑动摩擦力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通过抽出压在书下的尺的体验活动(如图甲所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压力有关;
(1)请你写出小南猜想的依据是:   ;
为了验证这个猜想,小南利用弹簧测力计、长方体木块及水平长木板,组成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如下探究;
(2)将木块平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先后两次分别拉动一个木块、两个叠放在一起的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   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拉力的大小。测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据记录表格,并将上述的实验证据记录在该表格中   ;
(3)许多情况下摩擦是有用的,人们常常设法增大它。请你列举在生活中增大摩擦的例子,并利用上述的实验结论进行解释。(写出一例)
例子:   ,
解释:   。
8.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   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同学们学过的   知识,可知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与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
(2)分析甲、乙两次实验可知:当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   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下列事例中,利用了该结论的是   (填序号);
①要让自行车更快地停下来,可以用力捏闸
②要改变冰壶的速度和方向,可以用刷子刷冰面
③要使门轴更容易转动,可以给门轴的合页加润滑油
(3)图丙中,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在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此时砝码受到的摩擦力为   N;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为,砝码和木块一起运动时,木块对长木板的摩擦力为   N。
9.课后服务活动中,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进行了“二力平衡条件”的探究。
(1)实验过程中小王发现两托盘中的砝码质量相差较多,但物体却能保持静止,所以他得出结论是:互为平衡的两个力大小不相等。得到这一结论是因为他选择了   (选填“甲”或“乙”)组器材做的实验;
(2)小王把小车转过一个角度,然后松手,观察小车能否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他的这一操作是为了验证“两个力必须   才能平衡”这一条件;
(3)同组小李提出将装置中的物体换成小卡片,如图丙,这样不但能减小   对实验产生的影响,还具有更适合探究   的优点(填字母)。
A.方向相同的两个力能否平衡 B.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两个力能否平衡
C.大小不相等的两个力能否平衡 D.不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能否平衡
10.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亚里士多德提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你同意他的说法吗,小组同学决定一起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和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
(1)利用如图装置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请回答:
①探究阻力对运动小车的影响时,改变水平面的粗糙程度,让小车从斜面的   (选填“相同”或“不同”)高度由静止滑下,使小车到达水平面的初速度相同:
②实验现象是:水平面粗糙程度越小,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   ,滑行的距离越远;
③根据实验结论,可推理得出:水平运动的小车如果所受的阻力为零,小车将   。
(2)为了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张军同学设计了如甲的实验。
①装置两端的滑轮的作用是改变拉力的   ,实验中发现两边的钩码质量相等时,木块静止,当两边的钩码质量不相等时,木块仍保持静止,则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木块还受到   的影响:
②张军对实验进行了改进,将木块换成了小车(如图乙)。当小车两边的钩码质量相等,张军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小车转回原来位置,这说明彼此平衡的两个力需要在   
③张军又将木块换成弹簧测力计如图丙所示,在两边各挂上2个钩码,每个钩码重0.5N,则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选填后面的选项)
A.2N  B.1N  C.0N
11.如图所示,小明用同一个木块进行了“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木板、棉布均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1)为了测出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应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并使其做   运动,据   条件可知,木块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分析图甲、乙,可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的关系;
(3)在做图甲所示实验时,小明进行了两次正确的操作,两次木块运动的速度分别为 v1、v2,所受的摩擦力分别为f1、f2。已知 v1>v2,则f1   f2(>/=/<);
(4)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时,小明发现甲、丙两次实验弹簧测力计示数差距较小,下列改进措施可行的是   (填字母);
A.仅将丙实验中的木块换成质量更大的木块
B.仅将丙实验中的棉布换成粗糙程度更大的毛巾
C.在木块上放一个与图乙相同的砝码,并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图乙比较
12.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小明用完全相同的木块分别做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三个实验。
(1)实验时每次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做   运动,依据   知识可知此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乙、丙两个实验说明:在   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甲、乙两个实验说明:在接触面越粗糙程度相同时,   ,摩擦力越大;
(3)小明认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接触面的面积有关,于是他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将木块沿竖直方向切成两部分继续进行实验,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由表中数据验证了自己的猜想,这种做法   (填“正确”或“错误”),理由   。
次数 木块大小 接触面积s/cm2 摩擦力f/N
1 整块 150 1.5
2 三分之二块 100 1.0
3 三分之一块 50 0.6
13.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小红按照如图甲、乙、丙三种情况进行实验。甲、乙两图中的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且较光滑,丙图中接触面较粗糙。
(1)小红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木板上沿着水平方向做   运动,由二力平衡条件可知,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拉力大小;
(2)分析甲、乙两次实验、得出结论:   ;以下现象中利用了该结论的是   (选填字母);
A.轴承上加润滑油 B.体操运动员在手上涂镁粉
C.刹车时用力捏自行车的手闸 D.移动很重的石块时,在地上铺设滚木
(3)某次实验中,木块运动的路程与时间图像如图丁所示,若在0~t1和t1~t2时间段内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F1和F2,则F1   F2(选填“>”“=”或“<”)。
14.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目的是控制小车每次滑到水平面时   。
(2)在本实验中,记录“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目的是为了   
A.反映小车在水平面上所受阻力大小
B.反映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情况
C.既反映物体减速的快慢,又反映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3)实验中,小车仅在木板表面运动时冲出了木板,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重做本实验以获取可靠的证据。
(4)一架在空中水平向右匀速直线飞行的飞机上,自由落下了一颗炸弹,如下图所示给出了几种炸弹落地前与飞机关系的情形,请你作出正确的选择:
①不计空气对炸弹的阻力,炸弹与飞机的位置关系为    图;
②实际上,由于空气阻力的存在,炸弹与飞机的位置关系为     图。
15.如图所示,艾丽和同学一起用木块和小车进行了以下力学实验。
(1)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①实验中为了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应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    拉动木块;
②比较甲、丙两次实验可以得出结论:在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    ,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越大;
③艾丽在实验中发现较难控制木块做匀速运动,导致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稳定,于是她和同学们讨论后改进了实验。如图丁所示,使用该装置时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匀速拉动长木板进行实验;当拉动木板时,木块所受的摩擦力方向向   (选填“左”或“右”);
(2)为探究“力与运动的关系”,艾丽设计了如图戊所示的斜面实验;
①三次实验中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应让小车从斜面的    由静止开始滑下;
②比较A、B、C三次实验,发现水平面阻力越小,小车在水平面滑行的距离越   (选填“远”或“近”);如果水平面绝对光滑,则小车将在水平面上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③该实验   (选填“能”或“不能”)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16. 小刚发现汽车在柏油马路上容易停下来,而在冰雪路面上不容易停下来。
(1)由此小刚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   有关。于是小刚利用长木板、毛巾、装有沙子的纸盒A、长方体物块B,以及弹簧测力计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2)小刚通过比较   两图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可以验证他的猜想;这种实验方法名称是   ;这种测滑动摩擦力的原理是   ;
(3)小明认为滑动摩擦力还和接触面积有关,所以他进行的操作是,将A从中间切断,并拿走一半,测出剩余一半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于是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大小跟接触面积有关,老师说操作是错误的,原因是   ;
(4)该实验很难保证   ,于是改进如图丁,要测量出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下方木板   匀速。(选填“必须”或“不必”)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增加;大小相等;同一直线;错误;任意方向;示数不变
2.【答案】必须;甲、乙;甲、丙;不一定;水平向左;不变
3.【答案】变大;不受影响;不需要;正比;B;3;2
4.【答案】改变力的方向;钩码数量;摩擦力;不能;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能否平衡;用剪刀将纸片切为二部分
5.【答案】匀速直线;2;甲、丙;压力;木块;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会;不需要;水平向左;滑动摩擦力
6.【答案】匀速直线;甲、乙;15;A
7.【答案】同尺、同书,压书的力越大,抽出书下的尺越费力;二力平衡条件;
实验次数 接触面粗糙程度 压力 弹簧测力计示数
1 同一接触面 一个木块
2 两个木块叠放
;增大压力例子;控制粗糙程度相同,增大压力增大摩擦力
8.【答案】匀速;二力平衡;压力;①;0;3.0
9.【答案】甲;在同一直线;摩擦力;D
10.【答案】相同;小;做匀速直线运动;方向;摩擦力;同一直线上;B
11.【答案】匀速直线;二力平衡;压力;=;BC
12.【答案】匀速直线;二力平衡;压力;压力越大;错误;没有控制压力相同
13.【答案】匀速直线;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C;=
14.【答案】初速度相同;C;不需要;乙;甲
15.【答案】(1)匀速直线;粗糙;不需要;左
(2)相同高度;远;匀速;不能
16.【答案】(1)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甲、乙;控制变量法;二力平衡条件
(3)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同
(4)木块匀速;不必
【解析】【解答】(1)汽车在柏油马路上容易停下来,而在冰雪路面上不容易停下来,柏油马路和冰雪路面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同,由此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2)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要控制另一个变量:压力大小相同,小刚通过比较甲、乙两图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可以验证他的猜想;木块匀速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3)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跟接触面积的关系时,要控制压力大小相同,将A从中间切断,并拿走一半,则压力也变小了,操作是错误的,原因是没有控制压力大小不变。
(4)该实验很难保证匀速,于是改进如图丁,压力不变、接触面粗糙程度不,滑动摩擦力不变。弹簧测力计相对地面处于静止状态,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便于读数。
故答案为:(1)接触面的粗糙程度;(2)甲、乙;控制变量法;二力平衡条件;(3)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同;(4)木块匀速;不必。
【分析】(1)结合实际分析,柏油路比冰雪路面粗糙;
(2)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有两个: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研究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另外一个因素不变,这种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木块匀速滑动时受力平衡,摩擦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3)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跟接触面积有关时要控制压力大小相同;
(4)压力不变和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则滑动摩擦力不变,实验时不必保持匀速直线运动。但是弹簧测力计相对地面处于静止状态,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便于读数,使读数更准确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