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高频易错考点 我们生活的大地(培优)-2024-2025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期末高频易错考点 我们生活的大地(培优)-2024-2025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7-08 19:53: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期末高频易错考点 我们生活的大地(培优)-2024-2025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一、选择题
1.下列地形地貌与风蚀作用有关的是(  )
A.沙漠中的蘑菇
B.火山湖
C.冰斗山
D.冲积平原
2.我国科学家发明了一款新型植物茎流传感器(如图),可直接贴附在茎秆、叶片等表面,监测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及分配情况。由此推测,该传感器可监测的植物组织是()。
A.保护组织 B.输导组织 C.分生组织 D.机械组织
3.生物体内有很多“桥梁”结构承担着运输的功能,如图所示,甲乙分别为人体和植物体内的有关物质运输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中的物质主要通过血管运输
B.脐带是胎儿和母体物质交换的场所
C.③主要是有机物,依靠导管运输
D.④主要是水和无机盐,依靠筛管运输
4.取充分干燥的土壤,放在细密的铁丝网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到土壤变黑有焦味,且质量减小。则说明土壤中含有(  )
A.空气 B.水 C.无机盐 D.有机物
5.常见地图的方向都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把地图平摊在桌子上.它同实际生活中的方向完全一致。想一想星空图的用途,它的方向应该是(  )
A.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B.上北下南,左东右西
C.上东下西,左北右南 D.星图不需要有方向
6.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太阳和月球是与人类最密切的天体。下列关于太阳、地球和月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是一颗行星
B.地球内部只分为地壳、地幔两层
C.地球自转一周约为24 h
D.月球是一颗会发光的卫星
7.壤土类土壤组成成分的体积分数保持在一定的范围。若因为外界影响导致以下变化:空气含量增多,水分含量减少,则说明(  )
A.通气性变好,保水性变好,有利于植物生长
B.通气性变好,保水性变差,有利于植物生长
C.通气性变好,保水性变差,不利于植物生长
D.通气性变差,保水性变差,不利于植物生长
8.杨梅是余姚的特色农产品。种植杨梅理想的土壤是壤土类土壤,通气、透水、保水和保肥能力强。下列按体积分数构建的土壤组成模型中,符合上述土壤要求的是(  )
A. B.
C. D.
9.某同学与父母去天目山旅游,游览时对青山绿树底下的“红土”很好奇,他想“红土”与嘉兴的“黑土”相比,除颜色不一样外,其他性状还有什么不一样呢?于是他将采集的样品带回家,并做了如下实验。从图中的对照实验可以看出,他在探究两种土壤中的(  )
A.有机物含量 B.土壤生物数量
C.空气体积分数 D.无机盐含量
10.蜜桃栽培历史悠久,品系繁多,科研人员和果农在长期的栽培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下是一位果农遇到的相关问题,以下分析或措施错误的是(  )
A.该果农家的桃树枝繁叶茂,却在形成花蕾后出现了落蕾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果农应及时的给果树施加磷肥,以减少落蕾现象
B.果农应该每年对桃树进行必要的修剪,调节枝叶的合理分布,通风透光,调节生长与结果,减少无用枝条和花对营养的消耗
C.果农应该小心保护顶芽,以便使果树主干长得高大健壮,增加结果量
D.果农可在果园饲养蜜蜂,利用蜜蜂为果树传粉,同时获得蜂蜜,一举两得
二、填空题
11.凭手感可以判别土壤的质地,如最易搓成条状的是   。在土壤结构中,对农业生产最有价值的是   结构。
12.小李把一碟鱼的内脏埋进菜园的土里,过一段时间后,发现那里的菜长得特别旺盛,而翻开泥土,鱼的内脏不见了。请分析回答:
(1)土壤中的   将鱼的内脏   ,所以过一段时间后鱼的内脏就不见了。
(2)鱼的内脏分解生成的   和   被蔬菜吸收,成为制造   的原料,所以那里的菜长得特别旺盛。
(3)这种现象说明   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13.根据提供的资料回答问题: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所以保护和合理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国策。提高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防止水土流失等都是正在研究并且可行的方法。
(1)除草可以除去和庄稼争夺生存条件的杂草以保证粮食产量。除草的方法有多种,“锄禾日当午”中的“锄禾”和喷洒除草剂都能除草,但是“锄禾”的方式更有利于庄稼的生长,因为“锄禾”不只是能除草,还能   。
(2)农民不光除草,有时还种草,例如在冬季农田闲置的时候,种上学名是“紫云英”、俗称“红花草籽”的草,到来年春天犁田毁草,把紫云英翻压在土里,这样可以增加土壤肥力,这是因为   。
(3)水土流失已经严重威胁我国的土地资源,请写出防治水土流失提出两个合理建议:   。
14.土壤根据其中砂粒、粉粒和黏粒含量比例的不同,其质地可以分为三类。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从池塘底部清理出的淤泥,黏粒含量多,故保水性   。(选填“强”或“弱”)。
(2)花生因地下结荚,要求土质疏松,不喜潮湿,在中国的许多地方俗称为“落花生”。根据它的这一特性,则适合花生生长的土壤类型是   。
15.当土壤中含    过多,超过土壤的   能力时,就会引起土壤的    、    和功能方式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   ,间接被人体   ,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就是土壤污染。
16.取四份土壤,按照下列要求进行实验:在①②③个花盆(花盆底部有孔,下同)中放入较肥沃的土壤,花盆④中放入细砂和碎石块,并将花盆①放入盛满水的水盆中,水面和土面相平,用长势相同的同类植物移栽盆中,每天给花盆①②④土壤浇相同的适量的水,花盆③不浇水,连续15天后发现:花盆    (填数字序号)中的植物长势良好,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   。
三、实验与探究题
17.小科想知道“土壤性状和植物生长的关系”。他分别取等体积的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装在三个同样大小的花盆内,并分别标记为A、B、C。如下表所示是他的实验方案。
花盆 植物名称 放置地点 浇水量(mL) 每天浇水次数
A 郁金香 窗台 200 1
B 小雏菊 窗台 100 2
C 小锥菊 窗台 200 1
(1)请指出此设计方案的不合理之处。   。
(2)根据你修正后的方案,你预计种在   (填字母)盆中的植物生长情况最好。
四、综合题
18.为了测定土壤中不同颗粒所占的比例,小明同学在校园中采集了土壤的样品。经测定,其土壤成分的比例如下:
空气

粉砂粒
砂粒
黏粒
有机物
25%
25%
15%
17%
16%
2%
(1)该土壤样品的类型为   。
(2)该地的土壤通气性能   (填“较好”或“较差”),透水性能   (填“较好”或 “较差”),对植物生长   (填“有利”或“不利”)。
19.目前,我国各地采用的垃圾处理方法基本上都是掩埋法,生活垃圾在埋入土中后很快会被细菌等微生物降解,但如果我们用塑料袋把垃圾包起来,不仅延缓了垃圾的降解时间,而且将大量垃圾埋入土壤中,会对环境造成不可挽救的危害,这是“垃圾袋装化”
最大的弊端。据此回答问题。
(1)垃圾在土壤中降解时,细菌等微生物起到的作用是   。
(2)“垃圾袋装化”的最大弊端是对环境造成   ,其原因是   。
(3)近年来,我国各大城市都强制要求将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将钢铁、有色金属、玻璃、陶瓷、塑料等统统分开后再用不同方法加以处理,你认为这种方法的好处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解析】【分析】地形地貌受内力和外力的共同影响,内力导致地壳变动、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等;外力主要有流水、风力等。
【解答】A、沙漠里的蘑菇是由于风蚀导致的,故A正确;
B、火山湖是由地球内力导致的,故B错误;
C、冰斗山是由冰川侵蚀导致的,故C错误;
D、冲积平原是由流水侵蚀导致的,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2.【答案】B
【解析】【分析】 植物的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薄壁组织、输导组织、分生组织、机械组织等,它们各有一定的生理功能。
【解答】 A.保护组织一般由植物根、茎、叶表面的表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故A不符合题意;
B.输导组织有运输物质的作用,植物体内的导管能运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能运送有机物,即传感器可监测的植物组织是输导组织,故B符合题意;
C.分生组织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形成其它组织,故C不符合题意;
D.薄壁组织有制造和储存营养的功能,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答案】A
【解析】【分析】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经导管自下而上运输,叶片制造的有机物,经过筛管自上而下运输。
【解答】A、人体的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通过血管运输,故A正确;
B、胎盘是胎儿和母体物质交换的场所,故B错误;
C、③主要是水分和无机盐,依靠导管运输,故C错误;
D、④主要是有机物,依靠筛管运输,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4.【答案】D
【解析】【分析】有机物在加热过程中会发生分解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水蒸气等物质,同时也会产生焦味和质量减小的现象。
【解答】如果取充分干燥的土壤,放在细密的铁丝网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到土壤变黑有焦味,且质量减小,就可以推断出土壤中含有机物,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5.【答案】B
【解析】【分析】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根据经纬网判断方向;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判断方向,指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为北向判断;在没有指向标和经纬网的地图上,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
【解答】星空图的用途,它的方向应该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故答案为:A。
6.【答案】C
【解析】【分析】太阳是一颗恒星,恒星可以自己发光;月球是一颗卫星,不会自己发光,只能反射太阳的光;地球是一颗行星,本身不会发光,只能反射太阳的光;地球的内部结构从外向内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的自转,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为24小时;
【解答】A. 太阳是一颗恒星,A错误;
B. 地球内部只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B错误;
C. 地球自转一周约为24h ,正确;
D. 月球是一颗不会发光的卫星,错误;
故答案为:C.
7.【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植物生长的环境要素分析。
【解答】 壤土类土壤组成成分的体积分数保持在一定的范围。若因为外界影响导致以下变化:空气含量增多,水分含量减少,则说明通气性变好,保水性变差,不利于植物生长,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8.【答案】B
【解析】【分析】土类土壤是适于大部分植物生长的土壤。这种土壤固体部分(矿物质颗粒和有机质)占土壤总体积的50%,其中有机质占固体部分的1%~5%;水和空气各占25%,这样的土壤既通气、透水,又保水、保肥,能为植物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空气和有机质。
【解答】壤土类土壤中水和空气各占25%,即各自所占所示圆形图的四分之一;矿物质颗粒和有机物占50%,其中有机质占固体部分的1%~5%,结合模型可知B符合要求。
故选B。
9.【答案】C
【解析】【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根据题干可知,本题没有对土壤浸出液进行处理,故没有对有机物和无机盐进行鉴别;通过图示装置分析可知,装置中没有收集昆虫的容器;故也不能测出土壤生物的数量;本题只能根据同等页面需要的水的量的多少来判断土壤中含有的空气的量的多少;
故选C。
10.【答案】C
【解析】【分析】(1)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无机盐包括含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其中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含磷的无机盐可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含钾的无机盐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2)顶端优势是指一个枝条上,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抑制的现象.对于用材林,我们要保护好顶芽,及时去除部分侧枝,让树木长得又高又直.对于果树等,我们要及时去掉顶芽,促使侧芽发育成枝条,从而多开花,多结果实.(3)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某些动物数量过多时也会危害植物,如蝗灾等.
【解答】解:A、由分析可知,磷肥能够促进番茄花芽分化,提早开花结果,能使植物多开花多结果,促进幼苗根系生长和改善果实品质.果农及时给桃树施加了某种肥料,落蕾现象消失了,并且不久开花,果农施加的肥料应该是磷肥,A正确;
B、要提高果树的产量,应破坏顶端优势,使其多产生侧枝.所以果园里,果农应该每年对桃树进行必要的修剪,调节枝叶的合理分布,通风透光,调节生长与结果,减少无用枝条和花对营养的消耗,B正确;
C、对于用材林,我们要保护好顶芽,及时去除部分侧枝,让树木长得又高又直.对于果树等,我们要及时去掉顶芽,促使侧芽发育成枝条,从而多开花,多结果实,C错误;
D、一朵花开放之后要经过传粉和受精才能形成果实和种子,果农可在果园饲养蜜蜂,利用蜜蜂为果树传粉,同时获得蜂蜜,一举两得,D正确.
故选:C.
11.【答案】黏土类土壤;矿物质颗粒
【解析】【分析】(1)黏土类土壤更容易搓成条;
(2)土壤主要是由矿物质颗粒构成的,大小不等的矿物质颗粒的多少和排列方式就成为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
【解答】黏土类土壤质地黏重,湿时黏、干时硬,保水、保肥能力强,渗水、透气性能差,最易搓成条状。土壤主要是由矿物质颗粒构成的,大小不等的矿物质颗粒的多少和排列方式是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对农业生产最有价值的是矿物质颗粒结构。
12.【答案】(1)微生物;分解了
(2)水;无机盐;有机物
(3)微生物
【解析】【分析】土壤的成分主要有:土壤生物:如真菌、细菌等微生物;而土壤非生物:无机物,有机物,腐殖质,空气,水;微生物能讲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和水;
【解答】(1)土壤中的微生物将鱼的内脏分解了,所以过一段时间后鱼的内脏就不见了。
(2)鱼的内脏分解生成的水和无机盐被蔬菜吸收,成为制造有机物的原料,所以那里的菜长得特别旺盛。
(3) 这种现象说明微生物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故答案为:(1)微生物、分解了(2)水、无机盐、有机物(3) 微生物
13.【答案】(1)使土壤疏松,增加土壤的透气性
(2)紫云英分解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
(3)植树造林、退耕还林
【解析】【分析】(1)疏松的土壤能使植物的根呼吸空气中的氧气,促进植物生长。
(2)紫云英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降低土壤中有害有毒物质的活性。
(3)过度开荒和过度放牧现象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解答】(1)由于植物生长过程中需要土壤保持充足的空气,因此“锄禾”不只是能除草,还能使土壤疏松,增加土壤的透气性。
(2)紫云英能为土壤提供丰富的养分。紫云英能固定空气中的氮,茎叶在土壤中腐解后能大量地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和氮、磷、钾、钙、镁和各种微量元素。
(3)退耕还林就是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出发,将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坡耕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停止耕种,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因地制宜地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林是防治水土流失的方法。
故答案为:(1)使土壤疏松,增加土壤的透气性(2)紫云英分解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3)植树造林、退耕还林
14.【答案】(1)强
(2)砂土类
【解析】【分析】土壤根据矿物质颗粒、空气、水和有机质等的组成比例不同,可以分为砂土类、黏土类、壤土类三种土壤类型。
【解答】(1)从池塘底部清理出的淤泥,黏粒含量多,保水性好。
(2)含有较多的砂粒的土壤,比较疏松,水易渗入或流出,排水透气性能好。
故答案为:(1)强(2)砂土类
15.【答案】有害物质;自净;组成;结构;积累;吸收
【解析】【分析】工农业和生活废水和固体废物的任意排放,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都可能会导致土壤的化学污染,从而破坏土壤的结构。另外,某些病菌、寄生虫和病毒也会对土壤产生生物污染。
【解答】当土壤中含有害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果和功能方式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间接被人体吸收,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就是土壤污染。
故答案为:有害物质;自净;组成;结构;积累;吸收
16.【答案】②;水分
【解析】【分析】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适宜的光照。
【解答】 连续15天后发现:花盆② 中的植物长势良好 ;②和③两个实验处理的差别是③中没有浇水,②中浇水, 结果是②的长势良好,通过这组对比因此说明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水分。
故答案为:②;水分
17.【答案】(1)没有控制变量,栽培植物的种类不统一,浇水量不同,每天浇水次数不同
(2)C
【解析】【分析】 控制变量法指的是在众多的影响某个物理量的因素和条件中,通过人为的控制某些物理量不变,而只改变我们要研究的那个因素的值,从而观察和分析出这个因素对这个物理量的影响;
【解答】(1)探究 “土壤性状和植物生长的关系” ,应该控制土壤种类不同,其他的条件都相同,此设计方案中没有控制变量,栽培植物的种类不统一,浇水量不同,每天浇水次数不同;
(2)根据修正后的方案,预计种在C盆中的植物生长情况最好。因为壤土的保水、保肥、通气、透水性能都比较好,最适合植物的生长;
故答案为:(1) 没有控制变量,栽培植物的种类不统一,浇水量不同,每天浇水次数不同 (2) C
18.【答案】(1)壤土类土壤
(2)较好;较好;有利
【解析】【分析】土壤可以分为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种类型。
【解答】(1)按土壤质地,土壤一般分为三大类: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类。砂质土的性质:含沙量多,颗粒粗糙,渗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通气性能好。黏质土的性质:含沙量少,颗粒细腻,渗水速度慢,保水性能好,通气性能差。壤土的性质:含沙量一般,颗粒一般,渗水速度一般,保水性能一般,通风性能一般。根据表格中土壤成分的比例可知,该土壤样品的类型是壤土类土壤。
(2)根据表格可知,该土壤粉砂粒、砂粒较多,因此其通气性能较好,透水性能较好,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1)按土壤质地,土壤一般分为三大类: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类。砂质土的性质:含沙量多,颗粒粗糙,渗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通气性能好。黏质土的性质:含沙量少,颗粒细腻,渗水速度慢,保水性能好,通气性能差。壤土的性质:含沙量一般,颗粒一般,渗水速度一般,保水性能一般,通风性能一般。根据表格中土壤成分的比例可知,该土壤样品的类型是壤土类土壤。
(2)根据表格可知,该土壤粉砂粒、砂粒较多,因此其通气性能较好,透水性能较好,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19.【答案】(1)分解有机物
(2)白色污染;塑料等人工合成材料在土壤中不易被分解,长期留在土壤中会破坏土壤结构
(3)可以将一些物质回收利用,变废为宝,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解析】【分析】 白色污染是人们对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象称谓。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难于降解处理,以致破坏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
【解答】(1) 垃圾在土壤中降解时,细菌等微生物起到的作用是分解有机物;
(2)垃圾袋属于白色污染,因为塑料等人工合成材料在土壤中不易被分解,长期留在土壤中会破坏土壤结构;
(3)分类处理的好处是可以将一些物质回收利用,变废为宝,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故答案为:(1)分解有机物(2)白色污染,塑料等人工合成材料在土壤中不易被分解,长期留在土壤中会破坏土壤结构(3) 可以将一些物质回收利用,变废为宝,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