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高频易错考点 物质的特性(培优)-2024-2025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一、选择题
1.此刻的你正挥动着水笔认真作答,在这个过程中,水笔的墨水中没有改变的是()
A.质量 B.体积 C.密度 D.长度
2.笔、墨、纸、砚并称文房四宝,其中“墨”的主要成分是炭黑。下列性质中属于炭黑化学性质的是()
A.熔点高 B.可燃性
C.难溶于水 D.常温下是固体
3.物体M通过适当处理,出现三种常见的不同物态(甲、乙、 (物态甲)丙),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为固态 B.丙为气态
C.丙变甲是凝华现象 D.乙变丙需要吸热
4.如图所示,由不同物质制成的甲、乙两种体积相等的实心球,此时天平平衡,则制成甲、乙两种球的物质密度之比是()
A.3∶1 B.5∶3 C.2∶1 D.3∶5
5.某兴趣小组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液体的密度,他们根据实验数据,绘出如图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甲的密度小于液体乙的密度
B.当质量相同时,液体甲与液体乙的体积比是5:4
C.当体积为60厘米3时,液体甲的质量为80克
D.液体乙的密度是 千克/米3
6.冬天,天一冷,小科就喜欢吃火锅;而到了夏天,天气一暖和,小科就喜欢吃雪糕。小科观察到,火锅沸腾时会冒“热气”,而吃雪糕时,雪糕周围会冒“冷气”。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 )
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它们都是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7.如下图所示,粗心的小科同学将等质量的浓盐水、酒精和蒸馏水(ρ盐水>ρ蒸馏水>ρ酒精)装入三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后,忘了贴标签。请你利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帮小科同学来判断三个容器中所装的液体()
A.甲是酒精、乙是蒸馏水、丙是浓盐水
B.甲是酒精、乙是浓盐水、丙是蒸馏水
C.甲是浓盐水、乙是酒精、丙是蒸馏水
D.甲是浓盐水、乙是蒸馏水、丙是酒精
8.在试管中放少量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当固态碘变为紫色的碘蒸汽并充满试管后,将试管从热水中取出,放入凉水中,碘蒸汽又会变为固态碘附着在试管内壁上,关于物质碘的物态变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先放热升华后吸热凝华 B.先吸热升华后放热凝华
C.先放热熔化后吸热凝固 D.先吸热熔化后放热凝固
9.东汉王充《论衡》曰:“云雾,雨之征也,夏则为露,冬则为霜,温则为雨,寒则为雪,雨露冻凝者,皆由地发,非从天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云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或凝华形成的
B.雾是空气中的水遇热蒸发形成的
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的
D.霜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10.篆刻艺术是镌刻在中华艺术文脉上的古老印记。作为国粹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如图所示,一位艺术家正在篆刻一枚方章,与篆刻前相比,篆刻后方章的( )
A.体积减少,密度减小 B.质量减少,密度减小
C.质量减少,密度不变 D.体积、质量和密度都减小
二、填空题
11.小明在浴室洗澡时,看到浴室内有两根水管,一根水管上有很多水滴,而另外一根水管上却没有水滴,他猜一根是热水管,一根是冷水管,但他又怕烫着而不敢摸,请你帮他判断出有水滴的那根是 (选填“冷”或“热”)水管,这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成。
12.小林在浴室洗澡时,看到浴室内有两根水管,一根水管上有很多水滴,而另外一根水管上却没有水滴,他猜一根是热水管,一根是冷水管,但他又怕烫着而不敢摸,请你帮他判断出有水滴的那根管是 (选填“冷”或“热”)水管。严寒冬天的清晨,小林来到教室时发现窗户玻璃的 (选填“内”或“外”)侧有一层薄薄的水雾,这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成的。
13.将一根铁丝剪断后,剩余部分的密度 ;将密封钢瓶中的气体抽出一半后,剩余气体的密度 ;液态蜡变为固态后,中间会凹陷下去,则蜡由液态变为固态时,它的体积将 ,密度 (后四空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4.国家标准打印纸为每包500张。小明同学家里新买了一包打印纸,他用刻度尺测出了这包打印纸的总厚度为5cm,则一张纸的厚度为 cm(外包装厚度忽略不计)。在测量过程中,他发现外包装上标着字样,经询问得知,其表示这种打印纸每平方米的质量为70克。由此可算出打印纸的密度为 。
15.取一支注射器。吸入一些乙醚,用橡皮帽套紧针头处,如图所示。再向外拉活塞,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这是一个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然后往里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观察到会有 出现,表明用 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
16.小明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之前,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碘的熔点为,采用图中的两种方式加热,图甲中的颗粒吸热会 (填物态变化名称,下同),图乙中的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图甲中的变化外,还可能会先 再汽化;取出“碘锤”或者移走“碘锤”后,“碘锤”中的碘蒸气会 。
三、实验与探究题
17.实验小组的同学做测量某物体密度的实验。
(1)天平调平衡时指针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测量质量时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用量筒量出物体的体积如图丙,则被测物体的密度为 。
(2)若按图丙中先测出物体的体积,再将物体取出直接用天平测量质量,则所测物体的密度比真实值 (选填“大”或“小”)。
(3)老师说不用砝码和量筒也能测出物体的密度,于是他们用两个相同的烧杯(满足实验需求)、没有砝码的天平、刻度尺以及足量的水等器材,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你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烧杯中装入适量水,用刻度尺测出水面到烧杯杯底的高度。
②将物体放入烧杯中完全浸没,用刻度尺测出此时水面到烧杯杯底的高度。
③将步骤②的烧杯放在天平的左盘,在右盘放一个相同的烧杯, ,用刻度尺测出水面到玻璃杯杯底的高度。
④用上述步骤中的测量表示物体密度的表达式为 (水的密度用表示)
18.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读数,部分数据记录如下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水的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98
(1)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
(2)在探究结束后,四位同学分别交流展示了自己所绘制的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如图所示,其中能正确反映研究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
A.B.
C.D.
四、综合题
19.现在许多建筑的墙壁都用空心砖来砌。人们常用孔洞率来表示砖的空心体积占其外观总体积的比例。现某砖厂生产的一种规格为250毫米×120毫米×100毫米的长方形空心砖,其孔洞率为30%,每块砖质量为4.2千克。试计算:
(1)该空心砖的平均密度为多大
(2)生产同种规格的一块空心砖要比一块实心砖节省多少千克材料
20.底面积为1×10-2米2薄壁轻质圆柱形容器A(容器足够高)放置于水平地面上,里面盛有0.2米深的水,如图所示。将另一质量为6千克、底面积为5×10-3米2的实心金属圆柱体B竖直放入容器A中,待水静止后,圆柱体B上表面露出水面高度为0.1米。
求:
(1)容器中水的质量。
(2)金属圆柱体B的密度。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分析】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通常用符号ρ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ρ = m/V,其中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密度的单位包括 千克/米3(kg/m3)和 克/厘米3(g/cm3),1克/厘米3等于1000千克/米3。
【解答】 此刻的你正挥动着水笔认真作答,在这个过程中,水笔的墨水中没有改变的是密度,质量和体积还有长度都在减小;
故答案为:C
2.【答案】B
【解析】【分析】助燃性是能够支持燃烧的性质,可燃性是能够燃烧的性质。助燃性和可燃性二者不能兼得,有助燃性的没有可燃性,有可燃性的没有助燃性,而它们又是相互依存的,要想燃烧就必须要有具有助燃性和可燃性的两种物质。
【解答】笔、墨、纸、砚并称文房四宝,其中“墨”的主要成分是炭黑。下列性质中属于炭黑化学性质的是可燃性;ACD都是物理性质;
故答案为:B
3.【答案】A
【解析】【分析】 (1)液化方法:①降低温度:只要科学条件允许,任何气体温度降到足够低的时候,都可以液化;②压缩体积:有的气体在常温下压缩体积就能液化;
(2)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凝固是放热过程;
(3)物质从固态不经过液态而直接转化为气态过程叫升华,升华过程中需要吸热。
【解答】 由图分析可知:物态乙压缩变成物态丙,然后降温变成物态甲,推断甲为固态,乙为气态,丙为液态;
A.由上述分析可知甲是固态,故A正确;
B.由上述分析可知丙为液态,故B错误;
C.丙变甲是凝固现象,此过程需要放热,故C错误;
D.乙变丙为液化现象,此过程放热,故D错误。
故选A。
4.【答案】A
【解析】【分析】当天平平衡时左右两侧物体的质量相等,根据图片可得出两种球的质量关系,根据两种球的体积相等结合ρ=得出等式即可求出密度之比。
【解答】因天平平衡时,天平左右两侧物体的质量相等,所以,2m甲+m乙=m甲+4m乙,整理可得:m甲=3m乙,又因甲、乙两种实心球的体积相等,所以根据ρ=可得:ρ甲V=3ρ乙V,
整理可得:ρ甲:ρ乙=3:1。
故答案为:A。
5.【答案】D
【解析】【分析】AD.由图象得出质量等于100g时,甲、乙液体的体积,利用密度公式求甲、乙液体的密度;
B.由可知,在质量相同时,体积与密度成反比;
C.由图象可以得出当体积为60cm3时液体甲的质量。
【解答】 AD.根据图像可知,m=100g时,V甲=80cm3、V乙=100cm3,
甲、乙液体的密度为:,,
且ρ甲>ρ乙,故A错误,D正确;
B.由可知,在质量相同时,,故B错误;
C.由图象可以得出当体积为60cm3时,液体甲的质量为100g,故C错误。
故选D。
6.【答案】D
【解析】【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答】 火锅沸腾时会冒“热气”,是火锅内冒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吃雪糕时,雪糕周围会冒“冷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所以“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7.【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公式V=可知,在质量m相同时,液体密度ρ越小,液体体积越大;液体密度ρ越大,液体体积越小。
【解答】根据公式V=可知,在质量m相同时,液体密度ρ越小,液体体积越大,由于ρ酒精<ρ蒸馏水<ρ浓盐水,所以分析可知:V酒精>V蒸馏水>V浓盐水,所以甲是浓盐水,乙是酒精,丙是蒸馏水,
故答案为:C。
8.【答案】B
【解析】【分析】物质会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也会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
【解答】ACD、由题意,固态碘吸热变为气态碘蒸气的过程叫升华,碘蒸气放热变为固态碘的过程为凝华,所以ACD不符合题意;
B、根据碘的状态变化可知,碘先吸热升华后放热凝华,所以B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B。
9.【答案】B
【解析】【分析】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解答】A、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小水珠,或在极低的温度中直接凝华成小冰晶,小水珠或小冰晶悬浮在高空中形成了云,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C、雾和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B错误,符合题意,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霜是空气中水蒸气在极低温度中遇冷直接变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0.【答案】C
【解析】【分析】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不会随着温度,状态等的变化而变化;密度是单位体积的物质的质量,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解答】 篆刻艺术是镌刻在中华艺术文脉上的古老印记。作为国粹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如图所示,一位艺术家正在篆刻一枚方章,与篆刻前相比,篆刻后方章的质量减少,密度不变;
故答案为:C
11.【答案】冷;液化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
【解答】浴室内水蒸气的温度较高,冷水管的温度很低,则水蒸气在冷水管表面放热从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从而形成大量的小水珠,因此有水滴的是冷水管,没水滴的是热水管。
12.【答案】冷;内;液化
【解析】【分析】气体遇冷后就会被液化成为液体。
【解答】冷水管可以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体形成水滴,因此有水滴的那根管为冷水管;由于冬天教室内水蒸气比室外多,而室外温度比较低,就会使水蒸气在窗户玻璃的内侧的水蒸气液化形成一层水雾。
故答案为:冷;内;液化。
13.【答案】不变;变小;变小;变大
【解析】【分析】(1)根据密度的性质分析;
(2)根据分析剩余气体的密度变化;
(3)分析蜡的体积变化,根据分析密度变化。
【解答】(1) 将一根铁丝剪断后,铁丝的物质种类不变,则剩余部分的密度不变;
(2) 将密封钢瓶中的气体抽出一半后,气体的质量减小而体积不变,根据可知,剩余气体的密度变小;
(3)液态蜡变为固态后,中间会凹陷下去,则蜡由液态变为固态时,它的质量不变,而它的体积将变小,根据可知,密度变大。
14.【答案】0.01;700
【解析】【分析】知道这包纸的总厚度和张数,两者相除即为一张纸的厚度;知道每张纸的厚度可求1m3纸的体积,由70g/m2可知1m3纸的质量,利用密度公式求出纸的密度。
【解答】一张纸的厚度为
一张面积为1m2即104cm2的打印纸的体积
V=Sh=1×104cm2×0.01cm=100cm3
由70g/m2可知,一张面积为1m2纸的质量m=70g,则打印纸的密度
15.【答案】汽化;液态乙醚;压缩体积
【解析】【分析】(1)确定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从而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
(2)液化的方法:①降低温度;②压缩体积,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如图所示。再向外拉活塞,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即乙醚由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现象;
(2)然后往里推活塞,则乙醚气体的体积不断被压缩,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观察到会有液态乙醚出现,表明用压缩体积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
16.【答案】升华;熔化;凝华
【解析】【分析】判断物态变化,首先确定原来的状态,然后确定最后的状态,从而确定物态变化。
【解答】甲图中,“碘锤”在水中加热,水的温度约为100℃,碘的熔点为113.7℃,所以碘不会熔化;碘颗粒吸热会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则该物态变化为升华。
图乙中,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800℃,高于碘的熔点,碘可能先吸热熔化成液态,再汽化成气态。
取出“碘锤”或者移走“碘锤”后,“碘锤”停止吸热,碘蒸汽放热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则物态变化为凝华。
17.【答案】(1)右;2.74×103
(2)大
(3)向烧杯中加水,直至天平平衡;
【解析】【分析】 测量前对天平进行调节,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左侧,平衡螺母向右调节,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右侧,平衡螺母向左调节,直至天平平衡;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左盘中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的示数;使用排水法测量物体的体积时,先用量筒测出适量水的体积,然后测出水和物体的总体积,两者之差就是物体的体积。
【解答】(1)调节天平横梁时,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直至天平平衡;
由图乙知道,物体质量
m=20g+5g+2.4g=27.4g
与图丙知道,物体的体积
V=30mL-20mL=10mL=10cm3
物体的密度
(2)先测的体积,则将物体从量筒的水中取出会沾水,再测的质量会偏大,由知道,测出物体的密度比真实值偏大。
(3)①烧杯装适量的水,用刻度尺测出水面到烧杯底的距离为h1;
②将物体放入烧杯中完全浸没,用刻度尺测出水面到烧杯底的距离为h2;
③将步骤②中的烧杯放在天平的左盘,在天平右盘放一个相同的烧杯,向烧杯中加水,直至天平平衡,用刻度尺测出水面到烧杯底的距离为h3;
设烧杯的底面积为S,则物体的体积
物体的质量
物体的密度为
18.【答案】98;B
【解析】【分析】(1)水在沸腾时不断吸热,温度保持在一定温度不变,这个温度就是水的沸点;
(2)根据水沸腾前吸热温度升高,沸腾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的特点进行分析。
【解答】(1)由实验数据知,从第4到8分钟,水的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水的沸点是98℃。
(2)水在沸腾前温度不断升高,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9.【答案】(1)空心砖的体积为:V砖=250mm×120mm×100mm=3×106 mm3=3×10﹣3 m3
空心砖的平均密度:
答:该空心砖的平均密度为 1.4×103kg/m3
(2)空心砖实心部分所占的体积:V实=(1﹣30%) V砖=0.7×3×10﹣3m3=2.1×10﹣3m3
做成空心砖的材料的密度:
如果做成实心,它的总质量应为 m总=ρ材V砖=2×103kg/m3×3×10﹣3m3=6kg
则空心砖比实心砖节省的材料质量为 6kg﹣4.2kg=1.8kg
答: 生产同种规格的一块空心砖要比一块实心砖节省1.8kg材料
【解析】【分析】(1)空心砖为长方体,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V=abc计算出它的体积,再根据计算空心砖的平均密度。
(2)空心砖空心体积占30%,则实心体积占(1-30%),首先根据V实=(1﹣30%) V砖 计算从实心部分的体积,再根据公式 计算材料密度。接下来根据公式 m总=ρ材V砖 计算整块为实心的砖的质量,最后将两个质量相减即可。
20.【答案】(1)解:容器中水的体积:
由 可得,容器中水的质量:
(2)解:由题知,金属圆柱体放入水中,露出水面0.1m,设此时水深为 ,则水的体积为 ,所以,此时的水深: ,
则金属圆柱体的高度:
金属圆柱体的体积:
金属圆柱体的密度:
【解析】【分析】(1)首先根据 计算出水的体积,再根据 计算出水的质量;
(2)金属圆柱体放入水中后,水的体积保持不变,此时水柱的底面积等于容器底面积与圆柱底面积的差,根据 计算出此时的水深。此时露出0.1m,即用水深加0.1m得到圆柱体的高度,根据 计算出圆柱体的体积,最后根据 计算出圆柱体的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