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高频易错考点 制造技术与工程(培优)-2024-2025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期末高频易错考点 制造技术与工程(培优)-2024-2025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7-08 19:58: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期末高频易错考点 制造技术与工程(培优)-2024-2025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一、选择题
1.下面不是热塑性塑料的成型方法的是(  )
A.注射成型 B.挤出成型
C.中空吹塑成型和热成型 D.压注成型
2.烧制陶器的温度与烧制瓷器的温度相比(  )
A.烧制陶器的温度较高 B.烧制瓷器的温度较高
C.烧制陶器和瓷器的温度一样高 D.无法确定
3.制造陶瓷器时,要进行“揉泥”。其主要目的是(  )
A.排空泥料中的气泡 B.使陶土变得更细腻些
C.使陶土韧性更好些 D.使陶土不那么松散
4.早在公元前1650年,我国劳动人民就掌握了青铜器铸造技术。用石杓舀出液态铜倒入陶范中冷却成固态,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态铜倒入陶范冷却成青铜器是凝华现象
B.液态铜冷却成固态的过程中要吸收热量
C.铜是晶体,熔化的过程温度保持不变
D.刚用过的石杓放入水中出现的“白气”是水蒸气升华形成的
5.如图所示是一款无线指环鼠标,它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将其戴在手指上,让鼠标在腿部或身上任何部位小幅移动即可操作,长期使用可以减少对手肘的伤害。此外,它小巧灵活,使用鼠标的同时也可以打字。这款无线指环鼠标的制作材料是塑料,在本设计中,塑料与其他材料相比主要优势在于(  )
A.易着色,耐冲击,尺寸稳定 B.材质轻,塑性好,成型方便
C.耐高温,耐腐蚀,坚固耐用 D.成本低,强度高,不易变形
6.防盗门制造技术关乎老百姓生活安全,人们对防盗门的各项需求也越来越高。小天在邻居家做客时,发现邻居家的防盗门轻便,无法被磁铁吸引,导热性强,表面有古铜色涂料,从锁孔看,上涂料前是银白色。请问,邻居家的防盗门材料可能是(  )
A.铁 B.镍 C.铝 D.铜
7.2024年9月25日,解放军火箭军发射了东风31AG洲际导弹。东风31AG导弹采用了高强度碳纤维替换原有金属材料,使得导弹的质量大幅降低,从而提高了射程和载荷重量。高强度碳纤维具有很多优异的性能,以下关于高强度碳纤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高强度碳纤维密度小
B.高强度碳纤维的耐腐蚀性能较差
C.高强度碳纤维具有硬度大的特点
D.高强度碳纤维可用于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
8.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为了满足人们衣、食、住、行、交往、联系等方面的需求,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技术。下列技术中,是为了满足人们“行”这一方面需求的是(  )
A.烹饪技术 B.建筑设计技术
C.通信技术 D.车船制造技术
9.工业发展是经济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基础,我国的工业经济破浪前行,正由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下列现象中,不能直接体现我国正“迈向制造强国”的是(  )
A.工业经济跨越增长,制造业大国地位稳固
B.工业生产迅速扩张,主要产品产量领跑全球
C.工业出口成绩亮眼,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D.工业污染显著减少,人均寿命显著提升
10.陶瓷是三大硅酸盐材料之一,与水泥、玻璃材料一样,三者都是以硅酸盐矿物为主要成分,通过不同的工艺制备成各种成品,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制造等领域。下列关于陶和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产陶器的高岭土原料分布广泛,其烧制条件和要求较低,故陶器出现得更早
B.图示两种陶瓷器皿一般采用拉坯成型技术,再经自然晾干后烧制而成
C.陶器和瓷器的色泽不同,主要是由烧制温度决定的
D.制坯前进行揉泥的目的是增加其黏性,以减少干燥炼制时的破裂变形
二、填空题
11.3D打印是一种依据数字模型文件,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打印构造物体的技术。某企业用3D打印机为C919飞机生产钛合金零件,在激光的作用下,钛合金粉末先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然后冷却成型。此钛合金材料变成液态的过程中温度   (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
12.实验室中的导线主要材料是铜丝,这是一种   (填“金属”或“非金属”)材料,用于作导线是因为铜丝具有良好的   。
13.伽利略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温度计——空气温度计。如图所示,一个细长颈的球形容器倒插在装有红色液体的槽中,细管中的液面清晰可见,如果不考虑外界大气压的变化,可根据液面的变化测出温度的变化。当气温升高时,球形容器内气体体积   (填“膨胀”或“缩小”),细管内液面   。
14.实验室中的导线主要材料是铜丝,这是一种   材料(填“金属”或“非金属”),用于做导线是因为铜丝具有良好的   。
15.2023年11月10日,中国科学家成功轧制出超薄手撕钢,它突破了国内电子信息材料的“卡脖子”难题。已知该手撕钢的厚度为0.015mm,则面积为40m2的该手撕钢质量为   kg。(手撕钢的密度为7.9×103kg/m3)
16.陶瓷的烧制过程中,温度的控制至关重要,陶器烧制温度一般低于   ℃。
三、综合题
17.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兴国之器。制造业是国家创新的主要载体和国家安全的保障部门,能够吸纳各种技能人员就业。制造业是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的重要构成,制造业的健康发展是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主要标志和基本前提。制造业为产业链、供应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产品和要素,为经济社会的稳定运行和健康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物质保障。目前我国的工业经济实现了规模总量的跨越式增长和发展质量的显著提升,以强大的实力推动着我国由农业国成长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
(1)目前,如中国高铁、5G通信等,我国有部分制造业已走在世界的前列。请再列举两个世界领先的中国制造业:   
(2)目前我国的高端芯片制造、航空发动机、极小径铣刀、超精密抛光工艺等关键制造技术仍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请查阅资料,再列举两项我国目前仍待改进的技术:   
(3)为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国家制定了实现制造强国“三步走”战略。该战略的计划如下:第一步到2025年,目标是   ;第二步是到   年,目标是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   时,我国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18.陶瓷器制造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其主要制造过程有揉泥、制坯、干燥、素烧、施釉、烧制等主要步骤。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揉泥阶段的目的是   
(2)在泥揉妥之后即可开始制坯,依据最终的器型做出大致的坯体。下列是常见的制坯工艺,其中属于艺术品创作的工艺有   (填序号,下同),适合工业化批量生产的工艺有   
①手工制坯:通过手工揉捏陶土或瓷土,将其塑造成所需的形状
②拉坯:将陶土放在转盘上,通过手工或机械的方式逐渐拉伸出所需的形状
③压坯:通过挤压机将陶土挤压成所需的形状
④注射成型:将陶土注入模具中,通过压力和温度的作用形成所需的形状
⑤模制(模具)成型:使用特制的模具来制作陶瓷坯体
(3)坯体成型后需进行干燥,选择合适的干燥方法对于保证陶瓷产品的质量至关重要。不当的干燥方法可能导致坯体开裂、变形等问题,影响最终产品的外观和性能。下列干燥方法中,可行的是   
①自然风干或自然晾干 ②提高环境温度进行加热干燥
③利用热风对坯体进行烘干 ④利用辐射热对坯体进行干燥
(4)烧制陶瓷的窑炉有柴窑、煤窑、气窑、电窑。要炼制精美的成品,需要精准控制温度和烧
制时间。上述四种窑中,较容易控制温度的是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热塑性塑料的成型方法的分类判断。
【解答】 热塑性塑料的主要成型方法包括注射成型、挤出成型、中空吹塑成型和热成型等,不包括压注成型,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2.【答案】B
【解析】【分析】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传统陶是以黏土为主要原料烧制而成的,早在 7000 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做出了最初的陶盆、陶罐,后来又创造性地烧制出了瓷器;瓷是用瓷土做原料,烧制温度要比陶高很多。
【解答】陶器是以黏土为主要原料,瓷器是用瓷土做原料,此外焙烧陶器时,温度约为900 ℃,瓷器焙烧温度在1200 ℃以上。
故答案为:B。
3.【答案】A
【解析】【分析】陶瓷器的制造过程包括多个步骤,包括陶土,揉泥,成型,装饰,高温烧制5个步骤,每个步骤都有其特定的作用。在制造陶瓷时,泥料中如果存在气泡,会影响陶瓷的质量,可能导致在烧制过程中出现破裂等问题。
【解答】揉泥可有效排出泥料中的空气孔隙和杂质,防止烧制时因气体膨胀导致坯体破裂或表面鼓起,为后续成型和烧制奠定基础。
故答案为:A。
4.【答案】C
【解析】【分析】 AB.凝固指物体由液态转变成固态,凝固要放热;
C.晶体熔化时不断吸热,温度不变;
D.液化指物质由气态转变成液态,液化要放热。
【解答】 AB.液态铜倒入陶范冷却成青铜器,是液态的铜凝固为固态,凝固过程中放热,故AB错误;
C.铜是晶体,晶体熔化过程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故C正确;
D.水中出现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放热形成的小水滴,故D错误。
故选C。
5.【答案】B
【解析】【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也能根据用途推测材料的性能。
【解答】 塑料材料的特点有:抗腐蚀能力强,成本低,质轻耐用防水,成型方便,绝缘。结合鼠标的使用环境可知,题干没有涉及耐腐蚀、着色和强度问题。
故选B。
6.【答案】C
【解析】【分析】金属具有一些共同的物理性质,如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不同金属的密度、颜色、磁性等存在差异。例如铁能被磁铁吸引,铜是紫红色(纯铜),铝是银白色且密度较小,具有良好的导热性。
【解答】A、铁能被磁铁吸引,而题目中说防盗门无法被磁铁吸引,A不符合题意。
B、“镍”是一种近似银白色、硬而有延展性并具有铁磁性的过渡性金属元素,而题目中说防盗门无法被磁铁吸引,B不符合题意。
C、铝是银白色金属,密度较小,所以防盗门轻便,且铝不能被磁铁吸引,同时具有良好的导热性,符合题目描述,C符合题意。
D、铜的延展性好,导热性和导电性高是紫红色(纯铜),铜的密度远大于铝,而题目中说“邻居家的防盗门轻便”,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高强度碳纤维的性质与应用,需要结合其在导弹上的应用(替换金属材料减重等),分析各选项关于其密度、耐腐蚀性、硬度、应用领域描述的正误 。
【解答】A、东风31AG导弹采用了高强度碳纤维替换原有金属材料,使得导弹的质量大幅降低,这说明高强度碳纤维密度小,故A说法正确;
B、东风31AG导弹采用了高强度碳纤维替换原有金属材料,说明高强度碳纤维的耐腐蚀性能较好,故B说法错误;
C、东风31AG导弹采用了高强度碳纤维替换原有金属材料,说明高强度碳纤维具有硬度大的特点,故C说法正确;
D、由题干信息可知,高强度碳纤维可用于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8.【答案】D
【解析】【分析】 纺织制造,满足了人们在衣方面的需求;
建筑设计技术,满足了人们在住方面的需求;
通信技术,满足了人们在交往方面的需求;
车船制造技术,满足了人们在行方面的需求。
【解答】为了满足人们“行”这一方面需求产生了车船制造技术。
故选:D。
9.【答案】D
【解析】【分析】体现我国正“迈向制造强国”的方面包括:制造业总体规模、产业完备性、技术创新、智能化转型、绿色化升级等。
【解答】 A.工业经济跨越增长,制造业大国地位稳固,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工业生产迅速扩张,主要产品产量领跑全球,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工业出口成绩亮眼,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工业污染显著减少,人均寿命显著提升,不能直接体现制造方面的进步,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0.【答案】B
【解析】【分析】陶土含有较多氧化铁,瓷土氧化铁含量低、氧化铝含量高。焙烧陶器时,温度约为900 ℃,瓷器焙烧温度在1200 ℃以上。因此,陶器表面无釉或只有低温釉,而瓷器表面则有高温釉;陶瓷器制造主要有揉泥、制坯、干燥、素烧、施釉及烧制等步骤;揉泥的目的是排空泥料中的气泡。素烧的目的是使坯体变得较牢固,以减少在搬运、施釉时发生的破损,且坯体较容易吸附釉料。施釉的目的是使陶瓷更实用、美观。
【解答】陶器的原料是黏土,高岭土是瓷器的原料;陶器和瓷器的色泽不同,主要是由材料中的铁、钛元素的含量决定的;揉泥的目的是排尽泥料中的气泡。
故答案为:B。
11.【答案】吸收;熔化;保持不变
【解析】【分析】 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解答】 钛合金、高强钢等金属材料常温下是固态,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吸收热量熔化变成液态;液态材料按构件形状重新结晶塑造,由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过程。由于钛合金、高强钢都是晶体,所以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12.【答案】金属;导电性
【解析】【分析】铜属于金属元素,其单质铜丝具有金属材料的典型特性。导线的功能需求是高效传输电流。
【解答】铜丝作为金属材料,金属材料的导电性、延展性等特性使其在电气领域广泛应用,而铜的导电性仅次于银,且成本更低,因此成为导线的常用材料。
13.【答案】膨胀;下降
【解析】【分析】气体温度变化时球形瓶中气体体积发生变化,细管中液面高度会发生变化,根据细管液面高度的变化情况可以判断气体温度的变化情况,根据题意与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分析答题。
【解答】当外界气温上升时,球形容器内的气体受热膨胀,由于密闭,所以压强增大,使管内的液面下降。
14.【答案】金属;导电性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的分类以及金属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解答】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与合金,因此铜属于金属材料;用于做导线是因为铜丝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15.【答案】4.74
【解析】【分析】 首先求出手撕钢的体积,再根据求出面积为40m2的手撕钢的质量。
【解答】 手撕钢的厚度只有0.015mm,面积为40m2,
故手撕钢的体积为:V=Sh=40m2×0.015×10-3m=6×10-4m3,
那么面积为40m2的手撕钢的质量约为:m=ρV=7.9×103kg/m3×6×10-4m3=4.74kg。
16.【答案】1200。
【解析】【分析】陶瓷器制造的一般步骤:陶瓷器制造主要有揉泥、制坯、干燥、素烧、施釉及烧制等步骤。
①揉泥:目的是排空泥料中的气泡。缺少这一工序,坯体中容易出现气泡,坯体干燥烧制时容易破裂变形。
②制坯:在泥揉妥后,即可开始制坯,依据最终的器型做出相应的坯体。
③干燥:坯体成型后,自然晾干。
④素烧:将干燥的坯体烧到800~900C,使坯体变得较牢固,以减少在搬运、施釉时发生的破损,且坯体较容易吸附釉料。
⑤施釉:釉就是陶瓷表面那层光亮、类似玻璃的物质。釉的原料一般是矿物的粉末,用水调和成釉浆。施釉即将釉浆均匀地加在坯体表面,以待烧制时釉能熔在坯体表面。施釉的方法有浸釉法、淋釉法、刷釉法、荡釉法及喷釉法等。施釉可使陶瓷更实用、美观。
⑥烧制:烧制陶瓷的窑炉有柴窑、煤窑、气窑、电窑。陶器烧制温度低于瓷器。目前,人们通过精确地控制温度,使釉料在特定温度下发生化学变化而烧制出精美的成品。
【解答】在陶瓷烧制知识中,陶器和瓷器的烧制温度有明显区别。陶器的烧制温度相对较低,瓷器的烧制温度较高。通常,陶器烧制温度一般低于1200℃。这是陶瓷工艺领域的常识性内容,在长期的陶瓷制作实践以及相关工艺知识总结中形成这样的标准认知。所以此处应填1200。
17.【答案】(1)特高压输电、新能源汽车(合理即可)
(2)扫描电子显微镜、工业设计软件(或先进科研仪器等,合理即可)
(3)迈入制造强国行列;2035;新中国成立一百年
【解析】【分析】(1)(2)根据对我国制造业的认识解答即可;
(3)根据对我国实现制造强国“三步走”战略的认识解答。
【解答】(1) 目前,如中国高铁、5G通信等,我国有部分制造业已走在世界的前列。列举两个世界领先的中国制造业:特高压输电、新能源汽车;
(2) 目前我国的高端芯片制造、航空发动机、极小径铣刀、超精密抛光工艺等关键制造技术仍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两项我国目前仍待改进的技术:扫描电子显微镜、工业设计软件(或先进科研仪器等,合理即可)。
(3)为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国家制定了实现制造强国“三步走”战略。该战略的计划如下:第一步到2025年,目标是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是到2年,目标是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2035年时,我国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18.【答案】(1)排空泥料中的气泡,防止坏体中出现气泡,避免干燥烧制时破裂变形
(2)①②;③④⑤
(3)①②③④
(4)电窑
【解析】【分析】陶土含有较多氧化铁,瓷土氧化铁含量低、氧化铝含量高。焙烧陶器时,温度约为900 ℃,瓷器焙烧温度在1200 ℃以上。因此,陶器表面无釉或只有低温釉,而瓷器表面则有高温釉;陶瓷器制造主要有揉泥、制坯、干燥、素烧、施釉及烧制等步骤;揉泥的目的是排空泥料中的气泡。缺少这一工序,坯体中容易出现气泡,坯体干燥烧制时容易破裂变形。
【解答】(1)揉泥的目的是排空泥料中的气泡,防止坏体中出现气泡,避免干燥烧制时破裂变形。
(2)艺术品创作的特点是手工主导,注重个性与技艺,适合单件或小批量创作,作品独特性强。工业化批量生产的特点是机械或模具主导,标准化程度高,效率高,适合量产规格统一的产品。故①②属于艺术品创作的工艺;③④⑤适合工业化批量生产的工艺;
(3)①自然风干或自然晾干:这种方法利用自然环境中的空气流动和温度,使坯体中的水分缓慢蒸发 ;②提高环境温度进行加热干燥:适当提高环境温度,能够加快水分蒸发速度,缩短干燥时间;②提高环境温度进行加热干燥:适当提高环境温度,能够加快水分蒸发速度,缩短干燥时间;③利用热风对坯体进行烘干:热风烘干通过强制热风循环,加速水分蒸发,干燥效率较高;④利用辐射热对坯体进行干燥:辐射热干燥利用电磁波(如红外线)直接加热坯体,使坯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吸收热量,水分快速蒸发。综上,①②③④四种干燥方法在合理操作、控制相关参数的前提下,均是可行的陶瓷坯体干燥方法 。
(4)电窑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来加热,只要控制电流的大小,通电时长等就可以有效控制温度。
故答案为:(1)排空泥料中的气泡,防止坏体中出现气泡,避免干燥烧制时破裂变形;(2)①②;③④⑤;(3)①②③④;(4)电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