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海洋资源与海洋环境保护(预习衔接.含解析)-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地理粤教.粤人版(2024)

文档属性

名称 3.5 海洋资源与海洋环境保护(预习衔接.含解析)-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地理粤教.粤人版(2024)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4.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7-08 14:06: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课预习衔接 海洋资源与海洋环境保护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日本政府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经过滤稀释后排入太平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海洋生物受放射性污染导致死亡或变异
②对海洋生态系统没有影响
③污染附近太平洋沿岸国家
④对人类的身体健康没有危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南海海域每年设一个休渔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过度捕捞会导致渔业资源枯竭
B.为了让海洋中的鱼类有充足的繁殖和生长时间
C.设休渔期是让渔民有更充足时间休息
D.对鱼类的生长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3.我国海洋污染物众多,其中对海洋生物危害最严重的污染来自(  )
A.石油污染 B.大气污染
C.陆地污水排放 D.固体垃圾污染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零点”标志设立于(  )
A.上海 B.秦皇岛 C.大连 D.青岛
5.海洋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第二空间”,下列关于海洋开发利用错误的做法是(  )
A.适度填海造陆,利用海洋空间资源
B.加大捕捞力度,充分利用生物资源
C.科学有序开采,开发海底油气资源
D.实施海水淡化,合理利用海水资源
6.2023年6月8日是第十五个世界海洋日和第十六个全国海洋宣传日。主题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旨在提醒人们海洋和海洋资源对于日常的重要性以及提高公众的海洋保护意识。下列行为中,有利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是(  )
A.休渔期间继续在禁渔区捕捞
B.滨海地区大规模建设度假酒店
C.加强海洋管理的执法力度
D.沿海工厂和城市直接将污水排入海洋
7.下列关于我国海洋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渤海和黄海是我国的内海
B.我国近海鱼类资源近于枯竭
C.我国沿海的气候条件不利于晒盐
D.我国沿海的大陆架上,蕴藏着相当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8.我国南海中蕴藏的石油是一种(  )
A.气候资源 B.不可再生资源
C.土地资源 D.森林资源
9.我国最大的渔场是(  )
A.渤海渔场 B.黄海渔场
C.舟山渔场 D.北部湾渔场
10.下列行为中,有利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是(  )
A.休渔期间继续在禁渔区捕捞
B.滨海地区大规模建设度假酒店
C.加强海洋管理的执法力度
D.沿海工厂和城市直接将污水排入海洋
11.“小刚在家附近超市买了3斤带鱼和1斤裙带菜”,其产地最可能是(  )
A.拉萨 B.浙江 C.西宁 D.成都
12.下列生产活动属于海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是(  )
A.建造滨海浴场 B.海带养殖
C.建设海港 D.海底油气钻探
13.我国发展海洋生物资源的条件十分优越,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自北向南依次濒临渤海、东海、黄海、南海
B.沿海有宽广的大陆架
C.海水温度适宜
D.沿海海域地跨不同的温度带
14.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排放的废水、污水和废物是赤潮生成的关键,在温度较高盐度适宜、海水稳定的情况下,赤潮生物迅速增殖,形成赤潮,下列海域中,最易发生赤潮的是(  )
A.渤海湾 B.杭州湾
C.长江入海口处 D.珠江入海口处
15.我国每年在系实行一段时间的禁渔期,期向装止一切捕捞活动,此举主要目的是(  )
A.减少水污染
B.保护渔业资源
C.增加渔民的假期
D.便于海洋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开发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日本政府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经过滤稀释后排入太平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海洋生物受放射性污染导致死亡或变异
②对海洋生态系统没有影响
③污染附近太平洋沿岸国家
④对人类的身体健康没有危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考点】海洋污染及防治.
【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中国的自然资源.
【答案】B
【分析】海洋是人类发展的资源宝库,保护我们的“蓝色国土”需要实施综合管理。海洋渔业资源的捕捞力度要适当,加大海洋环境保护力度,严禁未经处理的污水排入海洋等是对南海海洋资源开发和保护的有利措施。
【解答】解:福岛核废水排放进太平洋,核废水中含有的放射性物质可能使海洋生物受放射性污染导致死亡或变异,进而影响海洋生态系统,人类食用后会危害人类健康,也会对海洋渔业造成冲击,故①③正确、②④错误,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海洋污染的特点,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学知识点解答即可。
2.南海海域每年设一个休渔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过度捕捞会导致渔业资源枯竭
B.为了让海洋中的鱼类有充足的繁殖和生长时间
C.设休渔期是让渔民有更充足时间休息
D.对鱼类的生长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考点】保护海洋环境的意义.
【专题】地理探究类开放题;中国的自然资源.
【答案】C
【分析】从我国的国情看,伏季休渔制度是当前一项重要的、有效的保护渔业资源的措施,过度捕捞会导致渔业资源枯竭。伏季休渔有利于渔业资源的保护和恢复,有利于渔业生态的改善,有利于渔民的长远利益,有利于促进渔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解答】解:鱼类虽然是可再生资源,但如果利用不合理、过度捕捞,就会导致渔业资源枯竭,休渔期就是禁渔期,它根据水生资源生长、繁殖的季节习性,避开其繁殖、幼苗生长时间,用以保护资源;设休渔期可以让海洋中的鱼类有充足的繁殖和生长时间,对鱼类的生长起着很好的保护作用,设休渔期不是让渔民有更充足时间休息的原因。
故选:C。
【点评】该题考查休渔期的相关知识,理解解答。
3.我国海洋污染物众多,其中对海洋生物危害最严重的污染来自(  )
A.石油污染 B.大气污染
C.陆地污水排放 D.固体垃圾污染
【考点】海洋污染及防治.
【专题】地理探究类开放题;中国的自然资源.
【答案】A
【分析】人类活动产生的大部分废物和污染物最终都进入了海洋,海洋污染越来越趋于严重。目前,每年都有数十亿吨的淤泥、污水、工业垃圾和化工废物等直接流入海洋,河流每年也将近百亿吨的淤泥和废物带入沿海水域。海洋污染的主要来源有:石油污染、城市污水和农业径流、空气污染、船舶、倾倒垃圾等。在海洋污染中,油类污染物已成为最大并最具威胁的污染源。自然界当中有很多的物质和能量,有一些我们能够将其开发利用,但还有很大一部分,目前还不能开发利用。
【解答】解:石油污染物进入海洋环境会对水生生物的生长、繁殖以及整个生态系统发生巨大的影响,污染物中的毒性化合物可以改变细胞活性,使藻类等浮游生物急性中毒死亡,对海洋生物危害最大,A项符合题意;大气污染、陆地污染排放、过往船只污染对海洋生物的影响都小于石油污染,排除BC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海洋资源在开发利用时面临的问题,牢记即可。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零点”标志设立于(  )
A.上海 B.秦皇岛 C.大连 D.青岛
【考点】我国海洋资源的概况.
【专题】地理探究类开放题;中国的自然资源.
【答案】D
【分析】宋春舫是中国现代海洋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青岛建立了中国首个海洋研究所,在海滨设立观潮站,每天准确测定两次高潮、两次低潮水位,得出平均值,连续几十年未曾间断。建国以后,因为全国仅青岛有这样的记载,因此将其海水平均高度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平面,在青岛观象台建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零点”。全国各地的“海拔高度”一律以这个水准零点来计算。
【解答】解:中国水准零点位于青岛市东海中路银海大世界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零点”,是国内唯一的水准零点。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的水准零点,牢记即可,比较简单。
5.海洋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第二空间”,下列关于海洋开发利用错误的做法是(  )
A.适度填海造陆,利用海洋空间资源
B.加大捕捞力度,充分利用生物资源
C.科学有序开采,开发海底油气资源
D.实施海水淡化,合理利用海水资源
【考点】我国海洋资源的概况;保护海洋环境的意义.
【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中国的自然资源.
【答案】B
【分析】(1)我国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目前也面临着一些严峻的问题,如海洋灾害频繁、局部海域环境污染加剧、近海渔业资源衰竭等。
(2)中国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填海活动,到上世纪末,填海造地面积达1.2万平方公里,平均每年填海230至240平方公里。正是考虑到保护海洋环境,2002年,《海域使用管理法》实施后,国家每年对围填海规模都控制在100多平方公里左右。
【解答】解:海洋开发利用是指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对海洋及其空间的综合利用。随着陆地资源短缺,人口膨胀、环境恶化等问题的日益严峻,沿海国家纷纷把目光投向海洋,加快了对海洋的开发和利用,适度填海造陆,利用海洋空间资源;科学有序开采,开发海底油气资源;实施海水淡化,合理利用海水资源,有利于海洋保护,故ACD正确;捕捞过渡造成渔获量急剧下降,使海洋珍稀物种濒临灭绝,严重影响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故B错误。
故选:B。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了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在开发的基础上保护海洋,保持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是保护海洋环境的意义所在。
6.2023年6月8日是第十五个世界海洋日和第十六个全国海洋宣传日。主题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旨在提醒人们海洋和海洋资源对于日常的重要性以及提高公众的海洋保护意识。下列行为中,有利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是(  )
A.休渔期间继续在禁渔区捕捞
B.滨海地区大规模建设度假酒店
C.加强海洋管理的执法力度
D.沿海工厂和城市直接将污水排入海洋
【考点】保护海洋环境的意义;我国海洋资源的概况.
【专题】地理探究类开放题;中国的自然资源.
【答案】C
【分析】我国海洋总污染量的80%来自陆地,每年仅沿海工厂和城市直接排入海洋的污水就达100亿吨,其中含有毒物质数百万吨。近年来,海事时常发生,使我国海域的石油污染日趋严重。频频出现的赤潮也给我国的海产养殖业造成严重损失。为了保护“蓝色国土”,需要实行海洋资源的综合管理,提高海洋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用高科技促进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解答】解:加强海洋管理的执法力度,有利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休渔期间继续在禁渔区捕捞、滨海地区大规模建设度假酒店和沿海工厂和城市直接将污水排入海洋,这些行为不利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故C符合题意;ABD与题意不符。
故选:C。
【点评】考查我国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保护“蓝色国土”是我国们每个公民的责任。
7.下列关于我国海洋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渤海和黄海是我国的内海
B.我国近海鱼类资源近于枯竭
C.我国沿海的气候条件不利于晒盐
D.我国沿海的大陆架上,蕴藏着相当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考点】我国海洋资源的概况.
【答案】D
【分析】依据我国海洋资源的现状回答即可。
【解答】解:A、渤海是我国的内海,黄海不是,故A不符合题意。
B、我国近海鱼类资源丰富,但现阶段开发利用程度还比较低,过度捕捞等问题突出,故B不符合题意。
C、我国沿海的气候条件有利于晒盐,海盐产量居世界第二位,主要集中于淮河以北的北方盐区,故C不符合题意。
D、我国沿海的大陆架上,蕴藏着相当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海洋资源的概况,学生应牢记基础知识,属于基础题。
8.我国南海中蕴藏的石油是一种(  )
A.气候资源 B.不可再生资源
C.土地资源 D.森林资源
【考点】我国海洋资源的概况.
【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中国的自然资源.
【答案】B
【分析】可再生资源是指被人类开发利用后,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重复利用、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如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等。不可再生资源指经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
【解答】解:石油属于矿产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资源的分类,理解不可再生资源的概念解答即可。
9.我国最大的渔场是(  )
A.渤海渔场 B.黄海渔场
C.舟山渔场 D.北部湾渔场
【考点】我国海洋资源的概况.
【专题】配对题;中国的自然资源.
【答案】C
【分析】舟山渔场、黄渤海渔场、南海沿岸渔场和北部湾渔场是我国的四大渔场;其中,以舟山渔场最大.
【解答】解: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主要的渔场,熟记我国四大渔场及分布,不难得出答案.
10.下列行为中,有利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是(  )
A.休渔期间继续在禁渔区捕捞
B.滨海地区大规模建设度假酒店
C.加强海洋管理的执法力度
D.沿海工厂和城市直接将污水排入海洋
【考点】保护海洋环境的意义.
【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中国的自然资源.
【答案】C
【分析】我国海洋总污染量的80%来自陆地,每年仅沿海工厂和城市直接排入海洋的污水就达100亿吨,其中含有毒物质数百万吨。近年来,海事时常发生,使我国海域的石油污染日趋严重。频频出现的赤潮也给我国的海产养殖业造成严重损失。为了保护“蓝色国土”,需要实行海洋资源的综合管理,提高海洋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用高科技促进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解答】解:休渔期间继续在禁渔区捕捞会破坏海洋生态系统;滨海地区大规模建设度假酒店以及沿海工厂和城市直接将污水排入海洋会污染海洋环境,不利于海洋环境;加强海洋管理的执法力度有利于从法律角度保护南海生态环境。
故选:C。
【点评】考查我国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保护“蓝色国土”是我国们每个公民的责任。
11.“小刚在家附近超市买了3斤带鱼和1斤裙带菜”,其产地最可能是(  )
A.拉萨 B.浙江 C.西宁 D.成都
【考点】我国海洋资源的概况.
【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中国的自然资源.
【答案】B
【分析】我国海岸线绵长,临海的省区有14个,自北向南依次为: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台湾、广东、香港、澳门、海南、广西。
【解答】解:有带鱼和裙带菜产地的省区应该是我国的沿海省区,拉萨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宁位于青海省,成都位于四川省,都位于我国内陆地区,题中只有浙江省位于沿海地区。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不同省区的海陆位置,理解解答即可。
12.下列生产活动属于海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是(  )
A.建造滨海浴场 B.海带养殖
C.建设海港 D.海底油气钻探
【考点】我国海洋资源的概况.
【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中国的自然资源.
【答案】D
【分析】海洋资源指的是与海水水体及海底、海面本身有着直接关系的物质和能量。自然资源分类之一。指形成和存在于海水或海洋中的有关资源。
【解答】解:我国海域宽广,海洋资源包括能量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空间资源等。建造滨海浴场和建设海港属于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不属于海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排除AC;海带是海洋生物资源,对其的养殖及开发、加工是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排除B;海底油气钻探属于海洋油气资源的利用,属于海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D正确。
故选:D。
【点评】考查我国海洋资源的开发,牢记即可。
13.我国发展海洋生物资源的条件十分优越,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自北向南依次濒临渤海、东海、黄海、南海
B.沿海有宽广的大陆架
C.海水温度适宜
D.沿海海域地跨不同的温度带
【考点】我国海洋资源的概况.
【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中国的自然资源.
【答案】A
【分析】我国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目前也面临着一些严峻的问题,如海洋灾害频繁、局部海域环境污染加剧、近海渔业资源衰竭等。我国海洋总污染量的80%来自陆地,每年仅沿海工厂和城市直接排入海洋的污水就达100亿吨,其中含有毒物质数百万吨。近年来,海事时常发生,使我国海域的石油污染日趋严重。频频出现的赤潮也给我国的海产养殖业造成严重损失。
【解答】解:我国自北向南依次濒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海域自北而南跨越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沿海大陆架面积宽广,海水温度适中,适宜多种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为了保护“蓝色国土”,需要实行海洋资源的综合管理,提高海洋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用高科技促进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4.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排放的废水、污水和废物是赤潮生成的关键,在温度较高盐度适宜、海水稳定的情况下,赤潮生物迅速增殖,形成赤潮,下列海域中,最易发生赤潮的是(  )
A.渤海湾 B.杭州湾
C.长江入海口处 D.珠江入海口处
【考点】我国海洋资源的概况.
【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中国的自然资源.
【答案】D
【分析】赤潮是局部海域因浮游生物突发性地大量增殖或高密度聚集,而使海水变色发臭的异常现象。
【解答】解:赤潮易发生在20℃~30℃的温度范围内,北方地区近岸海域温度及营养供应不上,不利于赤潮生物的生长,A排除;我国南方纬度低,热量条件好,适宜赤潮生物的生长;城市近岸海域向海洋排放大量废水为赤潮生物提供了生长必需的营养,D正确,BC错误。
故选:D。
【点评】该题考查赤潮形成的地理环境条件,牢记即可。
15.我国每年在系实行一段时间的禁渔期,期向装止一切捕捞活动,此举主要目的是(  )
A.减少水污染
B.保护渔业资源
C.增加渔民的假期
D.便于海洋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开发
【考点】保护海洋环境的意义.
【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中国的自然资源.
【答案】B
【分析】如果一年四季都不停的捕鱼,那鱼很快就捕光了,针对这一点,就形成了“休渔期”这一条规定。在捕完鱼之后,有一段规定的时间,让鱼繁殖,这样就不会使鱼一下子就被捕光了。
【解答】解:为保护中国周边海域鱼类等资源,在夏季繁殖生长而采取的禁渔期,中国在黄海、渤海、东海、南海四大海区都实行了全面的伏季休渔制度,覆盖沿海11 个省(区、市)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采取休渔期制度的意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