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湖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
地理
本试卷共7页,18 题。全卷满分100 分。考试用时75 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 小题,每小题3 分,共4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看樱花,到武大”。每年三月,成千上万游客的浪漫约定,就是到樱顶赏珞樱。#武大樱花开了吗#这一关于武汉大学樱花花期的话题频频登上热搜。樱花盛开时节,樱花大道洁白如雪,灿若云霞,珞樱缤纷,美不胜收。根据物候学理论,气候条件对植物开花早晚有重要影响。下表反映1947~2022 年武汉大学樱花花期的变化情况。下图示意武汉大学樱花景观。据此完成1~3 题。
年份 平均十年开花日期 平均十年落花日期
1947~1956 3月22日 4月2日
1957~1966 3月21日 4月2日
1967~1976 3月23日 4月5日
1977~1986 3月18日 4月1日
1987~1996 3月13日 4月1日
1997~2006 3月13日 3月31日
2007~2016 3月12日 3月28日
2017~2022 3月9日 3月25 日
1.据上表数据分析可知,武汉大学樱花绽放日期总体上( )
A.显著提前,但花期更短
B.显著提前,但花期更长
C.明显推迟,但花期更短
D.明显推迟,但花期更长
2.推测影响武汉大学樱花开花早晚的主要气象因素是( )
A.气温 B.气压
C.降水 D.日照
3.武汉大学作为全国知名度极高的赏樱地,其独特魅力在于( )
A.自然环境优美 B.基础设施完善
C.人文底蕴深厚 D.学术大师云集
1.B 2.A 3.C [第1题,据表格数据可知,武汉大学樱花平均十年开花日期总体提前,C、D错误。通过花期长短的对比,发现平均十年花期总体上呈现延长趋势,A错误、B正确。第2题,由材料信息可知,樱花开花的时间主要受到气温、降水、光照等条件的影响,其中气温变化对其影响最明显,随着气候变暖,开花日期不断提前,花期也呈不断变长的趋势,A正确。第3题,武汉大学作为全国知名学府,历史悠久,因此作为全国知名度极高的赏樱地,其独特魅力在于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樱花的结合,C正确。武汉大学作为知名高校,学术大师云集,但与观赏樱花无关,D错误。高校主要职能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等,对比专门的旅游景区,武汉大学的自然环境和基础设施并不具有优势,A、B错误。]
不同类型食物的碳足迹差异显著。图1 示意某市1978~2015 年食物消费结构变化。图2 示意该市同期消费的食物产生的碳足迹结构变化。据此完成4~6 题。
4.该市1978~2015 年食物消费结构变化特点主要表现为( )
A.植物源食物占比逐渐下降,动物源食物占比逐渐上升
B.植物源食物占比逐渐下降,动物源食物占比同步下降
C.植物源食物占比逐渐上升,动物源食物占比同步上升
D.植物源食物占比逐渐上升,动物源食物占比逐渐下降
5.碳足迹系数为某类食物产生的碳足迹与该类食物的消费量之比。下列食物中碳足迹系数最大的是( )
A.粮食 B.蔬菜
C.禽肉 D.畜肉
6.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可行的饮食方式有( )
①保证营养需求的同时,将动物源食物消费保持在合理范围 ②保持动物源食物占比,由水产品消费大幅度转向畜肉消费 ③减少水果、蔬菜和禽肉的消费,增加畜肉消费 ④增加水果、蔬菜和禽肉的消费,减少畜肉消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A 5.D 6.B [第4题,具体分析如下。
第5题,根据题意可知,碳足迹系数为某类食物产生的碳足迹与该类食物的消费量之比,碳足迹系数最大,说明该类食物产生的碳足迹与消费量比值最大。将选项中对应食物的碳足迹结构数值与食物消费结构数值作比,通过计算可知,粮食、蔬菜和禽肉的比值约在1及以下,而畜肉则在2以上,故畜肉碳足迹系数最大,D正确。第6题,健康、合理的饮食方式是实现绿色低碳生活的关键环节。动物源食物碳足迹系数较高,大量食用动物源食物不利于践行绿色低碳生活,因此动物源食物消费应该控制在合理范围内,①正确。结合上题分析可知,畜肉是碳足迹系数较大的食物,为了实现绿色低碳生活,应该降低畜肉消费,②③错误。水果、蔬菜的碳足迹系数相较于动物源食物小,而畜肉和禽肉相比,畜肉碳足迹系数相对较大,因此为了实现绿色低碳生活应该增加水果、蔬菜和禽肉的消费,减少畜肉消费,④正确。故选B。]
下图为四个大城市的街道方向玫瑰图。不同方向的长度,代表该方向街道出现的相对频率。据此完成7~9 题。
7.推测图中最容易迷路的城市是( )
A.上海 B.夏洛特
C.温哥华 D.迪拜
8.由图可知,以下描述合理的是( )
A.上海街道密度和平均宽度最大
B.夏洛特街道面积最大
C.温哥华街道网络大致呈“棋盘状”
D.迪拜街道总长度最长
9.影响上海街道主要方向形成的关键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植被
7.B 8.C 9.C [第7题,据图可知,夏洛特各个方向的街道都有,而且出现的相对频率都较高,相比其他几个城市,夏洛特的街道应该是错综复杂的,故更容易迷路,B正确。相对夏洛特,其他几个城市的街道方向较规律,相对不容易迷路,A、C、D错误。第8题,由材料可知,街道方向玫瑰图不同方向的长度,代表该方向街道出现的相对频率,而不是绝对频率。从上海的街道方向玫瑰图中无法判断上海街道密度和平均宽度,A错误。从图中只能判断出夏洛特各个方向街道出现的相对频率,夏洛特的街道面积无法判断,B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温哥华的街道主要是东西与南北走向,大致呈“棋盘状”分布,C正确。从图中可以判断迪拜街道出现的相对频率,但无法判断总长度,D错误。第9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上海位于地势低平的平原上,所以地形对街道的分布影响较小,A错误。上海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主要吹东南风,冬季温和少雨,主要吹西北风,且街道布局一般受气候因素影响较小,与气候没有直接相关性,B错误。穿越市区的黄浦江主要是东北—西南走向,一些小河流则偏西北—东南走向,相应的街道分布相对频率较高的有东北—西南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二者在方向上基本一致,C正确。植被对街道走向影响较小,D错误。]
四川盆地西南缘严重缺水区地下水多咸水。该区砂岩与泥岩(含盐多)交替分布,具有“丘坡补给、谷地排泄”的特点。研究发现,地下水排泄条件好,盐分不易积累,发育淡水;反之则发育咸水。下图示意不同丘坡地下水排泄条件。据此完成10~12 题。
10.据图分析,下列情况中,地下水排泄条件最好的是( )
A.顺向坡,岩层倾角小于坡度角,有地下水出露地表
B.顺向坡,岩层倾角大于坡度角,无地下水出露地表
C.逆向坡,岩层倾角小于坡度角,有地下水出露地表
D.逆向坡,岩层倾角大于坡度角,无地下水出露地表
11.图中所示的四个钻孔中可打出淡水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2.为保证水质优良、水量充足,该区地下水开采的最优策略是( )
A.在断裂带附近开采
B.在不同岩性区域均匀开采
C.在含泥岩地层开采
D.在井深较浅处分散式开采
10.A 11.A 12.D [第10题,据图可知,当顺向坡中岩层倾角小于坡度角时,又有地下水出露,形成泉,利于地下水排泄,A正确。当顺向坡中岩层倾角大于坡度角时,地下水不容易出露地表,B错误。逆向坡,无论岩层倾角大小,都没有地下水出露地表,C、D错误。第11题,由材料可知,地下水排泄条件好,盐分不易积累,发育淡水。甲、乙钻孔位于岩层倾角小于坡度角的顺向坡,地下水排泄条件好,甲、乙钻孔可能打出水,但甲钻孔所在含水层在谷底有泉出露,排泄条件优于没有泉出露的乙钻孔所在含水层,且甲钻孔在咸淡水界线之上,为淡水,A正确,B错误。丙、丁钻孔位于岩层倾角大于坡度角的顺向坡,地下水排泄条件差,且丙、丁钻孔在咸淡水界线之下,地下水盐度较高,C、D错误。第12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断裂带位于逆向坡,无地下水分布,A错误;泥岩含盐较多,所含水分为咸水,在不同岩性区域均匀开采,容易打到咸水,水质较差,不是最优策略,B、C错误;由上题分析可知,咸淡水界线之上为淡水,故井深较浅处为淡水(水质较好),分散式开采能够提供充足水量,D正确。]
某科研小组利用多套测风系统,观测记录了敦煌绿洲边缘某年沙漠风和绿洲风的风速、风向与频次,并对表层沙粒采样分析。结果发现,当地冬季白天以沙漠风为主,晚上沙漠风和绿洲风频次相当;自沙漠向绿洲方向风速呈减小趋势,绿洲风风速衰减幅度比沙漠风小。下图示意采样点及其沙粒分选系数。据此完成13~15题。
13.沿采样点1 至9 方向,沙粒( )
A.分选性由好变差
B.平均粒径由细到粗
C.分选性由差变好
D.平均粒径由粗到细
14.关于当地冬季昼夜主要风向成因的说法,合理的是( )
A.冬季白天,绿洲“冷岛效应”显著
B.冬季白天,绿洲“热岛效应”显著
C.冬季夜晚,绿洲“冷岛效应”显著
D.冬季夜晚,绿洲“热岛效应”显著
15.绿洲风对当地绿洲生态环境改善明显,是因为绿洲风有利于( )
A.降低绿洲居住区噪音污染
B.给绿洲地区带来丰富的降水
C.沙物质从绿洲运移回沙漠
D.增加绿洲地区阳光照射强度
13.D 14.B 15.C [第13题,结合图例可知,沙粒分选系数反映了沙粒的粒径差异程度,分选系数数值越小,沙粒粒径差异越小,分选性越好。图中采样点1到9沙粒分选系数先增大后减小,说明沙粒的分选性先变差再变好,A、C错误;从沙漠到绿洲,主导风风力逐渐减弱,风速逐渐减小,风力搬运能力减弱,大颗粒的沙粒先沉积,小颗粒的沙粒后沉积,因此沿采样点1至9方向,沙粒的平均粒径逐渐减小,整体上由粗到细,B错误,D正确。第14题,材料表明,当地冬季白天以沙漠风为主,说明白天沙漠温度低于绿洲,绿洲温度较高,不会出现“冷岛效应”,A错误;绿洲温度高于沙漠,绿洲“热岛效应”显著,B正确;引起沙漠和绿洲小区域内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沙漠和绿洲之间的温度差异,夜晚沙漠风和绿洲风频次相当,说明夜晚沙漠和绿洲的温度差异较小,绿洲“热岛效应”和“冷岛效应”均不显著,C、D错误。第15题,绿洲风是从绿洲吹向沙漠的风,绿洲风与降低绿洲居住区噪音污染无关,A错误;绿洲风是从绿洲吹向沙漠,不会给绿洲带来丰富的降水,B错误;绿洲风从绿洲吹向沙漠,且绿洲风风速衰减幅度比沙漠风小,绿洲风可挟带绿洲区沙物质向绿洲外输送,有利于沙物质从绿洲运移回沙漠,从而改善绿洲的生态环境,C正确;绿洲风主要影响物质迁移,与阳光照射强度无关,D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 小题,共55 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 分)
云南省昭通市平均海拔1 950 米,有汉、彝、回、苗等25 个民族630 万人,是一个集“山区、革命老区、民族散杂区”为一体的农业大市,辖9 县1 市1 区。当地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原生态自然条件,创新发展模式,精心打造县域特色产业基地,大力发展苹果、竹、马铃薯、天麻、花椒、特色养殖等六大高原特色农业。近年来,昭通市积极发展乡村新业态,着力打造“云中苗寨”“坝上花海”等致富示范工程。下图示意昭通市不同县域特色产业分布。
(1)说明昭通市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6 分)
(2)归纳昭通市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并简述采用该模式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好处。(7 分)
(3)请你为昭通市基于资源和区位优势发展乡村新业态提出合理化建议。(6 分)
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昭通市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要从气候、地形、水源等角度分析。昭通市海拔较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降水量大,水源充足,有利于特色农产品生长。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纬度较低,水热垂直差异大,使得昭通市的农产品种类具有多样性。昭通市拥有得天独厚的原生态自然条件,为特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良的生态环境,保证了农产品质量。第(2)题,本题考查农业生产模式及影响。昭通市特色产业发展模式需要从原料、加工、市场及技术研发等多个角度概括。原料主要涉及农产品生产,加工指企业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市场指要开拓销售市场,扩大品牌影响力,研发指培育优良品种。发展特色农业的好处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分别陈述即可。第(3)题,本题考查乡村可持续发展。利用当地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依托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民族文化,发展乡村旅游业,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和体验,增加农民收入,带动乡村经济发展。依据当地的农业文化,发展创意农业,通过创意设计和营销策略,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农产品打开销路。借助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平台,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鼓励农民参与乡村新业态的发展,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加强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民的创业能力和经营水平。加强政策扶持和监管,优化发展环境,保障乡村新业态的健康发展。
答案:(1)纬度较低,海拔较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降水量大,水源充足;地势起伏大,纬度低,水热条件垂直差异大,可发展多种农产品种植;生态环境优良,无污染,农产品品质好。(6分)
(2)发展模式:建立特色农业基地,培育有实力的特色农业龙头企业,加强对农产品的深加工,培育知名品牌,拓展销售市场,加大优良品种研发。好处:通过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农产品品牌效应以及增加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为当地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实现产业发展与环境的和谐统一。(7分)
(3)利用当地农产品,发展加工产业;依托独特自然环境和民族文化,发展乡村旅游业;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拓宽销售市场;加强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民技术水平;加强政策扶持,保障乡村健康发展。(6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 分)
宁夏古灌溉工程遗产拥有庞大完整的灌溉渠系,为黄河灌区内的农业发展提供了完善的水利保障。宁夏古渠在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兴废靡繁,沿用至今,展示了古人治水修渠的高超智慧,衍生出独特的灌溉文化,成就了“天下黄河富宁夏”的引黄灌溉传奇。下图示意宁夏古渠时空格局演变。
(1)简述宁夏古渠时空演变特征。(6 分)
(2)说明宁夏古渠演变对灌区城镇分布与发展的影响。(4 分)
(3)从宁夏古渠引黄灌溉视角,谈谈你对“天下黄河富宁夏”这句话的理解。(6 分)
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地理事物的时空分布特征描述。由图可知,宁夏古渠随着时间推移,在数量上、形态上、宽度上、发展方向上都出现了明显变化。具体来说,宁夏古渠分布的密度越来越大,由单一渠道拓展出较多分支,古渠整体的覆盖范围越来越广;在秦汉和唐代,古渠数目较少,主要沿黄河干流两侧分布,渠道较细,较为平直,到明清时期,古渠主要向黄河西北方向发展,且逐渐展宽,趋于弯曲。第(2)题,本题考查古渠对城镇分布和发展的影响。地理事物对聚落分布和发展的影响,主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来回答。有利的方面:为聚落发展提供灌溉水源和生活用水,促进了聚落的不断发展。不利的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古渠淤塞废弃,影响了古渠沿岸聚落的生产生活,导致部分城镇等级降低甚至消失。第(3)题,本题考查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解释清楚为何黄河唯独富了宁夏平原。宁夏平原以上的黄河段,地势落差大,古代技术水平低,很难开发利用;到了宁夏段,流速变缓,泥沙含量降低,方便利用;宁夏段以下流经黄土高原,泥沙含量大,频繁改道和决口,水患严重,破坏了农业生产。
答案:(1)宁夏古渠分布的密度越来越大;分支逐渐增加;覆盖范围越来越广;渠道由较平直趋于弯曲;渠道逐渐拓宽;由原来主要沿黄河干流两侧分布,转为主要向西北方向发展。(6分)
(2)有利影响:随着古渠数量的增加,灌溉和供水更加便利,农业生产条件改善,粮食产量稳定,促进了不同级别城镇沿古渠分布,城镇数量越来越多,发展迅速。(2分)不利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古渠淤塞严重,河道废弃,影响生产生活,导致部分城镇等级降低甚至消失。(2分)
(3)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游水流湍急,在技术水平较低的古代,很难开发利用;宁夏平原气候干旱,黄河流经至此,地势相对低平,流速较慢,古渠引黄河水灌溉农业,使宁夏平原成为富饶的塞上江南;对于黄河中下游的其他地区来说,黄河泥沙含量大,容易出现水患和改道,所以说“天下黄河富宁夏”。(6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 分)
在全球变暖的今天,北极正上演着“放大器”的戏法,其变化往往是全球平均水平的数倍。升温促使北极地区水汽含量增加,并带来降水增多,水循环过程深受影响。育空河是北极地区的主要河流之一,该河流域96%被冻土覆盖,冬季降水常以积雪形式存在。观测数据表明,育空河流域多年冻土退化深度与降雨量显著相关,降雨量每增加1 厘米,多年冻土退化深度增加约0.7 厘米。这些变化,使流域径流过程变化显著。1980~2019 年,育空河年均径流量呈增加趋势,且冬季增幅最大,达16%。下图示意育空河流域径流过程变化的主要途径。
(1)说明全球变暖背景下育空河流域不同冻土层的变化特点。(6 分)
(2)简述全球变暖背景下育空河径流量增加的途径。(6 分)
(3)分析1980~2019 年育空河径流量冬季增幅最大的原因。(8 分)
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冻土层的变化可以从厚度、上下边界的位置变化等方面分析。受全球变暖的影响,气温、地温升高,表层的季节性冻土层上界、下界均下移,季节性冻土层的位置整体向下移动,下界埋藏深度大,受气温变化影响较小,下移幅度小于上界,导致季节性冻土层的厚度略有减小。多年冻土活动层的上界变化不大,下界附近地温升高,位置向下移动,导致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增大,整体向下移动。多年冻土层的上界向下移动,所以厚度减小。第(2)题,本题考查影响水循环环节的因素。根据水量收支平衡的原理,育空河径流量增加意味着水量收入与支出的差值增大。由图可知,育空河的水量收入包括大气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三种途径;育空河水量支出包括蒸发、河水补给地下水等途径。由于育空河纬度较高,即使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河流蒸发量依旧有限,且育空河流域多冻土,河水下渗量有限,故育空河径流量增加的主要途径应从水量收入增多方面考虑。受全球变暖的影响,大气降水增多,育空河的水量收入增加。育空河流域位于高纬度地区,气温较低,大气降水多为降雪形式;气温升高,积雪融化量增大,补给育空河。全球变暖后,冻土层退化,当地下水位高于育空河时,补给育空河,使其径流量增大。第(3)题,本题考查水循环过程。育空河径流量冬季增幅最大说明相较夏季,育空河冬季水量收入明显较多,支出较少。受全球变暖影响,气温升高,全年的蒸发量均增大,但是冬季的升温效果更明显,蒸发量增加的幅度更大,大气中水汽的含量增大,降水增加,且相态从降雪逐步向降水转变,地表和地下径流量增大。夏季气温高,无论全球是否变暖,夏季的季节性冻土层与多年冻土活动层均会融化,对育空河水量进行补给,使其水量变化不明显;冬季升温幅度更大,降雨量的增加加速了冻土的融化,部分季节性冻土层与多年冻土活动层不再冻结,地下径流增大,地下水对育空河的补给增多。受全球变暖的影响,冬季的气温升高幅度更大,积雪融化时间提前,导致冬季的融雪量增大,对育空河的直接补给更多。
答案:(1)季节性冻土层部分融化,厚度缩减,位置整体下移;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增大,位置整体下移;多年冻土层厚度减小,上界下移。(6分)
(2)降水量增加,地表径流补给增多;冻土层退化,地下径流补给增多;全球变暖,积雪融化量增大,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增多。(6分)
(3)受全球变暖影响,冬季升温幅度较大,导致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增加,降水量增加且降雪向降雨相态转变,径流量增大,使育空河冬季径流量增加;季节性冻土层、多年冻土活动层在夏季融化,地下水补给育空河的水量变化不大;受全球变暖的影响,冬季升温幅度更大,当地降雨量的增加加速了冻土的融化,地下水补给育空河水量增大;随着全球升温,冬季气温升高,积雪融化时间提前,育空河冬季河流的径流量增加幅度较大。(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