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黑吉辽卷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选择性考试--地理(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黑吉辽卷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选择性考试--地理(解析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08.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7-08 13:46: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年黑吉辽卷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选择性考试
地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是接卸和存储船运液化天然气的能源基础设施,通过管道等方式将天然气外输到消费地,具有调峰保供的功能。江苏盐城接收站建在滨海港区内的滩涂上,是全球一次性建成的规模最大接收站,2022年9月开始运营。该站包括专用泊位、管网和10座大型储罐等,占地面积较大。接收站还规划建设冷能利用、燃气发电和制氢等附属设施。据此完成1~3题。
1.盐城接收站高效运营的必要条件是(  )
A.本地能源消费增长  B.能源消费峰谷差大
C.航道防淤清淤保障 D.港区外可用地充足
2.盐城接收站将建设附属设施是为了(  )
A.保障区域能源供给 B.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C.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D.优化一次能源结构
3.能够提升盐城接收站天然气调峰保供能力的是(  )
A.扩建专用泊位 B.接入干线管网
C.扩展外输方式 D.增加存储规模
1.B 2.D 3.D [第1题,由材料“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是接卸和存储船运液化天然气的能源基础设施,通过管道等方式将天然气外输到消费地,具有调峰保供的功能”可知,盐城接收站高效运营的必要条件是能源消费峰谷差大,调峰保供需求量大,B正确;本地能源消费增长,需要外运的天然气减少,由于货运量减少,故难以保障盐城接收站高效运营,A错误;由材料“通过管道等方式将天然气外输到消费地”可知,管道运输是封闭性运输,用管道运输气态和液态物质,损耗小,安全性能高,连续性强,管道的防淤清淤需求小,C错误;管网埋在地下,仅专用泊位和10座大型储罐需占据一定的陆地空间,故港区外可用地充足不是盐城接收站高效运营的必要条件,D错误。故选B。第2题,由材料可知,接收站还规划建设冷能利用、燃气发电和制氢等附属设施。冷能发电是利用海水和液化天然气的温度差来驱动涡轮发电,冷能发电不需要燃料,没有温室气体排放;燃气发电是使用天然气或者其他可燃气体发电的过程,天然气制氢是利用天然气通过蒸汽重整、部分氧化或自热重整等方法转化为氢气,燃气发电和制氢过程均有温室气体排放;优化一次能源结构指通过调整和改进能源的生产、转换和利用方式,是为了优化一次能源结构,D正确;减少碳排放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优化一次能源结构的结果,BC错误;保障区域能源供给的途径有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能源市场健康发展、加强国际合作、多元化能源结构、加强能源储备、推进科技创新、优化调度和管理等,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是接卸和存储船运液化天然气的能源基础设施,盐城接收站建设附属设施不是保障区域能源供给的主要目的,A错误。故选D。第3题,注意题干关键词“天然气调峰保供”。增加存储规模,加大储气库建设,是解决我国天然气产业冬夏调峰瓶颈的重要途径,D正确;泊位指港区内能停靠船舶的位置,扩建专用泊位对提升盐城接收站天然气调峰保供能力作用不大,A错误;接入干线管网、扩展外输方式能够实现燃气资源的快速、稳定传输,为城市居民提供必要的燃气保障,但对调峰作用不大,BC错误。故选D。]
土主要分布于陕西关中盆地,是自然土壤在数千年耕作过程中经粪土堆垫改良形成的人为土。在剖面上覆盖层与原土壤层叠置,形似“楼层”(下图)。其中,黏化层质地黏重、呈褐色或红褐色。据此完成4~5题。
4.粪土堆垫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土壤(  )
①水分 ②孔隙 ③矿物质 ④腐殖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黏化层形成时期的气候特征是(  )
A.冷干 B.冷湿
C.暖干 D.暖湿
4.C 5.D [第4题,由图文材料可知,原土壤层的上层只有较薄的古耕层,古耕层下层有较厚的黏化层,黏化层土壤颗粒较小,致密紧实,质地黏重,土壤的透水性较弱。关中盆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秋季降水集中,地势低,容易积水。粪土堆垫可以增加土壤厚度,且粪土堆垫土层较黏化层颗粒大,可以增加土壤孔隙,利于水分下渗,②正确;其主要目的不是增加土壤水分,①错误;粪土堆垫还可以增加土壤的腐殖质,提高土壤肥力,④正确;土壤的矿物质主要是由岩石风化作用形成,③错误。C正确。第5题,读图可知,黏化层较厚,而且土壤颗粒较小,质地黏重,说明微生物分解作用强,气候温暖,岩石经过强烈的风化作用形成的黏粒在雨水等作用下不断淋溶淀积,形成较厚的黏化层,因此暖湿的气候条件最有利于黏化层形成,D正确。]
埃森登机场曾是墨尔本近郊的综合性国际机场。1971年,墨尔本新机场投入运营,埃森登机场转变为以公务、商务、紧急救援等职能为主的专用机场。随着机场职能的改变,埃森登机场区域利用自身区位优势,将航空与城市商业融合,成为墨尔本西北部新兴商业中心,逐步发展为“空港城市”。据此完成6~7题。
6.埃森登机场作为专用机场,以下最可能成为其客源的行业是(  )
A.金融服务业 B.仓储物流业
C.批发零售业 D.休闲旅游业
7.埃森登机场区域发展成为墨尔本西北部新兴商业中心的有利条件是(  )
①市场规模较大 ②基础设施完备 ③劳动力价格低 ④空陆交通便捷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A 7.C [第6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埃森登机场作为专用机场的主要职能为公务、商务、紧急救援等,金融服务业是最可能成为埃森登机场客源的行业,A正确;仓储物流业、批发零售业以运输货物商品为主,休闲旅游业以运送旅客为主,不符合埃森登机场公务、商务、紧急救援等的职能定位,B、C、D错误。第7题,根据材料可知,埃森登机场区域逐步发展为“空港城市”,空陆交通比较便捷,④正确;在早期,埃森登机场是墨尔本近郊的综合性国际机场,基础设施完备,②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埃森登机场区域市场规模大,①错误;劳动力价格低不是形成新兴商业中心的有利条件,③错误。C正确。]
河谷演化过程中,受坡度、地下水位、地表组成物质等因素的影响,植被会发生地方性分异,各地貌位置的植被处于向地带性植被(与气候相适应的稳定性植被)演替的不同阶段。下图示意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某河谷地貌形态。据此完成8~9题。
8.图中现存植被最接近地带性植被的地貌位置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9.如果流域整体构造抬升,最早演替为地带性植被的是(  )
A.河漫滩草甸 B.洪积扇灌丛
C.沟谷沼泽林 D.分水岭疏林
8.D 9.B [第8题,该区域为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地带性植被应为落叶阔叶林。根据材料“受坡度、地下水位、地表组成物质等因素的影响,植被会发生地方性分异”可知,该河谷植被受局部地区自然因素影响,发生地方性分异。乙、丙属于河漫滩及冲(洪)积扇,地下水位较高,不适合乔木发育,易发育草本植物或灌丛植物,B、C错误。图中甲位于山脊一侧较陡的山坡上,海拔较高,地下水埋深较大,水分条件较差,因此该地植被与地带性植被差异较大,A错误。丁远离河流,位于海拔较低的缓坡上,易发育森林,自然植被最接近地带性植被,D正确。第9题,若该流域整体构造抬升,则图示区域水分条件及热量条件会随之发生改变。河漫滩草甸位于河流两侧,构造抬升后,水分条件仍较好,植被演替速度应较慢,A错误。洪积扇灌丛位于河流出山口处,在流域整体构造抬升后,该位置排水条件变好,地下水位降低,植被生长条件变得优越,从而最早演替为地带性植被,B正确。若该流域整体构造抬升,沟谷沼泽林依然位于沟谷中,水分条件与抬升前相比变化不大,且可能受到周期性降水引发的山洪影响,不易演替为地带性植被,C错误。分水岭疏林位于地势较高的分水岭,流域整体构造抬升后,气候变得较为凉爽,与之前相比,气候条件差异较大,不易演替为地带性植被,D错误。]
专业服务在美国属于高技术产业部门,为其他部门或消费者提供(咨询、法律、计算机等)专业知识与技术服务。通常,专业服务集聚分布于中央商务区。下图示意部分高技术产业部门在纳什维尔大都市区的集聚分布状况。据此完成10~11题。
10.与集聚在中央商务区相比,纳什维尔的专业服务集聚地(  )
A.人才更充裕 B.交通更便利
C.租金成本更低 D.服务对象更多
11.纳什维尔专业服务的集聚能够(  )
A.带动新的商务中心形成
B.促使生物技术公司集聚地北移
C.带动新的人口核心形成
D.促使通信技术公司集聚地南移
10.C 11.B [第10题,据图可知,中央商务区周围集聚了大部分高技术产业部门,且集聚地分布较广,而专业服务集聚地距其他高技术产业部门均有一定距离,中央商务区人才更充裕,A错误;中央商务区周围有多条交通线,交通更便利,B错误;纳什维尔的专业服务集聚地远离中央商务区,租金成本更低,C正确;中央商务区人口更密集,服务对象更多,D错误。第11题,根据材料可知,专业服务为其他部门或消费者提供专业知识与技术服务,并不能提供过多的商业活动、带动人口集聚,A、C错误;读图可知,生物技术集聚区位于专业服务集聚区的南部,因此专业服务的集聚会吸引生物技术公司集聚地北移,而通信技术公司对交通通达性和通信便捷程度要求更高,其集聚区已经位于交通更便利的中心商务区,一般不会选择南移,B正确,D错误。]
水体性质、运动和库区环境等因素影响水库浮游动物生物量及其分布。恰甫其海是位于新疆伊犁谷地特克斯河上的水库,周边植被以草原为主。水库消落区主要分布在南岸。下图为2019年6月和9月恰甫其海表层浮游动物生物量等值线图。据此完成12~13题。
12.影响6月恰甫其海表层浮游动物生物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透明度 B.流量
C.营养盐 D.流向
13.9月恰甫其海南岸丰富的碎屑食物吸引浮游动物聚集,这些碎屑食物主要源于(  )
A.底泥扰动上浮 B.水位涨落挟带
C.表层水流汇集 D.河川径流输入
12.A 13.B [第12题,由材料及图示可知,浮游动物生物量大致自西向东逐渐变大,水电站的位置在东侧,丰水期水库上游的冰雪融水自西向东流入湖区,且距离湖区上游越远,浮游动物生物量越大。这说明流水汇入湖区后,水环境发生变化,使环境更有利于浮游动物生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汇入湖区的水流挟带的泥沙不断沉积,导致离湖区上游越远,水体透明度越好,水环境越适合浮游动物生长,A正确;水体汇入湖区后,流速开始减小,距离湖区上游越近,水体受扰动越大,水体表层的营养盐也越丰富。越向东,营养盐应该越少,这不符合湖区浮游动物生物量的分布,C错误;该湖区浮游动物生物量分布受流水汇入后湖区水环境变化的影响,与流量和流向没有直接关系,故流向与流量不是其主要影响因素,B、D错误。第13题,水库消落带作为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的过渡区域,为干湿交替地带,水位季节性涨落过程中,水陆衔接地带的土地被周期性地淹没和出露,土壤养分等会随水流进入水库,因此会为水库提供丰富的碎屑食物,从而导致浮游动物大量繁殖和聚集,B正确;9月份为平水期,水位开始下降,入湖径流对底泥的扰动减少,A错误;表层水流汇集应该是到坝前(即下游),而不是南岸区域,C错误;河川径流输入应该首先影响水库上游区域,与图示不符,D错误。]
黄河三角洲村落空间形态具有明显的水适应性特征。在“河、塘、田、路、居”五因子的数量、分布等长期影响下,黄河三角洲的村落表现出团状、带状、指状3种典型空间形态。图1为黄河三角洲典型村落分布图。图2示意黄河三角洲村落空间形态。据此完成14~16题。
14.团状村落的主要特征是(  )
A.前邻农田,后依河堤
B.塘路环绕,结构分散
C.塘田较多,零散分布
D.塘田包围,居路规整
15.影响带状村落主轴线和骨架形成的主导因子是(  )
A.河和田 B.河和路
C.路和居 D.路和田
16.指状村落集中分布在(  )
A.远离黄河的耕种区 B.临近黄河的耕种区
C.远离黄河的盐荒区 D.临近黄河的盐荒区
14.D 15.B 16.A [第14题,读图分析可知,团状村落周边为塘和田,内部聚落和道路分布规整,D正确,A、B、C错误。图解如下。
第15题,读图可知,带状村落分布方向与黄河走向一致,故可以得出影响带状村落主轴线形成的主导因子为河流,带状村落的空间布局与道路的延伸方向一致,故影响带状村落骨架形成的主导因子为路。B正确,A、C、D错误。第16题,图中指状村落内主要建筑可能受地形因素影响,整体布局相对分散,排列缺乏特定的秩序,建筑组合较为自由。读图可知,图中指状村落周边田地分布较多,应为耕种区,C、D错误;临近河流的村落一般受河流走向的影响较大,且多呈条带状分布,故指状村落集中分布在远离黄河的耕种区,A正确,B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文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山西省偏关县地处黄土高原沟壑丘陵区,沟壑占全县总面积的47.8%。经近50年综合治理,全县绿化率由4%增加到40%。2019年,国家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偏关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广优质杂粮种植,建设“非笼养”蛋鸡养殖基地,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非笼养”蛋鸡养殖采用清洁化生产方式和国际先进的健康养殖技术,创造优良的养殖环境,满足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需求。产品健康、安全、可追溯,主要供给知名餐饮企业,现已获得“非笼养”国际标识许可和出口备案审核。
(1)简述偏关县发展“非笼养”蛋鸡养殖的优势条件。(6分)
(2)分析市场因素对偏关县“非笼养”蛋鸡养殖发展的影响。(6分)
(3)说明“非笼养”蛋鸡养殖对偏关县绿色发展的积极作用。(6分)
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农业区位条件。由材料信息可知,该地地处黄土高原沟壑丘陵区,沟壑广布,蛋鸡散养空间大;推广优质杂粮种植,优质杂粮产量大,饲料供应充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创造优良的养殖环境;已获得“非笼养”国际标识许可和出口备案审核;坚持绿色发展,环境污染小,鸡蛋品质高,满足国际标准,有利于开拓国际市场;国家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说明国家政策对生态农业支持力度大;经济发展,市场对高品质食材的需求增大。第(2)题,本题考查市场因素对蛋鸡养殖发展的影响,主要从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市场条件和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分析。从市场需求量来看,经济的发展、城镇化水平的提升使禽畜的市场需求量升高,促使蛋鸡的养殖规模扩大;从产品品质需求来看,居民生活品质提升,对绿色食品的需求量增大,使得蛋鸡养殖向清洁、无害化方向发展;从外部市场条件来看,餐饮企业稳定的订单需求保证了蛋鸡养殖的收益,不断扩大的国际市场需求推动了蛋鸡面向国际出口。第(3)题,本题考查农业可持续发展。由材料可知,依托黄土高原的沟壑地形,“非笼养”蛋鸡的活动范围大,避免了养殖过程中污染物的过于集中;“非笼养”蛋鸡可以在散养过程中啄食害虫,散养过程中产生的粪便可以成为肥料,增加当地土壤肥力,维持沟壑丘陵区的生态平衡;“非笼养”蛋鸡采用清洁化的生产方式和国际先进的健康养殖技术,限制了兽药、催熟剂等有害化学物质的使用,减少了药物残留污染;随着“非笼养”蛋鸡生产规模的扩大和饲料需求量的上升,扩大了当地优质杂粮的种植规模,提高了植被覆盖率,减轻了当地沟壑区的水土流失。
答案:(1)沟壑丘陵广布,蛋鸡散养空间大;推广优质杂粮种植,饲料供应充足;坚持绿色发展,环境污染小,鸡蛋品质高,满足出口标准,有利于开拓国际市场;国家政策对生态农业支持力度大;经济发展,市场对高品质食材的需求增大。(6分)
(2)随着经济发展,城镇化水平提高,市场需求增长,促进蛋鸡养殖规模扩大;随着生活品质提高,对绿色食品需求增长,促使蛋鸡养殖向清洁、无害化方向发展,改进技术提高品质;餐饮企业订单需求具有规模性、稳定性,可保障蛋鸡养殖收益的稳定;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国际市场扩大,促进蛋鸡面向国际出口。(6分)
(3)“非笼养”蛋鸡活动范围大,避免环境污染过于集中;“非笼养”蛋鸡可以啄食害虫,粪便可作为肥料,维持沟壑丘陵区的生态平衡;“非笼养”蛋鸡需达到国际标准,限制了兽药、催熟剂等有害化学物质的使用,减轻污染;“非笼养”蛋鸡养殖带动优质杂粮种植,提高植被覆盖率,减轻水土流失。(6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乌波卢岛位于太平洋板块向印度洋板块俯冲带。第四纪以来,岩浆沿西北—东南向断裂间歇性喷出,形成多期火山岩。其中,Q1火山岩抗蚀能力较弱,Q2、Q4火山岩垂直节理和裂缝发育。各期火山岩表面土层厚度分别约为900 cm、90 cm、35 cm。岛屿西部局部地方Q1火山岩出露,构成高岗。岛屿年平均降水量超过3 000 mm,但水资源较贫乏,其分布受岩性和地貌影响较大。下图示意乌波卢岛地形及不同时期火山岩空间分布。
(1)说明乌波卢岛脊线的形成过程。(4分)
(2)从岩性和地貌角度,分析乌波卢岛地表水资源东部多于西部的原因。(6分)
(3)简析乌波卢岛西部Q1火山岩高岗形成的原因,并推断外力作用下其地形的演化。(6分)
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读图可知,该岛屿的脊线指的是图中由诸多火山口相连形成的西北—东南向的脊线,此脊线是由火山活动塑造形成的。由材料可知,乌波卢岛位于太平洋板块向印度洋板块俯冲带,岩浆沿着西北—东南向裂隙喷出,喷出后岩浆向两侧流动;根据图文信息可知,该地区在地质时期先后发生过三期火山活动,不同时期发生的火山活动形成的火山口前后相连最终形成脊线。第(2)题,本题考查影响地表水资源的因素。题干要求从岩性和地貌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从岩性角度来说,东部Q1火山岩分布占比较大,抗侵蚀能力较弱,地势低平,储水性能较好;西部Q4火山岩节理、裂隙较多,地表水易渗漏,不利于保水。从地貌角度来说,东部等高线相对稀疏,坡度较小,地表径流流速较慢,利于储水;西部等高线相对密集,坡度大,地表径流流速较快,不利于储水。第(3)题,本题考查地貌的形成原因和发展演化。由材料可知,该地年降水量大,流水侵蚀能力强;Q2、Q4火山岩多节理、裂隙发育,易被侵蚀;Q1火山岩暴露在外,但由于Q2、Q4火山岩节理、裂隙发育,地表水易渗漏,因此Q1火山岩所遭受的流水侵蚀较弱,其相对周边Q2、Q4火山岩明显凸起,形成高岗。由于Q1火山岩抗蚀能力较弱,在风化、流水侵蚀、重力崩塌等作用下,高岗本身会逐渐降低。
答案:(1)位于两大板块消亡边界的俯冲地带,岩浆沿着西北—东南向裂隙喷出,岩浆向两侧流动;Q1、Q2两期火山活动主要发生在岛屿东南部,Q4时期火山活动主要发生在岛屿西北部,三期火山活动形成的火山口相连形成西北—东南走向的脊线。(4分)
(2)岩性:东部Q1火山岩分布占比较大,抗侵蚀能力弱,地势低平,储水性能较好;西部Q4火山岩节理、裂隙较多,地表水易渗漏,导致东部水资源多于西部。(3分)
地貌:东部等高线相对稀疏,坡度较小,地表径流流速较慢,地表水资源丰富;西部等高线相对密集,坡度较大,地表径流流速较快,不利于储水。(3分)
(3)原因:Q2、Q4火山岩多节理、裂隙发育,易被侵蚀;Q2、Q4火山岩节理、裂隙发育,地表水易渗漏,流水对Q1火山岩的侵蚀较弱,导致其相对周边凸起形成高岗。(4分)
演化:由于Q1火山岩抗蚀能力较弱,在风化、流水侵蚀、重力崩塌等作用下地势逐渐降低。(2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2023年2~3月北半球中高纬大气环流异常,导致沙源地气候异常暖干。持续偏暖偏干对沙源地地表物质产生重要影响。沙尘强度、传输路径等又与天气系统密切相关。图1为2023年2~3月北半球部分区域海平面气压距平(相对于多年气压平均值的差值)图。图2示意2023年春季两次沙尘天气中部分城市日最高PM10质量浓度的变化(图2 a)和高、低压中心位置(均为当日17时)的变化(图2 b)。
(1)根据海平面气压距平分布的主要特征,分析沙源地气候异常暖干的原因。(6分)
(2)说明持续偏暖偏干对沙源地地表物质的影响。(4分)
(3)据图2 a,指出与3月相比,4月沙尘传输强度和路径的特点,结合图2 b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8分)
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大气环流与气候异常的关系。本题需结合海平面气压距平分布特征,建立气压与气候暖干之间的关联:①气压分布影响空气的流动;②气压的高低影响天气状况。由图可知,高纬度地区(沙源地西北方向)气压呈带状分布且比往年偏低,说明气温较往年偏高,影响冷空气的强度及南下;西北太平洋气压偏高并延伸至沙源地附近,沙源地与高纬度地区间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冷空气难以到达,导致沙源地气温偏高;由材料可知,北半球中高纬大气环流异常,产生气压低值区,加上西北太平洋东北—西南走向的高压,导致太平洋和北冰洋的水汽难以进入内陆,沙源地降水偏少,气温偏高,蒸发加剧,气候异常暖干。第(2)题,本题考查气候异常对沙源地地表物质的影响。可分别从偏暖和偏干分析其对地表物质的影响。持续偏暖明显会加剧土壤水分蒸发,使地表物质疏松,更容易被风裹挟运输;持续偏干天气影响植被的返青和生长,会导致地表植被覆盖率低,防风固沙作用减弱,地表松散物质增多。第(3)题,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与3月相比,4月乌兰察布PM10质量浓度总体较高,在最高浓度的状态持续时间短;哈尔滨PM10最大值较小,但较高浓度的持续时间较长;南京和福州PM10质量浓度最大值较大,较高浓度的持续时间也较长,说明整体4月沙尘传输强度相较于3月更大,路径偏(东)南。据图2 b可知,传输强度受气压高低和差值的影响,传输路径受气压中心移动的影响。3月高压中心高压值较大,主要滞留在沙源地附近,向东缓慢移动,低压中心向东移动速度快,且中心气压值逐渐升高,气压梯度减弱,沙尘传输强度弱,传输路径主要向东;4月高压中心快速向东南方向移动,低压中心向东移动速度较慢,且中心气压值较3月低,所以传输路径主要向东南,且水平气压梯度大,风力大,沙尘传输强度更强。
答案:(1)高纬度地区(沙源地西北方向)气压呈带状分布且比往年偏低,沙源地西北部气温较往年偏高,导致冷空气势力偏弱,不易南下;(2分)西北太平洋(沙源地东南方向)气压值偏高,沙源地受高压脊的影响,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冷空气难以到达,气温较高;(2分)受西北太平洋高压呈东北—西南走向以及北半球中高纬大气环流异常所产生的气压低值区的影响,太平洋及北冰洋的水汽远离内陆,沙源地降水偏少,气温偏高,蒸发旺盛,气候异常暖干。(2分)
(2)持续偏暖天气导致土壤水分蒸发加剧,地表水减少,土质变得更加疏松,更易被风裹挟运输;(2分)持续偏干天气影响植被的返青和生长,导致植被覆盖率偏低,地表裸露面积增加,物质松散。(2分)
(3)特点:根据PM10的质量浓度及相应浓度维持的时间可以看出,4月沙尘传输的强度更强,风力更大;且4月的沙尘路径偏南。
原因:由于3月气压值偏高,高压中心主要滞留在沙源地附近,向东缓慢移动,4月高压中心快速向东南方向移动,低压中心向东移动速度较慢,气压值较3月减小,传输路径主要向东南,气压梯度大,风力大,沙尘传输强度强。(8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