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體dT. p p t《化石吟》教学设计
说课教师: 石排中学 章海燕
教学课时:45分钟
教学内容:《化石吟》
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
①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②理清诗歌结构,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
丰富科学知识,掌握一点阅读科学诗的基本方法。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节奏美。
3.情感目标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这一科学知识的兴趣,进而主动认识化石的神奇作用,激发学生在课外进一步了解化石、探究人类进化和学习科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节奏韵律之美;调动学生的课外积累,发挥学生丰富的想像力。
教学难点:诗中某些字词句的作用与含义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课前 预习生字词,结合生物课了解生物的进化;拜访教师或专家,了解化石。利用因特网收集有关化石的图片,写篇介绍某种古生物的小短文。
(2)教师准备:利用网络或书籍查阅有关化石的资料,将收集到的各种化石图片制成课件,配上合适的音乐和解说;将一些问题组制成课件;制作恐龙、猛犸复原图片的课件。
教学方法:
1、情景教育法:通过图象再现,语言描述等形式,让学生进入情境,体会情感。
2、朗读法:诗歌教学首先应重在朗读吟诵,诗歌节奏鲜明,声调和谐,富有韵律美,同时运用拟人手法,以第二人称“你”称呼化石,亲切自然,字里行间流露出赞叹之情。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感受情感之美和音乐美。
3、讨论点拨法: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自主的探究诗歌的内容。
4、联想想象法:
科学的探索同样需要丰富的想象。依据现存的化石推测逝去的世界,依据科学的分析想象神秘的故事,在合理的联想想象中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浓厚的科学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
播放多媒体课件《化石吟》,让学生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
2、整体感知
(1) 播放《化石吟》的音频文件
(2)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1)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2)诗歌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3)诗歌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结构上有何特点?
3、重点研讨。
为了更好的让学生把握文章主旨,在进行重点研讨的时候,我设计了这么几个问题:
1)第三节中“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这一句在结构上起什么样的作用?
2)从时间看,四、五、六、七节中,作者从_____写到 ____;从修辞上看,作者运用了____手法,并用第二人称“你”来抒写,显得亲切自然。
3)从内容上看,这四节诗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
4)这四节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5)诗1.2节连用了6个问号起什么作用
4. 拓展延伸
1)读诗离不开想象。诗中说:“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讲述那奇幻的神话。”假如你是那一枚小小的化石,沉睡地下亿万年后刚刚苏醒,你要向世人讲述怎样的故事,诉说怎样的心声呢?(先在小组讨论,再向全班同学交流)
2)学生展示有关化石的图片,宣读自己撰写的介绍某种古生物的小短文。
3)向学生展示猛犸的复原图片,思考:
面对这幅猛犸图,你有什么感受 用一两句诗来表达。
PAGE
2(共15张PPT)
一九九八年六月,美国时代周刊,还有世界著名的英国自然杂志都用封面和内页大量篇幅向国际科学界宣布了被认为二十世界最激动人心的发现:中、美、加的生物学家在中国的辽西发掘出了带羽毛的恐龙的完整化石,
由此认定此龙是鸟类的原始形态,也由此为科学界争论不休的孰龙孰鸟问题下了定论。
中华龙鸟
这具命名为"中华龙鸟"的国宝级珍品,从美国正式接回到了自己的"家"---中华恐龙馆,成为了镇馆之宝的珍品。 中华龙鸟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长有羽毛的介于恐龙和鸟类之间的过渡型生物,真正代表了鸟类的祖先类型,它的发现有力地支持了鸟类系由小型兽脚类恐龙演化而来的学说。
原始祖鸟,生活时体长不足1米,棒状的牙齿边缘具有微弱锯齿,胸骨扁平;尾长,尾椎20余节且相互没有愈合;前后肢几乎等长;前肢为始祖鸟类型,有三爪,第二指爪大;羽毛发育而羽片成对称状,尾羽长达15厘米,羽轴明显。
该动物的前部特征,尾椎数目等均与德国著名的始祖鸟极为接近,显示出两者间一定的亲缘关系。但这件化石比始祖鸟大得多,它腰带和后肢粗壮,羽片对称生长等,又比始祖鸟原始,故被命名为原始祖鸟。
侏罗纪时代复原图
恐龙化石
www.animationfactory.com
朗读与思考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2、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本诗歌可分为几层,试概括大意。
本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科学神奇与人类伟大的
赞美之情。
可分三层:1---2节:通过发问,引发联想。 3----6节:具体抒写,无限遐思。7节:回应发问,照应开头。
研究与欣赏
1、第三节中“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这一句在结构上起什么样的作用?
2、从时间看,四、五、六、七节中,作者从_____写到 ____;从修辞上看,作者运用了____手法,并用第二人称“你”来抒写,显得亲切自然。
3、从内容上看,这四节诗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
4、这四节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5、诗1.2节连用了6个问号起什么作用
研究与欣赏
1、“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这一句在结构上起什么样的作用?
2、从时间上来看,在这四节诗歌中,作者从 写到 ;从修辞上看,作者运用了 手法,并用第二人称“你”来抒写,显得亲切自然。
这一句表达作者的思路,引出下文,接下来就顺理成章地写飞扬的思维。
远古
现实
拟人
3、从内容上看,这四节诗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
4、这四节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这四节诗是化石说的“话”,重现了逝去万载的世界。
这四节诗是全诗的主体,具体抒写了遐思(想象)的内容。
5. 诗1.2节连用了6个问号起什么作用
通过问句形式,引发读者思考想象,表现作者浓厚的科学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打开读者思维的闸门,使其去想象亿万年前神秘的世界去倾听化石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披羽蛇翼龙
复原的恐龙
拓展与延伸1
读诗离不开想象。诗中说:“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讲述那奇幻的神话。”假如你是那一枚小小的化石,沉睡地下亿万年后刚刚苏醒,你要向世人讲述怎样的故事,诉说怎样的心声呢?(先在小组讨论,再向全班同学交流)
面对这幅复原的猛犸图片,你有什么感受呢?请用一两句诗来表达。
请同学收集有关化石的资料,给同学做口头介绍。
拓展延伸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