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数智作业(15) 硫及其化合物----《高考快车道》2026版高三一轮总复习化学

文档属性

名称 课时数智作业(15) 硫及其化合物----《高考快车道》2026版高三一轮总复习化学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7.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7-08 14:11:59

文档简介

课时数智作业(十五)
1.C [水银(Hg)是单质,属于纯净物,A错误;“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前者需要加热,后者常温下反应,不是同一条件,故不是可逆反应,B错误;体积膨胀系数是表征物体热膨胀性质的物理量,水银有恒定的体积膨胀系数,受热时体积变化均匀,可用于制作温度计,C正确;“积变又还成丹砂”,发生的反应是Hg+S===HgS,Hg发生了氧化反应,“还”指“又变回”而不是“被还原”,D错误。 ]
2.C [A项,葡萄酒中的乙醇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对SO2的检测有干扰;B项,大气中的CO2能与Ba(OH)2溶液形成沉淀,对SO2的检测有干扰,部分BaSO3也会被空气中的O2氧化;C项,氨水吸收SO2生成(NH4)2SO3或NH4HSO3,(NH4)2SO3或NH4HSO3与硫酸反应能产生SO2,SO2可以循环使用;D项,石灰石吸收SO2需要在高温下才能进行。]
3.B [由Cu+2H2SO4(浓)CuSO4+SO2↑+2H2O知,生成2.24 L(标准状况下)SO2需要消耗6.4 g Cu、0.2 mol H2SO4,但随反应的进行,浓硫酸会变为稀硫酸,故硫酸中含溶质的物质的量应大于0.2 mol,D项正确、B项错误;铜可能恰好反应完全也可能有剩余,A、C项正确。]
4.B [Na2CS3中硫元素为-2价,还原性较强,能被氧化,故A错误;类比Na2CO3溶液,O与S同主族,可知Na2CS3溶液显碱性,故B正确;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固体与液体反应生成了气体硫化氢,故该制备反应是熵增过程,故C错误;S的原子半径比O大,故C→S键长比C→O键长长,键能小,故CS2的热稳定性比CO2的低,故D错误。]
5.B [根据含S和Cl的物质分类与相应化合价的关系可知,a是H2S、b是S、c是SO2、d是H2SO4、e是HCl、f是Cl2、g是ClO2、h是HClO,据此解答。a是H2S,属于弱酸,e是HCl,属于强酸,A错误;h是HClO,属于弱酸,c是SO2,向HClO的溶液中通入SO2,发生反应:SO2+HClO+H2O===H2SO4+HCl,即生成两种强酸,则溶液酸性增强,B正确;b是S、f是Cl2,两者与金属Cu反应的产物分别为Cu2S、CuCl2,产物中Cu的化合价分别为+1、+2,C错误;c是SO2、g是ClO2,SO2具有漂白性,是因为它能与某些有色物质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ClO2具有漂白性,是因为ClO2具有氧化性,两者使品红溶液褪色的原理不相同,D错误。]
6.B [SOCl2水解生成氯化氢和二氧化硫两种气体,品红溶液褪色说明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A正确;冷凝水下口进上口出,故b口为进水口,B错误;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为N→I→J→K→J→H,C正确;往装置N三颈烧瓶中加入SOCl2的目的是在脱去ZnCl2·xH2O中的结晶水的同时利用生成的氯化氢气体抑制氯化锌的水解,D正确。]
7.Ⅰ.(3)H2和SO2的混合气体
Ⅱ.(1)变浅 SO2 (2)由黑色变成红色 由白色变成蓝色 H2和SO2的混合气体
Ⅲ.(1)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变小,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2)不能 因为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水蒸气,会干扰H2的检验
8.解析:(3)Na2SO3溶液中加入Na2S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加入稀硫酸,产生黄色浑浊,生成S,说明Na2S在酸性条件下被氧化。
(4)①空气中存在O2,在酸性条件下离子方程式为4H++2S2-+O2===2S↓+2H2O。②实验ⅲ:向Na2S溶液中加入稀硫酸,产生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H2S),溶液未变浑浊,说明没有S生成,稀硫酸可以提供假设a中的S和H+,提供假设b中的H+。
答案:(1)+4 (2)还原性 (3)加入Na2S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加入稀硫酸,产生黄色浑浊 
(4)①4H++2S2-+O2===2S↓+2H2O ②稀硫酸
1/1课时数智作业(十五) 硫及其化合物
(建议用时:30分钟 总分: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3分,共18分)
1.我国晋代《抱朴子》中描述了“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丹砂”和“水银”都是化合物
B.该描述中的反应是可逆反应
C.水银有恒定的体积膨胀系数,被用于制作温度计
D.“积变又还成丹砂”中的“还”可理解为“被还原”
2.食品、大气、工业尾气中SO2均需严格检测或转化吸收,下列有关SO2的检测或吸收方法正确的是 (  )
A.滴定法:用酸性KMnO4溶液滴定葡萄酒试样以测定葡萄酒中SO2的浓度
B.沉淀法:用Ba(OH)2溶液沉淀SO2,然后将沉淀在空气中洗涤、过滤、干燥、称重以测定大气中SO2的浓度
C.氨酸法:用氨水吸收尾气中的SO2后再将吸收液与硫酸反应,将富集后的SO2循环使用
D.石灰石-石膏法:常温下用石灰石吸收尾气中的SO2得到CaSO3,再经氧化可用于生产石膏
3.一定量的Cu粉与浓硫酸共热产生SO2气体的体积为2.24 L(标准状况下),则下列情况不可能的是(  )
A.加入Cu的质量为6.4 g
B.加入的浓硫酸中含溶质0.2 mol
C.加入Cu的质量大于6.4 g
D.加入的浓硫酸中含溶质多于0.2 mol
4.硫代碳酸钠能用于处理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可通过如下反应制备:2NaHS(s)+CS2(l)===Na2CS3(s)+H2S(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2CS3不能被氧化
B.Na2CS3溶液显碱性
C.该制备反应是熵减过程
D.CS2的热稳定性比CO2的高
5.(2025·普宁模拟)部分含S和Cl的物质分类与相应化合价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和e都是强酸
B.向h的溶液中通入c,溶液的酸性增强
C.b或f与金属Cu反应的产物中Cu的化合价均为+2
D.c和g都具有漂白性,使品红溶液褪色的原理相同
6.SOCl2的熔点为-105 ℃,沸点为79 ℃,加热至150 ℃开始分解,与水剧烈反应生成HCl和SO2。某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可重复选用)制取无水ZnCl2的同时回收SOCl2,并验证生成物中的SO2(夹持装置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装置K中品红溶液褪色证明SO2具有漂白性
B.冷凝水从a口进,b口出
C.装置的连接顺序为N→I→J→K→J→H
D.往装置N三颈烧瓶中加入SOCl2的目的是脱去ZnCl2·xH2O中的结晶水,同时利用SOCl2与水反应的产物抑制氯化锌的水解
7.(12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一定量的铁与浓硫酸加热,发现铁完全溶解,并产生大量的气体X。该兴趣小组同学欲通过实验探究气体X的成分。
Ⅰ.提出假设
(1)甲同学认为气体X为SO2。
(2)乙同学认为气体X为H2。
(3)丙同学认为气体X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Ⅱ.设计实验
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对气体成分进行验证,请按要求填写表格。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C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颜色________ 证明气体X中含有________
(2) E中粉末______________________, F中固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证明气体X中含有H2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可知X的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Ⅲ.思考与讨论
(1)若混合气体中含有H2,则生成H2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如果去掉装置D,还能否根据F中的现象判断得出结论?________(填“能”或“不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8.(10分)亚硫酸钠(Na2SO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常用作防腐剂、漂白剂、脱氯剂等。为探究Na2SO3的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序号 实验试剂X 实验现象
ⅰ KMnO4溶液、稀硫酸 紫色褪去,变为无色
ⅱ Na2S溶液、稀硫酸 ____________________
(1)Na2SO3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属于S元素的中间价态,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1分)
资料:酸性条件下,KMnO4为紫色,Mn2+为无色。
(2)实验ⅰ中,能说明Na2SO3具有________(填“氧化性”或“还原性”)。(1分)
(3)实验ⅱ中,能说明Na2S在酸性条件下被氧化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4)甲同学认为实验ⅱ的现象不能直接得出“Na2SO3具有氧化性”。
①对黄色浑浊产生的原因作出如下假设:
假设a:酸性溶液中的具有氧化性,可产生S;
假设b:空气中存在O2,在酸性条件下,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可产生S;
假设c:酸性溶液中的具有氧化性,可产生S。
②设计实验ⅲ证实了假设a和b不是产生S的主要原因。
实验ⅲ:向Na2S溶液中加入________(填试剂),产生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溶液未变浑浊。(4分)
1/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