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数智作业(17) 氨和铵盐 氮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高考快车道》2026版高三一轮总复习化学

文档属性

名称 课时数智作业(17) 氨和铵盐 氮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高考快车道》2026版高三一轮总复习化学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5.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7-08 14:11:59

文档简介

课时数智作业(十七)
1.D [N2具有氧化性是因为其中的N为0价,未处于最低价态,与N2分子中含有氮氮三键无关,A不符合题意;液氨可用作制冷剂是因为液氨汽化时吸热,与NH3极易溶于水无关,B不符合题意;氢键影响的是物质的熔、沸点,与物质的热稳定性无关,C不符合题意;N2H4具有还原性,可被氧气氧化,因此可用作喷气式发动机的燃料,D符合题意。]
2.A [NH3·H2O是弱电解质,NaOH是强电解质,前者部分电离,后者完全电离,故通过室温下测定等浓度的氨水和NaOH溶液的pH,可比较NH3·H2O和NaOH的碱性强弱,A正确;NH3极易溶于水,稀溶液中不加热,NH3不能逸出,无法确定是否含N,B错误;NH3不易燃烧,产生的NO是大气污染物,不能作清洁能源,C错误;NH4Cl受热也会分解,故不可采用加热法除杂,D错误。]
3.C [A项,该反应属于固体间的加热反应,不能书写相应的离子方程式;B项,加热条件下NH3·H2O分解为NH3和H2O,离子方程式应为N+OH-NH3↑+H2O;D项,向氨水中加入FeCl3溶液应生成Fe(OH)3沉淀,离子方程式为Fe3++3NH3·H2O===Fe(OH)3↓+3N。]
4.A [由物质价态及物质类别可知,i为铵盐,c为一氧化氮,无法通过加热铵盐溶液制备一氧化氮,A错误;c为一氧化氮,f为硝酸,由元素价态可知一氧化氮在溶液中可被氧化为硝酸,B正确;b为氮气,c为一氧化氮,氮的固定是指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自然界中的氮气可在闪电作用下转化为一氧化氮,实现氮的固定,C正确;a为氨,f为硝酸,二者反应生成硝酸铵,可作氮肥,D正确。]
5.B [A项,NH3极易溶于水,溶于水后圆底烧瓶内压强减小,从而产生喷泉,可以达到预期目的;B项,P2O5为酸性氧化物,NH3为碱性气体,两者可以发生反应,故不可以用P2O5干燥NH3,难以达到预期目的;C项,NH3的密度比空气小,可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可以达到预期目的;D项,CaO与浓氨水混合后与水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促使NH3挥发,可用此装置制备NH3,可以达到预期目的。]
6.C [甲中S4N4与水加热反应生成的NH3进入乙中的酚酞溶液,使溶液变红。NH3极易溶于水,乙中干燥管能防倒吸,A正确;乙中溶液变红色说明甲中有氨产生,B正确;若用稀硫酸替代水,甲中S4N4与水加热反应生成的NH3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进入甲溶液,观察不到“白烟”,C错误;其他条件不变,移走热水浴,温度降低,产生NH3速率减小,乙中变色速率减小,D正确。]
7.(1)CaO+NH3·H2O===Ca(OH)2+NH3↑ (2)球形干燥管 碱石灰 (3)吸收并检验氨,防止氨直接排入空气中 关闭K1和K2,打开K3 (4)a→b→c→d→g→h 安全瓶、防倒吸 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合理即可)
8.解析:(3)反应前应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后装入试剂,再通入N2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以防PH3自燃后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应通入N2将有毒的PH3排尽。(6)高锰酸钾溶液呈紫色,滴定终点的现象为滴入最后半滴标准溶液时,溶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由得失电子守恒得关系式为5NaH2PO2~4KMnO4,n(NaH2PO2)=n(KMnO4)=×0.020 00 mol·L-1×V×10-3 L=2.5×10-5V mol。则产品的纯度为×100%=×100%=%。
答案:(1)分液漏斗 防倒吸(或安全瓶)
(2)装置C中导管短进长出
(3)③②①⑤④ (4)排尽装置中空气,防止PH3遇空气自燃
(5)PH3+4NaClO===H3PO4+4NaCl
(6)当滴入最后半滴标准溶液时,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1/1课时数智作业(十七) 氨和铵盐 氮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建议用时:30分钟 总分: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物质结构与性质或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N2分子内含有N≡N键,N2具有氧化性
B.NH3极易溶于水,液氨可用作制冷剂
C.NH3分子之间形成氢键,NH3(g)的热稳定性比PH3(g)的高
D.N2H4具有还原性,可用作喷气式发动机的燃料
2.某同学探究氨和铵盐的性质,对相关实验操作及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
A.室温下,测定等浓度的氨水和NaOH溶液的pH,比较NH3·H2O和NaOH的碱性强弱
B.向试管中滴加稀NaOH溶液,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若试纸不变蓝,则原溶液中无
C.液氨作为清洁能源的反应原理是4NH3+5O24NO+6H2O
D.加热可除去NH4Cl中的少量NaHCO3
3.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实验室用氯化铵和熟石灰制氨:+OH-NH3↑+H2O
B.NaOH溶液与NH4Cl溶液混合加热:+OH-NH3·H2O
C.氨水中加盐酸:NH3·H2O+H+===+H2O
D.氨水中加入氯化铁溶液:Fe2++2NH3·H2O===+Fe(OH)2↓
4.(2025·茂名模拟)研究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人类生存环境息息相关,结合如图氮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可通过加热i的溶液制取c
B.在水溶液中,c能被氧化成f
C.自然固氮可实现b→c的转化
D.利用a和f反应可生产氮肥
5.(2023·广东卷,T4)1827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进行了NH3喷泉实验。在此启发下,兴趣小组利用以下装置,进行如下实验。其中,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A.图1:喷泉实验    B.图2:干燥NH3
C.图3:收集NH3    D.图4:制备NH3
6.(2025·怀化模拟)四氮化四硫(S4N4)是制备其他含S—N化合物的最主要的原料,为了探究S4N4与水反应的情况,进行如图实验。实验中观察到甲中固体逐渐溶解,乙中溶液变红色。
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乙中干燥管能防倒吸
B.甲中有氨产生
C.若用稀硫酸替代水,甲中可能观察到“白烟”
D.其他条件不变,移走热水浴,乙中变色速率减慢
7.(11分)某化学实验小组为了探究氨的性质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一:探究氨的溶解性
氨具有强刺激性气味,会污染空气。实验小组经过多次尝试,最终将氨的制备、收集、检验和喷泉实验组装在一起,设计出如图装置。
(1)写出气体发生装置仪器A中产生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仪器B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保证喷泉实验的良好效果,B中可以放入的试剂是________。(2分)
(3)实验时,打开K2,关闭K3,打开K1,将注射器中的浓氨水注入A中开始制备和收集氨。已知仪器C中放入的是滴有酚酞溶液的湿棉花,则仪器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不拆除装置的前提下,引发喷泉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实验二:探究氨的还原性
已知:Cu2O为红色固体,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Cu2O+H2SO4===Cu+CuSO4+H2O。
(4)装置G用于制备氨,仪器的连接顺序为e→f→__________________→i,装置H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开始前应先通一段时间的N2,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8.(11分)(2025·邵阳模拟)NaH2PO2有保鲜及抑菌作用,常用于蔬菜水果的保鲜。
已知:P4(白磷)+NaOHNaH2PO2+PH3↑。PH3有强还原性,是无色、有毒且能自燃的气体。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少量NaH2PO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X的名称为____________,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该装置中有一处明显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3)实验操作有如下步骤:
①打开K,先通入一段时间的N2;
②在三颈烧瓶中加入丁醇和白磷;
③检查装置气密性;
④打开K,再通入一段时间的N2;
⑤关闭K,打开磁力加热搅拌器加热至50~60 ℃,滴加NaOH溶液;
则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1分)
(4)先通入一段时间N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5)PH3在C、D中都被氧化成磷酸,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6)取产品m g溶于稀硫酸配成250 mL溶液,取25.00 mL溶液于锥形瓶中,然后用0.020 00 mol·L-1 KMnO4标准溶液滴定,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V mL KMnO4标准溶液(杂质不与KMnO4反应),则产品纯度为________%(用含m、V的代数式表示)。(4分)
1/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