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数智作业(33) 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高考快车道》2026版高三一轮总复习化学

文档属性

名称 课时数智作业(33) 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高考快车道》2026版高三一轮总复习化学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7.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7-08 14:11:59

文档简介

课时数智作业(三十三)
1.B [由As+NO2===AsO+NO可知,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NO2为氧化剂,则相同条件下的氧化性:NO2>NO,A正确;仅改变温度能显著改变As与NO的化学反应速率,B错误;由表中信息可知,NO与As反应的活化能最大,则相同条件下As与NO的化学反应速率最小,C正确;升高温度,可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反应的活化能,D正确。]
2.B [图乙中分子碰撞后无新物质生成,为无效碰撞,B错误。]
3.C [反应开始一段时间,随着时间的延长,产物Y的平均生成速率逐渐减小,则0~1 min内Y的平均生成速率大于0~2 min 内的平均生成速率,故1 min时,Y的浓度大于0.2 mol·L-1,A项错误;反应生成的X与Y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1∶2,反应体系中只有X和Y为气体,相同条件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故X的体积分数始终约为33.3%,B项错误;由表中数据知,4 min时生成Y 0.6 mol,6 min时生成Y也是0.6 mol,则说明4 min时反应就达到平衡,故5 min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此时生成的Y为0.6 mol,则M的转化量为0.6 mol,初始M的物质的量为2.0 mol,剩余M的物质的量为1.4 mol,C项正确;M为固体,加入M,化学反应速率不变,v正=v逆,D项错误。]
4.B [根据题目图表分析,0~20 min,氨的平均反应速率v(NH3)==1×10-5 mol·L-1·min-1,而2v(N2)=v(NH3),故N2在0~20 min的平均反应速率为5×10-6 mol·L-1·min-1,A错误;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出三段式
         2NH3N2+3H2
起始/(×10-3 mol) 2.4 0 0
转化/(×10-3 mol) 2 1 3
平衡/(×10-3 mol) 0.4 1 3
则平衡后容器内的压强与初始压强之比为,则达平衡后容器内的压强是初始时的倍,B正确;相同条件下,使用催化剂Ⅱ反应更快,是因为其使该反应的活化能更低,C错误;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催化剂无关,催化剂只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D错误。]
5.B [根据控制变量原则可知,实验Ⅰ是对照实验,溶液总体积为4 mL,则V1=4-2-1=1,V2=4-2=2,A项正确;实验目的是探究反应过程中浓度、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Ⅰ和Ⅲ的温度条件不同,则设计实验Ⅰ和Ⅲ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C项正确;该实验是根据酸性KMnO4溶液褪色时间来判断反应快慢的,若改用0.1 mol·L-1酸性KMnO4溶液,溶液浓度太大,KMnO4过量,溶液不褪色,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项正确;实验Ⅲ中草酸过量,两种溶液混合瞬间c(KMnO4)=0.01 mol·L-1×=0.005 mol·L-1,反应完全时,Δc(KMnO4)=0.005 mol·L-1,v(KMnO4)==0.01 mol·L-1·min-1,B项错误。]
6.B [反应过程中Ga的成键数目有3、4,成键数目发生变化,A项错误;结合过程Ⅱ可知,氧空位用于吸附CO2,有利于增大化学反应的速率,B项正确;脱附过程中有Zr—O、Ga—O、O—H极性键的断裂和Ga—O、O—H极性键的形成,无非极性键的断裂和形成,C项错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3OH+H2O,有水生成,原子利用率不为100%,D项错误。]
7.解析:(2)T2 ℃时c(N2)答案:(1)温度升高,催化剂活性增强,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2)> Ⅳ
8.解析:(1)①已知2 min后,容器中剩余2 mol AB2和12 mol B2,因此消耗B2的物质的量是14 mol-12 mol=2 mol,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消耗了4 mol AB2,同时生成4 mol AB3,因此2 min后AB3的物质的量浓度是=0.4 mol·L-1。②2 min内平均反应速率v(B2)==0.1 mol·L-1·min-1。(2)①当其他条件不变,改变反应物浓度时,反应速率常数k保持不变,第二组数据和第四组数据中,两组的c(A)相同、v相同,代入速率方程解得n=0,将第一组数据和第二组数据代入速率方程,得()m=,可知m=1,该反应的速率方程为v=k·c(A)·c0(B)=k·c(A),将第一组数据代入速率方程v=k·c(A),可得速率常数k=6.4×10-3 min-1,③将第六组数据代入速率方程v=k·c(A),可得4.8×10-3=6.4×10-3×c1,解得c1=0.75,将第三组数据代入速率方程v=k·c(A),可得v1=6.4×10-3,将第五组数据代入速率方程v=k·c(A),可得v2=6.4×10-3。
答案:(1)①4 0.4 mol·L-1 ②0.1 mol·L-1·min-1 
(2)①1 0 ②6.4×10-3 min-1 ③0.75 6.4×10-3 6.4×10-3
1/1课时数智作业(三十三) 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建议用时:30分钟 总分: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3分,共18分)
1.某课题组研究煤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与砷反应的微观机理,对于所研究的三个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反应 活化能/(kJ·mol-1)
As+NO===AsO+N 155.85
As+N2O===AsO+N2 78.45
As+NO2===AsO+NO 2.58
A.相同条件下的氧化性:NO2>NO
B.仅改变温度不能显著改变As与NO的化学反应速率
C.相同条件下,As与NO的化学反应速率最小
D.升高温度不能降低As与N2O反应的活化能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曲线Ⅱ可以表示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
B.图乙中HI分子发生了有效碰撞
C.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活化能接近于零
D.增大反应物浓度,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多,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次数增加
3.(2025·洛阳模拟)某温度下,向1 L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2.0 mol M(s)发生反应:2M(s) X(g)+2Y(g),有关数据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时间段/min 产物Y的平均生成速率/(mol·L-1·min-1)
0~2 0.20
0~4 0.15
0~6 0.10
A.1 min时,Y的浓度为0.2 mol·L-1
B.3 min时,X的体积分数大于4 min时X的体积分数
C.5 min时,M的物质的量为1.4 mol
D.6 min时,加入0.20 mol M,此时v正>v逆
4.(2025·北京海淀区模拟)研究催化剂对2NH3N2+3H2反应速率的影响。恒温、恒容时,容器体积为2 L,n(NH3)/(×10-3 mol)随时间的变化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催化剂 时间/min
0 20 40 60 80
催化剂Ⅰ 2.40 2.00 1.60 1.20 0.80
催化剂Ⅱ 2.40 1.60 0.80 0.40 0.40
A.使用催化剂Ⅰ,0~20 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N2)=1.00×10-5 mol·L-1·min-1
B.使用催化剂Ⅱ,达平衡后容器内的压强是初始时的倍
C.相同条件下,使用催化剂Ⅱ反应更快,是因为其使该反应的活化能更高
D.相同条件下,使用催化剂Ⅱ可使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更大
5.(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内容改编)已知:2KMnO4+5H2C2O4+3H2SO4===2MnSO4+K2SO4+10CO2↑+8H2O。某化学小组欲探究该反应过程中浓度、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如下实验(忽略溶液体积变化)。
0.01 mol·L-1 酸性KMnO4 溶液体积/mL 0.1 mol·L-1 H2C2O4溶液 体积/mL 水的 体积 /mL 反应 温度 /℃ 反应 时间 /min
Ⅰ 2 2 0 20 2.1
Ⅱ 2 V1 1 20 5.5
Ⅲ 2 V2 0 50 0.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V1=1,V2=2
B.实验Ⅲ中用KMnO4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v(KMnO4)=0.02 mol·L-1·min-1
C.实验Ⅰ、Ⅲ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D.若改用0.1 mol·L-1酸性KMnO4溶液,将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6.(2025·福州质检)我国科研团队研究发现GaZrOx双金属氧化物可形成氧空位,具有催化性能,可实现CO2加氢制甲醇,其反应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过程中Ga的成键数目保持不变
B.氧空位用于吸附CO2,有利于增大化学反应的速率
C.脱附过程中伴随着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断裂和形成
D.该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
7.(3分)汽车排气管装有三元催化剂装置,在催化剂表面通过发生吸附、解吸消除CO、NO等污染物。反应机理如下[Pt(s)表示催化剂,右上角带“*”表示吸附状态]:
Ⅰ.NO+Pt(s)===NO*
Ⅱ.CO+Pt(s)===CO*
Ⅲ.NO*===N*+O*
Ⅳ.CO*+O*===CO2+Pt(s)
Ⅴ.N*+N*===N2+Pt(s)
Ⅵ.NO*+N*===N2O+Pt(s)
经测定汽车尾气中反应物浓度及生成物浓度随温度T的变化关系如图1和图2所示。
(1)图1中温度从Ta升至Tb的过程中,反应物浓度急剧减小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图2中T2 ℃时反应Ⅴ的活化能________(填“>”“<”或“=”)反应Ⅵ的活化能;T3 ℃时发生的最主要反应为________(填“Ⅳ”“Ⅴ”或“Ⅵ”)。(1分)
8.(9分)(1)在400 ℃时,将一定量的AB2和14 mol B2压入一个盛有催化剂的10 L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AB2(g)+B2(g)===2AB3(g),已知2 min后,容器中剩余2 mol AB2和12 mol B2。
①该反应消耗了________ mol AB2,2 min后AB3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______。
②2 min内平均反应速率v(B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某反应A(g)+B(g)―→C(g)+D(g)的速率方程为v=k·cm(A)·cn(B),其半衰期(当剩余的反应物恰好是起始的一半时所需的时间)为。当其他条件不变,改变反应物浓度时,反应的瞬时速率如表所示:
实验编号 1 2 3 4 5 6
c(A)/(mol·L-1) 0.25 0.50 1.00 0.50 1.00 c1
c(B)/(mol·L-1) 0.050 0.050 0.100 0.100 0.200 0.200
v/(mol-1·L-1·min-1) 1.6×10-3 3.2×10-3 v1 3.2×10-3 v2 4.8×10-3
①该反应的速率方程中的m=______;n=______。
②该反应的k=________________。
③表格中的c1=__________;v1=__________;v2=________。(6分)
1/1
同课章节目录